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判定社会进步标尺的演变历程
——科学发展观是判定社会进步标尺系列研究之二

2011-08-15张百顺

贺州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教义理想国标尺

张百顺

(贺州学院 思政理论教学部,广西 贺州 542800)

判定社会进步标尺的演变历程
——科学发展观是判定社会进步标尺系列研究之二

张百顺

(贺州学院 思政理论教学部,广西 贺州 542800)

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是指衡量社会进步与否或良性发展与否的标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历程。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以社会是否由哲学家(智者)进行统治为标尺来判定社会进步;中世纪,人们把是否符合宗教教义的要求作为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近代以来,经济发展(GDP)成为人们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当下,人们以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人类判定社会进步标尺不断演变的历程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予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判定;社会进步标尺;演变;历程

追求社会进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社会进步标尺作为衡量社会进步与否或良性发展与否的重要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历程,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设计的理想国里,以社会由哲学家(智者)进行统治为标尺来判定社会进步;中世纪,人们把符合宗教教义的要求作为社会发展进步标尺;近代以来,经济发展(GDP)成为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现阶段,人们以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标尺来判定社会进步。判定社会进步标尺的演变历程,为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一、古希腊:柏拉图以社会由哲学家(智者)进行统治为社会进步标尺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战败,公元前399年,柏拉图深爱的老师苏格拉底因“十将军”案被判处死刑,他认为这一切都是雅典民主制度造成的。另外,柏拉图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影响也使他对民主制度心怀鄙视。因此,柏拉图开始彷徨,试图模仿他自己“理念学说”中的哲学家,按照永恒“国家”的理念来设计自己的理想国。在他的理想国中,柏拉图以社会是否由哲学家(智者)进行统治作为判定社会进步标尺。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城邦里的公民分成三个等级:护卫者、军人和普通人。他认为这种等级划分都是由神创立的,并且不同等级是用不同金属做成的。“他们虽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是最可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1]105柏拉图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这三个等级必须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柏拉图还认为,在三个等级中,普通人只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推销者,他们不适合国家政务的管理,只有第一个等级才能做统治者,他们的人数也比其他两个等级的人数少得多,并且这个等级必须是哲学家或者受过哲学训练。从正义出发,柏拉图以社会是否由哲学家(智者)进行统治为社会进步标尺,把“哲学王”统治的国家看作是一个理想国家。因为国家的最高美德是知识(源于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的伦理观念),而知识又是哲学家所独有的,哲学王做统治者,他才能真正意识到什么是正义,如何把国家治理得协调有序,如何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进步。因此,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一书中写道:“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合聪明才智合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我亲爱的格老孔,对国家甚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除了这个办法外,其他办法是不可能给个人、给公众以幸福的。”[2]214-215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著作中运用了充足的理由和大量的事例说服众人,证明“理想国”是至善的。他以社会是由哲学家(智者)进行统治为社会进步标尺,把“哲学王”统治的国家当作自己追求的理想国家和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

二、中世纪:是否符合宗教教义的要求为社会进步标尺

宗教最核心的领域是宗教观念,而这种观念通过某些具体的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就是宗教教义。在中世纪,由于宗教教义的特殊含义,人们把是否符合宗教教义的要求作为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

“在中世纪,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基督教形成为一种同它相适应的、具有相应的封建教阶制的宗教。”[3]251首先,君权神授的宗教教义为中世纪王权的稳固统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中世纪,由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大多数人都过着极其贫困与艰难的生活,同时各种社会势力间的斗争与混乱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证,恐惧与不安充斥着他们的生活。最初,宗教教义在下层人民中间广为传播。但是,他们寄希望于上帝,用幻想和企盼来麻醉自己,而不是通过斗争的方式来改变自己命运,即宗教成了人民的鸦片。人们遵循基督教教义,宣扬驯服、博爱、忍受,反对用斗争的方式去争取解放等。这对于社会稳定和王权稳固起到积极作用。《彼得前书》中宣扬到:“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怪僻的也要驯服。”[4]134其次,基督教中原罪的教义还告诫人们,只有信仰基督教教义并蒙上帝救赎者,才能死后进入天堂,享受彼岸世界的幸福。因此,人们现实的苦难是微不足道,人们只要忍受苦难,就能得到上帝的恩赐。原罪的教义使大多数基督徒受到鼓舞,教义中对天堂美好生活的描述,使他们产生企盼,得以慰藉现实生活的种种悲伤与苦难。第三,基督教的教义不容人们质疑,否则受到迫害。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广场就是一例。

在中世纪,宗教教义对当时社会稳定起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中世纪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把衡量正确与错误、科学与伪科学、进步与落后,是以是否符合宗教教义的要求来判定的,对社会进步有很大危害。

三、近代以来:以经济发展(GDP)为判定社会进步标尺

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普遍认为利用科技理性的力量,运用科学技术,不断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实现经济发展,就可以使社会更加进步。因此,近代以来,人们以经济发展(GDP)作为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

传统经济增长发展观主要指工业革命之后,由于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增长成为发展的焦点,以至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发展的代名词。传统经济增长的发展范式建立的动力,来自资本主义社会对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求。文艺复兴以后,人的主体意识渐醒,人们要求用自己的本质力量去创造世界,追逐自己的欲望与本性。在社会发展中,思想解放了的人们迫切需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这种愿望得以实现,社会发展由理论阶段步入范式变革阶段。1775年,以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的英国工业革命加速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化大生产的转变,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大提升。正如马克思所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5]277如何加快经济增长,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成为近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一书出版,这标志着古典经济学派的形成,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思想方面占据着统治地位。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假设,认为关注自身利益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18世纪末以来,西方各国普遍践行了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理论,社会生产力得以空前提高,科学技术得以迅猛发展,物质财富得以大量增加。然而,19世纪中叶市场失灵的问题也凸现出来,造成了20世纪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萧条,出现了经济危机。为了摆脱自由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们开始寻求更好的经济发展模式,尝试对经济发展进行干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各国因受到战争的严重摧残,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迫切需要迅速恢复生产,消除贫困,加快推进工业化,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的第一要务。近代的发展观主要是从人与物关系的角度出发,用GDP或者人均GDP的总量以及增长率来衡量社会发展的水平。GDP的增长被认为会自动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消除贫困,也会自然地实现社会稳定和政治民主,以最终实现平等和自由,推进社会进步。

总之,近代以来,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人们把经济增长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经济增长(GDP)作为衡量社会进步标尺的观点存在片面性。

四、当下:以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社会进步标尺

随着人类对近代以来社会进步标尺的反思,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进步不是单纯地体现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还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我们党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这要求我们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当今,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判定社会进步的标尺。

传统发展观过分重视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忽视社会全面进步,相应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尺,而置人文、资源、环境等各项指标于不顾,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而忽视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一味地崇拜GDP,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求人口、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与资源以及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类的永续发展。只有实现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判定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尺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演变历程。直面当下人类社会遭遇的种种困境,以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标准成为人们判定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

[1]柏拉图.《理想国》节译本[M].解东辞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

[2]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陈唯声.世界文化史(古代部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Process of Evolution of the Rod That Determines Social Progress:Research on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2)

ZHANGBai-shun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00)

The rod that determines social progress refers to the standard which measures whether the society makes progress and virtuous development or no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it has undergone a continuous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scale used by human to determine the social progress.In Ancient Greece,the philosopher Plato had taken it as the yardstick to determine social progress whether society is ruled by philosopher(wise)or not;In Middle Ages,people had taken it as the yardstick whether the requirements of religious doctrine is met or not;In modern times,economic development(GDP)turned into the scale of determining social progress;Today,people taken social-round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ruler to determine social progress.The evolving process of the scale used by human to determine social progres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Determination;The rod of determining social progress;Evolution;Process

B0-0

A

1673-8861(2011)01-0007-03

2010-07-03

张百顺(1968-),男,湖北潜江人,贺州学院讲师,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08BKS012)。

猜你喜欢

教义理想国标尺
大理:梦游理想国
如何立起廉洁自律硬标尺?
刑事追缴的教义学构造
学好党章,立好“四个标尺”
网络空间教唆自杀行为的法教义学分析
“李云龙式”干部如何发现,怎样用好——这也是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的重要标尺
直销理想国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教义学展开
刑法适用与刑法教义学的向度
理想国——马来西亚的车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