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室护士用药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1-08-15阙秋萍
阙秋萍
药物应用的安全性与生命息息相关,同时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给药问题是最为常见的三大护理风险事件之一[1]。在无陪护新生儿室,护士不仅是药物的实施者,而且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始终处在保护新生儿生命健康的第一线[2]。由于新生儿的各种能力差,使药物应用的风险增大。因此,需做好新生儿科护士用药风险因素的评估与防范,有效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1 新生儿室用药的风险因素
1.1 患者因素 新生儿室收治患者为新生儿,年龄小,各组织器官及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体内过程不同于其他年龄组的儿童,更不是成人的缩影,而现在常用药品的剂量通常为成人量,新生儿用药是以公斤体质量为计算单位,剂量和用法是否正确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1.2 治疗环境因素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医嘱用药处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医护配合也不够密切。无陪护新生儿室是没有家长陪护的病室,工作强度大,医嘱用药表现较为复杂,变化多,尤其是临时医嘱多,特别是同一天入院的患儿数量多,处置多,不可避免疏漏医嘱。另外,随着电脑医嘱的普及,在具备书写规范、高效率等优点的同时,每日医嘱在查对中仍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3],如点击错误:常见把“ml”点成“L”,或把“mg”点成“g”,结果剂量相差1000倍。如果护士在转抄校对医嘱时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执行时未能认真把关,就会发生严重差错,同时造成计价错误。
1.3 用药过程中的因素 (1)过早配药,因搁置过久而造成药物分解,影响疗效。(2)剂量错误或用法不当,由于新生儿需药量小,而多无儿童特殊剂型,操作护士如换算错误,可导致患儿用药量过大或不足,例如治疗真菌感染的两性霉素B,如计算时少一个小数点药量就对应增大10倍,对患儿的肾毒性或肝损害相应增大,或在使用过程未按要求避光会影响药效。(3)溶酶不合,如:注射用红霉素应先用注射用水溶解成5%的溶液后,再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稀释,绝不可直接用生理盐水作为本药的溶媒,以免引起沉淀。(4)配伍不当,如:盐酸氨溴索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4],两者混合后出现乳白色混浊物。临床上联合使用治疗时,不能连续输注,一定要在两种液体之间冲净输液管内余液,以免发生配伍禁忌,使药物失效,给患儿造成不良影响。(5)存放不当,如未按要求冷藏,或存放过多未及时检查造成过期。(6)视觉混淆:外包装相似或名称相似造成混淆,如浓氯化钠与0.9%氯化钠、进口药品与国产药物混淆、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药品相混淆等。
1.4 护理人员因素 抗菌药物均应按准确剂量间隔时间给药,才能使药物在体内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从而达到疗效。据临床观察,有的护士由于药理知识缺乏,为了省事,将每天两次静脉输注的抗菌药物并作1次来用,显然不合理。给药后,护士缺乏疗效及不良反应监测的意识,以致不能及时、全面地观察用药的反应和效果,及早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
2 对策
2.1 加强药品监管 药品应定位放置,标签规范、标识清楚,专人保管病房所有药物,做好记录,急救药品放抢救车内,毒麻药应双锁专柜管理,班班交接,定期盘点、检查药品数量及有效期,保证安全及有效。对于易混淆的药品应分柜放置,高危药品设立标识屏障,如10%氯化钾、10%氯化钠等,应与普通药品分柜放置,并有醒目的高危药品颜色标识[5],提高护士取用高危药品的警惕性,降低高危药品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指数。
2.2 医护密切沟通,把好医嘱关 药物治疗是一个多环节配合的系统工程,要求医、药、护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护士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尤其在电脑处理大量集中出现的批量医嘱时,更需医、护两方面密切配合,严格把关。医师下达医嘱,需护士两人核对,严格规范口头医嘱。在校对医嘱时,护士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仔细查对医嘱的内容、用药、途径、单位、剂量、能否正常计价。特别要注意列表计价项目中自动产生药品支数或片数,看是否为正常量,对有疑义的医嘱必须核实后方可执行,通过医护间的沟通与协调,避免及减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风险。
2.3 掌握正确有效的计算方法,合理给药 采用倍数稀释与换算法[6],不仅可缩短配药时间,还能提高剂量换算的准确性,从而减少用药误差,减少差错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适宜的给药间隔时间应与该药物的半衰期近似,间隔过短或过长,均易导致药物蓄积或达不到疗效。所以应严格执行给药方案,采用合理的时间间隔给药,不能取决于护理工作的安排。药物的输液速度、输注时间在输液卡上均应清楚说明,使用特殊药物时要重点交接班和做好护理记录。
2.4 运用有意注意[7],做好药物治疗的观察 药物的合理配伍可增强疗效,减少副反应的发生。由于新生儿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危重儿,静脉给药次数多,在用药各环节都要注意配伍禁忌,制定新生儿科常用药物配伍禁忌表,反复学习;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必要时用少量生理盐水冲管。随着药物的不断更新,一些新药的配伍禁忌在表中不能查到,所以在临床中,不仅要掌握常用药的配伍规则,还需在操作中坚持观察药物配伍时有无禁忌等,以此作为每班应注意的内容。如更换液体或加入药液后要仔细查看管内液体有无混浊、变色,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反馈给医师,使医师从中获取更详细的临床用药信息,形成良性循环。若为新的配伍禁忌,应做好记录、学习,并及时更新、补充药物配伍禁忌表,不断总结经验,明确用药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在用药前做好出现此类不良反应处理措施的准备。
2.5 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2.5.1 风险教育是提高防范护理风险的基础 使大家充分认识到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虽然不可完全避免,但对风险实行有效的管理,风险事件仍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特别是做好护士的教育与培训,让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管理的检查变为自觉主动的管理。加强学习执业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营造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氛围。
2.5.2 药物知识的培训与学习 根据专科的特点和临床的需要,加强护士用药知识的继续教育,提高无陪护新生儿室护士的用药水平。护士身临一线,在为患儿用药前,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禁忌证,使用后不良反应的知识了解的多少,可直接关系到患儿用药的安全。
2.5.3 学习和管理好说明书[8]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而经典药学和药学出版物不能及时提供其相关信息,因此,说明书已成为医师处方和患者安全用药的最重要的科学信息源。特别是涉及到安全用药的信息,如药名、药理、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储存方式等,在药品说明书内均有详尽说明。对于说明书的后续管理,可分类装订成册,或录入电脑保存,便于医师、护士随时查阅;每用一种新药,可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使每一个人都能全面了解。
2.6 强化慎独意识 护理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而非技术上的原因和业务水平的问题。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异常情况如能及早发现,及早抢救可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9]。因此,应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责任心,提倡慎独意识。在药物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即使坚持三查七对,但对于操作者的操作是否规范,用药剂量是否精确,尤其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没有家长的直接监督,但服务对象是一特殊的群体,因而护士的慎独意识与慎独行为会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用药质量和安全性[10]。在用药操作过程中要慎之又慎,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仔细查对药物剂量、滴速,做到规范、准确用药,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护士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无陪护新生儿室的护士,更是充当着新生儿临时监护人的角色。因此,学习和掌握临床药物知识是护士日常工作的必需,做好用药的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对无陪护病房中常见用药问题尽快予以改善,使护理服务和质量控制得以迅速提高,这样既保证患儿用药安全,又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从而促进无陪护病房更好更快发展。
[1]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 -377.
[2]薛素兰,伍晓莹.护士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5,19(4B):718 -719.
[3]刘海燕.护士处理电脑医嘱的缺陷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0,24(5A):1199 -1200.
[4]赵汉臣,曲国君,王希海,等.注射药物应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79.
[5]戴慧珊,施 雁,龚美芳.安全屏障应用于高危药物管理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18):8 -9.
[6]阙蔚平.倍数稀释与换算法在小儿注射给药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2:65 -66.
[7]李允美,郭兆香,张德玲.运用有意注意提高ICU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A):66.
[8]张科香.阅读药物说明书在护士安全用药中的重要性[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6,6(8):741.
[9]孙献梅,刘惠娟,董 岩.NICU护士慎独精神的培养[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78 -79.
[10]吕利明.浅谈护士在药物治疗与护理中的慎独精神[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