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文化内涵建设方略
2011-08-15樊翠英赵建英成晓曼
樊翠英 赵建英 成晓曼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独立学院文化内涵建设方略
樊翠英 赵建英 成晓曼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独立学院文化内涵建设意义重大。但目前独立学院在文化建设方面存在大学精神相对缺失、办学理念比较模糊、校园文化活动单调,质量、层次、品位不够高、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与高等教育实体的身份存在偏差等种种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建校时间短、办学模式特殊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办学主体和学生本人方面的主观原因。在独立学院文化内涵建设中,要准确把握人文精神、科学探求精神、开拓创新精神、超越自我精神等几方面的核心内容,同时还要遵循横向开放与纵向开放相结合、层面结合、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持之以恒逐渐渗透、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等方法原则。
独立学院;文化内涵建设;核心内容;方法原则
高校的校园文化从广义上讲,涵盖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从狭义上讲,文化内涵建设主要是指以大学的精神、品格、理念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建设。一所大学的文化内涵是学校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它“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由师生为主体共同创造的关于大学教育的价值体系,是薪火相传的精神理想和文化灵魂,是充溢在大学躯体里的精、气、神。”[1]
然而,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新成员,由于办学时间短,文化内涵建设方面显得尤为欠缺。现实要求独立学院要取得长足发展,完成起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仅要重视规模及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不断加强文化内涵建设,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走以文化内涵促教学科研,以文化内涵促人才培养,以文化内涵促学校品牌建设的道路。
一、独立学院文化内涵建设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第一,大学精神相对缺失,校园整体缺乏大学气息。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内涵的精髓所在,包涵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学术自由精神、民主批判精神等诸多内容。独立学院之所以缺乏大学的气质和风范就是因为这些内容还没有成为学院广大师生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家园。
第二,办学理念比较模糊,校风没有鲜明特色。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决定自身怎样发展的指导思想,而学校的校风则是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集中反映,是体现学校文化内涵的重要标志。北大之创新、清华之严谨、南开之笃实、浙大之坚韧的校风折射出的正是高校的精神品格与文化内涵。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不长,明确、科学的办学理念没有最终形成,或者即使是提出了,也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在校风的倡导和培育上还没有形成特色风格。
第三,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单调,质量、层次、品位不够高。校园活动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其形式和内容能反映学校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精神追求。在独立学院的业余活动中,文体娱乐活动多,学术性、创新性、启迪性活动少,学生自发的兴趣社团活动较多,学院组织倡导的规范性活动少。
第四,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与高等教育实体的身份存在偏差。许多独立学院在培养学生和日常管理教育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人文素质教育;指令性要求多,人文教育与关怀少;表面工作多,深层次的拔高与思考少。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应该是改造人的本能和开发人的潜能的统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训代替不了人格的塑造。独立学院作为本科院校不应在抓学生宿舍、教室卫生、迟到、旷课等日常管理上牵扯过多的精力,而忽略教育的本质。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校时间短,学校的文化底蕴不深厚,办学特色没有最后形成。一种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它的发展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过去的十年里,基本上是在摸索中办学,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都处于不确定状态,很多精力用在克服困难,保证基本办学秩序以及扩大招生规模上,对于学院的文化内涵建设缺乏系统、长久的规划和考虑。
二是办学模式的特殊性,使得文化内涵建设力不从心。独立学院依靠母体院校办学,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能继承母体院校的文化传统,但是在各种资源共享上仍存在局限性。独立学院拥有自己的独立的校园校舍,尽管母体院校的许多专业教师都在独立学院任教,但缺乏对学院特定的归属感,大多数教师只是完成授课任务,平时对学生的指导少,交流少,缺乏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独立学院自身教师的比重很小,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队伍年轻又缺乏经验。可以说,教师队伍这个本应成为大学文化内涵建设中坚力量的主体没能充分发挥作用。加上独立学院是本科教育实体,没有硕士点和博士点,很少与外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校园内总体缺乏学术气息和文化氛围。
三是独立学院的生源特点,使得学院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日常基础管理等具体事务性工作上。独立学院的学生与母体院校的学生相比,专业基础不够扎实,自学能力、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力能力相对弱一些。这使得学院工作人员的精力大多用在维持正常教学秩序、日常基础管理教育、处理突发事件和解决个案等具体事务性工作上。在如何构建学院的精神文化,提升学院品位品牌上缺乏关注和思考。
四是在教育的功利倾向和实用主义影响下,学院办学主体和学生本人对文化内涵建设和自身修养品位的漠视是问题存在的主观原因。不少独立学院的办学主体忽略大学的教育本质和社会职责,他们更强调规模建设,不断扩大招生,更在乎眼前利益,甚至自降身价,把独立学院办成职业培训中心,与技校和中专一起为社会和市场培养“有用人才”。教育不再是为了学生“明明德、新民、至于止善”,而是成为积极迎合社会需求、面向市场行业的职业技能教育。同时,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额的学费投入也让独立学院的学生从入学之日起,就有了现实的目的——找份好工作。学生们热衷于考证考级,快速充电,不重视基础课程的学习和个人修养,静不下心来读书和思考问题,“智慧、哲理、修养”似乎离大学生渐渐远去。
二、独立学院文化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
1.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代的《周易》,真、善、美是其内容,而文、史、哲则是其所表现的形式。人文精神能产生巨大的道德力量和感召力,开启人的心灵,净化人的灵魂,激活人的思维。
首先,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培养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人文教育的内容,开设人文素养类公共选修课程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加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融,以实现人文气质和科学精神合壁。
其次,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培养要着重发挥教师潜移默化育人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多的就是强调教师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独立学院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培养要充分发挥大师的影响力。
再次,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培养需要实效性强的活动作载体。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培育不会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它的培养和形成不仅仅在第一课堂完成。“周末文化大讲堂”是非常好的一种形式,可为学生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此外开展读书节也是很好的一种方式,针对不同的年级,推荐一些优秀书目让学生们广读书,多写作。以这些活动为载体,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人文素养逐渐获得提升。
2.科学探求精神
自古以来,对科学与真理的探索与追求就是大学的使命之一。离开这种精神,大学的追求是虚无飘渺的,甚至连自身的生存都会遇到挑战。独立学院作为实施本科教育的主体,虽然不以科研作为主要任务,但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必须要培育学生这种执着追求科学与真理的精神。
科学探求精神培养的基础工作无疑是培养严谨的学风。学院从教师教学到学生学习,从教师监考到学生参考,都应严格要求,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作保障。
科学探求精神培养的重要形式是给学生提供科学研究的机会。独立学院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但是给学生提供科研机会,培养其科学探求精神将更有助于他们对应用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校要鼓励学生结成科研小组,或跟随专业教师做些课题研究的辅助工作。
科学探求精神的培养还要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学术环境是指学校群体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不断钻研、创造、探索而形成的科研、学术氛围。”[2]独立学院要多邀请专业人士给学生做讲座,让学生能够聆听到不同的观点和声音,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3.开拓创新精神
通过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一般接受的是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由于我国学校教育的历史局限性,如:重知识灌输轻获得知识的方法;重知识掌握轻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重知识的占有轻知识的创新;重对确定性知识的吸收轻对确定性知识的反思;重应试轻应用等等,使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普遍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要在全校营造鼓励创新氛围和搭建创新活动平台。独立学院可以实施素质拓展工程,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第二、第三课堂职业素质演练和各种实践活动。也可选择合适的专业为切入点,设立专门学生创新基金,启动“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优秀创业计划设计”等活动。在加强校园科技创新精神培养过程的初期,不要急功近利地期望有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重要的是让这些项目成为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广阔舞台,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挖掘个人潜能的重要载体。
4.超越自我精神
超越自我的精神就是要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最终改变自己。
独立学院学生因为是“本科三批”录取,入学分数较低,自制力较差,面对社会上的“本三歧视”普遍有自卑感。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基于这一点培养起学生超越自我的精神,在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基础上改变自己。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基础和起点,客观认识自己。独立学院需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通过职业测评、大学四年的规划等渠道使学生对自己有更明确的认识,提高自信心,消除自卑感。
其次,要严格管理、认真指导,使学生不断进步。天生我人必有才,天生我才必有用,发现学生各自不同的优势,通过组织形形色色的社团活动,给予学生发挥的舞台,取得成绩给予适当鼓励,增强自信心。
第三,营造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校园氛围。通过标语、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加大对学生骨干、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的宣传。通过树标杆、抓典型,引导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毫不气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发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超越自我、开创未来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人生价值。
三、独立学院文化内涵建设的方法原则
1.坚持横向开放与纵向开放相结合的原则
校园文化是一个开放性的复杂系统,校园文化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其所包含的个体始终处于互动过程中。从互动的方向来分,校园文化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横向互动,校园文化与其所包含的个体是纵向互动。作为一个系统,依照自组织理论,无论横向还是纵向都要保持开放的状态。
独立学院作为社会组织,其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部分,是社会文化系统的子系统。独立学院文化建设要站在社会文明的基点上,以开放的姿态、独特的眼光和宽广的视角,理性把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坚持横向开放,保持与社会文化系统的与时俱进。
独立学院所包含的个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要建立良性有效的机制来保持纵向开放,充分激发个体的主人翁意识,使个体更容易认同校园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中去。
2.坚持层面相结合的原则
文化按其存在的形态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文化建设要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展开。
物质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建造和设置的各种物质设施和环境。物质层面的校园文化从表面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特点、发展水平和整体氛围,它以现代、整洁、幽雅的校容校貌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精神层面的校园文化是深层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核。主要体现在校风、校训以及师生员工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甚至行为方式上。
独立学院文化内涵的建设要坚持层面结合的原则,不仅要加大硬件投资建设物质文化,更要建设积极、深厚的精神文化,以先进的理念为导向,“铸造校风、凝练校训、整饬校纪、严肃教风,在校园内外、在师生之间打造出一片高雅文化天地和理性精神空间。”[3]
3.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的原则
文化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因此独立学院文化内涵建设是一个务虚与务实相结合的过程。务虚就是对理论、指导思想的研究。务虚是决策前对决策的可行性、具体操作、突发情况预案等的分析研究过程,是对事物发展规律与走势进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科学的务虚有助于认清形势,把握趋势,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而务实则是将决策变成现实的过程,就是独立学院一系列文化内涵建设的实践。加强独立学院文化设施建设,营造独立学院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形成独立学院制度化、规范化的文化内涵建设管理机制;加强学风建设,形成鼓励创新,积极探索的校园文化精神;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文化内涵建设的基础。
4.坚持持之以恒逐渐渗透的原则
独立学院文化内涵建设要建立文化内涵建设的长效机制。文化内涵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尤其是精神层面的文化内涵建设,更是一个逐渐积累、沉淀、渗透的过程。独立学院文化内涵建设要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使文化定位清晰化,制定出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形成环环相扣的体系,形成完善的制度。当文化内涵成为办学特色时,学院才能实现真正的稳定良性发展。
5.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文化内涵建设是一个文化继承和不断创新的过程。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辨证地扬弃。独立学院要以母体学校为依托,认真研究母体学校的发展史,系统总结母体学校的办学思想,吸收、继承母体学校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使之成为独立学院文化内涵的一部分。
同时,更要认识到只有不断创新的文化,才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才是体现时代发展方向的文化,才是有生机活力的文化。面对师生及社会的新要求,独立学院要积极借鉴高校文化建设的新成果,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努力形成既体现母校优良传统,又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需要,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独立学院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郭清梅 ]
[1][3]张红兵等.让大学回归崇高[J].山东文学,2008(05)123.
[2]晏照华.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05)8.
注:项目负责人:樊翠英;课题组成员:陈一兵、赵建英、成晓曼。
G640
A
1009-6981(2011)01-0078-04
2010-10-10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 2009年河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独立学院文化建设研究》的成果之一,项目编号为 SZ090349
樊翠英(1974-),女,法学硕士,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法经学部部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