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2011-08-15

贺州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艺术类政治思想

李 明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00)

加强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李 明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00)

艺术类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特殊组成部分,而增强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普通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问题。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寻求加强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艺术类高等教育也逐步从艺术精英教育走向普及化、大众化的教育。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受教育及个性特点的影响,成为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给地方高校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挑战。针对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采用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寻求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是当前地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特点

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一个特殊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大学生的许多共性,同时也具有很多自己的特殊个性,而这些个性特点又与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只有认真把握和了解这些特殊个性的思想特点,才能对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崇尚个性,但集体主义缺乏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大部分都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他们能外表形象、行为举止和服饰打扮呈现出独特的创意性。但是艺术类大学生这种崇尚自由和强调个性化发展的独特特征,造成他们易于搞小团体活动,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相对淡漠;对集体活动缺乏热情,集体荣誉感不强;生活、学习上独往独来,自由主义严重,追求个人“实惠”、“名利”,对国家和集体利益缺乏责任感等等[1]122-124。

(二)情感丰富,但理性思维欠缺

艺术类大学生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常年从事艺术学习,追求个性创意。因此,他们思维敏锐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是大学生中较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对社会问题反映强烈,能迅速吸收社会进步成果,是学生中最活跃和进步的群体[2]127-129。因此,艺术类大学生往往表现出情感丰富,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优势。正是由于他们具有丰富的情感特性,遇事往往感情用事,不够冷静,情绪控制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环境适应能力差,心理方面往往出现很大的落差。艺术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学生中占很大的比例。

(三)专业扎实,但文化水平偏低

艺术类大学生大多从小就开始了美术、音乐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们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专业学习上。因而艺术类大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课程,专业知识扎实牢固,而忽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如果在大学学习期间,老师更重视艺术专业课,就会使得文化知识弱化,这势必导致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偏低,文化素养不够,知识面相对狭窄。因此,加强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拓展其知识领域和知识结构,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思想解放,但政治素养不高

新时代的艺术类大学生成长和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他们眼界开阔,思想解放,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远大的理想,力图打破陈规,求新求奇。他们富有创造力,推崇民主平等,有很强的环保意识、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但是在艺术生眼中,政治对他们似乎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词,他们对政治热点关注较少,用“漠不关心”来形容一点不为过,纪律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而且他们往往对身边的各种规章制度置若罔闻,随意性较大,追求完全的自由。因此,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生活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较差、政治素养不高等缺点,对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二、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成因

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的形成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外部社会环境、高校和教师的原因,又有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社会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的社会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大改革、大调整、大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国外的社会思潮和生活方式通过多种途径不可避免地侵入我国,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学生难免会受到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钱权交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现象等等。因为艺术类学生身处于网络、信息、个性偶像等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诱惑。他们衣食无忧,从未受过物质匮乏之苦,因此,在他们的潜意识之中,只有顺理成章的获取和享乐,而对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这些传统美德缺乏理解和认可。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带动了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各种良莠不齐的社会价值标准和文化氛围充斥着艺术类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他们的价值观也趋于多元化和非理性化,主流价值观逐渐边缘化,把物质或者金钱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彰显自我。而且市场经济的辐射效应使一部分艺术类学生对自己原有的道德、信仰,产生了怀疑和动摇,甚至扭曲和放弃,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本位的模式呈现出来。

(二)校园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阶梯,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谈到教师时曾说:“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这就是说,教学与育人是教师的两大基本职能,而有些艺术类专业老师在对待教师育人的职能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着较多的误区[3]134-136。地方高校艺术类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多的局限在专业课,缺乏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生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公共课。很多艺术类教师认为只要自己把专业课讲好就行了,至于学生怎么发展与自己关系不大。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无形之中被学生模仿,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道德完善极为不利。而且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数较多,从事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少,有些辅导员整日陷入各种行政事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有些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畏难情绪,不愿花时间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深入。

(三)艺术类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

在人的发展中,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内因决定着外因的发展。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包括性格特征多样性、思想素养高低、对待学习的态度等多方面。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于其他院系的学生来说更加活跃,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追求创新,追求与众不同。艺术类专业对学生的特殊要求,使他们在为人处世、学习的态度、生活方式与一般的学生有所区别。另外,由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各方面普遍存在追求个性化,这样会让艺术类大学生从个人视角、性格、自身价值等方面的思维习惯去考虑问题,从而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价值为终极目标。

三、加强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尊重和关注个性,是人类全面发展的需求,尤其是面对当代的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更应如此。因此,地方高校要认清形势,了解社会市场对高校艺术类人才需求的现状,在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培养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我们要采取辩证的态度去对待,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片面态度。要尊重和理解他们的个性,对他们的自信、独立、思想解放等特质加以肯定,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关爱的环境,尽可能为他们创造发展所需条件。同时要加强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学会自重、自尊、自省、自励、自省。通过正确的“三观”教育,使学生明白自己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懂得道德判断尺度,完善心智,净化心灵。要使“三观”教育有效果,就要深入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需要,及时帮助学生揭开困惑,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强化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课素质,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着眼于对学生持续、全面、和谐的教育。另一方面,由于艺术类大学生个性强,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通过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语行为来影响学生,改造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和环境建设

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在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艺术专业技能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从德、智、体等方面抓学生的思想教育,树立自信心,把教和学相结合,在增强集体观念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4]50-51。因此,高校在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条件的同时,更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和环境发展建设,建设和改善校园物质环境、生活环境,使学生在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受到思想政治的教育和熏陶。高校应该抓住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利用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长和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活跃校园文化。这不仅可以展示艺术生的个人天赋和才华,而且使艺术类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参与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四)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是要更新思想教育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集合起来,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手段,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对于一些涉及到隐私的,不适合通过正面思想政治进行干预的,可以采取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比较具有亲和力的方式进行。二是要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特殊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开展心理教学和心理知识的普及工作,举办形式多样的讲座。特别是对那些贫困生、已经出现轻微心理问题的学生更要密切关注。要及时有效地化解学生的思想矛盾和心理困扰。

总之,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高校、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如果做到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就能确保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地方高校就能源源不断培养出德艺双馨的艺术类专业人才。

[1]黄艳梅,张劲松,李纳宝.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问题及教育策略[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2).

[2]刘丹,许洪范,李伟.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特点和教育管理对策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3]张红.加强普通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史秉玉,许杰.论高校艺术生思想特点与思想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The Path of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Local University Art Students

LI Ming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00)

University art student is a special part of the student population.It’s a difficult problem that strengthe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local university art students.This article from the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of university art students,analysis the causes of produce such features,and then seek the path of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local university art students.

University Art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path

D64

A

1673-8861(2011)01-0026-03

2011-02-10

李明(1982-),女,甘肃武威人,贺州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艺术类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艺术类专访心得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