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法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组织目标模式的分析
2011-10-28温洪涛
温洪涛
(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基于AHP法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组织目标模式的分析
温洪涛
(中国矿业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100083)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应用AHP法构建了以市场绩效为标准的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市场结构的评价模型,基于此模型分析了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组织的目标模式,即“组建大型体育用品企业集团为主导,同时对体育用品中小型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双管齐下的方式”,并结合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实际,提出了实现途径。
AHP;体育用品产业;产业组织;目标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通过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研究,明确制约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实施促进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可以促进体育产业以及我国经济发展。
一、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现状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30多年的发展,我国体育用品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产业。中国的体育用品产业起步较晚,而且水平低下但是具备无限的市场前景和不可估量的开发潜力。随着“十二五”规划的确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将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的追求,全民健身热潮持续升温,体育用品市场展现出不可预计的大量需求,大型赛事在我国的成功举办,必将推动体育活动进一步开展。未来时间里,越来越多的顶级体育赛事将由我国承办,一定会激发体育用品产业市场的蓬勃发展,由此带来的商机将使得大量国际化企业集团和我国国内企业跃跃欲试投资到我国体育用品产业中来。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用品专业市场,2009年的体育用品零售市场超过650亿元人民币,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近20亿元人民币。体育用品产业作为体育产业中比重最大、开放度与竞争度最高的领域,已经逐步进入稳定增长的时期。
二、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市场绩效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市场绩效较低。体现在:第一,资源配置率较低。生产要素的资源是制约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空间地域受限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在布局上不够合理,竞争极其惨烈,个别企业的利润率的高额回报不能掩盖整个体育用品产业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尤其是中小型的体育用品企业。第二,规模经济效益不突出。我国的体育用品产业还属于市场集中度较低、规模不高的产业。其中我国的体育用品的中小型企业所形成的产业集群的特色很明显,但是大量的企业集中在一个集群中却没有明细的分工,专业化程度不高,产品的产业链上下两端的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整个产业链的纵向专业化和横向专业化的有效整合,这都使得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第三,品牌效应差。由于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起步得较晚,而且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企业的品牌定位模糊,大多数品牌还处于中低档次水平,高端档次水平的体育用品品牌难以与国外著名体育用品品牌相抗衡。第四,技术进步刚刚起步。我国体育用品企业与国际著名体育用品企业品牌在产品的研发能力、产品的设计开发、质量、款式、功能性等都差距较大,尽管也在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消化和吸收有益于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但是还存在着大量的尤其是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较差,模仿、套用的现象严重,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我国体育用品产业自主创新的发展。
三、基于AHP的市场结构选择模型
由上述分析可见,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市场绩效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因此为了提高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市场绩效,必须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市场结构目标模式进行设计,不同的市场结构模式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市场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找出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实现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市场绩效的市场结构模式。多层次权重解析法,简称层次分析法(AHP),可以确定不同市场结构模式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市场绩效的影响程度,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
(一)AHP分析法简介
AHP法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析,用一定标度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量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需要以下步骤:
1.构造判断矩阵
首先,对每一层次各指标的重要性两两地进行比较,得出相对重要性的判断,这些判断数值表示出来,形成判断矩阵。
式中bij表示对于上一层指标而言,因素i对因素j的相对重要性。
在AHP中,为了使评价判断定量化,形成数值判断矩阵,引用了下图所示1-9标度方法。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表
2.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为了保证应用AHP法分析得到的结论合理,还需要对构造而成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以及随机—致性比率C. R.。其中:
3.层次单排序
根据判断矩阵计算针对上一层次中某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这种层次单排序可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的问题。层次排序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的问题,即对判断矩阵B,计算满足:BW=λmaxW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式中λmax为最大特征值,W为特征向量)。把W的分量作为对应指标单排序的权值。
其步骤如下:
(1)将判断矩阵各列正规化
(2)每一列经正规化后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
得到W=(W1,W2……,Wn)T即为所求特征根向量。
(4)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式中(BW)i表示向量BW的第i个元素4.层次总排序假定上一层所有单元A1,A2……,Am的层次总排序已经完成,得到权值分别为,W1,W2……,Wm。与Wi对应得本层次单元B1,B2……,Bn单排序得结果为:则总排序表:
层次总排序表
5.评价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
为评价层次排序的结果一致性,需要计算与层次单排序类似的检验量,即: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指标是否满足一致性。
(二)基于市场绩效的我国体育用品业市场结构目标模型
通过AHP法建立以市场绩效为标准的市场结构层次评价模型,将各种可行的市场结构引入到模型中,通过模型中的各绩效指标的表现,进而选择目标市场结构。
1.构建模型
根据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特点,对我国体育用品业市场结构进行层次分析,建立层次评价模型。最高层是目标层即“使体育用品市场最有效”;第二层是准则层B,包括B1宏观绩效与B2微观绩效;第三层是准则层C,包括C1经济增长与体育发展、C2产业结构、C3政府调控、C4产业竞争力、C5资源配置效率、C6技术创新效率以及C7企业组织效率;其中还有子准则层,包括C11劳动生产率、C12就业人数、C13体育发展、C14健康消费意识、C21产业主导效应、C22产业关联效应、C31市场干预程度、C32市场监督成本、C33政府扶持力度、C41发达市场对比、C42出口竞争力、C43出口额、C51行业利润、C52规模经济、C53企业规模、C54进出壁垒、C61市场集中度、C62企业品牌、C63技术进步、C71企业效益和C72分工合作;最后是方案层P,包括P1自由竞争、P2垄断竞争、P3寡头垄断、P4完全垄断四种方案。
2.应用AHP法分析的主要步骤
通过专家对各个绩效指标的评估,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分别判断方案层的四种方案对每一判断层各指标的贡献,在判断低层次指标对高层次指标的贡献,最终判断四种方案对目标层的贡献,从而选择贡献最大的市场结构作为目标市场结构。
(1)将四种市场结构模式两两比较,从C1i层指标出发,构造成C1i-P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出层次单排序表。
(2)将C1i层指标根据对B1的贡献,两两比较,从C1i角度考虑四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C-C1i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和层次单排序。
(3)将Ci层指标做同类处理,构造成Ci-P判断矩阵,进行Ci层总排序。
(4)同理进行Ci层总排序。
(5)同理进行目标总排序。
四、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市场结构目标模式的选择评价
将四种市场机构模式两两比较,从劳动生产率出发考虑四种市场机构模式的相对优越性,构造成C11-P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到C11-P层次单排序表,其一致性检验结果为CR=0.006<0.1。依照C11-P判断矩阵按照构造的方法可以构造出C12-P、C13-P、C14-P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相应的层次单排序表。将劳动生产率、就业人数、体育发展、健康消费意识四个因素两两比较,从经济和体育文化发展的角度考虑四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C-C1i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并进行检验,得到C1-C1i层次单排序表,其一致性检验结果为CR=0<0.1,进而得到C1层次总排序,其一致性检验结果为CR=0.046<0.1,用得到C1层次排序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C2、C3、C4层次总排序。将经济增长体育发展、产业结构、政府调控、产业竞争力四个因素两两比较,从宏观绩效的角度考虑四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B1-C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得到B1-C层次排序,其一致性检验结果为CR=0<0.1,进而得到B1层次总排序,其一致性检验结果为CR=0.03<0.1,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B2层次总排序,其一致性检验结果为CR=0.07<0.1,将准则层B的两个因素都赋权0.5,加权后得到四个方案对于目标的相对贡献程度,并排序,得到总排序表:
总排序表
对比可见,在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市场,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自由竞争,经过比较分析,本文认为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市场结构的目标模式是垄断竞争性的市场结构。
五、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市场结构目标模式的实现途径
由上分析所得,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市场结构的目标模式是垄断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有利于有效的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保持竞争活力,更符合有效竞争标准的要求。因此,对于实现垄断竞争的目标模式应采取组建大型体育用品企业集团为主导,同时对体育用品中小型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双管齐下的方式。
(一)组建大型体育用品集团,走品牌战略,增强竞争力
1.框架构建、资产重组
框架构建是企业集团组织制度的根本性创新,它可以使企业集团的运行得到有效发展。结合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外国的经验,组建我国大型体育用品企业集团应采取M型结构。在多层次的组织结构中,界定成员企业的身份和职责,有利于集中决策和适度分权相结合,在集团统一战略决策的安排下,调动各层次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集团的整体力量。
有实力体育用品企业应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兼并和重组,以资本为纽带,组建我国体育用品大型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以资金、技术商标、品牌等产权关系为纽带,形成有严密的组织形式和高度集中的管理指挥中心的经济联合体,以利于开发出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用品,提高整体的国际竞争能力。
2.加大实施品牌战略
要加大实施品牌战略制定明确的扶持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和加大大型体育用品企业集团品牌的研制开发和投入力度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营销手段创新,使得我国本土品牌产品成为能在国际体育品牌市场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同时加强开发体育运动品牌的深层次文化以及个性的特征将体育产品与体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屈不挠、顽强拼博、永争第一等文化特征的宣传和影响使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和熟悉体育产品品牌,更要抓住有利时机提升我国大型体育用品企业集团的新形象,广泛创立自己的民族名牌,进而不断提高我国体育用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二)促进我国体育用品中小型企业产业集群升级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中小型企业充分发挥自身劳动成本优势,在地理空间上大量聚集,形成体育用品产业的产业集群。为了实现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市场结构目标模式,这些体育用品中小型企业产业集群升级势在必行,具体措施如下:
1.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
首先,国家应保证优惠政策向致力于创新的企业延伸,使创新企业受惠幅度增大。其次,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促使更多的创新成果涌现。再次,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与高校和研究所加强合作,积极鼓励大学,科研机构科研成果转化。最后,政府还应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提高外部治理能力。政府不仅要加强硬环境建设,而且要加强软环境建设,帮助体育用品企业能够及时跟进国际先进标准,提醒和引导企业应对市场的变化。
2.从中介机构积极参与的角度
中介机构参与产业集群内的创新活动,可以进一步使产业集群内创新知识信息的传播和扩散,从而促进我国体育用品中小型企业产业集群的升级。第一,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完善产业集群内创新服务体系。例如为产业集群内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提供服务并成立专门的体育用品产业学会、体育用品产业协会等。第二,要完善体育用品产业的信息和管理服务平台,使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内企业更容易获得各种相关的技术和知识。第三,体育用品中小型企业产业集群中的各行业协会要注重自身服务能力建设,行业协会要组织体育用品企业积极参与行业自律,通过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引导体育用品企业学习国际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促进我国体育用品中小型企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3.从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角度
我国体育用品中小型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主体是企业本身,因此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促进我国体育用品中小型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重要动力。第一,体育用品企业本身要提高创新的能力,就要强化创新的意识,构筑创新的体系。第二,体育用品企业品牌的建设。一方面,对于有品牌基础的体育用品企业,进一步提高原有品牌的知名度,以强大的企业品牌来支撑整个集群的品牌;另一方面,规模较小的体育用品企业可以联合起来,整合各种资源,进行明确分工和密切协作,联合创建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品牌,形成强大的品牌群。第三,提升体育用品企业的学习能力。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对本企业的员工进行教育培训,进而提升企业的学习能力,使企业能够充分产业集群网络联系,获取相关的体育用品产业的信息,提高整体竞争力。
六、结语
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走势关系到整个体育产业的生存和发展。今年是“十二五”计划的的开局之年,我国体育用品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AHP法的分析,确定了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市场结构的目标模式是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应采取组建大型体育用品企业集团为主导,同时对体育用品中小型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双管齐下方式。一方面通过框架构建,资产重组和实施品牌战略,组建大型体育用品企业集团,以规模效益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柱,以市场为导向,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促进体育用品中小型企业产业集群升级,政策上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参与,企业本身通过创新和人才优势,充分利用及合理地配备各种有限的资源,加快体育用品中小型企业产业集群的科学整合,从而增强体育用品中小型企业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1]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第2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
[2]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席玉宝.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 2005.6.
[4]高吟.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升级对策探析: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理论视角[J].文史博览,2008.5.
[5]孔伟.基于“SCP”框架的我国体育消费市场结构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7.3.
[6]朱小平.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9.
[7]崔开玲.论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竞争及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8.8.
[8]刁永辉.金融危机下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发展现状及机遇[J].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