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滞涨”苗头不容忽视——从粮食问题谈起

2011-08-15苏培科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粮价粮食进口

苏培科

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创50年来的新低,一些主要的江河湖泊水位大降,导致部分粮食主产区面临绝收、减产,然而随着南方部分省市遭遇持续强降雨,旱涝急转,又引发长江中下游地区面临地质灾害的危机。于是,人们对粮食减产的担忧加剧了粮价上涨的预期,一旦粮价形成稳定的上涨趋势,食品价格将全面起飞,通胀加剧毋庸置疑。届时,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抑制通胀将采取更加严厉的紧缩措施,高昂的资金使用成本必将导致实体经济减速,中国经济“滞涨”的苗头也将显现。

或许,有人会说此推论过于杞人忧天,中国粮价普遍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政府不会纵容主粮价格的大涨,个别年份的粮食供给短缺不影响供需大局,况且中国粮食储备水平一直高于世界公认的20%安全线,加之连续7年的粮食丰收,中国的粮食安全不用顾虑。这种反驳和表述经常出自一些官方经济学家的言语之中。但是,我们从媒体的调查报道中屡屡看到中国储备粮数量弄虚作假、粮食霉变的新闻,这不免让人怀疑,中国的储备粮究竟有多少可以真正应急和食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曾就此提出质疑,并给全国政协提交过一份粮库控制的提案,建议相关检查部门微服私访、查实粮库有没有虚报,此事曾引起过轰动,但事后也不了了之。而我们认为,中国储备粮和粮食安全问题务必要引起重视。尤其目前,中国人口基数较大,粮食消费和需求有增无减,而工业化用粮和饲料加工对粮食的消费又在不断加大,“与人抢粮”的因素和主体越来越多,粮价长期上涨已成必然。

有人建议,中国可以通过进口等方式来衔接国际粮仓,一旦中国的粮食出现短缺,可以用进口来弥补。但如果中国把自己的口粮和温饱寄托在别人身上时,定价权旁落,饿着肚子进口粮食只能是任人宰割。从近几年中国粮食进口的数据来看,国际粮价在不断攀升,而且中国的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加。有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共进口粮食6695.3万吨,与上年相比增幅高达28.2%,最引人关注的是2010年我国共进口玉米157.3万吨,是2009年的19倍,并且首次从美国大批量地进口了转基因玉米。而从2011年1-4月份的进口量表中可看到,中国进口的谷物及谷物粉、大豆、食用植物油等累计进口数量增速为负,而“金额”增幅普遍较大,说明国际粮价在2011年涨幅较大,中国现在进口粮食的成本越来越高。

从全球气候变化来看,全世界的粮食生产和供给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美国国防部2004年出具的报告称,目前正处于拉马德雷冷相位,2010年-2020年也是全球气候剧变的时段,2011年、2014-2016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全球大旱的几率极高,2020年可能发生世纪性大洪水。从实际情况来看,2011年除了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旱之外,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也连续几个月遭遇干旱,美国得克萨斯州、堪萨斯州等农业区2011年春天同样异常干旱,大西洋两岸小麦生产面临无可挽回的损失。如果全球粮食产量出现大规模减产,国际粮价上涨就会成为必然(这里还没包括滥发的货币因素和炒家炒作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为了防止食品价格的普涨,若再继续抑制自己的粮价,粮食走私将会密集地发生在中国的边境地区,只要存在差价,中国粮食流向国际市场就难以避免,这样会让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更加严峻。

通过上述种种因素来看,粮价长期上涨的势头很难避免,如果粮价普遍上涨,那么食品价格继续冲高,CPI继续居高不下,新一轮通胀压力会再次呈现,而此前的推断似乎也越来越接近真实状况。况且,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紧缩货币的措施已经开始影响实体经济的增速,创历史新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规模管制,导致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能力大大减弱,企业贷不到款,而商业银行又为了盈利,只能在贷款利率上不断加码。现在很多商业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都较基准利率上浮了不少,我们最近听到一些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已经上浮了60%以上,而且还有进一步上行的趋势。而这种上浮的趋势除了推高实体经济使用资金的成本,还会加速传导至物价领域,到时食品价格的上涨会令通胀压力更大。另外,实际贷款利率上浮也有可能会逆转经济结构转型的趋势,因为目前一些商业银行为了维系老客户和优质客户,几乎停止了新增贷款,从而使得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很难获得信贷支持。如果信贷资金继续一味地流入传统型产业,则信贷资源的错配使得产业投资和金融投资都会出现畸形,而新兴战略型行业的发展则很难依靠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支持。

如果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不到位,而传统的国有大企业又不能焕发生机,国企继续将超额配置到的资金投到金融领域和风险资产,则中国经济再次发生波折的可能性很大。但就此来定义中国经济将陷入“滞涨”也不精确。“滞涨”从其本意来理解就是经济增长停滞、通胀加剧,若通过官方的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速仍快于CPI的涨幅,而且短期之内增速跌破8%的可能性也不大。即使中国经济出现减速,也并非是一个典型的“滞涨”,但我国对于这种非典型的“滞涨”苗头切勿忽视,千万别等到中国经济真正开始下滑的时候再手忙脚乱地保增长,到时又会陷入政府用巨额财政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被动局面。

为了避免这一推论成为现实,首先,我们得改变目前“一刀切”的货币紧缩局面,要避免货币政策陷入恶性的紧缩通道。若防止货币政策矫枉过正,央行应该尽快推动利率市场化,让市场化的利率水平来调整信贷结构,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通过风险溢价的方式来获得金融支持,以保障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成功,避免实体经济“二次探底”。其次,应该重视粮食储备问题,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不容有任何闪失,中国的储备粮必须远离“大跃进”,国务院应该设立专门的粮食安全调查组,落实中国真实的粮食储备情况和制定中国的粮食储备战略。在必要时不妨用我们的外汇储备在境外分散采购粮食和建设海外粮仓,甚至应该主动在境外参与一些粮食生产,借鉴一下日本在海外建粮仓的粮食储备战略(如日本把最大的粮仓建在了加拿大沿海地区,运输便利、随时可以调运)。另外,气候因素对中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挑战越来越大,而我国大部分农业生产都是“靠天吃饭”,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非常落后,为了改变目前被动的局面,国家除了应该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还应该尽快对全国的农田水利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和摸底,对已有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维护和修缮,以全面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生产带来的困局。

猜你喜欢

粮价粮食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粮袋子”充裕 粮价大幅上行缺乏支撑
国际粮价总体水平或将上升
我国粮价政策改革要促进竞争力提升
我的粮食梦
关于粮价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