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高速杀手“团雾”
2011-08-15
文/本刊记者 林 洁
揭秘高速杀手“团雾”
文/本刊记者 林 洁
新闻背景
2010年12月22日上午,因受团雾天气影响,京港澳高速湖南段1537-1539公里处(即湘潭马家河收费站由南往北方向1到3公里处),接连发生6起连环交通事故,44车不同程度受损,6人死亡,6人重伤,20余人轻伤。据当时的驾驶司机介绍,当天上午,京港澳高速由南往北方向株洲段天气较好,视线较为开阔,但到达湘潭马家河段时突然出现浓雾,能见度只有10米左右,才导致大量车辆追尾相撞。
车辆连环相撞事故几乎成了高速公路的专利。究其原因,与恶劣天气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团雾的频频出现,俨然就是一个面目狰狞的杀手!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呢?
·团雾是什么
团雾本质上也是雾,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在大雾中数十米到上百米的范围内,出现的雾气更浓、能见度更低的雾。 它和我们所见的大雾弥漫有所不同,它的势力范围比较小,就像一朵落在地上的云彩。它也像飘浮的云朵一样,一团一团地在高速公路上游移。团雾外面视线良好,里面却是朦朦胧胧,能见度非常低,而且团雾的范围不会很大。一般是驾驶员刚从一团雾中出来,下一团雾又在不经意间降临,等你意识到有雾的时候,已进入团雾中心了。团雾有以下几个特点:
行踪不定由于其本身与大范围的大气环境并不是很匹配,团雾不仅能在大雾天气中常常现身,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于偏远的山区或农村。冬季易出现下雾天气,团雾一般出现在昼夜温差较大、无风的早晨、上午,有时傍晚也会发生。
青睐高速公路随着高速公路的不断修建,有些路段恰好经过多团雾地区,加上高速公路路面白天在太阳曝晒下温度很高,昼夜温差更大,更加有利于团雾的形成,这就是团雾频频光顾高速公路的原因。另外,一些排放污染颗粒的增加也加剧了团雾的形成,如焚烧秸秆、工业粉尘污染、汽车排放等。空气中微小颗粒的增加意味着雾核的增加,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形成大雾。烟、灰、雾混合在一起,既降低了能见度,也延长了雾散的时间,加剧了团雾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常常酿成重大交通事故由于团雾预测预报难、区域性很强,车辆难以提前得到通知或警示,驶入团雾区域内时往往来不及减速,常常酿成重大交通事故。
·遇到团雾怎么办
专家和交警建议,车辆如果进入团雾区域内,需要立即提高警惕,减速通过。最好就近选择道路出口缓慢驶出,或进入附近的服务区暂避,等待团雾消散。
当行驶中观察到前方视线受阻,有团雾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减速措施,确保平稳停车。
进入团雾前,如距离和车速都能满足变道条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打开信号灯,减速驶入最右侧车道。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当前方发生事故堵车时,能迅速进入应急车道避让通过,避免后车追撞。
进入团雾后,应加强观察,减慢速度至适当车速平稳通过,没有情况不要紧急刹车。遇前方堵车,除非你在最右侧车道能无障碍进入应急车道避让通过外,在正常行驶或超车道停车后,不要再尝试变换车道,也不要让车上人员下车,提防后车突然追尾,造成更大损害。
责任编辑林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