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的学校管理模式

2011-08-15河北美术学院传媒学院窦俊杰王丽岩

河南科技 2011年1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班级制度

河北美术学院传媒学院 窦俊杰 王丽岩

和谐的学校管理模式

河北美术学院传媒学院 窦俊杰 王丽岩

人本管理是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反映了当代社会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与人的地位的提升。严格地说,以人为本的管理,它概括的是管理的价值观体系,而并非一种具体的模式,它贯穿于各种管理活动以及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次。学校人本管理是人本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是当代素质教育应当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学校管理模式。 传统管理理论在观念上表现为以物为中心,把人作为实现目的的工具和手段。把对人的管理当成对人的控制与约束、压抑甚至是扼杀了人的发展。在管理制度上,强调管理的模式化、制度化、组织化,注重秩序的稳定与保持,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与创新。在管理方法上,强调命令与服从,缺乏民主与参与。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忽视人的价值,不利于人的发展和教育创新。人本管理模式有利于克服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从而实现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整体发展。 学校人本管理是人本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是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来进行的学校管理。它是把人作为管理主体,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人力资源,服务于学校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

学校管理是在学校中通过校长领导下的教师队伍的创造性劳动变成现实的。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管理理念及所产生的行为将直接决定学校的发展情况,而学校的快速发展与创新要求管理发生相应的变革。因此,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正确认识和谐的学校管理给学校带来的影响。

一、制度管理的规范性

制度可以起到规范作用,即规范相关的教育管理行为,使学校教育管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可以起到保障和引导作用。比如说教师学习需要用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与严密组织来保障和推动。虽然我们不断倡导乐学思想,探索愉快教育,但学习的快乐和愉悦就取决于学习本身的艰苦性和对这种特性的成功体验。因此,要能够真正推动教师的学习,必须要依据教师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予以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和严密组织。所以,对待教师学习,就不能简单地只从外在价值上去要求,而要从提升教师生命价值上去认识,重新审视学校中不利于教师学习的各种障碍,重视教师学习的价值,关注教师学习的需要,鼓励教师学习的发生,支持教师学习的行动,从时间、资源、环境、制度、评价等多方面给教师的学习创造条件,提供帮助。 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的学习,唤醒教师们的创新意识,让学习理念转化成实际行动,使课堂焕发出青春活力。教师是在教育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进行教育教学。教师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同时鼓励教师撰写教学案例、论文,按级别予以奖励加分,年底评出学习典型,就其先进事迹进行表扬奖励。

学校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学校管理的关键是全体成员形成主人翁的责任感,形成自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尊重,即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学校对师生的尊重。单纯的制度管理往往显得生硬,缺少人情味,因此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讲究柔性的办法,这就要求在每一个细节上,体现平等意识、宽容意识和合作意识。比如我们现在实行给教师打分,从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对教师加以考核,但这样的做法对每一个教师平常的工作涵盖不够全面,教师平常的工作方方面面,特别是最能体现个人能力的班级学生的素质被忽视了,这就不可避免地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于是我们把考核制度细化,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积极培养教师的业务专长。而最根本的是要看学生素质的提高,这是衡量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的最好的方法。假设一个教师方方面面都好,就是学生的素质提高不上去,就好比工人所出的产品都是废品,我们能说他是一个好工人吗?带好一个班集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硬道理,再结合教师的资历学历、师德等,就能做好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测评,就更有说服力。有了这些硬性指标,一年的工作到头来,大伙就一目了然了。因此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建立在尊重教师、保护教师工作积极性上,也是一所学校发展、顺利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关键。

二、文化引领的超越性

一所学校不仅需要制度的管理,还需要文化的引领。我们在健全学校制度的同时,注重用制度引领学校文化的走向。文化引领,是学校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取向,是制度管理模式的超越。学校的环境和建设,校风校规的形成等学校文化,都是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激励师生振奋精神。走进不同的学校往往有不同的感觉,这种不同的感觉,来自师生的气质,这是一种说不出却能切实感受到的氛围和风气。我们要重视探索一条适合学校文化发展的新路子。我们曾发动全校老师、学生为学校文化建设想点子、出办法,鼓励老师及学生在文化方面创新,并据此形成文化管理制度。从教师学习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教改等,都有整套的管理考核制度,有奖励有惩罚,具体做法是建立校园文化建设小组,具体负责全校校园文化建设任务。坚持“四全”,即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程运行、全面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定期进行计划、部署、评估和总结,保证工作的落实。

根据制度,学校制订了特色班级风采展、读书活动竞赛、跳绳背诗等活动制度,加大了教师在教研文化方面以及班级文化的考核量化分值。同时学校还根据自己的特点,打造班级文化。班级板报、墙面,异彩纷呈,有的班级以小制作、手工画、学生作文为主,突出个性特色。有的用激励性的标语显示了班级的班风和积极向上的学风。图书角各有其特色,有的班级围墙用撕开的书围成一圈书墙,并定期更换,即使不爱读书的学生也会常常看到新的图书,营造了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类似这样一些健康、向上、丰富的班级校园文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学生变得爱学乐学,教师乐教乐学、乐于奉献的敬业风气也得以形成。建立健全学校文化制度,用制度的形式,采取量化分值的形式纳入教师、学生以及班级的量化考核,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的精神导航作用。实际上,这种文化制度的渗透会潜移默化,如同涓涓溪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会在学生心中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学校教育的导向。让和谐文明的书香文化成为学校工作的灵魂,真正让学校文化发挥引领作用,使之引领学校管理的新篇章,这样才能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文化根底,也才可能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平稳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班级制度
班级“四小怪”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不称心的新班级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