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文奥运”精神的传播与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2011-08-15崔高原

关键词:奥林匹克校园文化校园

崔高原

(湖北经济学院 体育系,湖北 武汉 430205)

论“人文奥运”精神的传播与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

崔高原

(湖北经济学院 体育系,湖北 武汉 43020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归纳法,从体育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多维学科的角度,结合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通过界定“人文奥运”精神的时代内涵,深入分析人文奥运精神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提出基于“人文奥运”精神的和谐校园文化体系。

人文奥运;和谐校园;校园文化

1.引言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有利于促进学校和谐制度建立、和谐文化培育,有利于协调师生身心和谐发展、有利于加快学校快速发展、有利于化解内部矛盾、有利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既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水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接班人的急切需要。“人文奥运”精神是以人为本,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实现,追求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其内核是“和谐”。人文奥运精神的和谐特点决定了它对和谐校园文化的承载能力与整合起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探索拥有人文奥运精神内涵的和谐校园文化,培植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为我国教育事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且已经成为极为紧迫的重要的课题。

2.人文奥运精神内涵

北京奥运会提出三大理念,即: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在这三大理念中,人文奥运是核心,是终极目的,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人类更好的发展,其核心是尊重人、提升人、关注人和热爱人,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更快乐,让人们的灵魂与躯体均衡和谐发展。所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说到底都可以归之于人文奥运。人文奥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同时也顺应了奥林匹克精神中提倡运动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理念,人文奥运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强调中西文化的交融。随着奥运匹克运动的国际化、职业化和商业化,利益日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获得金牌成为运动员参与比赛的惟一目标。这样,体育产生了与奥铃匹克宗旨相违背的异化现象,如:运动员年龄作弊、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赛场暴力、行赂裁判等异化问题。因此,将奥林匹克运动与文化教育相结合将使人们重新认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

北京体育大学学者黄亚玲指出人文奥运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人文奥运”突出以人为本,这个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服务人、依靠人、成就人;第二,全面提高中国人的文明素质,在七年的筹办过程中,号召人民“讲文明、树新风”,并通过具体的像排队日、让座日、擦亮日、清洁日、植树日等活动培养人们的文明意识和习惯;第三,“人文奥运”还突出了奥林匹克的教育,我们在四亿青少年中进行了广泛的奥林匹克教育,形成了有特色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其他学者关于人文奥运精神思辨也很多,其中最为被人们接受的定义是“一个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以维护人的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为宗旨,各种文化交汇、各种利益共存,和而不同、和睦共处、互补共济、共同发展的奥运动作模式”。

3.基于人文奥运精神的和谐校园文化体系研究

3.1 基于人文奥运精神的和谐校园文化内涵

人文奥运”精神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奥运宗旨,追求人类自我力量的自由实现,追求人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奥林匹克主义给体育运动设置了一个理想主义的目标和方向,强调体育运动的人文价值,强调体育运动的真、善、美的价值,强调体育运动应该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进而促进维护人类尊严、和平的社会建立。基于人文奥运精神的和谐校园文化主要包括:良好的学校精神,优良的学校校风,融洽的人际关系,共同的价值取向,文明的生活方式等等。其主要包括四个层面:第一层面,精神文化,即由校园文化创设的思想与心理氛围,包括办学理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导向的作用;第二层面,行为文化,包括学风、校风、人际关系等,它对校园文化的表现;第三层面,环境文化,它包含了自然环境和人文制度环境,是我们身处周围各种因素的综合,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第四层面,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各类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规章制度。

3.2 基于人文奥运精神的和谐校园文化体系

3.2.1 和谐校园精神文化

和谐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心理特征、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等。它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和内核所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实质层面。在目前形势下,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重点就在于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精神支撑。人文奥运是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明相互融合和相互发展的人类活动,是“更高、更快、更强”与“和平、和爱、和谐”的和谐综合体。它主要是弘扬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终极精神,反对把运动员当工具对待,反对兴奋剂,反对贿赂,既要尊重运动员,又要尊重裁判和观众等所有参与到奥林匹克活动中的人。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要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精神融入到文化建设中去,是形成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和原因,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信守的精神品格、理想价值、道德风气等意识形态,是校园品质、个性和精神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学校校风、学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第一,校风,学校的风气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学校干部的作风、各班级的班风上,可以振奋精神、激励斗志,迸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第二,学风,学风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不良习惯的修正评估形成的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人际关系,建设仁爱和谐、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和公平竞争的良好人际关系,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助于避免和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

3.2.2 和谐校园制度文化

和谐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校园管理、宿舍管理、校纪校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奖罚等各种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管理手段。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学校育人功能有效、有序和有节的开展。人文奥运精神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反对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体育思想发展奥林匹克精神,促进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文明相互融合,把奥林匹克的体育精神与东方儒道家的人文精神在体育思想领域结合起来,它所蕴含了公平、公正和公开的精神可以很好的融入到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来,校园制度文化可以将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公平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日常活动、人际关系、教育观念、课程与知识、教学方法、发展规划、教育组织形式、传统习俗乃至师生的心理氛围中来。健全完善、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是实现学校在各方面的科学管理,促进业务能力,塑造高尚师德,提高学生质量,严肃纪律,约束与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重要管理机制。

3.2.3 和谐校园环境文化

和谐校园环境文化是指人们对象化活动的产物,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和谐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要做到即净化、静化、绿化和美化。人文奥运精神中体现了文化交汇、利益共存、和而不同、和睦共处、互补共济、共同发展的奥运动作模式,它蕴含着各种不同的文化、思想和制度,这种融会贯通的思想在和谐校园环境文化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建设和谐的校园物质环境努力让校园环境要素都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功能,使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成为一种传播真善美,陶冶情操的物质实体。但同时也要根据各校的不同校园特色,因地制宜地建设校园,要满足校园各类人群不同的审美感受,承载的是不同的主体精神。

3.2.4 和谐校园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是在校园空间范畴内,长期形成的并通过校园主体的活动而展示出来的文化形态的总和。校园行为文化与物质文化一样,是一种外显的文化,但不同的是,物质文化是对校园精神的静态显示,而行为文化则是对学校理念观、价值观和文化观等的动态反映。人文奥运精神充分发掘北京奥运会中的教育因素,使体育与教育完美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通过体育文化运动净化人们的灵魂,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良好的心态,健康体魄和文明言行。人文奥运通过东西方的文化的交融,用中国传统的儒道家文化,如“和谐”、“仁爱”、“力行”、“谦让”等来克服西方的“人文危机”,实现“人文”与“科学”的完美融合。校园行为文化可以分为教师行为文化和学生行为文化。其具体包括:第一,教师行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教学风格,使教师的职业行为与学校行为准则协调一致;第二,学生行为文化。学生要根据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充分学习书本和实践中的知识,把自己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准则,同时还要加强对思想道德、社会知识、文体活动、专业技能、动手能力的学习。

(注:本文系湖北经济学院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J2009022)

[1]潘丽苹.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J].体育文化导刊,2002,(3).

[2]沈芝萍.校园体育文化的理性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2,(4).

[3]李忠杰.奥林匹克与人类文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5).

[4]孙葆丽.北京2008年奥运会三大主题探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3, (1).

[5]罗时铭.奥林匹克传入中国时间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4,(12).

[6]伍晓军.体育文化学[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2.

[7]郑硕平,李宏图,苏华成.21世纪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走向[J].四川体育科学,2002,(3).

[8]刘英岩.简论提升校园文化品位[J].中国成人教育,2006,(6).

[9]向阳,陈成辉.论校园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意义[J].前沿,2007,(1).

[10]吴磊,肖池平.关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 2006,(2).

[11]杨建平.创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J].江苏高教,2005,(5).

[12]马万风,等.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4).

[13]窦红.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J].辽宁师专学报,2003,(4).

[14]文世平,等.大学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趋势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5).

[15]谭志刚,曹月华.校园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2, (12).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校园文化校园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头脑奥林匹克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