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1-08-15刘彬
刘 彬
(1.鲁东大学物理学院,山东烟台 264025;2.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山东青岛 266108)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刘 彬1,2
(1.鲁东大学物理学院,山东烟台 264025;2.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山东青岛 266108)
中学物理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内外理科教育改革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贯彻科学人文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针对当前中学人文精神教育重视不够的现状,探讨了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问题.阐述了在物理概念及规律的教学和科学家、科学史的介绍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指出在实验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讨论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物理教学中的美育、创新意识教育和“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等途径.
中学;物理教学;人文精神
物理教学作为科学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担负着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重要任务.如果物理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解题技巧的培养;教学形式上追求的是规范化,忽视了物理教学的育人功能,就会使学生的能力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1].如果物理教育与人文教育过早地分离,必然会造成一些人的综合素质的低下,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但物理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又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人文教育(以人文学科为主的人文教育),它的主要任务在于塑造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人文素养,因此,可行的途径就是在物理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的精髓.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趋势,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是未来社会的进步所必需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问题.
1 教学设计体现人文精神
物理教学从教学内容、方法上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不乏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尤其是课改以来实施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上发生了系列变革,这种变革的理念首先是以学生为本.因此,教学活动开展前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这一前提中充分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相互交融.
1.1 理解课程标准,把握学生认知过程的渐进性
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探究方法,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就必须为学生铺垫好适当的“台阶”,让学生沿着台阶往上走,这就大大提高了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在备课时,教师必须明确课标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挖掘和领会它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在选修《库仑定律》中根据我校实际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后,确立知识技能目标是:了解人类对电现象的认识过程,了解元电荷的大小和电荷守恒定律,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和表达式;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教师准备资料,通过讲授帮助学生在历史背景下学习物理知识,也可采用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的方法,让学生查阅资料,结合其它学科学习内容等,尝试从未知到已知的探究方法,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下自己形成认识.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方法,分析并归纳出相关的一些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是:激发探究欲望和求知的热情,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教师在课堂设计中,理论思路要清晰,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成功与乐趣,感悟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1.2 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中,开发智力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改进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物理教学的特点与艺术性,进一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潜在影响.在讲授物理知识时,融入物理学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知识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体会物理对人类作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对比总结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还应通过比较、类比、归纳和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向学生介绍知识的来龙去脉.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还是培养人性的圣殿,学生在这里学习了新知识,体验了探索知识的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丰富了心灵世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掌握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与思维[3].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费思曼说过:“我们的责任是给未来的人们自由的没有束缚的双手.[4]”
1.3 妥善处理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在物理课堂上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还要关注物理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了解科学的人文价值.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体现了科学的文化内涵.比如绪言中的“物理学与人类文明”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另外在习题中也体现了这些精神,都是想让学生多层面上理解人文的意义.比如在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问题与练习”中,有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并配有诗的意境图,让学生体验科学与文化的联系.教材还专门设有“STS”栏目,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物理学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在每一章的内容前面都有名人名言,都有针对性地阐述了科学的本质及其人文内涵.例如在绪言“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中引用了庄子的话“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必修第一章是运动的描述,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不了解运动,就不了解自然”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相互作用这一章,恩格斯的“自然证实了交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读完之后都能给人以启发.
总之,新课标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要善于把握学生,把握教和学的全过程,体现出物理学科特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科学、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严谨认真、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
2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历史证明物理学的发展演变与人类哲学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总结是一个曲折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而且哲学思想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中随处可见,所以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不能简单的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感受科学家探索世界不懈追求的精神[5].尤其物理学是在不断前进发展、完善的,没有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可以被视为终极真理,在中学物理中,概念、定律里充满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阐明概念、规律,自然学生对物理概念、定律的理解会加深,还会消除神秘感.当物理课的人文因素被有效地挖掘出来之后,干巴巴的知识立刻变得充实有趣,再也不是就事论事地分析规律,机械枯操地逻辑推理,而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中凝聚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在中学物理中,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成物理规律、公式和物理理论的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地学好物理.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物理概念教学如何实施,才能有效地挖掘物理中的人文因素,才能与新课程的理念相吻合呢?
例如质点概念的教学,质点模型是高中物理提出的第一个理想模型.建立质点的概念,笔者是从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思路展开的,如雄鹰飞翔时,身体的前行和翅膀的拍打都是运动的,但是若只研究它在两地的飞行快慢,就不需要把注意力放在翅膀的拍打上,因此,雄鹰的大小可以忽略,而视为“点”.“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因为建立质点模型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记住“质点”的概念,而是要通过这一过程渗透和培养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高中物理中除了质点之外还有很多理想化的模型,如点电荷、理想气体等,建立理想模型是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这样不仅使对研究对象的描述和研究成为可能,而且更深刻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理想化模型源于具体事物高于具体事物,是感知和思维的产物.因此对质点模型的建立既是一种典范,又具有普遍意义[6].
物理课程主要研究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所以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物质的三种状态”、“全反射中的临界角”、“光电效应中的极限频率”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在引入机械运动概念时,可以结合“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的哲学思想,有助于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及参考系的选择对运动描述的影响;在原子物理部分蕴含着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世界”等重要的哲学原理;……这些丰富的素材对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的作用不容置疑.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这些物理学知识中的哲学内涵,对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具有重要引导作用[7].
所以在物理课堂上,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哲学思想与方法论的渗透,对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形成及将来的人生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在讲解物理概念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8].不能只单纯地记住概念的文字表述和表达公式,而要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为什么要引入它?怎样进行描述?通过什么样的探究得到结论?物理意义是什么?重要应用是什么?只有这样,物理概念才能在学生大脑中深深地扎根,才会更加灵活地运用.
3 在科学家和科学史的介绍中渗透人文精神
物理学史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物理学家的历史就是一个成功者的典例、榜样,是人文教育的有利例证和很具有说服力的素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 鼓励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目标、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史引入到教学中,给学生展示科学的发展过程和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用物理学家生动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自身素质、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的习惯.
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目标,才会有前进的动力,才能自觉主动的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才不会气馁,才会积极克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教材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现实意义.还应该在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用生动事例给学生展示科学的发展过程和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并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生平和成就、各个学派之间的争论和至今还没有解开的物理难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中学习物理学家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牛顿、爱因斯坦等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在高一开学时可以举办各种讲座和活动,介绍科学家们的生平及其科学研究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拉近了科学家与学生的距离,消除神秘感,激励他们把对科学家的崇拜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任何物理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实验,实验需要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要想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经过无数次精确可靠的实验.卢瑟福在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之后,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恺特为了证明这个结果的正确性重复了这个实验,他在充满氮的云室里拍摄了两万多张α粒子的照片,又从四十多万条α粒子轨迹的照片中找到了八万条产生了分叉的轨迹,再对这些分叉的轨迹的情况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最终确认了卢瑟福实验的正确性.居里夫妇在成吨的沥青铀矿中寻找微量的放射性元素,结果他们发现了钋和镭,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9].牛顿说过一句话:“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成功的[10]”.这句名言说明了什么?学生们的反应很活跃.“牛顿具有极谦逊的精神”;“牛顿有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虽然学生的反应不一、但见仁见智,思维活跃起来之后自然会受到启发.
因此,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许多科学家为真理献身,如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教会终身监禁,利赫曼为引雷电而捐躯,法拉第舍弃荣华富贵,甘为平民等.在讲天体的运动时,给学生讲解出身贫苦,但具有顽强意志的科学家布鲁诺,由于受到欧洲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他倡导思想自由,宣扬无神论激怒了当时的教庭,教庭对其进行了长达七年的审讯,最后被判处火刑[11].学生听后深受震撼.一位学生在笔记中写道:布鲁诺的故事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家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发现和发明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真理的执着.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渗透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3.2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人文精神也是一种“爱”的精神:热爱生活,热爱科学,更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中国在物理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辉煌成就.在古代各种理论著作中对力学、光学、简单机械运动的记述,磁场和磁角的原理等在当时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时至今日仍有着宝贵的参考价值.更如司南、地震仪、拱桥、火箭等如此多的实践技术都是我国最早发明和应用的.在近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在教学中结合有关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及其对世界做出的突出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在物理学史中介绍科学家的爱国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早年在法国研究原子理论.1948年,他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都再三挽留.国民党特务更是威胁他如果坚持要回祖国,就会在半路上暗下毒手.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度外果断机智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我国原子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居里夫人长期从事核物理研究,3次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将自己一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科学事业,最后也是因为长期接触放射物质死于白血病[12].爱因斯坦就曾说过:“人只有奉献与社会,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才会变得有意义![13]”
4 发挥物理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挖掘物理学科的美育功效首先要明确科学美是理性美,非自然之美.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科审美观,即通过理解、想象和逻辑思维来体会物理学中蕴涵的和谐、简洁、秩序、对称、统一的美[14].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前提下,培养科学的审美观念,以此来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依据物理现象和过程分析可将学科知识归结为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体验物理学习中美的历程.
4.1 模型美与和谐美的统一
构造物理理论体系基于建立并理解抽象的物理模型,感受模型美与和谐美的统一对知识体系的架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例如电场线和磁感线是一类抽象模型,这些均是为形象描述电场和磁场性质画出的有一定规律且有美感的线条,我们利用这些线条美的形态把抽象的场具象可感的模型,它在体现模型美的同时也将电场和磁场的抽象美和谐统一在一起.再例如,磁通量将原本不存在的抽象物理模型——磁感线与描述客观存在的磁场强弱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有机的联系起来,这也再次印证模型美与和谐美协调有序和多样统一.
4.2 统一美与奇异美的协同
中学物理教学统一美多样性呈现异彩纷呈.例如,描述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概念、定理表面并不关联,牛顿力学却能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都统一起来;表象完全不同的电、磁、光的运动同样是由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统一在一起;从不同事物运动变化的多样性中找寻联系和共性,由物理研究构成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科学的统一之美时时闪现.当然事物在统一之中又有各自个性,这种独立的个性则是奇异美的体现.培根说:“没有一个极美的东西不是在调和中有某种奇特!”物理理论表达的神奇奥妙、令人折服,这就是一种奇异美[15].
4.3 结构美与对称美的共融
物理学有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两大分支.整个物理学的理论框架就像人体的骨骼,而许许多多其他物理原理和实验规律就像人体的血和肉,从而构成了一个高大、英俊、漂亮的英雄形象.所以我们说物理学给人一种整体的结构美.在物理学中也处处存在着对称美,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m1v1+m2v2=m1+m,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mgh=mgh+1/2mv2211=mgh2+1/2mv22,都具有庄重的对称美,对称性对研究物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利用已知的对称性规律来指导新的规律的探索.
物理学中处处存在着美,教师要善于发掘美感知美.并把美育教育贯彻在教学活动中,长期不懈的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5 在物理实验课中重视人文关怀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也处处体现着人文精神.因此,物理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在实验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有如下作用.
5.1 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耐心毅力和自律意识
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物理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16].物理实验是对物理知识的检验与实践,同时实验还有很强的原理性和操作要求等具体问题.学生难免在实验中出现问题经受挫折,动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毅力;教师对问题的适时引导和点拨的同时,还要要求学生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敢于修正错误,实事求是,还有遵守纪律和爱护公共财物等要求,物理实验就成为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人文素养的有效载体.
例如在做“用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大小”的实验中,要把粉撒得均匀而稀薄,太多太少效果都不好,存在一定的难度.即使按照教师事先提供的经验要求:要在无风的环境中进行该实验,油酸与酒精的体积比为1∶500等,仍需有失败的心理准备.学生只有在经受挫折和失败后,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有助于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坚强的毅力.
5.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2.1 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
实验自身的情趣,比起那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自然更乐学.再者实验中往往有出乎意料的实验结果,也让学生乐做不疲.在干簧管的演示实验中,笔者拿出一个条形磁铁,在小纸盒上面展示了一下,变魔术似的盒外的小灯泡顿时变亮了,学生们都很惊讶,在好奇心的作用下,由于急切的想知道原因,学习效果自然就很好.物理学中有很多理论和定律都是由于科学家的好奇心才被研究发现的.
5.2.2 鼓励学生善于思考
促使学生多动脑筋,学以致用的教育艺术不仅达到传授本领的目的,还体现为唤醒和鼓励.学生的信心和力量会在教师的期待与鼓舞中获得.教师可以尝试在实验课中,增加一些创新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培养创新意识.要充分地肯定和赞扬学生的一些小发明,学生得到鼓励后,会对学习更加有热情.
5.2.3 帮助学生插上联想的翅膀
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科学的属性决定物理教学的一般规律是:观察现象,进行猜想,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最后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就成为了物理学科的显著特点.例如电学中,有两个非常接近的电学实验,一个是伏安法测电阻,一个是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在讲授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时,可以让学生由P=UI这个公式,指出该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从而促使学生联想起做过的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也就很快能说出该实验所需器材,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各种联想思维活动有时候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发生、相互渗透、互为补充的.
6 在物理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7]”只有创新,社会才能发展.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的人才,只有我们的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社会中才会有创新人才不断涌现.而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阶段.物理学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科学,与实际联系紧密,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为有效的学科之一,在创新教育方面应该首当其冲.
要实现物理教学和创新教育的结合,首先教师要强化创新意识,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丰富的想象力,鼓励幻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欲,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其次还必须创设有利的创新氛围.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要多多采用发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育等综合教学法.对于创新失败或不便科学原理的幻想可以评述,但不能指责,要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尽量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欲望;传授创新方法,启迪创新思维,巩固创新成果,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我们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适时有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科方法的教育和训练,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举措.这无论对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还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科技进步贡献力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7 加强“科学·技术·社会”教育
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的基本思想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教育和社会的发展,重视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强调科学技术的实用和社会价值.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不仅要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18]”因此,STS 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及其教学的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和创新意义,它是促进中学物理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值得我们去认真探索和研究.
长期的教育实践让我们认识到物理教学中进行STS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实施它一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物理学科特点的需要;三是教材变化的需要;四是社会区域性发展的需要.通过STS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感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STS教育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和自然现象开始,探索和认知物理知识的研究方法,并以此联系实际,观察社会,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19].作为深化物理教育重要途径的STS教育,它的着眼点不在于学生能够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活动的参与,逐步树立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同时,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对教师的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博采现代科技的应用,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物理课具有时代的气息.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符合新课程标准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探索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更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营造人文的学习环境.只要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在物理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1]蔡铁权.论物理教育的人文意蕴[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9):21 -22.
[2]钟启泉.物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5-128.
[3]阎金铎.中学物理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1 -212.
[4]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2-113.
[5]温秀华.物理教学与能力培养[J].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35 -36.
[6]张瑞琨.物理学研究方法和艺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132 -133.
[7]李醒民.科学臻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03-105.
[8]吴新欢.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J].技术物理教学,2004,(1):18 -19.
[9]申先甲.物理学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201-202.
[10]倪光炯,王炎森.文科物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5.
[11]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56-57.
[12]李来政.中学物理科技活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0 -31.
[13]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23-21.
[14]李醒民.科学臻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62-163.
[15]杨振宁.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59-60.
[16]朱龙祥.物理学思维方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3-34.
[17]陈建.略论物理教育中人文价值的体现[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2,(10):14 -15.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6-17.
[19]侯新杰.论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及其实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42.
On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ty Spiri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Physics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LIU Bin1,2
(1.School of Physics,East Shandong University,Yantai Shandong 264025,China;
2.Chengyang No.1 High School,Qingdao Shandong 266108,China)
The most concerned problem in science educ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humanity spirit in middle-school physics teaching.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humanityspirit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and explores some relevant problems.It expounds the permeation of humanity-spirit through the physics conceptions,regular teaching and introduction of scientists,science history and so forth.It points out that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should reveal humanistic concern.It also discusses aesthetic education,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education,and education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
middle school;physics teaching;humanity spirit
G 633.7
A
1673-2103(2011)05-0109-06
2010-06-29
刘彬(1979-),女,山东省青岛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