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业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2011-08-15何志波

航海教育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

何志波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5)

高校专业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何志波*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5)

深入分析思辨能力的内涵及特点,探讨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原则与策略教学策略,进而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课堂讨论、作业布置和考试等几方面提出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思辨能力;培养途径

一、引 言

21世纪知识的社会化和信息的网络化的发展,必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人的生存环境,对人的素质也提出新的要求,素质教育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创造性的培育关键又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即思辨能力。思辨能力与创新思维互为基础、互为补充,开发人的思辨能力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推动未来知识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没有思辨就没有创新,这已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1]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及创新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

二、思辨的内涵

“思辨(也可以译为批判性思维)”(critical)源于希腊语kritēs,意思是judging(判断);kritēs源自krinein(to decide决定),与criterion同源。因此可以看出critical与criterion在意义上的有一定的内在联系。critical的含义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或准则来判断并作出决定”。《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思辨”一词的解释是:“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思考辨析”。[2]由此可以看出,思辨实际上就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标准或准则对事物或现象进行判断,尔后作出决定或结论的一个过程。思辨既有肯定事物或现象的一面,同时也有对事物或现象进行否定的一面,思辨过程是一种具有明显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的思维和判断活动。[2]

外语课堂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阵地。而现今中国的语言教学似乎以语言知识点的讲解为主,而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然而从古至今,思辨能力一直就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学与思缺一不可。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学是接受已有的知识,思是独立思考,只接受已有知识而不独立思考,就会迷惘混沌。国学大师张岱年提出的做学问的三个基本方法之一就是思与学的统一。“学是基础,思是在学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独立思考,以达到前人所未达到的更高境界。”[3]

思辨能力可理解成两个过程的和谐统一,即观点的产生(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和对观点的评价(思辨critical thinking)。[4]创造性思维和思辨虽都属于思维能力,其所指的能力是不同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观点由少到多、由旧到新的过程。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吉尔福特(Guilford)指出,由发散思维表现出来的行为,代表一个人的创造力,这种能力具备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三个特征。[5]变通性,是指具有创造能力人的思维变化多端、举一反三、一题多解、触类旁通。独特性,是指对问题能够提出不同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所谓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的敏捷性或速度,也就是说,创造能力高的人,思维活动则多流畅、少阻滞,能在短时间内表达众多的观点。而思辨的过程是对观点进行梳理,观点由多到少,最终得出合理结论的过程。“思辨被认为是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而作出合理性决定的一系列思考技能和策略。”[6]思辨提倡的是怀疑精神,要求人们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智慧头脑。

三、思辨的特点

Ruggiero认为具有思辨能力的人有以下特点[7]:

(1)不欺骗自己。他们知道“知识”在很多情况下只是对事实的分类、假设,或是个人的理解等。因此他们言语谨慎,不说过于绝对的话。

(2)拒绝被操纵。想要获得他人接受和尊重很容易使我们受操纵。广告就充分利用了人类这一弱点。

(3)克服困惑。他们在困惑时有能力找到解决困惑的途径。查参考书或咨询专家,他们具有主动性。

(4)质疑权威,提出问题。

(5)花时间想出很多主意。

(6)把结论建立在证据上。

(7)学术上是独立的。

四、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原则与策略

1.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原则

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只能全盘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无法对所传授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质疑。新形势下的现代教育应该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思辨意识与能力,这就要求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对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进行改革。

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中外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细致的研究和探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项基本的原则。

(1)创建思辨的民主环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必须形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思辨的教学文化。在这种教学文化下教师不再具有传统教学文化下的权威性,而是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思辨对话的平等伙伴,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协助者和推进者。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自我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理智的质疑、探讨、提问、假设,并主动地进行探寻和验证”[8]。

(2)创建思辨的学习环境。对权威的质疑是思辨的重要特点,信奉权威是培养思辨的障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不仅要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要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老师,敢于和老师“抬杠”。教师就是要鼓励学生与众不同,因此课堂上要创造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轻松环境。

(3)把握推理的客观性原则。思辨是建立在理性思维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没有依据的推测或判断,因此思辨教学要注重在逻辑的层面上给学生以推理或推论的示范或训练,鼓励学生从逻辑的层面对知识或问题进行质疑批判。这种质疑和批判要从理性的客观性出发,摆脱价值的干涉,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4)注意参与性原则。在思辨教学中不存在教师一味灌输、唱独角戏的局面,而是在民主的基础上给学生以充分的发言权,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思辨和建构中来,广泛采用以交流为核心的各种形式,如讨论、对话、辩论、提问等。在这个过程中整个教学活动由原来单纯的给予与接受的过程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思维、智慧与灵魂的碰撞过程,“使学生参与其中”是思辨发展的重要途径。

(5)培养学生信息分类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记住信息分类的规则和方法,然而思辨所建立的分类策略则应该是这样的:帮助学生通过对信息的观察分析进行分类,自己推理出分类规则和方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规则和方法。这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概念并且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的原则。思辨最重要的一个技能就是要求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澄清问题。许多学生和教师经常把问题局限在课堂上,抽象在书本上,与真实的生活相脱离。事实上,发现问题策略是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洞察出问题所在,以便能够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对于现在的学生学习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小组活动,特别是当有两个或者更多的小组在完成同一个学习任务、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就会互相比较。通过这种方式,每个学生都会找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2.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国内外许多教育心理学家普遍相信思辨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而获得的。国外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途径主要有三种:[9]

第一种途径:设置专门思辨课程进行思辨能力的训练。国外一些学校和思辨训练中心一般采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种培养方式的优势是思辨训练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但是这种培训方式需要有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来担当培训工作,这就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去支持,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多学习一门课程,这必然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二种途径:将思辨的培养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是在学校环境下进行思辨能力训练最常见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最理想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长期开展思辨能力培养和训练,并且有助于克服单独设置思辨课程带来的一些问题。

第三种途径:通过隐性课程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种隐性课程的教育重点是研究和探索如何通过学校、教师、家长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一种有利于思辨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学生浸入在这种环境中,长期的熏陶会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思辨能力。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可以根据各校的基础和氛围,分别积极采取单独设置课程和与学科教学结合的方法,同时也要努力发展隐性教育。

五、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为例探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途径

从学生实际出发,让思辨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和能力的特点,结合教材知识,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时具体到教学步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

选择那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考、提出思辨问题和进行逻辑分析的语言学习以及商务方面材料。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教师要精心设定一定的商务背景,选择那些与学生认为理应如此、很自然的事情不同甚至相反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会使他们对自己的本族文化有一个新的认识。

教师设计解决问题的活动须牢记三点: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前,须先自己思考问题的解决步骤;其次,学生的解决方案须尽可能的具体和现实;最后,与外界合作(例如城市官员、律师等),这种联系与合作可增强解决方案的可信度,增加学生的成就感。[10]

2.课堂讨论

对精心选择的材料进行讨论。老师不应把学生当做信息的接受者,而是让他们对信息进行讨论,并得出自己的结论。老师要根据准备的材料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并回答,并确保探讨材料的时间。思辨是一种反思行为,正如伟人的发现要经历长时间的尝试一样,问题的解决要经过反反复复的提问与思考。通过这种困难的历程,学生才能渐渐掌握思考的技巧。因此,要求确保探讨课题的时间。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并与老师及其他人进行积极的对话。这对培养学生思辨非常重要,让学生思辨的培养成为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自觉活动。明确这个目的,对于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讨论时要营造轻松自由的环境。学生从小就受到尊重权威和长辈的教育,对老师和其他权威的话不加质疑,完全相信书本上的内容。这使得学生缺少好奇心和独立解决问题、找到可信的知识的能力。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怀疑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所压倒。”老师可以针对名人名家“千锤百炼”编写的教材或“无可挑剔”的名句,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形成批判性吸收的思维习惯。所以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问。学生能提出问题意味着他们必须首先提出假设,获取证据,并进行评估,考虑其他可能性,最终得出合理的结论。就是说学生必须为自己的立场辩论。

让学生学会兼收并蓄,在宽容的基础上怀疑与批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要求我们对不同的观点要有宽容的态度。宽容的态度首先便表现出一种强意识的批判性思维——了解、学习别人的观点和检讨自己的观点,这同那种“只准这样,不准那样”“唯我独尊”的态度是格格不入的。唯有宽容,才可以了解与自己观点的不同甚至对立的一面,而且在了解和检讨这种不同和对立的同时,检讨、修正、完善或否定自己的观点,而不论完善或否定,对自己都是一种进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扩展知识面,而且也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品质。

3.作业布置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精心设计的课外作业作用很大。而传统商务英语教学中读和写的作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可以用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布置阅读作业时,老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相关商务内容的文章之前提出一些问题,并要求他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报告。要求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解释,总结或给出文章的框架。老师可通过口头提问的方式来检查作业。通常学生为了不在众人面前丢脸都会做认真的准备。当然老师也可以把笔头作业收上来。

写作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另一有效方法。它可以让学生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再进行输出。

例如,可以让学生读不同媒体上对同一事件进行报道的各种商务类新闻,让学生对其进行评论。这些练习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通过逻辑分析、说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4.考试

在考试中,精心设计的问答题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尽管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提高思辨能力的技巧和方法传授给学生,但学生还是需要在实践中来提高思辨能力。而多项选择题不应简单设计成对某项知识点的考查,而应该设计成检测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对事情进行逻辑分析和判断的能力。Hummel和Huitt说,“你所考查的,就是你要得到的(What you measure is what you get)”。[11]这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在考试中对思辨能力进行具体明确的考查,那么学生就有可能不去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六、结 论

综上所述,思辨能力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能力。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不仅要教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思辨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必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无疑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更加艰巨、更具挑战性的要求,这远比教会学生死记事实、用多项选择去测验学生要困难得多。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其意识要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辨的教学环境,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辨就会水到渠成。

[1]李惠胤.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探索-以综合英语课[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4):86-89.

[2]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钟 艳,杨 红.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西昌学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108-110.

[4]张岱年.做学问的三个基本方法[N].人民日报,2000-11-30.

[5]RUGGIERO,VINCENT R.Becoming a Critical Thinker[M].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99.

[6]吉尔福特.创造性才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7]RUDINOW,JOEL.Invitation to CriticalThinking[M].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1999.

[8]洪淑媛.批判性思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6-87.

[9]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

[10]卢丽虹,田夕伟.大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74-175.

[11]HUMMEL J.,HUITT W.What You Measure Is What You Get[M].Gaascd Newsletter:The Reporter,1994:10-11.

G642.0

A

1006-8724(2011)04-0084-03

2011-05-26

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度教学研究立项项目(YY09021)

何志波(1975-),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