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
2011-08-15河南开封市农村水利技术推广站
河南开封市农村水利技术推广站 靳 玮
开封市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
河南开封市农村水利技术推广站 靳 玮
一、赵口灌区基本情况
赵口引黄灌区位于河南省黄河南岸豫东黄淮平原,北纬33°40″~34°54″,东经113°58″~115°48″,其地域主要包括开封、杞县、通许、尉氏、鹿邑、太康、扶沟、西华、鄢陵县的全部或大部分和中牟、开封市城区的鼓楼区和金明区。该灌区由充分灌溉节水灌区和非充分灌溉节水灌区组成。充分节水灌溉区规划灌溉边界:北以三刘寨、狼城岗和黑岗口灌区为界,南以涡河干流、通许与扶沟、尉氏与鄢陵为界,西起贾鲁河支流水溃沟下段、西三分干渠,东至惠济河干流开封和通许与杞县县界。非充分节水灌溉区边界:北与杞县惠济河南岸、原灌溉区南界相接,南抵太康与淮阳、西华与周口市交界,西起鄢陵与许昌界,东至鹿邑涡河干流以南与清水河之间。全灌区总土地面积5 869.1 km2,规划灌溉面积38万hm2,其中开封市规划灌溉面积19万hm2,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等,经济作物有棉花、西瓜、花生等。赵口引黄灌区对开封市来说至关重要,灌区涉及开封市五县五区中的四县两区,开封市赵口灌区规划面积占开封市耕地面积的48.22%,在开封市境内现有总干渠1条,总长27.5 km;干(分干)渠17条,总长306.84 km;支渠78条,总长352.7 km;支渠以上建筑物2 310座。年引水量1亿 m3左右,有效灌溉面积约6.67万hm2。开展引黄以来,赵口灌区在改良沙荒盐碱地、补充地下水、抗御旱灾,促进粮食增产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的必要性
实施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是强化水利行业管理、实行水利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是灌区农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先进节水技术改造传统水利,是水利经济社会现代化可靠的技术支撑,是更好地充分发挥工程的效率,以实现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需要;是改善渠系灌溉条件,实行节水增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需要;实施项目建设是保障灌区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实现赵口灌区从现行的粗放式农业灌溉方式向集约化农业灌溉发展,只有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发展防渗渠道、田间配套等先进的节水工程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灌溉保证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产出率。本文,笔者主要从以下从赵口灌区水资源、灌溉现状及效益等方面进一步阐释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1.灌区工程老化失修,灌区急需续建配套。开封市赵口灌区建于1970年,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灌区存在诸多问题。灌区工程因陋就简,设计标准低,大多为砖木结构,造成工程先天不足,部分已丧失效能,严重影响效益发挥。一是工程老化损坏严重。灌区工程有20世纪50年代的工程和70年代的放淤工程,还有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的工程,大部分工程建设标准低,多为砖结构;经过多年运行,老化、损坏严重。目前灌区干(分干)渠建筑物完好率57.5%,支渠建筑物完好率51.0%,斗农渠建筑物完好率为38.8%。二是灌区工程配套差。虽然灌区骨干工程框架已经形成,但支渠及面上工程配套很差。开封市赵口灌区设计灌溉面积为19万hm2,而实际配套面积仅达到8.5万hm2,为配套面积的44.7%。由于工程不配套,控制工程少,灌区中上游农民扒渠引水、大水漫灌现象屡禁不止,造成下游引水困难,水资源浪费严重且分配不平衡,灌溉水利用率低。三是赵口灌区现有各级渠道均为土渠,输水损失严重。现有的6.67万hm2灌溉面积也只是低标准的灌溉,甚至是大水漫灌,灌区还有2/3的面积用不上黄河水,灌区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严重制约了灌区粮食产量的提高。
2.黄河水资源紧缺,灌区急需节水改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灌区持续干旱,河流干涸,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已形成部分漏斗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开封市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赵口灌区除引黄外,其他无外来水源,随着沿黄城市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企业用水量会大量增加,黄河中下游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由于工程规划标准低且已老化,配套差,输水渠道均未护砌,渠道跑水、渗水、漏水现象严重,输水效率低,渠系水利用系数仅为0.4左右,加上灌区管理设施落后,资金缺乏,一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并未发挥真正的效益,水资源浪费严重。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灌排工程体系,发挥节水改造工程的效益尤为迫切。
3. 赵口灌区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巨大。实施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有许多优越条件。一是有较好的工程基础条件。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已形成良好的渠、井、沟(河)的灌排工程网络,总体布局合理,灌排骨干工程大部分已经完成,田间配套工程也有相当的基础,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投资省,效益显著。二是有得天独厚的引水、沉沙和自流灌溉条件。黄河主流靠近渠首闸,引水可靠,引水条件好;总干渠上游紧靠黄河背河洼地,有理想的天然沉沙条件;黄河开封段为悬河,灌区内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有利于发展自流灌溉。三是灌区内广大干部群众引黄的积极性很高。灌区自1971年开闸放水以来,大大地改善了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灌区内粮食产量逐年提高,灌区广大群众都尝到了引黄的甜头,加快灌区工程建设步伐的愿望非常迫切。四是灌区增产潜力巨大。灌区所属县多为国家粮食核心区、重点县,均为平原地区,土地肥沃,粮食增产潜力巨大。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自2007年实施以来,不仅改善了灌区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作物的灌溉水平,同时为灌区的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产、增效经济作物的种植等提供了良好的工程条件,并扩大灌区有效灌溉面积,2006年开封市赵口灌区有效灌溉面积6.4万hm2,2010年达到7.3万hm2。根据现有引黄灌溉与无引黄灌溉的对比,工程建设完成后,亩均粮食增产220 kg,对加快灌区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 项目的实施
1. 指导思想。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着重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业负担,节约用水,开封市水利局按照国家水利部关于发展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引黄灌区的有关通知精神,结合省市指导思想,开封市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发展节水灌溉为中心,通过优化灌区工程布局,完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管理工程设施技术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重点对开封、尉氏、通许、杞县年久失修的干、支渠(沟)等进行疏浚,利用有限的资金重点解决“卡脖子”工程和建筑物配套等影响灌溉效益发挥的关键问题。
2.实施规模。1998年开始,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已陆续进行,开封市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于2007年开始逐步分年度实施。2007—2009年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共完成干支渠(沟)7条,长度35.5 km;建造建筑物40座,其中水闸29座,桥梁10座,渡槽1座,以上工程共完成土方84.96万m3,砼及钢筋砼7 434.37 m3,工时96.44万个。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资金来源国家与地方共同承担,按比例匹配,2007—2009年项目总投资2 017.8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 142万元,地方投资875.85万元。在此基础上,2010年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分两批实施,已经批复的第一批工程投资1 122.1万元,共完成险工护砌渠道2处,长度15.66 km,建筑物12座,其中水闸6座,桥梁5座,渡槽1座,以上工程共完成土方28.26万m3,砼及钢筋砼8 272 m3,砌体1 281 m3。
3. 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年度投资额小,建设周期长。赵口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自2007年被列入国家投资计划,已建工程发挥了较好的效益。但项目年度投资额小,建设周期长。赵口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8万hm2,开封市占其1/2。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规划投资20.4亿元,从2007年开始实施,2007年投资600万元(其中开封市200万元),2008年投资800万元(其中开封市480万元),2009年投资2 000万元(其中开封市1 333万元),2010年投资1 690万元(其中开封市1 127万元)。照此建设速度,灌区的配套建设需近百年才能完成。
(2)灌区缺乏必要的田间工程,影响灌区效益发挥。灌区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渠系不完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缺乏。以干渠为主的灌区雏形已经形成,但干渠以下的几级渠道很多并没有续建,骨干渠道虽能引来水,因缺乏田间工程,流不到农田,引黄灌溉的优势远未发挥出来。受投资政策的影响,过去建设的水利工程大多为骨干工程,田间小型工程数量极少。灌区现有田间排灌工程设施大部分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除小部分工程利用近年争取到的国家投入进行改造维修外,多数工程严重老化、年久失修,处于超期服役、带病运转的状况,排灌能力大大降低,而此制约着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
通过近几年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赵口灌区取得较大的灌溉效益,但是由于投资有限,对末级渠系改造工程投资较少,并且灌区个别建设初期配套比较齐全的田间工程因老化已丧失功能,面临败废的危险,为了灌区的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组成一个完整的灌溉系统,建议在增加国家投入的基础上,加快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工程的步伐,使灌区能够发挥灌排工程的整体效益。
四、 措施和建议
1.建议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从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到党和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管体制改革已经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对新时期水利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对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等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因此要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
2. 加强灌区管理,发挥工程效益(包括建立灌区统管机构,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等)。赵口灌区由原来两市四县一郊区扩展至四市的十县一城区,灌溉面积由原来的15.33万hm2规划为38万hm2,其范围之广、面积之大、效益之好位居河南省引黄灌区前列。同时灌区管理承担的灌溉任务十分繁重,灌区的多年运行中经验与问题同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灌区管理单位实现经济自主,农民渴望降低水费成本,在这种相互依存的环境中,需要建立赵口灌区统管机构,实现以水养水、自我完善、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效益。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如果只建不管,灌区将会重蹈覆辙,其结果是国家、地方投资,却达不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效果。
3. 建立适合灌区发展的农业水费征管机制。通过近几年学习国内外大量经验,发现灌区制定合理的水价不仅是发展续建配套与节水灌溉的动力,也是水资源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赵口灌区各县区自2002年以来基本没有收农业水费,灌区管理单位无资购买黄河水,灌区效益面积衰减,同时严重阻碍了灌区的健康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2010年“三农”工作首要任务,即“三农”政策的十字方针“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因此,理顺赵口灌区农业水费征管体制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建立灌区农业水费征管体制,加快整个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发挥工程整体效益,更好地帮助农民减负增收。目前各级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已经完成,为此建议各地市政府采取得力措施,建立适合赵口灌区发展的农业水费征管机制,并且将末级渠系水价纳入政府价格管理范畴,依据末级渠系的运行管理成本核定末级渠系水价。根据赵口灌区各地市的实际情况,建议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并使其作为主体参与水价的改革,建立用水户参与管理决策的民主管理机制,建立“供水公司+用水户协会”的管理模式,由用水户协会与水管单位签订目标管理合同,实行开票到户,责、权、利相结合,奖罚分明,这样不仅减少中间环节,而且增加缴费透明度,能切实解决农业水费负担不合理等问题。
4. 成立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参照水利部出台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政策与法规,开封市赵口灌区于2007—2008年把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各县区选20个试点开展了工作。由于当时节水改造与末级渠系工程刚刚启动,还不具备向全灌区推广试行的条件。2008年各级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已经完成,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也将在未来几年完成,这为灌区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创造了条件,并且让农民直接参与灌区管理是灌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有效措施,是灌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首先要得到灌区各地市政府的倡导与推动,为协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环境,加大对灌区农民的宣传、培训和指导工作,改变一些基层干部的思想意识和观点,要让农民和政府部门都认识到农民参与的潜在影响和长久效益。只有让农民主动参与管理,才能使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得到良好的管护,避免灌溉用水纠纷,减少灌区管理单位的工作负担,融合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从而促进赵口灌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5. 搞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后管理。开封市赵口灌区2007—2009年已完成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累计投资2 017.8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 142万元,地方匹配875.85万元。2009年以前的项目已通过省厅、市水利局等相关部门专家组验收,工程质量达到合格,并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建议下一步要认真做好灌区节水改造效益分析,搞好每年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与建后管理,加强节水改造项目管理养护资金的筹措措施,在保障农业用水的同时,广开思路,做好生态用水,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益。
6.加大灌区节水改造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工作力度。为贯彻落实水利部水利信息化指示精神,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于节水改造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结合“十一五”期间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2008年赵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信息管理系统正式启动。两年来,各县区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工作,努力实践,不断完善赵口灌区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信息。在赵口灌区应建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机制,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意识到信息化是灌区管理的先进手段,管理创新是信息化之本,要从政府投入、人员培训、系统维护等方面入手,逐步推动灌区信息好系统管理工作有序、有效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