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工半读教学管理质量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11-08-15重庆三峡师范学校谭家德
重庆三峡师范学校 谭家德
半工半读教学管理质量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重庆三峡师范学校 谭家德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国当前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在我国社会工业化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标准逐渐提高。可以说,半工半读教育模式在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中既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了很大的现实困难。在提高和完善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如何把好质量关,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且具备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半工半读教学管理质量评价的内涵与意义
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以职业岗位为主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形式。在实施半工半读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以“工”促“读”,以“工”养“读”,实现教、学、做三者有机结合。
半工半读教学管理质量评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学生发展来看,恰当的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把握自我发展的基本情况,并且根据目标调整学习的进程。其次,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角度而言,有效的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可以为职业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提供基本的教学信息,便于把握教学和管理基本情况,制订教学和管理决策。再者,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二、当前我国半工半读教学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的半工半读模式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首先,工学结合组织和管理工作紊乱,很多学校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没有切实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制度,使得工学结合的制度流于形式。其次,指导教师能力欠缺,业绩和工作量都难以估算。再者,教学组织过程欠科学,衔接不合理。半工半读的教学形式相对比较灵活,“工”与“学”之间相互交织穿插。最后,工学结合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由于半工半读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大多分散在不同的企业,很多学校在指导和考核学生时难以统一标准,常常只是进行简单化的终结性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半工半读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上述半工半读模式所面临问题的延伸和具体化。通过考察发现,在当前我国实施半工半读的职业学校中,很多都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教学管理质量评价体系,许多评价理念和方式都还在沿袭传统的注重纸笔测试,单纯强调学生在校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多学校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也显得不足,评价工具相对落后,效度和信度不足,导致部分评价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教学效果和管理质量。
此外,当前半工半读教育模式中的质量评价体系还存在与社会需求脱离的问题。虽然在当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大家思想上的共识,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学管理质量评价还是主要集中于学校知识学习方面,对于学生实际技能的操作性和动态性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评价体系还存在比较严重的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的问题,不能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更无法对学生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
另外,我国当前半工半读模式中的质量评价体系还未能与学生发展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机结合起来,评价的功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评价的功能主要有诊断、甄别、导向和激励等几个方面。现代教育的评价观念强调要从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入手,以评价促进发展。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的评价制度还比较强调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诊断和甄别功能,导向和激励的功能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三、半工半读教学管理质量评价模式的构建
半工半读作为一种工、学结合的教育形式,其突出的特征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程需要将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需要在学校和实训、实习企业共同完成培养过程。由此可见,半工半读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形式。在构建半工半读教学管理质量评价模式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协调各个评价主体和环节的相互关系。
总的来说,在构建半工半读教学管理质量评价模式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从目标、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整体把握。从评价实施的主体来说,需要建立以职业学校为核心、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与社会广泛参与、学生群体自我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体系。在这个评价模式体系中,学校所实施的教育管理质量评价是以教师和管理者为主,社会层面则是以学生参与实训实习的企业和用人单位为主,学生的评价包括了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以及同伴群体的互评。
从目标上来说,职业学校在实施半工半读教学管理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应当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就要求职业学校与社会联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教学管理质量评价过程来讲,实施半工半读的职业学校应当根据评价目标完成一系列的过程和步骤。首先,职业学校应当建立专门的评价领导机构,明确相关责任和实施程序。其次,需要制订初步的评价方案,如有必要还可以开展预备性评价,以便对评价方案和工具进行测试。最后,开展和实施正式评价过程。在正式评价中需要将前期准备的测评工具,如试卷、问卷、发展记录表等各种能够反映教学和管理现状的材料组织起来。在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要情况下还需要召开评价专家会议,共同汇报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事实。
半工半读教学管理质量评价的结果处理阶段是对评价过程的延续和深化,是整个评价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结果处理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前期收集的材料和事实进行归类和分析、检查和反馈。在这个阶段,评价者需要根据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形成定性或者定量的评价意见,要在基本数据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和诊断出问题,并且将相关结果反馈给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企业等相关主体。评价结果的反馈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形式,也可以是座谈会、汇报会、交谈等。在反馈结果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评价的引导和激励功能,要着眼于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最后,还需要建立一些评价的档案,将相关文件、计划、数据和总结归档保管,以便于此后教学管理工作的继续开展。
在构建半工半读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以职业学校为主,联系和结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社会和学生各个主体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这一点从根本上讲是由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决定的。在实施教学管理评价的过程中,保持评价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四、关于半工半读质量评价实施过程的建议
评价作为一项教学实践活动,其关键还在于实践。基于以上对半工半读学校教学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基本概念与特点的认识,以及对评价模式的理论构建和问题分析,本文拟对具体的评价实施过程提出几点的建议。
1. 应当转变半工半读学校教学管理质量评价观念,认识到半工半读模式的特点,充分结合社会需求,促进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传统的知识本位作用下,我国当前职业学校的评价体系大多还停留在重视知识测验的水平上,这需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实现评价体系向能力取向的转化,要将评价的重心落实在学生能力发展和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上。
2. 要结合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工学结合特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发展和教育管理水平,全面认识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评价模式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测验,教师是单一的评价者,而学生则是被评价者。在深化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作为学生发展促进者的新教育观。在评价过程中,要建立起以职业学校教师和管理者为主,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立体网状的评价结构。
3. 半工半读教学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形式应当更加灵活化,要与半工半读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改革结合在一起,建立具有弹性的评价制度,满足学校和用人单位的不同要求。这就决定了半工半读的教学质量评价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既需要考虑到各自的特点,也需要通过评价尽量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整体全面发展。质量评价形式的灵活化将破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绝,真正实现教、学、做三者的合一与相互促进。
4. 深化半工半读学校质量评价的制度改革,建立并完善评价标准,适当引入部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提升评价的科学性。企业质量管理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原则,且在目标与功能等方面也比较切合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基本特征,因此完全有可能参考和借鉴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以此提升职业学校半工半读质量评价的水平。提升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还需要从评价本身出发,尽量做到设计的客观性和全面性,丰富评价手段并提高评价工具的效度和信度。
总之,我国当前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既面临着深化发展的大好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关系到半工半读模式的实践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我们需要在面对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建构并完善半工半读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继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