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方法探讨
2011-08-15张秀林
张秀林
(濮阳濮范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1 不良地质黄土隧道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1 黄土隧道施工方法
(1)黄土地层隧道施工,应做好黄土中构造节理的产状与分布状况的调查。对因构造节理切割而形成的不稳定部位,在施工时应加强支护措施,防止坍塌,保证安全施工。
(2)黄土围岩开挖后不能暴露时间过长,否则围岩周壁风化至内部,围岩体松弛会加快,进而造成坍塌。因此,宜采用复合式衬砌,在开挖时应少扰动,开挖坑道后及时喷射混凝土,并以锚杆、钢筋网和支撑作初期支护,以快速形成严密的支护体系。必要时可采用超前锚杆、管棚预支护加固围岩。并应在初期支护基本稳固后,进行永久支护衬砌的施工。衬砌背后尤其是拱顶回填要密实。
(3)做好洞顶、洞门及洞口的防排水系统工程,并妥善处理好陷穴、裂缝,以免地面积水浸蚀洞体周围,造成土体坍塌。在有含水的黄土地层中施工时,洞内应做良好的排水设施。当地下水量较大时,应在洞内采用井点降水法,将地下水位降至隧道衬砌底部以下,以改善施工条件,加快施工速度;在干燥无水的黄土层中施工,应管理好施工用水,不使废水漫流。
1.2 黄土围岩隧道施工技术要求
(1)施工有关规定。
应认真调查黄土地层中节理的产状与分布状况。对因构造节理切割而形成的不稳定部位加强支护。
施工中应遵循“短开挖、少扰动、强支护、及时密贴、实回填、严治水、勤量测”的施工原则,紧凑施工工序,精心组织施工。
开挖方法宜采用短台阶开挖方法或分部开挖法(留核心法)。初期支护应紧跟开挖面施作。
(2)施工注意事项。
首先,做好洞口、洞门及洞顶的排水系统,并妥善处理好陷穴、裂缝,以免地面积水浸蚀洞体周围,造成土体坍塌;
施工中如发现坑道有失稳现象,应及时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加设锚杆、架立钢支撑等加强支护;
施工时要特别注意拱脚与墙脚处断面,如超挖过大,应用浆砌片石回填。如发现该处土体承载力不够,应立即加设锚杆或采取其它措施进行加固。钻锚杆孔时,宜采用干钻;
在开挖与灌筑仰拱前,为防止边墙向内位移,宜加设横向撑梁顶紧;
锚杆宜采用药包式或早强砂浆式锚杆。若拱部位于砂层时,为防止喷射混凝土层塌落,可用4~6mm的密钢筋网,紧贴开挖面作为固定初喷混凝土层之用;
施工中如发现不安全因素时,应暂停开挖,加强临时支护,以便适应调整工序安排。
2 不良地质断层
2.1 探明断层地带情况
施工前,切实掌握所遇断层带的所有情况。当断层破碎带的宽度较大,破坏程度严重。破碎带的充填物情况复杂,且有较多地下水时,应在隧道一侧或两侧开挖调查导坑。利用调查导坑详细测绘地质状况后,应及时做好封闭衬砌;调查导坑穿过断层后,宜在较好的岩层中掘进一段距离再转入正洞,开辟新的工作面,以加快施工进度。如设有平行导坑时,可超前于正洞,预先了解正洞断层的实际地质情况,并有利于排水。
2.2 选择合理施工方法
在断层带施工,应根据有关施工技术与机具设备条件,进度要求,材料供给等,慎重选择通过断层地段的施工方法。
当断层带内充填软塑状的断层泥或特别松散的颗粒时,比照松散地层中的超前支护,采用先拱后墙法。墙部的首轮马口,可用挖井法施工,如断层带特别破碎,则二、三轮马口应以扩井法施工,最后挖去核心,随即施作抑拱。如断层地段出现大量涌水,则宜采取排堵结合的治理措施。
2.3 施工注意事项
(1)防排水作业。
如断层带地下水是由地表水补给时,应在地表设置截排系统引排。对断层承压水,应在每个掘进循环中,向巷道前进方向钻凿不小于2个超前钻孔,其深度宜在4 m以上,以探明地下水的情况。
随工作面的向前推进挖好排水沟,并根据岩质情况,必要时加以铺砌。如为反坡掘进则除应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外,并应安排适当的集水坑。
坑壁或坑顶有水流出时,应凿眼安置套管集中引排,使其不漫流。
(2)施工工序。
通过断层带的各施工工序之间的距离宜尽量缩短,并尽快地使全断面衬砌封闭,以减少岩层的暴露,松动和地压增大。
当采用上下导坑,先拱后墙法施工时,其下导坑不宜超前过多,并改用单车道断面,掘进后随即将下导坑予以临时衬砌。上下导坑间的漏斗间距宜加大到10 cm左右,并全部以框架框紧。
(3)开挖作业。
采用爆破法掘进时,应严格掌握炮眼数量、深度及装药量。原则上应尽量减小爆破对围岩的震动;
采用分部开挖法时,其下部开挖宜左右两侧交替作业。如遇两侧软硬不同时,应用偏槽法开挖,按先软后硬顺序交错进行。
(4)支护作业。
断层地带的支护应宁强勿弱,并应经常检查加固;
在断层地带中,开挖面要立即喷射一层混凝土,并架设有足够强度的钢架支撑;
当采用分部开挖,使用以往木支撑时,要注意上导坑和扩大两工序间的支撑倒换工作,并需预留足够的支撑沉落量,防止因倒拆横、纵梁及反挑顶而引起坍方。这种坍方往往处理费事,且对安全威胁很大。此外,当拱圈封顶后应立即设置拱脚卡口梁,并应以木楔切实塞紧。
(5)衬砌作业。
衬砌应紧跟开挖面;衬砌断面应尽早封闭。
3 不良地质溶洞
溶洞是以岩溶水的溶蚀作用为主,间有潜蚀和机械塌陷作用而造成的基本水平方向延伸的通道。当遂道穿过可溶性岩层时,有的溶洞位于隧道底部,充填物松软且深,隧道基底难于处理;有的溶洞岩质破碎,容易发生坍塌;有时遇到大的水囊或暗河,岩溶水或泥砂夹水大量涌入隧道;有时遇到填满饱含水分的充填物溶槽,当坑道掘进至其边缘时,含水充填物不断涌入坑道,难以遏止,甚至地表开裂下沉,山体压力剧增;有时溶洞、暗河迂回交错、分支错综复杂、范围宽广,处理十分困难。我国石灰岩分布极广,常会遇到溶洞。因此,在这些地区修建隧道,必须予以注意。所以,隧道在溶洞地段施工时,应根据设计文件有关资料及现场实际,查明溶洞分布范围、类型情况(大小、有无水,溶洞是否在发育中,以及其充填物)、岩层的稳定程度和地下水流情况;(有无长期补给来源、雨季水量有无增长)等,分别以引、堵、越、绕等措施进行处理。
3.1 引排水
(1)当暗河和溶洞有水流时,宜排不宜堵。在查明水源流向及其与隧道位置的关系后。暗管、涵洞、小桥等设施,渲泄水流,或开凿泄水洞,将水排出洞外。
(2)当水流的位置在隧道上部或高于隧道时,应在适当距离外,开凿引水斜洞(或引水槽),将水位降低到隧道底部位置以下,再行引排。
3.2 堵填
(1)对已停止发育、径跨较小、无水的溶洞,可根据其与隧道相交的位置及其充填情况,用混凝土、浆砌片石或干砌片石予以回填封闭,根据地质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加深边墙基础。
(2)拱以上空溶洞,可视溶洞的岩石破碎程度采用喷锚支护加固,或加设护拱及拱顶回填的办法处理。
3.3 跨越
(1)当隧道一侧遇到狭长而较深的溶洞,可加深该侧的边墙基础通过。
(2)当隧道底部遇有较大溶洞并有流水时,可在隧道底以下砌筑浆砌片石支墙,支承隧道结构,并在支墙内套设涵管引排溶洞水。
(3)当隧道边墙部分遇到较大、较深的溶洞,不宜加深边墙基础时,可在边墙部位或隧道底以下筑拱跨过。
(4)当隧道中部及底部遇有深狭的溶洞时,可加强两边墙基础,并根据情况设置桥台架梁通过。
(5)溶洞上大下小,且有部分充填物时,可将隧道顶部的充填物清除,然后在隧道底部标高以下设置钢筋混凝土横梁及纵梁,横梁两端嵌入岩层。
(6)隧道穿过大溶洞,情况较为复杂时,可根据情况,以边墙梁及行车梁通过。
3.4 绕行施工
施工中遇到一时难以处理的溶洞时,可采用迂回导坑绕过溶洞区,继续进行隧道施工,再行处理溶洞。
4 结语
总之,不良地质地段的变异条件是非常复杂的,在施工全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地层与地质条件的变化,勤检查支护与衬砌的受力状态,及时排险,防止突然事故的发生,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1] 方俊波,刁天祥.软层围岩隧道爆破控制超挖施工技术[J].隧道建设,2000,(1).
[2] 邱志春.浅谈公路隧道的光面爆破[J].中国科技信息,2006,(19).
[3] 肖清华,张继春.;隧道断面自动成图的数学模型研究[J].铁道建筑,2006,(9).
[4] 肖清华,张继春,夏真荣,等.隧道掘进爆破设计数据库的应用研究[J].铁道建筑,2006,(10).
[5] 万姜林,唐果良.复杂周边环境下浅埋超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J].地下空间,2004,(2).
[6] 刘仁旭,汲红旗.公路隧道的光面爆破[J].公路,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