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以张家界为核心的武陵山“两型”旅游经济圈问题研究

2011-08-15刘楚凤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武陵山张家界景区

刘楚凤

(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湖南张家界427000)

建设以张家界为核心的武陵山“两型”旅游经济圈问题研究

刘楚凤

(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湖南张家界427000)

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大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提质,实施精品旅游战略,把张家界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精品。要建设以张家界为核心的旅游经济圈,加快推进张家界成为武陵山区协作区旅游中心和旅游集散地,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力争政策创新突破;二是大胆改革体制机制;三是强化资源环境保护;四是建设特色旅游城镇;五是主动融入区域协作。

旅游经济圈;精品旅游战略;张家界

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交界处的武陵山地区,地域相邻,山水相连,自然条件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经济和市场的互补性很强。最近几年,卓有成效的文化交流、经贸合作已在武陵山地区展开。“武陵山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边境邻近地区,共有8个市州、80多个区(县),总面积为15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达3000多万人,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回族和仡佬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总计1200多万人,约占总人口的40%。武陵山区是中国跨省交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峰峦叠嶂,山高谷深,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资源富集区。湘鄂渝黔边界区域处在中国版图心脏部位,有“中国绿心”之称。由于该地区位于贵阳、武汉、长沙、重庆四大城市的“环形空洞中心”,远离大型中心城市,人口密集、产业集中度和城市化水平低,交通基础设施较差,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况。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武陵山区区域发展,国务院国发[2009]3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协调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组织编制区域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协作和功能互补,加快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提法首次正式出现在国务院文件上,也就是说,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已经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提上日程。

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出[2010]448号《关于开展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规划》,争取2010年年底完成并报国务院。规划的主要内容是要阐明国家推进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协作发展的战略思路,明确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的主要目标,以旅游产业为先导,统筹协调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与特色产业布局,研究提出保障武陵山协作区发展的有效机制和政策措施。

一、建设以张家界为核心的武陵山“两型”旅游经济圈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张家界是湖南省一个以山岳型生态资源为主体的旅游区。30年来,张家界旅游伴随改革开放起步,并在改革开放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一跃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景区,具有武陵山协作区域内其它旅游景区在较长时期内无法超越的优势。目前,张家界旅游基本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要素体系,确立了保护、利用、建设的基本格局,形成了旅游立市、旅游兴市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格局。建市以来,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2009年,全市旅游接待量达1928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80.5万人次,全年旅游收入100.2亿元,占湖南省旅游收入的10%左右。在宏观上为武陵山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产生了标志性效应,目前在这一地区算是旅游行业的龙头。

然而,武陵山区域内的旅游经济发展既有合作又有竞争,首先是体现在各自的发展战略上。如湖北恩施市提出把恩施建设成为武陵山区域生态旅游中心,重庆黔江提出把黔江建设成为武陵山区域旅游集散地。张家界旅游产业就目前而言,虽在资源、品牌、知名度和规模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但在其发展方式上还存在一些深层次困难和问题。只有把这些困难和问题解决好,张家界旅游产业才能实现战略上的转型提质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具备把张家界建设成为武陵山“两型”旅游经济圈核心所需的构成条件。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

1.旅游发展方式粗放。主要表现为:一是政府及其管理部门津津乐道发展速度,单纯追求行业统计数量,缺乏对旅游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土地成本、环境成本、民生成本透支带来的压力估计不足。景区旅游盈利模式还没有摆脱门票经济制约而进入综合型经济领域,目前门票收入占了全市旅游收入的9%,而作为公共资源的国家森林资源如果一旦取消门票,这一块收入何以为补?二是突出民生不够。景区的百姓、社区没有成为真正意义的参与者,他们所掌握的资源以及他们对发展旅游的憧憬,还没有完全在张家界旅游中找到最佳的融合、表现的切入口。三是管理缺乏规范。个体导游强拉游客,个体餐饮漫天要价,出租车司机随口喊价,旅游企业互玩内耗,购物场所以假乱真,部门监管措施不力,门票管理制度缺陷;四是环境矛盾突出。随着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景区的生态系统已在悄然发生变化:日均7500人左右的游客相对集中于张家界森林公园和索溪峪景区,全景区每年产生非生活垃圾约3540吨,而这些垃圾又仅作收集、清运,并没有作最安全的无害化处理;景区及周边现有旅游星级酒店57家,根据国际通用的碳足迹计算方法,按3000间客房为保守基数,推算出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在7万吨以上。虽有大气环流作用和树木的光合作用,但仍有相当多的二氧化碳被景区岩体吸附,使岩体变色,溪水变质;生态用水与生活用水矛盾叠起,造成金鞭溪、索溪等溪流汛期流量由1.09立方米每秒下降到0.87立方米每秒,一般年景枯水断流期达3—5个月,尤其是张家界森林公园管理处所在地锣鼓塔社区,冬季只能采取早、中、晚定时供水,年缺水量至少为230万立方米,严重影响了生物的生存和生态的品位;游人的过于集中,多样化的生物生长受到干扰,挤压了野生动物的空间;区内的各种大型设施的建立,增加了环境的负担。

2.体制机制严重制约。一是政企不分,一山多制,既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行业行政,又有武陵源区政府的政府行政,旅游资源管理权与旅游经营管理权没有分开,基本属于政府权力配置资源,企业行为、市场行为受到严重制约,市场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错位,决策急功近利而随意,投资冲动大,竞相修建超豪华超规模门票站及其它旅游基础设施;监管因责任不明晰而变得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管理因利益驱动或相互排斥而使行政成本过大等等;二是景区利益主体过多过滥,景区门票收入被十四个不同性质的单位或企业分割,张家界森林公园管理处和武陵源区政府长期处于入不敷出、严重亏损、债台高筑的尴尬局面。景区交通多家营运,管理和协调难度很大。

3.旅游城镇建设滞后。政府偏重于旅游景点开发,旅游城镇建设步伐慢品位低,缺乏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严重滞后于旅游发展需求,对游客的吸引力严重缺乏;旅游产品单一,地方文化挖掘不够,旅游休闲方式呆板,不能满足多民族多层次游客的多元化文化需求;游客集散困难,景区“冷”、“热”不均,不能吸纳多元化结构的游人;游客消费受到制约,缺乏让游客心动的旅游名牌产品,用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游客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旅行社及团体游与自助游的比例为5∶1,旅游质量和旅游效益都不高。按2009年1928万人次和收入100.2亿元的旅游数据,每人次平均消费520元不到,如果去掉重复统计因素,按每年不到300万人的净人数统计,人均消费3000多元,除了交通、旅行社这个大头,游人在景区内其他消费并不多。

4.国际旅游条件不足。一个国际型旅游目的地必须是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系统,吃、住、行、游、购、娱构成其吸引要素,文(文化)、讯(资讯)、境(环境)、科(科技)、制(制度)、合(综合)构成其发展要素。张家界的吸引要素初步具备,但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行和购的条件比较弱,铁路和高速公路没有形成网络,张家界至重庆、成都、昆明、贵阳、武汉、南昌、桂林等省会城市的旅游专线始发列车无一开通,往这些方向的高速公路也无从谈起。区域内至桑植、鹤峰、沅陵、石门、澧县、宜昌等地也还很不通畅。荷花机场没有成为国际机场,不能落地签证,且被周边机场如桃花源机场以政府补贴形式从中挖走客源,今年1—6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客流量下降8.08%。区域内至外部的物流也很难形成。至于发展要素,则是旅游产业的保障体系,也是使旅游产业六要素即吸引要素得以优化和提升的基础。张家界在这方面从质量、规模到观念、意识都比较薄弱。因此,张家界的名声在国际旅游市场尤其是在欧美市场很弱小,导致它不能成为一级旅游城市。

二、把张家界建设成为武陵山“两型”旅游经济圈核心的对策建议

1.力争政策创新突破。一是争取特别关怀机制。张家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武陵山区域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旅游既是湖南省的一个金字招牌,也是武陵山区旅游的最具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张家界旅游就没有湖南旅游,武陵山区域旅游就失去了灵魂。因此,对张家界旅游应构建国家和省一级的特别关怀、协调、培育机制,比如设立国家旅游局和省属的张家界旅游指导机构或专家委员会。这一机制应超乎全省旅游的一般着眼点,专为张家界量身定制。这一机制包含对二次创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素功能的协调和集聚,低碳旅游方式的思路和布局,以及技术开发、信息服务、产品设计、品牌培育、市场促销、经营管理等进行常态化研究,为张家界建立国际多元化生态旅游目的地提供理论支持和导向服务,以张家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全省乃至整个武陵山区旅游的加快发展;二是争取各项特殊政策。国家和省要加大力度支持以旅游协作为先导、以张家界旅游为核心的武陵山区域经济协作,力促长渝客运专线、黔张常铁路、黔张高速公路的建设和长株潭城际的延伸,扩展荷花机场功能,争取落地签证,联合湖北鄂西和重庆渝东地区旅游景区实行旅游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旅游联动,借鉴美国的“五湖委员会”的经验,形成大武陵山区域无障碍旅游经济圈和“旅游经济共同体”,给予特殊政策,于“3+5”城市群大经济圈之外,在湖南省在构建一个大的旅游经济圈,既避免张家界的被边缘化危机,更为湖南西部开发提供加速度。

2.大胆改革体制机制。在宏观规制和微观机制上进行双向创新,实行监管权与经营权分离。一方面,政府和行业管理机构退出经营管理,回归本位,设立代表政府的大景区管理机构,建议设立武陵源﹙张家界﹚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将社区行政纳入其中,一统张家界旅游区的管理,专司资源保护、法规执行、标准监管、规划掌控、政策支持、经营监督、区域协调、招商促销等职责,实行正确的政府行为。另一方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市场化性质的武陵源﹙张家界﹚旅游﹙控股﹚集团,形成合理的企业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由集团按市场化运行模式担负起整个景区的旅游经营管理,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把其逐步培育成长为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争取早日成为上市公司。

3.强化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是张家界旅游产业最重要的基础,我们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把看管好人类这份珍惜的自然遗产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省以上人大常委会要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要求,形成《张家界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条例》,确定张家界全区域生态资源的控制开发、保护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范围,制定测评标准,使之在保护资源环境的作为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除了立法保护以外,当务之急需要采取一些实际措施。建议在张家界设立科学的环境测评标准和专业的测评机构,及时对环境实行调控。按国际化要求逐步建立如上海的ubrn碳中性酒店和碳足迹补偿机制,向酒店出售经过相关标准核准的减排信用额度,逐步使之市场化,抢占低碳旅游先机。对旅游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尽快实行分类回收、无害处理。建立城镇、景区垃圾无害处理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措施。二是下大力气解决张家界旅游区缺水问题,特别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锣鼓塔接待区的严重缺水问题。由于该接待区位于金鞭溪水源上游,且现有的宾馆、饭店、住园单位和原著居民人口不断地增加,用水量急剧增长,水库的蓄水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接待区用水需求,现已对金鞭溪的含水量和水质产生严重影响,导致金鞭溪枯水期景观水量大大减少。同时,虽有污水处理场,但由于排污管道不完善,居民在溪里洗衣无法杜绝,污染仍然存在,使金鞭溪水质逐步变坏。尽管森林公园管理处规划从澧水河中取水解决此问题,但投资恐怕要过亿元,笔者认为这种治标不治本方案极不可取。本文在此建议,省委省政府应当通过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力促锣鼓塔区域内的宾馆酒店、住园单位和原著居民迁出,并适时启动袁家界、天子山景区居民的第三次搬迁。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使张家界旅游区环境得到改善,生活用水、生态用水、景观用水有保障,互不干扰,让低碳旅游能迈出有实效的一大步。

4.建设特色旅游城镇。张家界的城市建设初具规模,但要进一步完善其功能,尤其是城市的生活质量、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友好态度等软功能建设需要加强。建议把江垭、索溪峪、军地坪、中湖、三官寺、五道水等小镇,规划建设成几个有特色、有个性的生态旅游城镇。至此,张家界旅游的转型升级就有了着力点和拓展点,红军时期红二方面军等红色旅游资源就有了很好的展示平台和载体,江垭水库、张家界大峡谷、杨家界、八大公山的生态资源和民俗资源就有序地进入了张家界旅游的体系中。唯有如此,通过发展适合大众的多种旅游方式和多元化的产品,就可能吸引更多不同层次的消费群,张家界旅游即可能打破目前格局,由比较单一方式进入深度旅游境界。唯有如此,张家界旅游就有可能形成众多集散地,冷热不均的状况可以得到改善,全区域最佳游客的日容量即使达到4-5万人也不至于造成对环境和服务的冲击。唯有如此,旅游促进小城镇建设成为现实,社区参与旅游、旅游造福百姓成为可能,这是一个吸纳多方资金、带来多赢局面的选项,也是建设以张家界旅游为中心的大武陵山区域旅游经济圈的必备条件。因此,招商引资重点要由景区建设转移到旅游城镇建设的方向上来。

5.主动融入区域协作。国内区域组织合作主要有高层主要领导的不定期会晤,讨论特定合作专题;经济发展论坛或者座谈会和联席会议制度三种形式。张家界旅游作为武陵山区域旅游的龙头,要主动加强与武陵山区和市内各区县间的旅游区域合作,打破地区封锁、市场分割局面,清除各类形式的关卡壁垒,按照旅游市场需求,积极推进武陵山区域旅游资源同享、旅游交通贯通、旅游客源互流、旅游财产同兴;加强跨省旅游经济协作的社团领导和统筹协调,推进跨区域旅游资源和精品路线的联诀开发,强化旅游品牌的联合宣传促销和旅游市场的整顿规范,共建跨区域无障碍旅游区,整合实力纵横打好“少数民族牌”、“生态旅游牌”和“扶贫开发牌”,重塑本区域新的社会、经济和城市空间结构,努力把张家界打造成为武陵山区域旅游中心,从而带动整个武陵山地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体来讲,一是要主动融入武陵山区域信息化通道建设。如今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要加大地区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劳动、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数据库,建立与需求相符的信息采集、信息资源建设,实现武陵山区域信息共享。二是要主动与其他地区构筑统一、规范、开放的市场体系。打破市场的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加强市场主体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行为档案,以便通过市场主体控制市场行为,并通过市场行为监督市场主体。三是主动融入武陵山旅游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打造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典范,实现张家界规划与整个武陵山区域规划的良性衔接,站在整个大武陵山战略高度进行旅游的包装和宣传。张家界目前应始终瞄准世界一流水准,建设世界旅游精品,加快旅游产业深度开发,推进“三个转变”:一要推进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复合型转变,把产品做精,努力形成具有张家界特色的多元旅游产品体系。二要推进旅游产业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把产业做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企业集团,形成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建设,突出发展旅游食品、旅游保健品、旅游工艺品、旅游文化用品、旅游酒店用品、民族服装服饰等六大类旅游工业产品。三要推进旅游品牌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转变,把品牌做优。通过整体提升带动整个武陵山区域旅游竞争力跃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叶民英

F59

A

1009-3605(2011)01-0042-04

2010-10-11

刘楚凤,男,湖南慈利人,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武陵山张家界景区
武陵山歌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摘牌”
张家界看山(外四首)
某景区留念
“醉美”张家界
人间奇景张家界
看张家界的漫山红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