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治安经略须善用一、二、三大智慧

2011-08-15金其高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经略治安老鼠

金其高

(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上海 200042)

大治安经略须善用一、二、三大智慧

金其高

(华东政法大学,中国上海 200042)

一、二、三,等等,都是智慧的结晶;“一点论”、“两点论”与“三点论”,皆属颇有智慧的思维方式。“一点论”注重同一,“两点论”注重斗争,“三点论”注重和谐。大治安经略,须善用“一点论”、“两点论”与“三点论”等大智慧。兵不在多而在精,兵不在精而在用。能人点石成金,高手撒豆成兵,战场用兵的要旨在于据兵性而善用。大治安经略,须善用“一点论”,形成社会治安防控的一个系统;善用“两点论”,组织社会治安防控的猫鼠博弈;善用“三点论”,构建社会治安防控的三角和谐。

大治安经略;“一点论”;“两点论”;“三点论”;大智慧

社会治安防控经略,是关于策划、处理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学问,向各界提供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锦囊妙计[1]。大治安[2],既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治安话题,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安邦定国话题。大治安经略,特别注重大智慧。相对而言,传统的社会治安防控经略,或可诩之为“强制型”、“斗争型”、“防范型”,等等。当然,“强制型”、“斗争型”、“防范型”、“智慧型”社会治安防控经略,都“有型”,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各有存在依据,各有巧妙不同,各有美好愿景,皆不可小觑。

智慧,即才智,智谋,主要指认知、处置与创新的能力。儒家视智、仁、勇三者为“天下之达德”,谓之“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①《论语·宪问》。“好学近乎知(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②《礼记·中庸》。知识不等于智慧,但智慧亦离不开知识。英人培根有言:“人的威严蕴藏在知识之中。因此,人有许多君主的金子无法买到、君主的武力不可战胜的内在东西。”[3]美人海伦·凯勒有言:“有人说,知识就是力量。对我来说,知识就是幸福。”[4]日人池田大作有言:“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能够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它不等于就是智慧。”[5]智慧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无奇不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社会治安扑朔迷离、山高水深、卧虎藏龙,当事各方也都不是“菜鸟”。撇开违犯法律、违反道德勿论,犯罪本身就是一门学问(犯罪学)、一门艺术(犯罪术)。从一定角度看,社会的犯罪水平标志着社会的智慧水平。“匪文”越多就越厉害,犯罪人的犯罪手段越接近科学,就要求社会治安防控的手段越科学。“不怕黑帮没文化,就怕黑帮有文化”;“不怕黑帮没文化,就怕黑猫(黑猫警长)没文化”。社会治安防控真正秉持大智慧,才能在“猫鼠大战”中笑看风云,笑逐颜开,笑到最后;才能将对手打回原形,让其心悦诚服,俯首称臣。否则,战胜对手只能永远定格在将来时,或者“歼敌一千,自损八百”,或者对手“虽败犹戎”③笔者将通常的“虽败犹荣”嬗变为“金氏语言”的“虽败犹戎”。戎,原意为武器等,此处名词动化,即战斗。“虽败犹戎”即虽败犹斗。,甚至反败为胜。要想战胜对手,必先在人格上尊重对手,其次在学问上尊重对手。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对手,因为你实际上低估的是科学。

退而言之,社会治安防控,如果非斗不能了断,非斗难以自持,那么热烈欢迎各路违法犯罪人马前来“斗智”、“斗技”、“斗艺”。可以认为,“斗智”、“斗技”、“斗艺”,总归要比“斗武”、“斗仇”强。一味“让子弹飞”、“让炮弹飞”、“让导弹飞”,生灵涂炭,玉石俱焚,人神共怒,官、民、匪皆不能幸免。随着社会治安防控中各种对手越打越醒,越打越行,越打越新,不断创新、创新再创新,不再“自恋”于传统的、低端的、本能的“行为艺术”——冲冲杀杀、“决一死战”,开始与社会玩“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搞“脑子”、拼“经济”、比“深沉”的,特别是随着社会逐步确立科学发展观,“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6],谋划“智慧型”社会治安防控经略,确已真正提到议事日程,甚至于迫在眉睫。

任何物体总有长、宽、高三元,大智慧的大治安经略,是全过程的(长)、全方位的(宽)、全层次的(高)。大治安经略,需要社会、人文、自然大百科照单全收,继而作适当的加、减、乘、除。福尔摩斯料事如神,无案不破,绝非一日之功。福尔摩斯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物理、化学无所不知,天文、地理无有不晓。与其说福尔摩斯是一个侦探,不如说其是一名学者,一位智者。思维方式很重要,看法决定做法。大智慧处处都有,无穷无尽,聚焦起来即在于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如此这般,才能从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与社会治安中,悟出其道道,悟出其问题,悟出其智慧,才能“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掌握科学发展大规律。

数字一、二、三,等等,都是智慧的结晶。中国文化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很重要,各种大智慧依次排开,“十面埋伏”。尤其是“一点论”、“两点论”与“三点论”,皆属颇有智慧的思维方式,在方法论上各有特色、各有价值。

“一”的方法论意义。一是无中生有,生命之起源;一是追求圆满,完美的体现;一是从一而终,至死而不渝。一的方法论很有积极意义,事业上一心一意,工作上一丝不苟,生活上一尘不染。但是,一的方法论也容易“一点论”,喜走极端,单边主义,理想主义,完美主义。

“二”的方法论意义。二是对一的继承、发展与否定。“一阴一阳谓之道。”“两者的每一方当自己实现时,也就创造对方,把自己当做对方创造出来。”[7]“两点论”分析问题,注意到了事物之矛盾的双方,“一分为二”,但也容易产生斗争哲学。“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毛泽东)便是其注脚。“两点论”也够“二”的,做事很“爽”,但代价也很“双”。“二分法以其明快简略给人们带来认识和实践上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僵硬的习惯和谬误。多姿多彩的世界,事实上并非总是那种非此即彼、斩钉截铁似的。”[8]人并非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人非圣贤,岂能无过?”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可见,天使与魔鬼之结合才是正常的人,“一分法”与“二分法”,值此皆易捉襟见肘。

“三”的方法论意义。“一分为三”的思维方式,是“一分为二”、“合二而一”思维方式的高度对立统一,一而再,再而三,具有大智慧。三,有三层含义。首先,三是数。现实生活中,三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数字。即一、二、三、四的三,“三笑”、“三字经”、“三部曲”、“三顾茅庐”、“三大战役”、“三个代表”、程咬金“三斧头”、苏小妹“三难新郎”。其次,三是度。现实生活中,三指事物发展一定的度。谓之“事不过三”,指事物特定的度。“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②此处的三,当指事物之量变与质变的程度。相声段子云,推测人的学问大小,可看其胸前口袋插笔多少:胸前口袋插一支笔,是个小学生;插两支笔,是个中学生;插三支笔,是个大学生。而插四支笔,就是个修笔的了,可谓事不过三也。再次,三是路。现实生活中,三指事物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追求平衡,免走极端,自主创新,持中选路,即走第三条道路。“尧舜三眸子”、“鸡三足”,古人就有此大智慧。中国经典电影《刘三姐》中,恶霸财主莫怀仁与草根妹刘三姐等穷苦民众发生激烈“冲撞”,最后双方皆欣然同意以赛歌之形式智慧地解决这场“群体性事件”。一场剑拔弩张、稍触即发的民匪冲突随之化险为夷,对各方皆为“利好”,各方都倍有面子。乒乓球比赛中,能将球打到对手中路(不是对手一侧球台的中部,而是对手身位的中部,对手处于站位死角而难于侧身回击),使其正反皆难、左右为难、进退两难。能打成擦边球,更是“好球”!更具威力,难以接招、难以防范、难以回敬,属于“高三”。生活中,有人则善于在社会舞台“走钢丝”,打道德、政策、法律的“擦边球”,小日子过得很“滋润”。在西方社会,两个男子同时爱上一个女子,双方最后解决感情纠结,通常自愿选择互相“决斗”,此举亦不失公允、智慧与风度,系持中选路,走第三条道路。一般而言,人的性别可分成男性与女性。但当下却流行“中性”、“第三性”,“春哥”、“曾哥”等“伪哥”大受追捧。24K“纯爷们”并不被众人看好,48K“纯娘们”也不被众人看好。而被看好的,却大多是男人中的“女人”或者女人中的“男人”,乃“三”也。有人戏言,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而“春哥”是水泥做的。有人还戏言,“有关部门”聘请“春哥”出任计划生育形象大使,效果奇佳。广告词曰,“春哥”告诉我们:“生男生女都一样!”现实中,你不看好“春哥”也许不要紧,要紧的是“春哥”看不好你。当你的亲友、你的同事、你的工作对象,都接受“春哥”,都成为“春哥”,你只能“被”了,你还得学会与“他”们相处,还得让“他”们接受你这个“哥”或“非哥”。特别是当整个社会均已进入“春天”,届时这一壶也准够你喝的,再给你点一支“春之歌”助兴,咋样?

“第三性”,实际上是一种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生活风采、生活力量。春天从来不否认冬天,“春天的故事”无不有三。游戏中的石头、剪刀、布,亦有此类及“另类”的深意。可以说,一主要是对事物的肯定,二主要是对事物的否定,三主要是对事物的否定之否定。看问题不能只知其一,还要知其二,更要知其三。“三点论”讲正、反、合,注重科学的博弈与和谐。究其内在联系,博弈与和谐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殊途同归,本质竞合,皆寓意正、反、合。一般地说,一缺乏活力,二缺乏合力,三具有核力。

三角思维方式[9],是“三点论”的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可谓不断创新的智慧思维法则之一,拥有坚实的科学品性。三角思维方式的科学依据,根植于三与三角之本身的特性与功能。三角的功用亦有三个方面。首先,三角形最稳定。工程结构求稳固,多取三角形。诸如,房屋脊梁是三角形,古埃及金字塔是三角形。其次,三角形最有效。运用三角模式能够实现利的最大化,保证事物或者活动的广效、高效、长效。诸如,三角形植树。再次,三角形最实在。社会实践中,三角形因具体形象、通俗易懂、无处不在,可为公众之所察,为公众之所谙,为公众之所爱。生产、生活、生态中运用三角形模式,相对而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从思维方式上看,中国传统社会偏重“一点论”、“两点论”,缺少“三点论”。

中国传统社会非常讲究“一”。中国传统文化,说一不二,喜一不喜多,喜同不喜和,喜静不喜动,喜稳不喜乱。“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以一人治天下,以天下奉一人。”中国传统社会追求大一统,一个领袖,一个面孔,一个声音,绝对认为任何“不一”都是对“一”的潜在威胁。魏襄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孟子对曰:“定于一。”①《资治通鉴》。依照“一点论”之一本金科玉律,今日的社会治安防控模式,必然是推崇社会治安防控主体的全社会参与,“一个不能少”;社会治安防控方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齐抓共管,各尽所能,一应俱全;对社会治安防控客体的决不手软,“一网打尽”。可见,有大大小小、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套娃式”的大一统、中一统、小一统君临天下,还奢谈“神马”互相监督,“二士争功”、三角鼎立?

中国传统社会长期泛政治化,泛斗争化。要么“一言堂”,家长制;要么“窝里斗”,生死冤家。世风普遍彪悍,社会好勇斗狠,暴戾之气弥漫,处处是“火药桶”,一碰就火,一点就炸,一根牛筋,一路不归。一谈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就只谈社会(而从根本上说,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及其防控,兼有社会性、人文性与自然性等三种品性[10]),一谈社会就只谈社会政治(实际上,社会政治仅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部分,绝不是社会的全部。社会建设的外延很大,加强社会建设是指一般的、宽泛的社会建设,主要不是指社会的政治建设),一谈社会政治就只谈社会阶级(阶级也只是社会政治的一部分),一谈社会阶级就只谈阶级斗争(阶级之间的关系也不全是斗争关系),一谈阶级斗争就只谈阶级对抗(阶级斗争的形式亦不仅有阶级对抗),一谈阶级对抗就只谈你死我活(阶级对抗同样并非全是你死我活),一谈你死我活就只谈最后没有选择的以死相拼(同理可证了,以下省略若干字),双方“对掐”、“死掐”,都要给予对方“一网打尽”,斗争极端化。由于长期受斗争哲学的浸淫和重刑主义的羁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与社会治安之潜意识中,大多对严防、严管、严打持自然的认同,轻视、抵触甚至于极力反对宽防、宽管、宽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斗则很兴奋,不斗就难过。工作上对此无师自通,驾轻就熟,层层加码,争先恐后,人与人互相设防,各方互相严防死守,唯恐有人“添乱”。其实,给社会、给百姓、给自己添乱的,正是这些人自己。当下,要想进行真正的、科学的“维和”、“维稳”、“维权”,就必须找到、找准、找全此“一点论”不能容物、“两点论”只讲斗争之“好斗的公鸡”型思维顽症,并且爽快地让其“结果”。

总之,中国传统思维的“一点论”,一定程度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知其三,没办法亦不允许从不一看问题。“两点论”一定程度上即使看到二,但所能看到的也只是斗争的二,并非对立统一的二,看不到事物的相辅相成、相映相成、相反相成。而创新的“三点论”的思维方式,是“一点论”、“两点论”思维方式的高度对立统一,一而再,再而三,更具有大智慧。“三点论”,看到事物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还相互鼎立,讲求正、反、合。任何事物都有一面性、两面性及三面性。客观地说,从各自长处看,“一点论”比较契合计划经济社会,“两点论”比较契合市场经济社会,“三点论”则比较契合和谐经济社会。

世界是多元的、多样的、多彩的。大治安,是大系统、大团圆、大智慧[11]。大治安经略之大智慧,大在善用大智慧,容忍“一点论”、“两点论”、“三点论”,对其都能“求贤若渴”,“待若上宾”,如海纳百川。“英雄不问出处”,讲求同存异。“晴天雨天都是好天气”,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其所长,万物皆宝;用其所短,万物皆废。如此这般,方能真正拥有大智慧。

一、大治安经略须善用“一点论”大智慧

大治安经略善用“一点论”大智慧,即推崇与组建一个社会治安防控系统。社会治安防控,是一个多极、多层、多变的大系统,呈现出客观上的系统规律。

1.社会治安防控是一个系统。对社会治安问题实行多极、多层次的系统防控,拥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解决系统问题必须采取系统方法。社会治安问题产生、社会治安问题运行与社会治安问题防治,都是一个系统。亦即社会治安问题发生之前、社会治安问题发生之中、社会治安问题发生之后,皆是一个有机的系统。

系统防控能够广效、高效、长效地处置社会治安问题。俗话说,孤掌难鸣。能够产生巨大的整体效应,是系统论存在的最主要科学依据。哲人亚里士多德曾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确实能够解决1+1=2、1+1>2、1-1=2等问题。

社会治安系统防控适合中国国情。从历史看,中国传统社会讲究大一统,乃崇尚一定的群体文化,与追求整体效应的系统论异曲同工;从现实看,社会主义道路主要讲求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与共同行动,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与追求整体效应的系统方法不谋而合;从未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寻求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和谐共生,与追求整体效应的系统论毫无二致。

2.社会治安防控内部、社会治安防控本身、社会治安防控与外部,分别是且联系起来都是个有机系统。

作为个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是一个系统。分别作为个体的社会治安防控,必须在主体的主观努力或外力作用下,客观上构造一个有机的行为系统工程,才能使其成功运行。此系统必须具备整体性、层次性与最优化。

作为整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是一个系统。社会治安防控,看起来杂乱无章,只是一种零星的、无序的情形。透过现象看本质,作为整体的社会治安防控,实际上在具体空间上、时间上是一种有机的排列组合。

泛社会治安防控,即不同程度的大治安,是一个系统。社会治安防控,到底涉及多大界面的力量投入?就外延而言,社会治安防控主体、社会治安防控方法、社会治安防控客体的范围由小到大,外延渐次可分为十数个同心圆。即:公安机关治安管理部门作为治安防控主体的治安;整个公安机关作为治安防控主体的治安;公、检、法、司作为治安防控主体的治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含上述公安司法机关)作为治安防控主体的治安;以上及纪检、反贪污受贿、反商业犯罪、反生产事故组织作为治安防控主体的治安;以上及反黑、反恐、反突发事件等国内安全、国境安全、国家安全之治安;以上及整个国际安全之治安;陆地、海洋、太空之人类安全之治安;以上及人类与所有动、植物生态安全之治安;以上及全科及全数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物种安全生存、良好代谢、持续发展、和谐共生之治安;等等[12]。

构建“智慧型”社会治安防控经略,要善用“一点论”。任何事物都具有一面性、两面性及三面性,需扬长避短,对号入座。一点论注重同一,办事容易走极端。要扬其“求同”之长,避其“排异”之短,故须注重系统内部、系统本身、系统与外界之间的“和而不同”。换言之,社会治安防控形成“一”个系统,是指社会治安防控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与最优化。譬如,对社会治安防控系统的元素,既要求“一个不能少”,也要求“一个不能多”,还要求“一个不能换”,非其莫属,恰到好处。系统整体上要达到和谐、精致,所谓“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施朱则太赤,施粉则太白。”任何系统内部,都具有元素、结构、功能、时序四个方面的客观特性。基本元素是系统的组成基础,元素之间的关联方式是系统的结构,系统结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则表现为系统的功能,系统功能的发挥又是一个时序过程。社会治安防控形成系统,形成“一”,就是实现了社会治安防控之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关联结构的协调性、功能目标的择优化与运动状态的有序化[13]。如此,既是“一点论”,又非原“一点论”。

二、大治安经略须善用“两点论”大智慧

大治安经略善用“两点论”大智慧,即在社会治安防控系统内部摆开“捉对厮杀”阵势,组织“智慧型”的猫鼠博弈。博弈论(Game Theory),亦名“对策论”、“赛局理论”,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等众学科都有广泛应用,主要考量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亦为运筹学的重要学科。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其优化策略。生物学家使用博弈理论,来理解和预测进化论的某些结果。①《百度百科·博弈论》:http://baike.baidu.com/view/18930.htm。

1.现今社会治安中的“猫鼠”博弈实况。“官兵捉强盗”,社会治安防控中通常将警察比作“猫”,将犯罪人喻为“鼠”,警匪关系就是“猫鼠”关系。在大治安的战略视角下,“猫”,实际上指包括警察在内的整个社会治安防控力量;“鼠”,实际上指所有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者。猫与鼠乃天造地就,“金玉良缘”,猫天生要抓老鼠,而且需抓住老鼠。然而,走进全球化、市场化、数字化之新时代的猫,在与宿敌老鼠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参与的多回合博弈中却难占优势,一定程度上已经抓不住老鼠。总体上,猫不敌鼠有十种情形[14]。

吃皇粮的猫抓不住吃杂粮的老鼠。吃皇粮,指以国家力量领导、国家管理推进、国家经费投入为主的社会治安防控,警察在其中是典型代表。吃杂粮,指与多种所有制、多种利益相关的违法犯罪。社会治安防控中,吃皇粮有许多优越性,但亦有些弊端。老鼠没有皇粮这种固定的经济来源,才不得不吃杂粮。这反倒成全了老鼠,一个个战斗力旺盛,生命力极强。两军对垒战况显示,吃皇粮的猫当下已经一定程度上抓不住吃杂粮的老鼠。怎么办?答案是从改变吃粮入手,增加猫的活力、动力与压力。协调一与多,让猫有活力;协调肥与瘦,让猫有动力;协调喜与忧,让猫有压力。

计划经济的猫抓不住市场经济的老鼠。中国社会目前是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并且这种变化与变革还在不断加大、加深、加剧。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自主性、开放性、市场性与经济性。市场经济下有着市场经济的猫鼠游戏规则,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人不会再按以前的套路或“公权力”所要求的规则出牌,以警察为代表的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也不能再按计划经济的规律走“猫步”。如果说以前计划经济的猫只能抓住按计划活动的老鼠,那么今天就必须用市场经济的猫去抓市场经济的老鼠。

阵地战的猫抓不住游击战的老鼠。猫的战术主要是阵地进攻,老鼠的战术主要是游击应对,老鼠与猫捉迷藏,猫往往抓不住老鼠。社会治安防控,应该阵地战与运动战、游击战相结合,特别要以游击战反制游击战。要从消极管卡转入积极服务;从击而不游转入又击又游;从关门打狗转入开门打狗。

一招式的猫抓不住全能型的老鼠。老鼠比猫聪明、有本事,这是公认的。只听说有“懒猫”、“傻猫”,未曾听说有“懒鼠”、“笨鼠”。老鼠遭社会的痛恨与鄙视,只因其行为的非正义(盗窃与毁坏公、私财物),并非因为其没本事。倘若其既为非正义又没本事,早就被猫、被其他动物、被人“一网打尽”了。故而,一招式的猫抓不住全能型的老鼠。当下,社会治安防控要具有多种措施:惩罚要多样化;防控要多样化;关系要多样化。制鼠的关键,在于减少其生存指数,挤压其生活空间,降低其生命质量,要将其设置在一定的关系之中。即“锁定”对手,相机行事,滚筒推进,日积月累。

第三代猫抓不住第五代老鼠。各种原因使然,鼠类在主动、被动地不断学习,鼠穴成了教学大楼,众鼠成了学习型老鼠。鼠辈通过学习,自我进化,越打越精,都成了“精灵鼠小弟”。违法犯罪的实施也在与时俱进,出现“三高”趋势:犯罪主体高智商化、犯罪手段高智能化、犯罪类型高科技化。开展“智慧型”的猫鼠博弈,遂需完成社会治安防控力量建设的快进:加速社会治安防控队伍专业体能的进化;加速社会治安防控队伍科技装备的进化;加速社会治安防控队伍发展理念的进化。

瞎猫抓不住活老鼠。猫若对老鼠活动了如指掌,其就心明眼亮,容易抓住对手;猫若对鼠情甚至对自己“我是谁?”等全无知觉,一问三不知,三问一不知,其就成为“睁眼瞎”,非但抓不住对手,还容易挨黑枪。依靠情报才能使自己心明眼亮,甚至火眼金睛。社会治安防控中的猫必须依靠情报,开展“信息化建设”。路径有四:搞好情报建设;掌握治安规律;依靠公众参与;构建科技支撑。

哆嗦的猫抓不住玩命的老鼠。俗话说“胆小如鼠”,老鼠胆小、猫胆大。两军对阵理应老鼠怕猫,如“老鼠见猫”也,“抱头鼠窜”的必然是老鼠。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时下常有猫见老鼠哆嗦,不敢“亮剑”,而老鼠却抖擞精神,甚至敢于逼猫玩命。“两强相遇勇者胜”,其结果只能看到“抱头猫窜”的场景。社会治安中鲜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而是多见“老鼠过街,喊打人人”。可以认为,对付歹徒玩命,怕字当头,福祸相随,少数得利,多数有害。“智慧型”的应对办法有三招,即上、中、下三策。上策,不要玩命;中策,不急玩命;下策,不怕玩命。猫虎同科,但愿猫不再哆嗦,鼓起英雄虎胆。

小猫抓不住大老鼠。一般而言,老鼠不是猫的对手,但也要视具体博弈场合的具体力量对比。若该老鼠力大无比,猫就不易抓住老鼠。大老鼠不怕猫,所谓“鼠大欺猫”、“鼠大戏猫”。小猫应该通过“三大”来解决同场搏杀问题。一者,小猫用大脑:击其要害;借力发力;巧妙对阵(猫鼠博弈,应该反思古时田忌赛马的智慧对阵,要向科学用警要警力)。二者,小猫快长大。三者,小猫“大治安”。

正统的猫抓不住非典型性老鼠。社会治安防控,提高驾驭能力,既要依靠主战场的正面防御、正面相持、正面进攻,又忌囿于正统、囿于传统、囿于一统。而要标本兼治,攻守并举,恩威共用,正奇结合。诸如,以正对正、以正对奇、以奇对正、以奇对奇等。应对的关键措施有三:认识非典,重视非典;极小预警,极早预防;防范非典,非典防范。

馋猫抓不住老鼠。十类猫中,数馋猫整体素质最差,其不是抓不住哪一类老鼠的问题,而是几乎抓不住所有老鼠。猫本喜捕食鼠类,但有的馋猫由于贪吃其他食物或接受老鼠“贡品”,有了“猫腻”,故不思抓老鼠,也就抓不住老鼠。馋猫怎样抓得住老鼠?答案唯一,即馋猫不要馋,或者说贪官不要贪。预防的关键是:横向上建立多极、多层、多变的系统工程,纵向上建立机制、体制、法制的深层结构,也就是建立防贪“三道防线”。

2.社会治安防控的博弈结局。社会治安问题与反制社会治安问题(即社会治安防控)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分别作为个体的或分别作为整体的社会治安问题运行系统与反制社会治安问题系统,双方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较量、双方系统质量与系统质量之间的较量。这种较量,主要呈现出四种博弈场合与结局:当社会治安问题运行系统与反制社会治安问题系统都有漏洞,双方就会以漏洞对漏洞,上演“瞎猫碰上死老鼠”闹剧;当社会治安问题运行系统无漏洞,而反制社会治安问题系统有漏洞,这种社会治安问题就会继续顽下去;当社会治安问题运行系统有漏洞,而反制社会治安问题系统无漏洞,这种社会治安问题就会玩完;当社会治安问题运行系统与反制社会治安问题系统都无漏洞,双方就会以强项对强项,双方巅峰对决,“长城大决战”,出现顶尖高手之间的精彩博弈。

大治安经略,须善用“两点论”大智慧。任何事物都具有一面性、两面性及三面性,需扬长避短,对号入座。“两点论”注重斗争,办事容易产生过多的、过度的矛盾冲突。要扬其好勇斗狠、偏嗜搏杀之优,避其喜爱“对掐”、“死拼”、锱铢必较、睚眦必报之劣。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不争一时一事之短长。注重“双赢”而非“零和”;注重“斗勇”更重“斗智”。如此,既是“两点论”,又非原“两点论”。

三、大治安经略须善用“三点论”大智慧

一而再,再而三。三是数、度、路,具有大智慧。大治安经略善用“三点论”大智慧,即在各种情形下讲求运用“一分为三”的方法,进而构建科学的社会治安防控三角。

从大局观而言,社会治安防控,需从传统思维方式的只在社会治安防控主体上做文章,转入从社会治安防控主体、社会治安防控方法与社会治安防控客体三方全面考虑。广而言之,各种各样的认识世界与改变世界的活动,实际上也主要涉及三大基本范畴,即认识世界与改变世界的主体、认识世界与改变世界的方法、认识世界与改变世界的客体。其中,认识世界与改变世界的方法,是联系认识世界与改变世界的主、客体之间关系的桥梁。

大治安经略,须善用“三点论”大智慧。社会治安防控,从只在社会治安主体上做文章,转入从社会治安主体、社会治安方法与社会治安客体上全面考虑,充满着“大智慧”,拥有众多的科学依据。稳定,实际上是双方或多方博弈之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同两人或多人抬举一块石头或者争夺一块石头,是合力的参与,是合力的作用,是合力的态势,是合力的结果,绝非一方要求对方怎样就能怎样、主观离开客观就能实现。它所能收获的,既不是作用力,也不是反作用力,而是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各类游戏规则共同运行、各种博弈活动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合力(第三力、核动力),即动态的平衡(稳定、秩序)。“三点论”之大治安,有容乃大,否定唯我:容纳对手,与狼共舞;容纳客观,实事求是;容纳结果,缺陷是美。“三点论”之大治安,用智慧去消解社会治安防控现实中的单边主义、主观主义和理想主义。

可以认为,社会治安防控,具有并非一重而是多重的三角特性:其不但是由社会治安防控主体、社会治安防控方法、社会治安防控客体所组成的三角,且社会治安防控主体、社会治安防控方法、社会治安防控客体又分别是个无限可分的三角,其社会治安防控整体三角之外还有更大、更多的三角。

1.社会治安防控主体,总体上可以归结为官、民、匪之三角。可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鸟大了也就什么林子都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心有多高,天就有多大)。根据生物的多样性,社会组织与社会成员个体亦具有多样性,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中的社会力量亦具有多样性。但就大局而观,其总体上可以归结为官、民、匪之大三角,此三角乃既不可多、又不可少、还不可错的三个角。从各自对待法的态度看,官、民、匪三角可以构成法治“3 WEI”方阵:官(官府与官员,特别是其中的警),一般系主导社会对付违法犯罪的人,维护于其有利的社会统治秩序,可称之维法;民(一般的社会组织与社会成员,其中包括被害者、潜在被害者、利益相对者、社会边缘群体、各种“被”的人以及立法、守法、督法不到位的情形等,民营企业被称之为一群“野孩子”),系不尽守法的人,可称之未法;匪,一般系缺德、违法、犯罪的人、“体制外”的人群以及其他具有显著“兽性残余”的人,其行为与多数人群相左,与社会法治相悖,可称之违法。官、民、匪之三角演义难解难分,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章回有序,愈演愈烈。官、民、匪三方,在公共安全与自身安全中各有矛盾、各有利益、各有需求、各有责任。

官、民、匪三方都属于社会治安关系主体[15]不在话下,官、民属于社会治安防控主体亦自不待言,但匪为什么也可成为社会治安防控主体?此系“第十万零一个为什么”。答曰:一者,犯罪学多认为,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况且,“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匪之违法犯罪,说明其魔鬼的一面压住了天使的一面,此并非能证明其已经没有天使的一面。二者,教育人、控制人、矫治人的工作,必须有外因与内因的结合,必须调动被教育者、被控制者、被矫治者自身的积极性。鲁迅先生曾言,参加革命队伍的人动机各异,但他们射向敌人的子弹同样是致命的。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人由于其人性的多面性以及教育好、控制好、矫治好对其本人及亲友同样有益,这种与社会同在一条船上的“利好”情形,社会治安防控必须发挥其积极性,将其同样作为防控其自身及防控整个社会的治安问题的主体。三者,在大治安格局的官、民、匪三方博弈中,“猫”与“鼠”都是相对的,官、民、匪又都是“猫”,又都是“鼠”,官、民、匪中都可能滋生社会治安问题,社会治安防控的因果关系也要视具体演义场合与具体逻辑关联而定。大治安,通过官、民、匪之三方面共同努力,“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地解决各种社会治安问题。“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治安,不仅是指官的治与官的安,而且是指民的治与民的安,也还是指匪的治与匪的安。

2.社会治安防控方法,总体上可以归结为由帮、静、治所组合的三角。对社会治安防控,较为传统的思维模式解读为,积极事先防范是第一道防线,高效行政管理是第二道防线,科学刑事处置是第三道防线。然而,社会治安防控亦需要与时俱进。从“三点论”看“三道防线”当有新解,社会治安防控方法,理应是一个由帮、静、治所组合的三角。首先,帮,就是社会治安防控主体乃至社会各行各业,释放出足够的善意,积极地、及早地、妥善地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帮助政府、帮助社会、帮助公众、帮助被害人及其亲友、帮助违法犯罪人及其亲友,建设文明、消除矛盾、构筑和谐、解决问题。帮,还包括对帮者的帮,帮助见义勇为的人员,诸如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官、民、匪三方乃至任何人,总归希冀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不是得到别人的拆台。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与社会治安,帮必不可少。其次,静,就是社会治安防控要动静结合,特别要学会反弹琵琶,自我稳定,力戒心动。以前的社会治安防控,布置的工作99%都是动,简直可以称其为“动作片”、“武打片”、“战争片”。然而,“心静自然凉”,平安建设首先要“心安”,要“淡定”,要求别人稳定先须自己稳定。要力戒社会治安中官、民、匪三方的浮躁心态,消减整个社会的“多动症”。社会治安防控的静默也是一种声音,尽在不言中,有理不在声高。“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国文化讲究含蓄之美,安静也是一种生产力,大自然不怒而威。歌唱得好,不尽是唱出高音,哪怕是连续飙出8个高音C。唱歌必须有低音,唱出低音,唱好低音,甚至唱好必不可少的休止符。某年某地的“社会管理创新N件实事项目”,其中若有一件是要求静功夫的实事项目就好了,静功夫更重要、更困难、更智慧。沉默是金,“含静量”高就是“含金量”高,说明社会管理已达到一定境界。社会管理科学化,既要讲求社会动力,也要讲求社会静力。再次,治,包括防治、管治、惩治、矫治等。应该说,打,包括严打,并非不需要、不重要。但社会治安防控中,打旨在防,打贯穿防,打依附防,特别要注重严打的科学性与科学地严打[16]。社会治安防控方法三角中,帮,乃积极的、建构性的方法;静,乃中性的、淡定的方法;治,乃保守的、解构性的方法。帮、静、治,组合成社会治安防控方法新三角,有其坚实的科学依据。

3.社会治安防控客体,总体上可以归结为由后、中、前所组合的三角。作为社会治安防控客体的社会治安问题,既是一个整体又可分成后、中、前三个方面。后,即社会治安问题发生后,社会治安问题已经完成以及结果已经造成,但还要“亡羊补牢”。中,即社会治安问题运行中,已经进入实施,面临着良性歧变、中性歧变、恶性歧变,必须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前,即社会治安问题发生前,只作为社会治安问题原因而存在,但不对其防范就会发展为社会治安问题中、社会治安问题后。社会治安防控客体三角的后、中、前,一定意义上亦可以解读为性质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性质一般的社会治安问题、性质轻微的社会治安问题,还可以解读为黑色的、灰色的、白色的社会治安问题。缤纷世界五光十色,既有黑又有白,但纯黑或者纯白并不多见,也不美观,更多的是介于黑白之间的深深浅浅的“灰”。黑色、灰色、白色,又都是相对的。社会治安问题既破坏社会安全,又一定程度上从反面来推动社会前进,作为“反面教员”现身说法,促使社会的净化与进化,形成相对的白色,社会对之也要有的放矢。

从思维方式上看,过去的社会治安防控经略,还是崇尚“一点论”、“两点论”,缺少“三点论”。首先,之于社会治安防控经略整体,要么“一言堂”,要么“窝里斗”,很大程度上只从社会治安主体上做文章,目中无人,目空一切,治安就是“我治”,“你安”。似乎可以不管工作对象如何,无须考虑工作客体的具体情况,甚至可以无须考虑社会治安方法,只要发挥社会治安主体有关方面、有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即可;认为社会治安主体就能决定一切,要压就能压得下去,要打就能打得下去,工作客体(对象)只能“被”。对社会治安客体(对象)斗争太过,甚至予以对手的人格与智慧也缺乏应有的尊重。其次,之于社会治安防控经略内部,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更不知其三。在社会治安防控主体上,亦偏重官,特别重视警察,动辄将警察推到斗争最前线;在社会治安防控方法上,亦偏重打,甚至于经常下死命令“一网打尽”;在社会治安防控客体上,“有关部门”对其性质的“鉴定结论”亦偏有、偏多、偏重。

一如前述,任何事物都具有一面性、两面性及三面性,需扬长避短,对号入座。“三点论”注重和谐,但办事也容易“捣糨糊”。要扬其“海纳百川”之优,避其不够原则之劣。系统论、博弈论与和谐论,实三论合一,异曲同工,殊途同归。功能各异,资源有限,社会治安防控主体、社会治安防控方法、社会治安防控客体都很重要,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还相互鼎立,具备石头、剪刀、布关系之属性,构成三角模式。其三个元素形成一个大系统,各个系统又有子系统。从“三点论”及三角思维方式看大治安经略,机锋处处,奥妙无穷,博大精深,任重道远。如此,既是“三点论”,又非原“三点论”。

综上,善用“一点论”、“两点论”、“三点论”谋划“智慧型”社会治安防控经略,即扬其长避其短。兵不在多而在精,兵不在精而在用。能人点石成金,高手撒豆成兵,战场用兵的要旨在于据兵性而善用。“智慧型”社会治安防控经略,讲求科学的调兵遣将、摆兵布阵。世间万事与万物,一事连一事,一物降一物,相生又相克,难分彼此,难说优劣,难定伯仲,需借力发力、发力借力。社会治安防控的众多主体、社会治安防控的众多方法与社会治安防控的众多客体之间,寓有更加众多的辩证逻辑关联。社会治安防控倘若真正研究与重视这些逻辑关联,具体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因而,“有关部门”要注重社会治安防控的指挥功能建设与智慧功能建设,真正使自己成为社会治安防控的领导权威与专业权威[17]。

“一点论”、“两点论”、“三点论”是不断发展的,但事物的发展又都是辩证的统一。随着“智慧型”大治安经略的不断丰富发展,“大智慧”达到和谐极致遂逐步转向“小智慧”、“无智慧”。只不过,此“小智慧”、“无智慧”并非彼“小智慧”、“无智慧”,新“小智慧”、“无智慧”并非原“小智慧”、“无智慧”,而是追求以极小投入、极小动作、极小创口、极小“智慧”的社会治安防控,实现相对理想的治安愿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事物从小到大,再从大到小,遂成功了自身的完美超越,亦深化,亦升华,犹如凤凰浴火,走向自我重生。

总之,社会治安防控,绝非“小智慧”、“无智慧”,也绝非只靠热情与人力能够继续奏效。而恰恰相反,社会治安防控具有超级“大智慧”。经年“猫鼠大战”,博弈愈演愈烈,几乎“压倒一切”,官、民、匪各方均为此动员、投入、消耗、浪费了浩大的人力物力、“民脂民膏”(各种耗费,最终还得由老百姓“买单”),甚至倾其所有、动用举锅(国)体制直至无以为继还犹感不及。换个角度看,官、民、匪各方都将有限财资(才智)有意无意地倾注于互相间“弱肉强食”的“社会丛林”搏杀之中,而实际上均有意无意、不同程度地怠慢、丢弃、压倒了社会、人生、自然之发展的其他主旨。须知:任何社会、人生、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甚至不可复制、不可替代、不可再生;有所得必有所失,任何“角儿”都不可能将“利好”全归自己,“利坏”尽遣他人。更有甚者,现在大小“把手”还兼任治安最高领导,将治安升级为“把手工程”。此举还被自视为全善,甚以为“得计”,甚以为“高招”,甚以为“创新”。

其实,做任何事情,重视不够或者重视过头,结果将毫无二致,均非解决问题之良策、上策。上述自视甚高的“大明白”,恰系又一种“不明白”,既不明又不白。大治安经略,对这般主意与举措不能只见其“利好”,而对其也须“一分为三”。即,其既有几分坏,又有几分好,还有几分难于言表。其既是社会整体的幸事(作为“把手工程”,便有了各种更多更好的人、财、物保障),也是犯罪人的幸事(物极必反,大热必死,对手弓拉满弦易折;对方主帅过早现身,“提高”了犯罪人的对弈级别,如此“待见”、瞧得起他,反致其刺激、兴奋,促其下手更快、给力更狠、拼杀更值;极易产生“灯下黑”或“台风眼”,方便犯罪人浑水摸鱼,最危险的时空也是最安全的时空);既是犯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整体的悲哀(总体上看,社会矛盾循环升级,官、民、匪各方都明显地感觉到来自别人的“鸭梨山大”,而自己又都不得不“回敬”别人以更大的“鸭梨山大”。试想一下,官、民、匪三个“鸭梨山大”走到一起,“鼎力相诛”,结果又会咋样?要不,先进行一番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任何事物都具有一面性、两面性乃至三面性。尽管有关各方均会认为,官、民、匪都出“狠招”、“险招”、“绝招”,乃迫于无奈并已箭在弦上,但如此这般且长此以往,加之一方、两方、三方更缺乏足够的应对智慧,不善将“鸭梨”放入冰箱,使“鸭梨”变为“冻梨”(压力变为动力),官、民、匪各方终究没有一个成为真正的明白人,那么,终将也就没有一个会成为大赢家,没有一个会笑到最后。贝利是家喻户晓的20世纪20年代智力型珠宝大盗,曾被判刑18年。出狱后记者向其提了一个直指内心的尖锐问题:“贝利先生,你曾偷了许多有钱人家,那么蒙受损失最大的人是谁?”此贝不假思索地说:“是我自己。”记者茫然,此贝自我解释、自我解嘲:“以我的才能,应能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华尔街的大亨,或是对社会很有贡献的一分子。但我很不幸,选择做了小偷,成为一个向自己偷盗东西最多的人。我生命中四分之一的时间,全在监狱里耗掉。”[18]同样,当下社会治安齐抓共管,全力以赴,众志成城,“零容忍”,“零发案”,“零零零”,即便如愿以偿,果真能将各种各样的“不稳定”、“不健康”、“不那个”因素全部“清零”,将犯罪人“一网打尽”、“半网打尽”,统统置于死地,也绝不是“神马”本事,也绝不有“神马”光彩,也绝不能“蒜你狠”。对照更远、更大、更高的历史坐标,此乃历史在你的背后“豆你玩”、“姜你军”。故而,做不到不能想不到,大不行不是小不行,现不可不属永不可。

如此说来,英雄必须亮剑,只不过当代英雄必须亮出一把“智慧剑”。“上兵伐谋,擒贼擒王。”大治安,除应擅长“雷打火烧”术,致使对手“内焦外惶”外,更需凭借“软实力”、“巧克力”、“隐之力”,退敌解难,乃至不战而胜。“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说时迟,那时快,智者必须“亮见”。大治安经略,值此应该“见义勇为”,大吼一声,喊出一句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主意也许“很迂”、“很馊”、“很傻”但实际上又颇为受用的话:“诸位‘大虾’,拜托都别打了!大家的好事还都在后面。”智者这番“喊话”,既是真,也是善,还是美。“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顺其自然,不争之争,具有博大的胸怀与超级的智慧。物极而必反,欲速则不达,社会治安防控亦不可急功近利,而须从长计议。“智慧型”大治安经略,于此应该做的事情还很多,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可以有”的成果还很大。

大智慧无处不在,大智慧无时不在。山外山,天外天,大自然自有大智慧,大自然亦即大智慧。大自然孕育出世间万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包括(小)自然、人类与社会。大治安,大在大智慧,大在大自然。人来自于大自然,活动于大自然,受制于大自然,最后还要回归于大自然。“人类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人类回归大自然就是找回人类自己。天怒人怨没有和谐,天人合一才能平安。绿色的环境,激发人的绿色的理念;美丽的家园,触动人对美好生活的珍惜。‘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诗,是画,也是防控,也是平安。”[19]

“智慧型”大治安经略,既极为复杂,复杂至永远也探讨不到,若水月镜花;又极为简单,简单至时下即不必探讨,犹天边眼前。大治安经略之善用“一点论”、“两点论”、“三点论”,实则一统需三分,三分归一统。可以说,社会治安,实乃一个极具智慧、极具情感、极具美丽而又危机四伏、危若累卵甚至于危在旦夕的硕大“易碎品”。真水无香,大爱无言,真美就是如此,真美只能如此。美在现实,美在自然,美在追求。

易碎之美,智归何处?答曰:“易碎即美,何处即处。”易碎乃绝美,何处即归处。“智慧型”大治安经略,善用“一点论”、“两点论”、“三点论”,答案在案中。

[1]金其高.社会治安防控经略[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1.

[2][11][12]金其高.论大治安[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3](英)培根.人类科学思想[A].万镇鲁.人生智慧语辞典[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20.

[4](美)海伦·凯勒.我的生活故事[A].万镇鲁.人生智慧语辞典[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22.

[5](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语[A].万镇鲁.人生智慧语辞典[C].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18.

[6]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 - 02/19/c_121100198.htm.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43.

[8]庞朴.浅说一分为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7.

[9][16]金其高.论三角犯罪预防[J].综治研究,2008,(1).(2).(3).

[10]金其高.社会治安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3.

[13]金其高.社会治安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238 ~269.

[14]金其高.大治安之“猫鼠”论[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15]金其高.大治安格局的官、民、匪三角演义[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4).

[17]金其高.从深层次上看综治、盼综治、办综治[J].长安,2010,(1).

[18]董跃文.小偷的损失[N].新民晚报.2007-10-19.

[19]金其高.从“祝你平安”考量和谐社会的治安防控[J].犯罪研究.2006,(2).

Basic Wisdoms for General Social Order

JIN Qi-gao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ghai China 200042)

For better social order,it is wise to use“one system”,that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 of social ord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two sides”,they are the two sides of“keeping”and“violating”social order;“three angles”,which refer to the three participants that influence social order.

General security management;“One system”;“Two sides”;“Three angles”;Great wisdoms

D631

A

1008-2433(2011)05-0034-09

2011-05-29

金其高(1952—),男,江苏南京人,华东政法大学社会治安研究所所长,教授,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犯罪学学会常务理事。

猜你喜欢

经略治安老鼠
Me & Miss Bee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抓老鼠
经略海洋大型系列报道 海洋院士的海洋经略
经略新发展
笨猫种老鼠
由名臣李泌看中唐的边疆经略
老鼠分油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