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发展对策思考
2011-08-15徐朝晖建德市科技局
徐朝晖 建德市科技局
建德市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发展对策思考
徐朝晖 建德市科技局
近年来,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德市高度重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注重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培育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数说建德研发中心建设情况
在建德市新安化工集团等12家省级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中心、1家国家技术中心和1家博士后工作站中进行的调研来看,12家研发中心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建设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提高。
2011年,12家研发中心科技活动投入总额22988万元,占年销售额的11.4%,拥有总资产942625万元,研发场地达27694平方米,科研设备原值总额21853万元,中心人数755人,其中,博士16人、硕士82人、高级职称92人。
在保证人、财、物投入的基础上,各中心在承担项目、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承担国家级项目10个,获得科技扶持经费380万元;承担省、部级项目38个,获得科技经费49627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25项;参与起草的国家(行业)标准18项;研发人员发表论文45篇。
建德研发中心创新能力不断加强
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创新体系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企业(行业)高新技术研发(技术)中心104家,包括与国内外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42个,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6家、杭州市级27家、本市级60家,达到规模企业总数的12.64%,形成了以国家、省、杭州市三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为核心,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全市八大主导产业为基础,研究范围涉及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高技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
资源集聚作用明显,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各级研发(技术)中心直接从事研发工作的科研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10%以上,拥有中高级职称的人数100多人。2006-201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累计支出10.97亿元,年均增长37.2%;2006-2010年全市企业科技投入21.77亿元,年均增长19.4%。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研发水平显著提高,为依托单位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十一五”期间,列入省级以上新产品294项,位列杭州市13个区、县(市)前端。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实现工业总产值66.96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9.48%,创历史新高。截至2011年9月底,新增省级新产品52项。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实现工业总产值54.02亿元,同比增长21.4%;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6%,同比高出0.8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列入杭州市以上重点、重大创新项目44项,平均每年获得上级科技扶持经费一千多万。2011年,新增杭州市级以上重大、重点创新项目13项。其中,新安化工承担的“热集成分离技术在草甘膦生产工艺上的应用”和远力键药业承担的“济脉通片的临床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建业有机“低碳脂肪胺”、新安化工“挤出型硅橡胶混炼胶”等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低碳脂肪胺”项目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新增国家火炬计划5项;国家创新基金1项。这批项目其技术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形成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发展带动性较强。
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大幅增长。2011年1-8月,全市申请专利592件,同比增长6.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0件,同比增长62.2%;授权发明专利30件,同比增长50%。发明专利90%源自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
建德研发中心发展的提升方向
各类研究机构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够合理。从技术领域看,从事化工类新材料研究方向的省级以上研发中心有9家,占认定总数的75%。全市通过各级认定的研发(技术)中心中,从事化工类新材料研究比重达42%,而从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技术与环保等研究领域的分别只占3-10%左右。
科技资源与科技投入不高。研发经费投入比例不高,除认定的各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以上,近三年规模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平均值为1.62%。创新人才缺乏,尤其缺乏高技术人才。全市共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9千余人,若按规模企业职工总数来算,只占20%左右的比重,低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30%的要求。高技术人才储备不足,拥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只有150余人,占全市工程技术人员1.5%。
研发中心自身在管理体制、运行和激励机制方面还有缺陷。除国家高企外,大多数企业研发中心尚未建立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没有单独建帐;在开展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等创新活动中,囿于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成果屈指可数;在知识产权管理上,发明专利以化工类新材料为主,约占90%以上,其它领域很少甚至为空白。另外,技术创新的分配制度还未健全,尤其是对有较大贡献的科研人员奖励力度不大。
建德研发中心的发展之策
深化建德与国内外大院名校战略合作关系,充分利用高校院所的创新资源,加强产学研战略合作。建议:⑴建立企业研发机构。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引进创新团队、核心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共建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研发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围绕企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实施重大、重点科技项目,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⑵整合科技资源,推进省级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对碳酸钙、五金工具和低压电器等资源特色产业,依托行业研发中心和试验基地等,联合高校院所,采用股份制、理事会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区域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运作、多方投入、产学研相结合,实行共建共享。拥有的科研仪器设备和科研场所对外开放,承担实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等任务。⑶创办科技型企业与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联姻,通过合作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形式,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来建德创新创业,重点培养和创建一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与环保领域的科技型企业及研发机构。
加大科技资源储备与投入,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发挥政府对企业扶持、引导和服务功能。建议:⑴引进和集聚柔性人才。将研发中心设在高校内,或是建在中心城市,既能利用高校的科技资源,又能有效集聚和引进人才。目前,建德市新化化工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共建成果转化中心,还有五星车业、杭州福斯特、杭州格林香料等几家研发中心建在杭州市区。鼓励企业在合作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加强对自身人才的培训。出台和完善一系列配套政策,包括企业自身对科技人才的激励措施,营造汇集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投资创业环境。⑵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对技术创新的引导性投入和杠杆作用。建德市已通过科技强市复审,在确保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5%基础上稳步提高。⑶进一步开展政策调研,完善政策体系。继续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财政政策,调整修订《关于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建政〔2009〕1号、《关于促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建政函〔2009〕58号工业经济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的支持。
改进和提高研发中心自身管理体制、运行和激励机制。建议:⑴在管理体制上,明晰研发中心与依托单位的产权关系(包括知识产权的归属),建立适应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机制,使其逐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研发、自负盈亏的研究机构。⑵在项目管理上,坚持走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提高相结合的道路,积极探索原创性成果的开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⑶在知识产权管理上,要增强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另外,还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营造环境,优化机制,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