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

2011-08-15新疆乌鲁木齐葛洲坝新疆工程局有限公司李锦山

河南科技 2011年18期
关键词:孔洞气泡现象

新疆乌鲁木齐葛洲坝新疆工程局(有限公司) 李锦山

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常见病害及防治

新疆乌鲁木齐葛洲坝新疆工程局(有限公司) 李锦山

水利工程混凝土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原材料和配合比以及工艺、技术等因素,会使混凝土结构物中产生一系列质量问题。在施工中一旦发生了质量缺陷应该及时处理或者进行返工,对因特殊原因导致工程局部达不到技术标准、而且不能及时地进行处理的工程质量缺陷,要将缺陷产生的部位和原因以及对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影响和处理方案等真实完整地填写在质量缺陷备案表当中,并上报至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本文,笔者对施工中几种常见得病害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

一、气泡现象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有时,混凝土拆模以后可以发现表面上有小坑,这是由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有些气泡没有顺利排出而造成的,这在施工中被称为“气泡现象”。

1. 出现气泡的原因分析。混凝土产生表面气泡是由于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砂子太细,或者铺料太厚、振捣时间距过大、密度和时间不够,混凝土的气泡还没有完全地从混凝土中排出所致。尤其是在一些弯曲和斜面的地方,加之模板本身的原因,气泡就更难顺利排出,所以出现“气泡现象”。

2. 预防产生气泡的措施。施工中要选用细度模数在2.0~3.0的砂子,确保砂子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以后,经过实验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同时要注意控制外加剂的掺量。在混凝土的扑面及振捣的施工中,要注意,厚度要控制在30~50cm,振捣不能出现欠振现象。

3. 对气泡的处理方法。混凝土拆模以后,如果发现气泡要及时地处理,具体处理方法是刷毛。首先使用清水湿润,再用高于混凝土强度的水泥砂浆对气泡进行填补,最后压光滑。个别不影响施工质量的气泡可以不进行处理,但是如果出现了大面积的气泡就必须处理。

二、孔洞现象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孔洞是混凝土结构中产生的空腔所致,施工过程中缺少混凝土或蜂窝太大,致使绝大多数的孔洞超过了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从而产生孔洞。按要求,孔洞不得超过表面尺寸的1/3,这是因为,孔洞的存在使断面的面积减少,这样就降低了承载能力,当水库蓄水后,容易形成渗漏点。

1. 形成孔洞的原因。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原料没有被搅拌均匀,土料还有骨料都过于集中,混凝土摊铺得太厚,在进行振动处理的时候也没有严格地按照施工规范施工,模板铺设不严密,使得漏浆等现象的发生。

2. 预防孔洞的措施。在搅拌混凝土的时候,一定要搅拌均匀,由于混凝土和易能力比较高,在分层摊铺、振捣及平仓时一定要及时处理,要求做到振捣均匀,绝不欠振,模板的缝隙应该密合,模板支撑必须结实牢固。

3. 孔洞的处理方法。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面积小、深度较浅的孔洞,可采用麻面以及蜂窝的综合处理方式,把孔洞存在松散现象的部位清理干净,采用砂浆或者聚合物砂浆、含有细石混凝土填塞结实的处理方法。但是对于面积大且深度深的,就要采用将孔洞彻底地凿除,打锚筋后,再架设钢筋网的方法进行处理了。

三、露筋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露筋是指内部的主筋、架立筋或箍筋等在没有混凝土包裹的情况下而外露的现象。一些旧建筑物中常存在露筋的现象,这是由于混凝土的表面被侵蚀,混凝土的保护层脱落而产生的。如果不及时处理,会使钢筋锈蚀而遭到更严重的破坏,进而直接影响了结构物受力,导致渗水通道等更严重的现象的出现。

1. 露筋现象形成的原因。钢筋的安装过程中发生了偏移现象;混凝土的保护层没有垫块;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由于钢筋的移位,模板拉筋用结构筋在焊接时处理不当;混凝土振捣有漏振,使得模板施工中严重漏浆等。

2. 露筋现象的预防措施。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钢筋的安装位置一定要准确,要把钢筋绑扎结实、焊牢固,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块也要处理牢固;浇筑中要禁止人员随意地搬动并踩踏钢筋,并且要注意防止机械发生碰撞,混凝土施工中要防止一侧集中下料现象,避免钢筋被挤偏;一定要避免漏振、漏浆现象的发生。

3. 处理方法。凿除掉漏筋处混凝土,把钢筋捣进混凝土内,留足混凝土的保护层,把外露钢筋上的锈斑清除干净,冲洗干净以后再填补砂浆,压平抹光。

四、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就是裂缝,而且裂缝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深层的、表层的、横向的、斜向的、纵向的、贯穿的等,表面的微裂缝有的呈放射状,有的呈平行状,有的呈网状;深层或者贯穿的裂缝有的内宽外窄,有的外宽内窄。根据缝深、缝宽、缝长和裂缝的成因,可以把裂缝分成不同的类型,对大体积混凝土,I类即龟裂或者细微裂缝,一般缝宽a≤0.2mm,缝深h≤30cm;II类系表面(浅层)裂缝,一般缝宽0.2mm<a≤0.3mm,缝深h>500cm。

1. 形成原因。混凝土浇筑以后,水泥在水化凝结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水化热,使得混凝土体积膨胀,等达到最高的温度后,随着热量向外部的散发,温度由最高温度降到一个稳定温度或者准稳定温度场。降温后,混凝土就会产生体积的收缩,在基础部位,混凝土收缩受基岩约束,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如果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就将出现基础贯穿裂缝。

2. 预防措施。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表面裂缝大多发生在浇筑初期,主要是因为表面的温度骤降而引起的,所以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防护, 主要以防止温差过大为主。拆模后混凝土突然暴露在比较冷的空气中,也就相当于一次气温骤降,所以必须要立即保温。养护是预防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又一个措施,在混凝土龄期内应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

3. 处理方法。裂缝补强处理有两种,即表面修补、内部处理和锚固处理。表面修补指进行缝口的封闭,是为了防止渗漏及钢筋的锈蚀。处理的方法包括有缝凿缝嵌缝、贴橡胶皮板和做防渗层、缝1∶1涂刷环氧玻璃丝布、高分子聚合物缝口浸渍等。内部处理主要是恢复结构的整体性,这主要用于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

五、结论

在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一定要严格地按照设计的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工程各环节的施工质量,这样才能够有效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从而节省工程费用,实现经济、安全的工程建设管理目标。

猜你喜欢

孔洞气泡现象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一种面向孔洞修复的三角网格复杂孔洞分割方法
孔洞加工工艺的概述及鉴定要点简析
冰冻气泡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玻璃浆料键合中的孔洞抑制和微复合调控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