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学制护理专业实习生的总体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2011-12-26杨红军
杨红军 沈 杰 郑 鹏
不同学制护理专业实习生的总体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杨红军 沈 杰 郑 鹏
目的:了解不同学制护理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主观幸福感,为护理专业教育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107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得分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P<0.01),而不同学制的护理实习生的总体幸福感之间无差异。结论:医院和学校需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医院教育管理,以提高实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实习;主观幸福感;临床;护理
10.3969/j.issn.1672-9676.2011.21.082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个人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是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是量化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之一[1,2]。目前,虽然已有学者开展了对医学生和护理本科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研究[3-5],但尚缺乏对不同学制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主观幸福感研究,而他们在实习期间的主观幸福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就业的方向及对职业的态度。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不同学制护理专业实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为医院教育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入选标准:在临床实习的时间大于半年,专业为护理,对此项研究知情同意并愿意参加。排除标准:不符合入选标准的。
1.2 研究工具 (1)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状况调查表,包括学制、性别、年龄、实习时间等条目。(2)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 Well-Being Schedule),简称GWB,该量表由美国国立统计中心制定,共计33个题目。本研究采用国内段建华(1996年)对该量表的修订,即采用该量表的前18项对被试者进行施测,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在0.48~0.78之间,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在男性为0.91,在女性为0.95。本量表包括6个因子: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和紧张。记分方法:按选项0~10累积相加,18道题的总分即为总体幸福感得分(其中带*的选项为反向题,反向计分),总分为120分。得分范围为14~120分,得分越高,总体幸福感越强烈[6,7]。
1.3 调查方法 问卷采用自愿、不记名的方式进行,由研究对象当场完成后即刻回收。发放调查问卷119份,回收问卷107份,有效问卷107份,回收率为89.92%,有效率为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差异采用t检验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被调查者107名,其中护理本科(4年制)12名(11.21%),护理大专(3 年制)54 名(50.47%),护理中专(4年制)41名(38.32%);被调查的年龄为19~24岁。其中男性6名(5.61%),女性101名(94.39%)。实习时间为6个月~1年。
2.2 护理实习学生总体幸福感与国内常模比较(表1)
表1 护理实习学生总体幸福感得分与常模比较(±s)
表1 护理实习学生总体幸福感得分与常模比较(±s)
性别 实习学生 国内常模 P值男62.19 ±11.07 71 ±18 0.000 61.83 ±8.35 75 ±15 0.000女
表1显示,与国内常模比较,不管男性还是女性,临床实习学生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不同学制护理实习生总体幸福感得分比较(表2)
表2 护理实习学生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组间比较(±s)
表2 护理实习学生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组间比较(±s)
注:P >0.05
组别 人数 分数护理本科(4年制) 12(11.2)63.150 ±11.284 56.826 ±15.288护理大专(3 年制) 54(50.5) 62.612 ±9.283护理中专(4年制) 41(38.3)
表2显示,不同学制护理实习学生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学生的幸福感相近。
3 讨论
实习阶段是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阶段,是从大学向工作转变的过渡。实习期间的幸福感程度可直接影响他们对实践的参与和对工作的情感,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未来职业的期望。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主观幸福感程度均较国内常模偏低,这与陆玲等[5]得出的本科护生的幸福感程度偏低和郑雪等[8]得出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中等偏下水平的结论基本相一致。
对于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主观幸福感程度较低的原因,笔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首先,医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医学知识,还需要掌握国家规定的素质教育学科,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课程更繁重,专业要求更强,心理压力较大,可直接影响其对生活的满意度,有研究报道,医学生对学业、学校的满意度最低[9]。而实习阶段又与在校不同的是,除了要继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考核,还需要参与临床工作,跟随带教老师上白班、倒夜班,繁重的学习加上身体的高强度劳作,使实习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程度降低。
其次,实习学生的年龄均较小,为人处世经验不足,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在顺境中成长,依赖性大,动手能力差,缺乏主动性[10],使其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遇到问题、挫折或受到老师批评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另外,实习学生在工作期间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创伤、疾病以及死亡,由于临床工作经验缺乏,可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而降低主观幸福感。
再次,实习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已毕业的学长,或者是临床老师,他们所灌输的都是工作压力大、待遇低等情形,都是主观性的理解,可使其对现在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未来职业的选择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实习学生与临床带教老师工作时间相同,又经常需要做一些脏、累的活,但是他们没有工资,生活开支依然取决于家庭的经济情况,无法自主支配生活费用,容易使他们产生失望和对工作将就的情绪。而实习期间的频繁转科,容易使学生对实习环境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心理状态受到严重影响[11]。
因此,医院教育管理部门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改善住宿条件、增加娱乐活动、象征性给予工资等手段,提高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主观幸福感程度,以增强其实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对未来职业的期望。
[1] Diener E.Subjective Well- Being[J].Psychology Bulletin,1984,95(3):542-575.
[2] 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8(4):23 -28.
[3] 林贤浩,江 琴,廖美玲.医学生总体幸福感及相关心理应激因素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4):259.
[4] 王鲁慧,崔国生.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尊及心理控制源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040 -1042.
[5] 陆 玲,陈粤玲,宋 晨,等.护理本科学生与临床护士的主观幸福感调查[J].广东医学,2010,31(18):2441 -2442.
[6] 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7] 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1):56 -57.
[8] 郑 雪,王 玲,邱 林,等.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2):105 -107.
[9] 王鲁慧,牛丽莎,晏东铭,等.医学生自尊和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校医,2008,22(6):659 -660.
[10] 耿 敏,李 芸,张庆玲.对60名实习护生护理专业认识及影响因素的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57 -58.
[11] 孙 莹.实习护生相关问题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83 -85.
100035 北京大学医学部第四临床医学院北京积水潭医院教育处
杨红军:女,本科,主管护师
郑鹏,医师
2011-09-01)
(本文编辑 王亚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