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培育机制实现河南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11-08-15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河南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张 浩
构建三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培育机制实现河南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河南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 张 浩
2009年7月,河南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员工张海超“开胸验肺”;2011年3月,河南双汇集团的原料——“健美猪”被爆食用添加“瘦肉精”的饲料。两起个案暴露出河南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整体意识的淡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进行综合考虑,在对股东负责、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主动承担起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主要涉及员工权益保护、环境保护、商业道德、社区关系、社会公益等问题。就河南省来说,目前,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弱,造成其社会责任能力不足;而有能力的大企业大多对社会责任视而不见,仅停留在被动、跟风而为的层面,很少有企业探寻主动的、体系化的、基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经营战略的社会责任战略与行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虽然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等有直接关系,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河南省缺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培育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原崛起的大环境下,如何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河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和谐发展,促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的企业从以忽视社会和环境利益为代价追求自身发展的战略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平衡发展的战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履行其社会责任,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现阶段,鉴于河南省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性以及企业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和生存环境的复杂性,如果就社会责任问题单一向企业提出要求或施加压力,很难得到企业的理解、配合与支持,甚至会遭到企业的消极抵制。笔者认为,只有通过企业、政府和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与合作,才能引导企业以合作的态度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问题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企业层面的社会责任战略机制
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设首先要依靠企业自身的自觉性。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转变认识,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能力。
1.消除误区,树立正确的企业责任理念。许多企业只看到社会责任行为给企业造成的成本负担,却没有看到企业和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迈克尔·波特针对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对立的通俗观点指出:“传统的二分法是错误的,也代表一种日益乏人问津的观点。从长远来看,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未必“先天不和”。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唯一冲突,在于所使用的方法。我们需要一个基于和谐,同时又能追求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新做法。”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当认识到,现代企业是存在于社会大环境中的,企业的生死存亡、发展壮大都要由社会来承担它的代价。因此,无论企业的规模大还是小、实力高还是低,只有它们在占有资源创造价值的同时适度回报社会,自觉承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实现自身的长远、健康、持续发展。
2.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实施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企业将自身与社会对立起来看待,其实这两者原本是相互依存的。二是企业未将其社会责任与企业自身的战略需求结合起来。当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与企业经营管理互不相干时,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更多成为对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简单索取,成为企业名副其实的包袱。然而,如果企业能够转变观念,把履行社会责任看做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以及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在企业生存环境、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将企业社会责任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从自身优势出发,通过创造更多的共享价值来承担社会责任,不但会丰富企业的企业价值和顾客价值的内容,也会使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价值创新的一种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与战略管理的结合,企业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愿景结合。应使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使命和企业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融入企业文化。
(2)在企业章程中明确企业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保障企业员工、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生态和环境,建立和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
(3)与企业战略管理系统相结合。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与企业的产品战略、市场战略、技术战略等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企业制定任何一个战略时,都必须考虑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如何把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分解到中层和基层部门,如何根据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调整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如何实施这一战略等,使企业社会责任融入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4)组建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部门。社会责任管理部门负责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执行企业社会责任准则,与利益相关者就社会责任政策进行沟通,保持并修正行为准则。
二、政府层面的社会责任推进机制
政府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主导力量,以政策去引导和规范企业的行为,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是政府的主要责任。
1.完善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地方法规,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必然要支付现时成本,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从战略角度来履行社会责任。这就要求相关地方政府部门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工作,尽快制定、完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使企业的行动和相关部门的监督有法可依。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事项作了非常详尽的规定。我国《公司法》也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适当约束公司的不负责行为及承担社会责任的立法精神写了进去。笔者认为,可依据《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在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等活动的地方法规规章中,修改、完善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安全卫生、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地方法规规章。此外,政府相关部门应严格执法,着力查处群众反映突出的企业违法问题,加大对违法企业的监管力度,坚决清除和取缔严重违法的企业,依法追究违法责任人的法律责任,确保企业履行法律责任。
2.建立本土化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评价体系。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面临着缺少标准的问题。2008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是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第一份正式文件,但它只是单一的劳工权益保护标准,尚未包括企业在其他方面应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因此,建立本土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成为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应当将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与国情、省情结合起来,探索研究制定河南省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鼓励、支持有公信力的行业组织、商会和其他社会组织根据行业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建立专门的认证机构,负责审核监督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履行状况。同时,鼓励企业实施OHSAS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这对于引导和规范企业行为,推动河南省企业树立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经营理念,把追求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科学发展及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奖惩机制。要利用财政、税收、金融和产业等方面的政策,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并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表彰,对无视社会责任的企业公开批评,使企业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是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必要条件。例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对企业进行有关评价、认证及选择政府采购供应商、政府工程承包商等时,要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企业评级、审核贷款、债券发行、上市公司监管等有关工作中充分考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总之,河南省政府应把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完善企业外部约束机制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作为统筹“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社会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平衡机制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良好的社会基础,包括非政府组织的促进作用、新闻媒体的监督和宣传作用以及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等。政府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引导和企业层面的自觉自律都要通过社会层面来协调和沟通。
1.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杠杆和平衡器作用。不同于政府的强势和硬性,非政府组织具有灵活、柔韧的特点,可以通过各种软性活动事务,将政府、企业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并形成约束力和推动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带来的社会失衡,以及企业社会责任法制性的缺失。以消除全球贫困为宗旨的公益性国际联盟组织——国际行动援助中国办公室的项目官员郭占峰在谈到非政府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所起的作用时,把非政府组织比喻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杠杆和平衡器”。很难想象缺少了“杠杆和平衡器”,两者如何能够很好地磨合和互相作用。行业协会、工会组织、消费者组织、公益组织、慈善组织5类非政府组织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着重要作用。
(1)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应根据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对成员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跟踪并向公众公布,从而引导企业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自律行为。
(2)工会组织。工会组织应按照《工会法》的要求,监督企业在生产条件、生产安全、员工职业健康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3)消费者组织。消费者组织目前主要通过维护消费者权益活动促进企业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今后,可将工作方向从针对产品的信息发布,向鼓励消费者购买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产品方向发展,倡导消费者树立“负责任的消费”的理念。
(4)公益组织。公益组织,如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残疾人协会、少年儿童保护组织等,可以代表相关利益群体表达诉求,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对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施加压力。
(5)慈善组织。慈善组织应加大对慈善公益事业的宣传力度,为企业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创造良好条件,改进合作方式。
2.加强媒体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宣传与监督。经过媒体宣传并树立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企业良好形象,对企业来说,大大超出广告宣传的效果。因此,媒体应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舆论监督,通过真实报道,树立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正面榜样和负面形象,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共鸣,并督促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加以处理,从而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通过社会舆论引导企业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环境负责,鼓励企业遵纪守法,文明经商,保护自然环境。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B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