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主体参与 推进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 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为个案

2011-08-15王兴波

关键词:师生员工校园文化学院

王兴波

(华中科技大学 文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加强主体参与 推进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 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为个案

王兴波

(华中科技大学 文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主体的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党政管理服务人员四部分。校领导决定校园文化的方向,教师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学生激活校园文化的活力,党政管理服务人员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要加强对主体的培育,使全校师生员工具有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能力以及主体行为。

校园文化;主体;主体参与;主体培育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为广大师生员工所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它对全体师生员工都将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影响力。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思政司自2006年以来专门开展高校校园文化优秀建设成果专项活动,以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而推动乃至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相对于公立院校而言,独立学院建校晚,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薄弱。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独立学院的共识。

目前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多集中于公立院校,本文试以独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为个案,以主体参与为视角,探究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及未来发展的对策。希望本文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关注与探讨,推动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简析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单个人或某一群体所能完成的,需要每个校园人的共同参与。在校园文化建设主体问题上长期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仅仅是学校几个相关职能部门例如学生处、团委、学生会等学生工作机构和学生的事情。实际上,明确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是校园文化建设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主体明确,才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智慧、形成共识。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忽视一些主体的参与,所形成的校园文化将是残缺的。校园文化的形成是校园各主体所创造的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经过数代大学人的共同努力。对于新兴的独立学院来说,正处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初期,初创阶段凝练的核心价值观将成为未来校园文化建设的风向标。所以对独立学院来说,更要重视各校园文化主体的参与,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形成核心价值观。

大学校园是所有在大学里工作生活的大学人的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曾经在该校园里生活工作过或正生活工作在这个校园里的每一个“大学人”[1]。具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党政管理服务人员四部分。充分发挥各主体的积极参与,将大大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

二、不同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同作用与实践

重视主体参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不同主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不同。

(一)校领导决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是顶层设计,办学者的办学理念尤为重要,他们是校园文化的总设计师,决定着校园文化的核心与方向。我国一些知名学府之所以有独特的、经久不衰的校园文化,无不得益于其校领导的办学理念。

独立学院与一般大学不同,它是由投资方与母校共同创办,但校园不同企业,校园文化不同于企业文化,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不是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二者的有机融合。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也不是母校校园文化的简单移植,必须具有自我特色,承袭传统的同时,突出时代性,富有创造性,展现独特性。就我校校领导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他们非常注重大学的文化性,大学即文化,我校命名“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文华”二字取文化昌盛之意,学校在成立之初办学者即有文化的追求。同时,注意将大学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结合,在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上,提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指导思想把独立学院与母校研究性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区分开来,展现了自己的特色,既符合时代的精神,又符合企业的精神。

(二)教师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

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各授课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及人格品质对校园文化直接产生作用。从某种意义说,教师群体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

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师的主体参与主要是通过授课、学术研究、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建言学校发展来体现。其中,上课和学术研究以及在此过程中展现的人格魅力、学术精神是其主体参与的主要方式,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及建言学校发展是主体参与的有机补充。教师自觉维护自身形象,以精湛的专业素养征服学生,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教师群体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通过言传身教,展现教师良好素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质。学校还通过教师互评、学生评教、督导评教等多种方式推进教风建设,以优秀的教风影响学风。

创新是高等教育的使命,要培养具有创新性精神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创新课堂教学,创新理论研究。我校推出个性化教学探索与实践,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方面大力支持教师申报各类课题,奖励学术研究,激发教师的学术创新力。通过对教师教学与学术的创新鼓励,使教师有能力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示范和启蒙,启发并帮助学生以开放、创新的观念对待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青年教师比重之大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显著特征,搭建平台,站稳讲台,提供舞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是我校长期坚持的原则。我校每年对新进青年教师指定一位指导教师,利用老教师的“传、帮、带”,加快青年教师成长。聘任退休老教师组成督导组,经常进课堂听课,及时对青年教师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学校每年举办一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选拔优秀者参加主校区的比赛。这些得力的措施大大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人数比例相对较高,年龄上与学生较接近,对学生的影响力更大。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的提高,营造出积极上进的教师文化,这将对学生起到示范与引导作用。

学校每年还评选“伯乐奖”、“三育人奖”、”个性化教育创新奖”、“教学质量奖”、“科研成果奖”、“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潜能导师、优秀党员等,通过树立典型,形成示范和激励作用。教师群体创造的优秀文化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展示与提升,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质。

(三)学生激活校园文化的活力

学生是大学中最庞大同时也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群体。他们思维活跃,渴望表现自我,获得认可,具有了较强的主体意识,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他们的积极参与,为校园文化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增添了新的内容。

学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热情、学习的态度、学校营造的学习氛围都影响着学风的形成。学风与学生参与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学生参与形成学风,学风又反过来影响学生参与,二者的良性互动,既有利于优良校风的形成,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通过严格考勤、教师评学、评比优良学风班、评奖学金等措施推进学风建设。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我校为丰富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专门举办大学生科技节、文化节等,吸引了大量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现已成立28个学生社团,分为理论学术型、体育竞技型、文娱艺术型、社会公益型。五彩斑斓的社团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展现了自我,培养了合作互助精神,增强了对校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学生的激情、勇气、智慧和进取给校园带来了青春的活力,激活了校园文化,有利于和谐校园、和谐文化的构建。

(四)党政管理服务人员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党政管理服务人员是大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力量,他们向师生提供服务,保证学校的正常运作。校园文化俯拾皆是,党政管理服务人员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硬文化”与“软文化”。这里的“硬文化”指外显文化,主要通过创设环境来展现文化,即物质文化;“软文化”指内隐文化,主要指党政管理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展现的文化素养,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即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党政管理服务人员通过绿化、美化校园;改善学校的生活设施、学习环境;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一切工作得以有序地进行。

我校院长刘献君特别强调:党政管理服务人员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服务观念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通过服务,让教师感到尊重、尊严,心情舒畅;要让学生感到尊重、关心,满足自己充分发展的需要,健康成长。要尊重服务对象,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要服务到位。

总之,党政管理服务人员通过自己所提供的服务影响校园文化、诠释校园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完善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人共建、共有、共享的群体文化。[1]多重主体的参与和协作是校园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健康发展,是多重主体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同心协力、“诸力合一”的结果。

我校非常重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各主体的积极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广泛动员师生员工参与。例如,学校曾就校园文化标识性用语、校园道路及建筑物、景观命名、校训等向全体师生员工及学长家长征集意见。师生员工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思想观念在碰撞中融合,最后凝结为大家共同的追求,即把“文华学院”建成“文化的文华”。

三、校园文化建设需加强主体的培育

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全体师生员工,但严格来讲,并非所有师生员工都是主体。只有具有主体需要和主体能力,与一定客体存在着对象性关系,并且通过一定的主体性行为而取得主体地位,实现主体功能,达到主体效应的人才可以称作主体。[2]也就是说,人要成为主体,必须形成合理的主体结构。构成主体结构的要素主要有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能力以及主体行为。根据对主体的这种认识,主体参与就是在一定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能力的前提下,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的行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只有确立起全体师生员工的主体地位,使之具有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与主体能力时,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行为才称得上主体参与。

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加强对主体的培育,即全院师生员工形成合理的主体结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育。

(一)唤醒主体意识,弘扬主体精神

主体意识指的是人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作为认识世界和进行生产与社会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自我意识,是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与社会性的观念表现。[3]主体意识意味着能够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不依从、不盲从,不逆来顺受,不听天由命,有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积极进取的主体精神;有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的气魄。

主体意识的培育一方面需加强理论学习,唤醒主体意识;另一方面,给师生员工一定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发挥他们的主体精神,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主体精神的发挥,将大大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创新与繁荣。

(二)培育主体能力

仅有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而缺乏主体能力,亦不能发挥主体性作用。校园文化建设要发挥主体参与,必须加大对主体能力的培育。

领导是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者,理论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独立学院,办学理念不能偏离大学精神。领导层必须加强教育理论及文化建设理论的研究。教师群体主体能力的培育一方面是教师要自觉加强专业素养训练,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形成严谨的教风,树立优良的师德;另一方面,提高科研能力,培育创新思维。学生群体的主体能力主要是通过课内外学习、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兼职、人际交往等多种方式培育。党政管理服务人员主体能力培育,主要是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创新管理方式,树立服务理念,为全院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激活主体行为

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能力必然须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成为主体行为,把内隐价值转化为外显价值。只有激活主体行为,才能使主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发挥作用。

如何激活主体行为?一是建立并完善师生参与机制,广泛发动群众,鼓励大家为校园文化发展献计献策,创造良好氛围;对于师生员工的建设性意见,给予奖励与表彰,形成良性互动。二是为校园各主体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给大家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主体意识,发挥主体精神,锻炼主体能力。

作为新兴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正处于“带土移植”向“去土留根”的转型期。独立学院有其自身特点,决定其校园文化建设不能简单的移植母校,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独立学院要想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充分发挥各主体的参与,同时加强各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减少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离心力”,增强“向心力”。加强主体培育,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将有利于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和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品质。

在继承与创新中,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有可能成为一枝奇葩,促进公立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乃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1]曹赛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主体论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3(03):76-79.

[2]王升,刘晓鹏.参与、主体的参与和主体性参与的涵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9):61-63.

[3]张天宝.主体性教育之我见[N].中国教育报,1997-05-02.

G640

A

2095-0683(2011)06-0190-03

2011-10-18

王兴波(1976-),女,湖北宜昌人,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校 刘正花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校园文化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学院掠影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