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老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以土建类专业为例

2011-08-15郑州科技学院土建系

河南科技 2011年12期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实验

郑州科技学院 土建系 魏 娜

高校老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以土建类专业为例

郑州科技学院 土建系 魏 娜

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实践教学环境下,基于自身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促进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实践教学能力以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基础,以教学能力为传递载体,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教学能力,还要将专业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高校的高等教育改革在强调理论基础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土建类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社会性、综合性、创新性很强的一类工科专业。现今,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土建类行业对毕业生即用性的要求,是提高土建类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因为大多数建筑类企业内部一般不具有完善的继续教育与技术培训机制,希望学生就业后能够尽快上岗,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高校土建类专业教育要想满足社会需求,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好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好的人才。本文,笔者以土建类专业为例,对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作一论述。

一、高校土建类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实施,高校土建类专业教育迅速发展,教师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就全国高校而言,据教育部的统计,现今青年教师约占高校教师总人数的50%。青年教师大多获得了相关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处于职业生涯的立业发展阶段,他们思维活跃、专业知识结构扎实,这是其优势所在。但是高校聘用的很多青年教师刚离开大学校园就登上讲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不具备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没有参与过工程实践项目、企业经营管理项目和教学实践训练,社会实践经验和教学实践经验的缺乏直接导致青年教师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在课堂上很难把学科知识转化为教育知识,教学能力普遍比较弱。因此,作为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的高校土建类专业,只有努力提高其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才能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二、提高土建类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

1.加强岗前培训,培养实践教学意识。在对新引进的土建类专业教师进行岗前培训时,要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师结合土建类专业的特点和行业需求在思想上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用型人才,认识到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增强自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主动更新知识结构,锻炼实践能力,积极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并逐渐有效地转化为实践教学能力。

2.通过课堂实验、实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高校在很多课程(如建筑材料、材料力学、土力学、建筑工程测量等)的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实验课的课时数以及相应的安排,对此,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还应设计相应的实验课程(如水泥性能测定、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普通混凝土实验、石油沥青实验、钢筋力学性能实验、土的剪切实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场地控制测量及全站仪的应用等)。课堂实验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实验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课堂讨论、场景模拟演示、习题练习、案例分析、实验操作、技能练习等。作为土建类专业教师,无论是否任教相关课程,都应积极深入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熟悉各类实验操作和各种仪器的使用及维修、养护技能,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地更新调整,满足高校对专业教师“双师型”素质的要求并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过程。

3.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在土建类主干专业课程中,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钢结构、建筑工程概预算等课程都要求学生进行课程设计。通过拟定课程设计任务书,能够使教师更加明确地把握课程设计的目的与基本教学要求,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如学生各自的优点和特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的困难等,便于及时对他们给予鼓励和帮助。而毕业设计对强化学生对各门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及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意义重大。通过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有助于教师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认真严肃的科学态度,巩固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进一步学习我国的建设方针、政策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与规范,也促使教师的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转化。

4.组织土建类专业教师到企业中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企业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平台,要充分加以利用。学校要根据教学需要,组织、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到相应企业挂职或兼职,使广大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组织、技术管理、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以及企业特定岗位的技能培训等实际工作,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以及企业对人才的知识、技术、技能结构需求的变化。高校可以与拥有一定技术含量产品或高科技产品的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争取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或获得培训的机会,通过交流或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组织专业教师承担企业部分设备的运行维护与修理工作,让教师真正接触、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还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参与或独立承担企业的科研项目、技术改进和攻关以及工程项目的建设规划等工作。这样,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提高教师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技术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出一批实践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

5.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导师。在师资力量建设中,高校土建类专业可以聘请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兼职担任实践教学导师。实践导师参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专业实验、实习指导、专业技能培训、设计指导及成绩评定等。可以通过实践导师定期举办具体工程实例讲座,介绍先进施工技术、各类新型材料、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管理经验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等,开展教学工作。积极组织专职课教师、学生参与讲座,增加专职教师和学生在日常教学、学习中与实践导师交流、沟通的机会,提高专职教师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水平。

6.建立健全考评体系,科学评价实践教学能力。规范的制度是各项工作得以落实的保障。目前,高校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学术科研考核体系比较健全,但是,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评体系却严重缺失。教育主管部门也未颁布相关的教师实践能力考评指标体系,与教师息息相关的职称评审偏重学术成果,而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则没有明确的考核要求,这种导向显然不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必须尽快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考评纳入教师业务的整体考核中,这样,才能在制度层面上建立有效机制,保障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最终实现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政策,鼓励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其次,高校要在制度上引导、鼓励和支持,建立与实践教学有关的考评制度体系,如实践教学能力考评制度、实践教学创新奖励制度,与师资建设有关的人才引进制度、在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进修制度,以及与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有关的经费划拨与分配制度等。

综上,土建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广泛参与,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实践教学能力与理论教学能力有机结合、齐头并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土建类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土建类专业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新基建”背景下高职土建类专业群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创新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做个怪怪长实验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