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新形势下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能力建设

2011-08-15张卫海朱兆正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书记队伍党组织

张卫海 朱兆正

(1.南通大学法政与管理学院,江苏南通226019;2.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8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其执政理念和执政水平将直接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党执政能力的根本所在。

一、高素质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关键

农村党组织队伍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状况。而农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农村党组织队伍中的核心人物,其能力状况将直接体现党在农村的执政水平。

首先,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的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证。农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农村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其能力状况决定了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和落实的实际效果。通过加强能力建设,他们可以更好地起到作为人民群众与党组织互相沟通的桥梁作用,既确保了各项政策在农村的顺利实施,又能及时将农村的新状况、新问题反馈到上级党组织,为将来新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第二,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的能力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在农村的号召力。农村党组织书记既是农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同时又没有完全摆脱农村的居民身份。通过提高其能力素质,发挥带头创业、带民致富的“双带”作用,促进一方经济发展,致富一方百姓,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充分体现农村党组织核心领导的先进性,对于提升党在农村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的能力建设有助于维护农村的稳定和团结。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乡土性特征,决定了在农村这个特殊的文化场域中他们具有其他行政权力所不具备的管理优势,他们熟悉农村的乡规民约和风俗禁忌,可以灵活地运用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各种资源来化解农村的各类矛盾纠纷,避免单一的行政向度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有利于农村的社会稳定。第四,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的能力建设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量的近60%,如果没有农村的迅速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而通过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能力建设,提高其“双带”能力,积极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大幅提升,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助力。

农村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村问题解决的好坏取决于党在农村执政水平的高低,所以,作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结合点和抓手,“农村党支部建设的状况,将直接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进而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目标的实现。”[1]因此,必须把提高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能力建设放在一个战略的高度上予以认识。

二、当前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市场经济从观念到体制正在逐步成熟,农村利益格局进入深刻调整阶段,导致农村基层治理结构和党群关系日趋复杂。同时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农村人口流动加剧,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导致农村的社会管理呈现出新特点,等等,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都对农村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当前,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能力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城乡一体化进程深入发展带来的系列问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社会新问题频繁出现,如农民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过程中,征用款和拆迁补偿的谈判、保管、使用、分配等问题;农民失地后的隐性失业状态所必然导致的社会治安问题;以及由于人口流动所产生的管理困难等问题都要求农村党组织书记增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善于协调不同利益群体关系的能力。同时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要求农村党组织书记要及时适应新的管理环境,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化解他们向市民转变中出现的不适感和挫折感。而现实情况表明,“面对社会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明显不适应。”[2]

(二)农村改革深化发展与农村现代化转型带来的问题。一方面,随着一些地区村办企业的改制和农民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农村党组织不再直接控制农村经济实体,导致其资源整合与分配能力削弱,要求农村党组织书记必须更多地依靠自身的个人能力和影响力来发挥管理功能,其领导方法、工作方式、管理机制都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另一方面,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要求与现实发展的困境对农村党组织书记提出了新的挑战,有些人虽然有谋求发展、带领致富的热情,但由于无法找到发展的门路,而逐步丧失了工作积极性,滋生出了保守现有成果,不思进取的思想,直接影响到农村各项工作的深入发展。

(三)影响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提升的体制性问题。一方面,是农村基层干部培养链补偿,不利于稳定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积极性。由于农村基层干部系统分属于乡镇公务员系统,前者很少有机会能进入后者,使得农村干部尤其是处于核心的农村党组织书记的职务上升空间受到严格限制,有些人产生了“到顶”的思想,削弱了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村干部离任后报酬待遇未能有效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村党组织书记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虽然在职期间农村干部的报酬待遇与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大致相同,但离任后却缺乏必要的制度来保障其待遇,导致一些农村干部包括党组织书记离岗创业自谋发展,甚至出现优秀人才不愿担任村干部的现象。

三、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建设的新路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创新精神为指导思想,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工作实,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一)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建设需要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先导,一切创新首先是理念的创新。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建设,首先要在理念上进行转变,改变以往落后的和不适应农村现实状况的能力建设理念,积极探索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理念,使农村党组织书记的素质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更好地应对日趋复杂的农村经济社会问题,为新农村建设做好保障。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树立现代人才理念,尊重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首创精神和宝贵经验;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加强对农村党组织书记的组织关怀,稳定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对于推进农村社区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树立“四导”理念。所谓“四导”,即“分类指导”的理念,在全面掌握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状况的前提下,合理地制订符合其工作特色的培养计划和培养内容;“教育疏导”的理念,针对当前农村党组织书记也面临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困惑,各级党组织应该及时加强对其的教育疏导,帮助他们明确方向、坚定信念;“指标引导”的理念,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能力建设指标体系,可以对照这一指标体系对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状况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做到在评价中不断反思、改进;“考核督导”的理念,灵活运用各类考核制度,采取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党政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农村党组织书记的积极性,以提高其能力。

(二)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建设需要体制创新。在农村党组织建设中,体制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为适应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类生产关系的深刻调整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必须建立起一套新的体制来保障和实现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的不断提高,从而实现农村工作的科学发展。体制的创新应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

1.创新培养体制。针对全国范围普遍存在的基层干部“培养链”不畅的问题,一方面,应该完善农村党组织书记的任职体制,开放部分乡镇机关职位,以消除在部分农村党组织书记中产生的“到顶”思想,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完善基层干部选拔和培养机制。把农村人才、党员和干部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在农村实用人才中培养农村党员,在农村党员人才中培养农村基层干部。

2.创新选拔体制。在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选拔过程中,既要重视农村优秀乡土人才的培养选拔,还要加大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培养选拔力度。要从长远考虑,把培养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举措来抓,切实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为村干部的选拔培养充实“源头活水”。

3.创新管理体制。上级部门要创新对农村党组织书记的管理体制,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规范村党组织书记选任、管理、考核流程。村“两委”班子年终在向乡镇党委进行述职的基础上,还要向村民述职,由本村党员和村民代表、村办企业负责人以及离任村干部代表进行民主评议。

4.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要突破传统的观念体制,建立起村干部责、权、利相协调的配套体系,使他们的激励保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农村改革发展的新任务相匹配。要让农村干部劳有所得,针对目前全国范围农村干部工资收入普遍偏低的情况,提高工资收入;要让农村干部干有所盼,对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给予其额外奖励,或者按事业单位工资结构核定档案工资,乃至给予相应编制;要让农村干部退有所养,建立养老保险、离任补贴等制度,解决其后顾之忧[3]。

(三)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能力建设需要教育培训创新。按照中组部《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需要对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教育培训创新,提高他们执行农村政策、引领经济发展、服务农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和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的本领。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类利益矛盾和管理矛盾不断凸显,一要加强对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执政文化教育,帮他们明确三个方面的关系:功利与伦理的关系,情理与法理的关系,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使他们真正做到全新全意为群众服务;二要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先进文化教育,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乡村传统,要把其中积极的内涵与现代文化加以融合,纳入现代化发展轨道。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形成既体现地方特色,又具有时代内涵的现代农村价值体系。

[1]乔雨.新时期农村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组织人事学研究,2003,(2).

[2]许启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研究[J].社科纵横,2008,(11).

[3]顾鉴英.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J].党建,2008,(6).

猜你喜欢

书记队伍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读书记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集书记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建好“三型”党组织 实现医院新跨越
又见雷书记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