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发展垦区农村客运
2011-08-15黄洪滨
刘 威,黄洪滨
(农垦总局交通运输局)
1 垦区农村客运、出租市场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客运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前几年,客运市场一度大门敞开,出现了运输市场经营主体的多、小、散、弱,运输市场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方式落后,竞争无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最突出的是,当前农村客运普遍存在承包或挂靠经营,车辆产权不清,矛盾突出,给行业管理和客运市场规范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2)客运线网和运力配置不合理。经营者片面算追求经济利益,热线大家争着上,最后导致运力严重过剩,而冷线无人开,给群众出行带来困难。热线过热,冷线过冷,运力浪费和不足现象同时存在,使运输市场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农村客运的发展滞后于公路建设,个别连队存在职工群众“乘车难、难乘车”的问题。随着垦区通乡公路,通村公路的修通,仍有很多偏远居民点没通客运班车。主要原因还是客流量少,班车票价低,客运线路低收入,农场对客运车辆不补贴,营运客车在市场化运作下很难生存发展。农村连队职工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不能完全解决。
(3)客运资源配置方法比较落后。现有的客运资源配置以单纯的行政手段为主,忽视了市场调节作用,市场力量不能在优化配置市场资源方面起到基础性作用,以致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失效,有限的客运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和发挥,客运站总量不足,垦区二级以上客运站11个,其余为三、四级站,三、四级客运站大多设施简陋,功能不完善,个别农场还没有建客运站,部分管理区、居民点还没有建客运停靠站,客运站基础设施与垦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存在差距。无法满足广大农场连队职工的出行需要。
(4)客运安全还存在隐患。连队、农场内客运线路低收入是制约客运班车更新的主要因素。农场客运市场还存在老、旧、破车,车辆舒适性和技术性能达不到要求。
(5)垦区出租市场服务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少数出租汽车经营者经营行为不够规范,拒载乘客、绕道行驶欺骗乘客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部分驾驶员着装不整洁,仪表不端庄,说话不文明,部分车辆车容车貌不够整洁,车座肮脏破损现象仍然存在。
(6)出租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垦区现有2100余名出租车司机,大多为下岗和待业人员,文化层次整体不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其中有一半为雇佣司机(俗称“卖手腕”),部分司机违章的现象和不文明的行为相对较多,制约了出租汽车服务质量和行业文明程度的提高。
(7)非法经营现象仍比较突出。少数自用车主非法进入出租汽车市场与合法经营者争抢客源,侵害了广大出租车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危害市民出行安全。虽然,农垦运管部门进行多次专项打击,有效遏制了非法经营活动的蔓延,但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非法经营活动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影响了垦区出租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垦区客运、出租市场解决以上问题应采取措施
(1)优化农村客运资源配置,优化运输市场主体。资源优化配置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垦区客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当前,垦区客运市场正处于一个良好的转型期,垦区客运市场发展到今天,已基本完成了量的积累。垦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垦区客运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完成行业升级,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优化配置资源。首先是优化运输市场主体。全面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实践证明,集约化、公司化经营是稳定垦区客运市场,促进垦区客运健康持续发展和提升客运服务质量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因此,客运市场竞争机制,客运资源的分配必须与企业的实力与信用挂钩。只有这样,有限的客运资源才能为生产效率最高的使用者所掌握,有限的资源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优化经营主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方式。
(2)优化客运线网和运力结构。为了切实解决农场职工群众“乘车难、难乘车”的问题,提高农村客运通车率,我们要积极推广大庆市发展农村客运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进垦区客运网络化建设。
(3)提供政策扶持,促进垦区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交通局将根据各分局客运市场的实际情况,在政策上给予扶持。
①在规费征收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对新开通的场内客运班车,按省局要求适当减免征收运管费、客运附加费;降低经营者的运输成本,激发经营者开通场内客运线路的积极性。
②简化审批手续,对申请新增场内客运线路的经营者,实行“三优先”的优惠政策,即优先办理开业手续、优先审批客运线路、优先办理营运证牌;
③降低客运市场准入标准,放宽购车标准,对从事冷线和场内短途客运班车不一定是新购置的车辆,只要申请投入的车辆技术状况达到规定的要求,就可以批准上线,予以许可准入;对已开通的市县交叉线路、场内客运线路,经运管部门同意可以通过延伸到比邻居民点等方式运营,解决一定区域内居民点旅客运送问题;建三江分局前进农场新增农场至连队面包车,票价1元,循环发车,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④根据旅客流量、流时、流向等实际情况,对基础条件相对好,且有发展潜力的管理区和居民组,因势利导、因地制宜,采取区域滚动发班、定线循环、等灵活的营运方式。牡丹江农垦分局将八五八农场至虎林客运线路车辆由原大型客车全部更新11座客车,循环发车,增加发车密度,减少旅客候车时间,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加大资金与政策投入,加快农场客运场站建设。我们要引导各农场要转变思想观念,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农场小城镇建设的高度考虑,按照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市场运作,集约经营、规范管理的原则,依托公路网建设,全面推进垦区客运站场建设。
(5)加强管理,促进客运网络化建设顺利进行。
①积极做好客运网络化建设试点工作。我们要对辖区客运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和摸底,了解目前垦区客运市场的基本情况,旅客流量及流时和流向等方面情况,制定垦区客运线路的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要根据市场调研的情况,本着尽量减少矛盾,在班线客运车辆少的农场,选择2~3条农场场部通管理区和居民组的客运线路,计划每条线路发展2~3台微型面包车,采取定线循环的方式,发展便民车,坚持成熟一条线路发展一条,并逐渐在各分局、农场进行推广。
②积极争取农场对客运支线给予一定补贴,来解决农场职工群众出行的问题;使客运市场得到均衡发展。
③严把便民车的市场准入关入手,投入的车辆必须达到营运车辆的技术要求,安全设施齐全,按时参加技术等级评定和二级维护检测,决不允许淘汰的不合格车辆从事农场便民客运。
④严格规范出租车市场的管理。对垦区的出租市场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出租车(特别是微型面包)的发展。对现有营运手续齐全的场内面包车经营者,将鼓励其改变原有的经营模式,在新增的客运线路上,采取定线循环的方式,积极参与便民客运。
⑤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规范经营行为,净化市场经营环境,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在积极发展农场客运网络化的同时,将加大稽查力度,强化客运市场秩序的整顿,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超员载客、中途倒客、出租车合乘、违价违规等违法行为,维护运输市场的良好秩序;对新增的便民客运线路,要保证“开得起、留得住、有效益”,保障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为大力发展垦区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6)出租车发展加强宏观调控,促进行业发展。首先应建立出租汽车行业管理领导负责制。出租汽车行业管理工作应在农垦总局的统一领导下,同公安、财政、工商、审计、建设,价格、劳动保障、质检、环保、信访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交通部门主要负责的领导体制和行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对出租汽车行业的管理。其次是加强对出租汽车行业的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准入退出机制。
①科学控制出租车数量。对出租汽车市场的供需情况进行调查,制定出租汽车市场发展规划,并纳入本地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合理确定本地出租汽车发展速度和规模。
②建立健全出租汽车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并依照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出租汽车行业退出机制,完善出租汽车行业新陈代谢能力。
(7)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
①严厉打击非法营运,争取农垦总局的支持,由总局牵头,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互相配合,形成市场监管合力,从牌照源头查起,坚决取缔黑车、套牌车、摩托车非法营运行为,净化出租汽车市场经营环境。
②规范经营行为。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采取源头管理和路面稽查相结合、定点稽查和流动稽查相结合、白天稽查与夜晚稽查相结合方式,加强对出租车市场的监管,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类违章违规行为,维护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正当权益,建立乘客投诉渠道,对乘客投拆的问题认真核查,认真处理,及时答复,逐步提升出租汽车服务水平。
(8)倡导优质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①深挖活动载体,持续开展出租汽车优质服务主题实践活动。
②加强宣传,弘扬文明新风。注意培养和树立行业内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优秀驾驶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对行业内强拉强运、故意绕道、途中甩客、违价“宰客”等不文明行为,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并在新闻媒体上给予曝光。
③在行业内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政策制定上,对文明经营、优质服务的企业和个人给予适当优先照顾,对野蛮经营、服务质量恶劣的企业和人员进行适当限制。从而调动出租汽车企业和从业人员文明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9)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①加大培训力度。根据目前行业的实际状况,指导和督促企业建立定期培训机制,通过对从业人员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安全行驶的培训教育,不断增强司机的文明意识、服务意识。
②严格从业标准。严格执行驾驶员资格的有关规定,完善持证上岗制度,严把从业人员准入关。
③加强对雇佣司机的管理。要求出租汽车公司对雇佣司机建档建制,配合运政管理机构加强管理,有效约束雇佣司机的服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