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邓小平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

2011-08-15游元军

关键词:民主现代化道路

游元军

(川北医学院 行政办公室,四川 南充637000)

浅谈邓小平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

游元军

(川北医学院 行政办公室,四川 南充637000)

作为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总结正反历史经验,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做了理性的思考,明确了方向,提出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走民主法制的道路,并且要确保政治稳定,这些有益的探索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选择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邓小平;政治发展;改革;民主;法制;稳定

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建国前后曾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形成了许多宝贵的思想,但颇为遗憾的是这些有益的探索在20世纪50年代末“反右”运动扩大化后被扭曲,步入了文化大革命的歧途,在“大民主”形式下大搞阶级斗争,政治发展走向了以激进主义为特征的非理性发展道路,致使中国政治发展实践遭受严重的挫折。直到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转折点,邓小平同志从思想路线上拨乱反正,破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重新予以思考,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的政治发展道路。西方政治学家亨廷顿曾评价,“一个成功的革命者不一定是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一个成功的改革者则总是如此”。[1]邓小平对中国政治发展的突出贡献就在于他科学地回答了当今中国政治发展的方向问题,摸索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

一、改革之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钱乘旦先生指出:先进国家在实现政治现代化大致经历了三种不同道路,即改革、革命或毁灭的道路,在今天的世界政治发展的进程中这三种道路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鉴于此,邓小平毅然选择了改革的道路推动我国政治发展的进程。一般说来,对于体制改革可采取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渐进式改革,另一种是激进式改革。邓小平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2]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指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的政治发展之路。

早在1979年3月他就曾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3]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4],“匆匆忙忙地搞不行”,如果那样搞“一定会出现‘文化大革命’中那样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5]。中国人口众多,“改革涉及人民的切身利害问题,每一步都会影响成亿的人。”[6]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这个问题太困难,每项改革涉及的人和事都很广泛,很深刻,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会遇到很多的障碍,需要审慎从事。”[7]因此,邓小平高度重视在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体制改革的方式和途径。他提倡小民主,主张政治参与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中国不能乱哄哄,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局面下搞建设才有出路。”[8]在“‘文化大革命’时搞‘大民主’,以为把群众哄起来,就是民主,就能解决问题。实际上一哄起来就打内战”,[9]我们必须吸取这一历史的经验教训,无序的群众运动只会酿成历史的悲剧。

可见,采取积极稳妥的渐进改革道路实现我国政治发展是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历史经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政治建设终于踩着稳妥而矫健的步伐,搭上了现代化的末班车。

二、走民主与法制的道路

邓小平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指出要实现政治发展,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确保社会政治稳定。早在1978年3月,粱澈溟在政协会议上讨论宪法修改草案时说:“中国的局面由人治渐入法治,现在是个转折点。今后必定要依靠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前途所在,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当时有人要批判粱漱溟的讲话。认为那是“大毒草”,但邓小平则认为粱的讲话很好,值得深思。1978年底,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就指出:“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10]1979年,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又强调,继续发扬民主,是我们党今后一个长时期坚定不移的目标。因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1]1980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讲话中,他强调指出权力过分集中带来的危害,“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的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对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他进一步重申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2]而“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13]为此,就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邓小平从中华民族的根本日益出发,对政治生活、政治体系的秩序化、制度化作了深刻思考,断然抛弃了“大民主”的思想,他明确指出“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14]“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5]邓小平反复强调民主和法制,常常将加强法制与反对领导个人专权、集权同时提出,强调治理国家要靠法制,指出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是很不健康的、很危险的。邓小平明确指出了在干部制度方面严重弊端,提出了从制度上废除终身制的主张,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宣布,党决定废除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为了身体力行地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1987年,邓小平辞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职务,退出中央委员会和中央顾问委员会。1989年9月,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政治局,请求辞去党和国家军委主席的职务,实现了从领导岗位完全退下来的愿望,这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邓小平的大力推进下,中国的政治发展开始了从人治到法治、从动荡到稳定、从外加秩序到内生秩序的转型。

三、强调“稳定是大局”

民主是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但稳定的社会环境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外压追赶型现代化国家都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避免会滋生出大量的不稳定因素,而要实现政治发展又必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这样的两难选择,中国也不例外。正如著名发展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所说“现代性产生稳定,而现代化却产生不稳定。”[16]因此,在世界走向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只有致力于政治现代化并最终实现了政治发展,才能孕育出更高阶段、更高水平的政治稳定,同时必须妥善处理现代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否则就容易引发社会动乱,也即是说政治稳定既是政治发展追求的目标又是实现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这一点,邓小平有着深刻的认识,并且几乎在所有重要讲话、重要谈话中都强调这个问题。1979年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他适时地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不仅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稳定的政治局面,而且也保证有了统一的意志和行动,从根本上保证了现代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在政治发展道路上,邓小平一再强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17]“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18]否则,如果政局动荡不安,国家权力不能得到有效行使,法律、政策缺乏连续性,甚至出现民族对抗和国家分裂的局面,社会的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概括他的政治稳定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权稳定。政权稳定是政治稳定的根本政治基础,也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必要条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社会曾一度出现过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严重影响国家政权的稳定。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后来又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写入我国的根本大法,并构成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政策稳定。80年代以来,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要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保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政策的长期稳定。1984年,针对国际上关于“邓某人不在了政策要变”的担心,邓小平在中顾委的讲话中说:“我们要向世界说明,我们现在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战略,谁也变不了。”[19]由此可见,邓小平最关心的根本问题,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这条中国的发展路线,是否能够坚持得住。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这条路线的正确性,在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正沿着邓小平开创的正确路线,“坚定不移地干下去”。

(三)政局稳定。邓小平的治国方略是“以稳定保发展”和“以发展促稳定”。邓小平反复讲,“没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安下心来搞建设。过去二十多年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20]“中国不能乱哄哄的,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局面下搞建设才有出路。一切反对妨碍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东西都要排除。”[21]这是治理中国的大道理,别的小道理都要服从这个大道理。

(四)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关键的是经济稳定。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始终把经济稳定放在重要的地位。邓小平指出:“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有勇气,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注意经济稳定、协调的发展,但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当然不是鼓励不切实际的高速度,还是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地发展。”[2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国家的经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亚洲乃至世界经济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总之,邓小平在我国政治发展道路中的重要贡献是永载史册的,他的政治发展思想不仅为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而且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学说,不愧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16]塞缪尔·P·亨廷顿.张岱云,等,译.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泽文出版社,1989.373,45.

[2][4][5][6][7][8][9][17][18][19][21][22]邓小平.邓小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3,277,285,13,176,212,200,284,313,211,124, 277-278.

[3][10][11][12][13][14][15][2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63,144,168,146,35,168,146,251.

猜你喜欢

民主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边疆治理现代化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好民主 坏民主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