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倪玲妹自杀事件”谈领导干部心理关怀

2011-08-15曾文洁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婚姻丈夫领导

曾文洁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01)

从“倪玲妹自杀事件”谈领导干部心理关怀

曾文洁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长沙 410001)

本文从倪玲妹自杀事件临床心理分析、倪玲妹自杀之前心理危机信号的出现、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心理问题三个方面谈领导干部的心理关怀问题,提出关心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是我们时代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其能力水平的发挥,直接影响他所在地区所在单位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党的执政能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

倪玲妹自杀事件;领导干部;心理关怀

2009年 5月 2日 0时 53分,浙江省湖州市女副市长倪玲妹坠楼身亡,时年 50岁。公安部门在整个事件的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倪有其他问题(经向湖州市纪委了解,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倪有违纪违法方面的问题)。综合上述情况分析认定,这是一起因家庭矛盾引发激烈争执,导致死者一时情绪失控,自行攀爬卫生间窗台坠楼身亡的事件。公安机关已将这一结论告知死者亲属,死者亲属表示接受。

有人说倪玲妹自杀是“一念之差”,就其性格以及做人原则都不会走上这条不归之路,也有人说,如果平时大家多关心一下她的家庭问题给她出出主意,对她心理多一点关怀,这场悲剧也不会发生。

倪玲妹,1959年 3月出生,浙江湖州人,1977年10月参加工作,1980年 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倪玲妹出身贫寒,从小和母亲、大哥相依为命,历尽了生活的艰辛。家里穷,很小就必须和哥哥帮母亲做事,一直到母亲改嫁家境也不见好转。虽然没有上过多少学,但她却是一个好强的人。从乡长到副镇长,镇长,到市妇联副主任,到工商局副局长,她从基层一级一级地走上来。“工作中倪玲妹没有一点架子。做妇联主任时,善于给妇女们做思想沟通。同事遇到什么困难和烦心的事情,愿意给倪玲妹打电话,倪细心地给人开解。哪怕她当了副市长之后,倪玲妹的架子也没见涨。”同事评价。

一个事业很成功的女性,性格也很开朗,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条不归路?是什么成了压倒倪玲妹的最后稻草?

一、倪玲妹事件临床心理分析

1.没有自杀预期

从整个事件全过程来看,倪玲妹自杀没有预期,可以说是“一念之差”。当天她都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4月 30日晚至 5月 1日上午 11时许,倪在市中心医院陪护因病住院的母亲;5月 1日中午 11时许,和丈夫胡某至胡父母家吃饭,后回家午休;下午16时 20分左右,至浙北大厦购物,后至湖州哥伦布酒店公务接待客人;20时35分,到家中换好衣服后到市中心医院看望其母亲;21时 45分,小区电梯监控显示其乘电梯回到家中。这也就是说倪自杀的前3个小时,其生活、公务活动都处于正常,没有异常迹象。为什么 3个小时以后倪突然自杀?一定是遇到了对她来说伤害很大、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事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应激事件。

2.女人的一个小发夹成为自杀诱因

据警方介绍,5月 1日晚 22时后,倪玲妹回家和丈夫胡某发生口角。口角的原因是倪玲妹在家发现了胡与其他女人有瓜葛的“证据”——一个小小的女人发夹。伤心欲绝的倪玲妹将自己关在卫生间,于 5月 2日凌晨攀上卫生间的窗台跳下 29楼身亡。胡某在接受询问时,介绍了发生争吵的经过,还承认了和某女子关系“比较好”。“看见一个女人用的发夹”,这在平时夫妻关系很好的家庭里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对倪玲妹来说却成了自杀的诱因。这是为什么?

3.长期处在家庭矛盾痛苦之中,发夹是压倒倪最后的稻草

一个小小的女人发夹,为什么会导致倪“一念之差”走上不归之路?原因很简单,倪因家庭问题长期处于痛苦之中。据一媒体报道:自从倪玲妹当了区长、区委书记后,其丈夫胡某渐渐产生了自卑心理,特别是自 2003年,倪玲妹被任命为副市长后,从早到晚如同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更无暇照顾家庭。此时,其丈夫开始后悔当初娶了这么一个女强人。每当妻子晚上回家,他都要数落几句,说自己需要一个居家过日子的小女人。为此,两个人经常发生口角,关系逐渐恶化。

2006年 7月,当儿子出国读书后,其丈夫就正式向倪提出离婚,倪不同意,哭着说:“我都快 50岁的人了,身为副市长,连个家都守不住,这不让人笑话吗?”对她的哀求,其夫仍坚持要离婚并另找了情人,倪对此非常痛苦。倪的同事说:长期以来,倪玲妹一直把家里的问题憋在心里,“一直硬撑着”,跳楼说明已经突破了她忍耐的极限,是一个总爆发。

二、倪玲妹自杀前的心理危机信号

从“倪自杀事件”当天心理过程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倪玲妹心理早就出现了危机信号。

危机信号一:心理不平衡。倪心理不平衡由来已久。当她发现丈夫有婚外情那一刻起,倪的心理就开始出现了不平衡。丈夫找的女人是一个幼儿老师,论地位论才干远远不及她,她心理不平衡,所以她哭着问其夫“难道我不如一个幼儿老师?”丈夫的回答更让她伤心:“哪怕她是一个清洁工我也喜欢!”丈夫的绝情与冷落令她愤怒与悲哀,她觉得自己很失败,心理也因此很抑郁。但在外面她又必须装得很平静,很风光,这里大会讲话那里接待宾客她得到尊宠与奉承,家里家外两种感受她心理更难平衡。一个人,一旦出现了整天对身边的事情耿耿于怀,对将来的事情过分抑郁焦虑,这往往是发生焦虑、强迫、抑郁等障碍的开端,医学专业上称为:“心理冲突的变形”。只要有导火线触发就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这种伤害往往是对自身。

危机信号二:认知出现偏差。她的婚姻从他丈夫坚决要离婚那一刻起就已经“名存实亡”,不存在了。2006年丈夫就与她分居,并说“我们这叫同室分居,两年后,婚姻就自然而然死亡了。”可见,夫妻感情已经处于冰点,要复活已经很难。但倪玲妹到死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她总想挽回自己的婚姻。所以当丈夫告诉她“我有女朋友了,不想把这桩婚姻再维持下去了。”并拿出手机,给倪玲妹欣赏自己设置在手机上的女朋友的照片时,倪仍然不放手。为了维持名存实亡的婚姻,倪玲妹还向丈夫妥协,同意丈夫与女朋友悄悄地谈恋爱,只要不谈婚论嫁就行。为了面子她还要求丈夫与她在公开场合扮演恩爱夫妻,以刻意地掩盖自己的家庭矛盾。在公众场合,倪玲妹表现出的形象是充满活力,事实上也口碑载道。而回到家庭,即使长期夫妻不和,却至少于她的长辈面前,也要维护家庭表象的正常,比如死前一天的中午,还和丈夫胡某至胡父母家吃饭。也正是这天,当晚回到家中,两人发生激烈争吵,直到引发倪玲妹的自杀坠亡。如果倪能对自己的婚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放手,给别人机会也给自己机会,倪也不会走上不归路。

危机信号三:焦虑抑郁感加强。焦虑是当个体意识到自己的完美情况将处于危险中或受到威胁时产生的一种焦急、抑郁的情绪。丈夫想离婚有外遇这个事情给倪玲妹的打击很大。倪不想离婚,她要保护自己的家要维持自己的婚姻,这也是中国传统女性最基本的心理反映。可倪又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是副市长,有一定的地位与身份,她不能像普通女人那样撕破脸与丈夫大吵大闹,她只能一个人默默忍受,这时她的心理已经处于焦虑与抑郁状态,并随着与丈夫关系越来越恶化,这种焦虑与抑郁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她对丈夫的所言所行都很敏感,她既害怕丈夫与别的女人在一起,又害怕同事、领导看见她丈夫与别的女人在一起,因为她是领导干部,如果她的下属她的领导知道她的丈夫有外遇,她觉得很丢脸很失败。她抑郁、焦虑还恐惧,只要有一点点事她都可能爆发与崩溃。因为当一个人喜、怒、哀、乐等情绪高于以往时,往往就是心理健康状态波动超出了正常范围的迹象。如果倪的家人或者她身边的朋友,发现了她一些不正常的迹象时,能及时地给予疏导与帮助,而不是与她“较劲”或者“回避”,倪的悲剧就不会发生。恰恰相反,在倪的生活中,倪的丈夫不停的与她“较劲”,她的同事又“回避”,这就使处于心理亚健康的倪,时时处于“易激怒”的心理特质状态中,很容易生气、发火、不耐烦,甚至伤害自己。

危机信号四:心身非常疲惫。领导干部承担的责任要比普通人多得多。所以一个好的领导干部,除了坚强意志,还依赖于其各方面的优良品质,来维护其领导地位。这也是一种平衡。如果这个平衡一旦被打破,出现了从未有的疲惫感,其心理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倪身为女副市长分管的工作很多,湖州市的科技局、教育局、卫生局、文广新局 (文物局)、人口计生委、体育局、广电总局由她分管,还要联系档案局、团市委、湖州日报社、妇联、科协、关工委、社联、文联、红十字会。每天仅应付这些部门的各种会议就需要不少的时间,何况还有许多要解决的问题。倪的同事评介:倪自从当上副市长后,就像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一直处于非常疲惫之中。超强工作状态加上心理的焦虑,其身心长期都处于疲惫之中。所以,几年来,倪玲妹一直生活在痛苦之中。其实,领导干部也是平常人,他们终究生活在家庭这个社会的细胞之中。在表面风光和强势的背后,有着普通人一样的烦恼和脆弱,而这又并非是权势和优裕的生活可以弥补的。但是,他们当中一些人,生活方式已然有了程式化的要求,因此不仅造成了公众对他们认知上的扭曲,也让他们自身陷入生活的误区。如何让领导干部的家庭矛盾得到及时化解,心理压力得到及时舒缓,心理健康得到维护,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三、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心理问题

倪玲妹走了,这对她的家人还是她的同事来说都是很痛心的事。她的离去,也让人们反思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应对自己的心理问题。

应对一:领导干部要注重心理健康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时期新的阶段,改革开放既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机遇也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也随着时代的变革发生变化。面对纷繁复杂的新时代,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新的时代,才能肩负时代的重任。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领导干部思想层面的关注重点始终聚焦在人生观、道德水平和奉献精神等方面,而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家庭问题缺少应有的重视。倪玲妹身边的同事领导都知道她与丈夫关系紧张,知道她为丈夫要离婚的事很痛苦,但就是很少有人找她谈谈心,很少有领导就她家庭矛盾给她出点主意,给她心灵一定的呵护,大家采取的是“回避”。正是这种“回避”,使倪心理的痛苦得不到释放,最后走上不归路。如果她身边的同事她的亲人以及她自己能及时的关注她心理健康问题,及早的发现她心理的异常表现并及时的给予帮助,倪也不会走上这条不归路。

应对二:领导干部要学会认知自己

不患人之不知己,而患人之不己知。人最担心的是不了解自己,不能清楚地认知自己,错位地生存,蹉跎了一生。现实中,一些人往往陷入假象之中,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而当一切回归原位,便陷入了极度地痛苦之中。倪之所以走上绝路,就是她一直不能正确的认知自己。她的爱情从她丈夫另有新欢后就不存在了,她的婚姻虽然还存在但也只是一个躯壳早已死亡,在他丈夫心里她还不如一个“清洁工”。而倪就认识不到这一点,总想挽回自己的婚姻,总想回到以前的爱情中。如果倪能早一点改变自己的认知,敢于面对自己已经不存在的爱情与已经死亡的婚姻,修正自己的认知,学会放手,她也就不会长期处于痛苦之中。

所以说,认知自己,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心理素质,也是一种严谨的生活态度。当你春风得意之时,不会因高朋满座、鲜花美酒而眼花缭乱,得意忘形;失败困惑之时,不会因门庭冷落,事态炎凉而一蹶不振,无奈彷徨。认知自己,就是要拨开大千世界的纷繁迷雾,找准自己的方向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被眼前一时的辉煌或一时的失败所蒙蔽,迷失自我,却又在真相大白之后不肯及时修正,沉湎于过去,不能自拔。

应对三:领导干部要扮演好家庭中的角色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家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的单元;广义的则泛指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上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族。从社会设置来说,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设置之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社会设置,即组织起来满足一个社会基本需要的社会结构丛)从功能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供养老人,性满足,经济合作,普遍意义上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从关系来说,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

我们常说:家是遮风挡雨的港湾。但从倪的悲剧中我们却看到家庭矛盾给她带来的心身痛苦。在家庭中。夫妻地位没有绝对的平等,它总是围绕着爱情和亲情上下波动,有时妻子宽容一点,有时丈夫后退一步,这应该是夫妻地位的正常状态。曾经有人形容婚姻是一场双人舞,如果一方硬让对方按照自己的舞步跳舞,而伴侣则心甘情愿地配合,他们也能把婚姻这场舞跳好。

但是,现阶段对于不少人来说,夫妻地位悬殊却成为难以化解的心结。与过去相比,近些年来,妻子强势的越来越多,让更多的男人患上心病。南京一项调查显示,近几年,因为妻子强势而离婚的案件由占总离婚率的 0.5%上升到 15.3%。在这样的家庭中,丈夫的工资每月全交,家务照单全收,想给父母尽孝道只能想破脑袋存点私房钱。而妻子则是绝对权威,经常斥责丈夫“你挣钱没我多,这家里的哪样东西不是我花钱买的,凭你那点工资我们早就喝西北风了,你看谁谁的老公早就给她买房买车了,你也算个男人”。反之,丈夫强势,丈夫俨然一副家长威严,妻子仿佛是他的附属品,每天做饭做家务不说,一看丈夫脸色不对就大气不敢出,说话时也要看丈夫眼色行事。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第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张晓梅就递交了关于“丈夫付妻子家务劳动工资”的提案,社会虽然对她的提案有许多沸沸扬扬非议,但这个提案正如张晓梅所强调的:家务劳动看似是一个家庭细节问题,却涉及到女性发展和当今社会女性观念意识的变更,还有女性地位和社会结构问题。目的是“实行家务劳动价值化,切实保障女性权益”。现实生活中,不管是男强女弱还是女强男弱,夫妻双方如果长期生活在这两种环境之下,对心身造成的伤害都不能低估。反应在精神健康上,主要以抑郁占大多数。如果受压抑一方是男性,一旦不满情绪暴发,重则会让男性做出打人、行凶等极端行为,他们发作起来,情感比女性强烈得多。所以,作为领导干部,回到家后要随时提醒自己进行角色转换,在外面无论做多大的官、挣多少钱、管多少人,一踏进家门,你的角色就非常单纯,要么是妻子,要么是丈夫。家最大的特点是情感性,是讲情的地方,不是将理的地方,要少逞强、多示弱。女性回到家要做回温柔撒娇的小女子,在丈夫面前该撒娇时就要撒娇,该做饭时就得做饭,多给家营造浪漫温馨的氛围,多摆一瓶花、多做一顿饭等;男性则要放慢语速,不要把妻子当成一无所知的人,尊重她和她一起商量家庭计划。相爱的基石是夫妻之间的平等包容体贴。适当给对方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让他们有表达和行事的自由,这样才能平等沟通,校正婚姻天平的失衡。据一项地方性调查显示,在患有情绪障碍和精神障碍的女患者中,近 7成人都是因为情感问题所致。其实,无论男女,情感危机带来的是一种“慢性应激”,它是一种缓慢释放的痛苦,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这些应激事件就成为一座难以撼动的大山,牢牢地压在身上。避免更大精神打击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给量变到质变的机会。出现了矛盾,及时与对方进行沟通,冷战只会让你的情况更糟糕。以倪玲妹自杀事件分析,如果倪在丈夫对她长期在外忙工作有意见的初期就与丈夫多沟通多交流,让丈夫能理解自己支持自己,同时,也适当调整一下自己的时间,每天抽一点时间留给丈夫与孩子,做好妻子与母亲的角色,我想他们夫妻间的矛盾也就不会越来越深,倪的悲剧也就不会发生。

关心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是我们时代的要求,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其能力水平的发挥,直接影响他所在地区所在单位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党的执政能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

[责任编辑何洪澜 ]

[1]比尔 ·乔治,彼得 ·西蒙斯.真北 [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3.

[2]陆洁中 .导干部心理健康: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J].国测绘报 2009(7)

[3]徐培基.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重庆公务员心理健康网,2008.7.

[4]戴尔·卡耐基.李异鸣郭海东译,卡耐基大全集[M]新世界出版社,2006.6

[5]胡月星 、许晓平主编,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读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

D668

A

1009-6981(2011)01-0071-04

2010-05-15

曾文洁,女,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公务员心里健康。

猜你喜欢

婚姻丈夫领导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