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高机械设备完好率的探讨
2011-08-15尚占军
尚占军
(河北北方公路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 影响设备完好率的原因分析
1.1 管理混乱
(1)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各个人员的具体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往往存在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的特点,而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混乱,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他们主观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生产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致使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
(2)其次,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缺乏健全、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1.2 使用和保养相脱节
(1)现阶段我国在施工管理模式上推行的是“项目法施工”,实质是在施工企业层面提高生产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在各个项目部之间调控生产要素资源,创造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效益。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在承揽工程后,将其部分或全部承包给项目部施工,项目部为了经济效益尽量压缩机械维修保养费用,机械设备保养差,把问题留给公司或下一个项目,较大程度的使用机械却较少维修保养,这就很容易造成机械设备性能的下降,机械设备经常处于非最佳状态,给机械的良好运行留下了隐患。
(2)目前大多数企业基本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施工效率,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同时也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3)由于企业内部各个施工项目分布不均,工程进度差异较大,每个项目对机械的需求时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同一台机械在一个项目施工还没有结束,下一个项目又要开始使用。对机械设备的需求不确定性和缺少计划性使得公司内部不少机械设备在各个项目部之间的调运十分频繁,机械管理部门无法将到保养期需要进行二保的机械设备及时进行维修保养。
1.3 盲目购置设备
(1)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再加上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为了适应当前形势,企业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生产项目的生产要求,新置设备不能正常发挥其实际使用性能。
(2)有的企业为了追求设备的生产率,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又未能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环保、操作使用等因素的限制,投入使用后的运转费用难以维持,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4 设备保养不到位
(1)相当一般分施工企业没有建立起设备保养维护台账,有的企业虽然建立起了台账,要么没有及时更新升版,要么台账内容与设备本体不符,形同虚设。没有准确而有效的设备保养维护台账,更谈不上按照设备保养维护手册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了。
(2)施工企业都对施工进度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往往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仍然只停留在口头上,施工现场基本上没有主管设备的人员,同时为了赶施工进度,增加效益,机械设备往往都是超负荷工作,在一个工地施工完,马上被调到另外一个工地施工,中间没有保养环节。影响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 提高设备完好率的对策
2.1 科学管理
形成科学有序的机械设备管理体系,为此应确定分管设备的领导、设备施工所需的管理岗位并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处理一般故障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1)加强全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机手技术水平
在一切管理活动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实行全员全过程管理可以有效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减小设备停置时间,从而提高设备完好率。基层管理人员、驾驶员在提高设备完好率中尤其重要。基层管理人员在贯彻执行完好率的考核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驾驶员是机械修理、保养、操作、使用最直接的控制者,设备技术状况的好坏与他们密切相关。修理人员在维修控制方面也是极其关键的,他们的技术水平决定着机械维修时间的长短。因此,完好率的控制不仅是单位管理人员的控制,而是全员、全过程的控制,机手对一些新设备、新技术的要求知之不多缺乏了解,这就要求公司应加强机手及相关人员定期培训、考核,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2)实行定机、定人、定岗责任制,坚持持证上岗,严禁非岗位人员操作
为消除一切对机械设备安全不利因素,避免事故发生,要以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对事故的预见、防范和应急能力,从而提高设备完好率。
2.2 合理使用
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及使用说明使用设备可以有效提高机械设备技术状况完好率。例如,涡轮增压发动机冷启动注意事项:汽车发动机冷启动后,不能急加油,应先怠速运转三到五分钟,这是为了使机油温度升高流动性能改善,从而使涡轮增压器轴承得到充分润滑,易使增压器转子轴承、密封环等部件发生故障而停机,导致完好率下降。又如,施工现场常发现用油不讲牌号、换油不讲时间等不科学的做法,虽然其后果不会立即显示出来,但却严重影响设备的有效寿命,也给突发性故障埋下了隐患,间接造成机械完好率降低。
2.3 适当利用机械
随着机械设备运转时间的增多,机械设备使用的经济性、安全性越来越低,这个时候,企业应有计划地更新、改造机械,逐步淘汰旧设备,对于达到报废条件的机械,都要予以淘汰。对于工程急需,不能立即淘汰的机械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鉴定并进行相关实验,确定能继续使用的可以接着使用。伴随着我国机械租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施工企业应适当向社会租赁通用机械,而将有限的资金重点投入到更新、改造专业机械设备上,逐步改变“大而全”的机械装备现状,这样不仅解决了企业设备购置资金短缺的问题,避免企业施工高峰期设备不足和低谷时设备闲置的现象,而且提高了企业自有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2.4 强制维护
机械设备的强制维护是完好率的根本保证。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养”,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按要求维护,此后不久设备极易在施工现场发生早期突发性故障影响设备完好率指标。
定期检查是制定维护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必要的仪器设备来测定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劣化程度,确定机器的性能,决定其修理的内容和时间。特别是目前建筑业施工队伍多元化、设备选用外租化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专业化的定检定项维护就愈发显得重要了。
2.5 视情修理
(1)检修:主路机械在施工中突然发生故障,为应急应采取简易修理得方法。例如,我公司在邦宽公路建设中发电机组在作业时突然冒黑烟并有严重的敲击声,经拆检发现发动机的第5缸活塞掉头,因现场无配件更换,于是就拆除了第五缸的活塞连杆组,装机后发电机组恢复工作。
(2)换件:工程机械野外作业,应尽可能地多带一些易损件的备件,以使应急更换。
(3)堵漏:设备用久了,会产生漏油、漏水和漏气的现象,应急堵漏,比较适合于渗漏的故障。
(4)捆绑:当工程机械上某处螺栓断裂或滑扣而无法紧固时,可用铁丝和木棒等贴敷绑扎,使其暂时恢复运行状态。
(5)拆卸:在不影响工程机械运行的前提下,可拆抻掉暂时不用且已损坏的机件。
(6)短路:若工程机械起动系统或控制电路中的某个元件损坏后,既不能修复又无备件更换时,如使用情况允许,可考虑将其短路相接,应急使用。待有条件时必须立即更换损坏的元件,以防出现新的故障。
(7)补充:低压液压油管损坏后,可用其他管材使其恢复原有长度,以方便应急抢修。
(8)替代:当工程机械某一零部件损坏使其不能工作时,可用车上暂不影响工作的其它零部件或就地取材制造的零部件来代替。
2.6 配件及时供应
配件的及时供给、合理库存量也是快速恢复机械使用,提高完好率的一个因素。配件的库存量要根据机械设备的多少来核定,同一种设备配件的库存宜以一台设备的库存量来定。库存还要应根据机况进行确定。要建立健全领用制度以便于及时查找、保证供给。此外,优质的配件对修理质量有严重影响,间接影响设备完好率。
3 结语
总结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作好设备的管、用、购、养、修、供等各项工作,并且能充分的统一协调。紧紧抓住搞好设备现场管理、强化维修保养的中心工作,都要重视各级管理人员技术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提高机械设备完好率的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1] 张吉全.水电部队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长江,2009,40(12).
[2] 范正清,邵明建.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的探讨[J].Road Machinery&Const-ruction Mechanization,2001,18(1).
[3] 裴畅茂.浅议公路路基填筑施工机械化[J].山西建筑,2004,(10).
[4] 文强.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性能的方法[J].煤炭技术,2008,27(1).
[5] 赵武.浅谈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及维护管理制度[J].山西科技,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