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翻译练习法对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的作用
2011-08-15董菡
董菡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58)
论翻译练习法对英语应用能力提高的作用
董菡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58)
在众多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中,翻译练习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阐述翻译法本身的特点,翻译法在心理学上的意义、语言学上的规律,高职高专学生素质特点和教学特点下翻译法的应用等,进一步说明了翻译法在教学中的恰当运用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吸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翻译练习法;英语应用能力;教学方法
一、引语
进入到21世纪后,随着中国的国际化程度日渐加深,我们急需培养出众多具备高素质、国际化、实践能力出众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适应生产第一线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提高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素质与国际接轨,不可或缺的工具便是“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学好英语至关重要。如何教好英语,提高英语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是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众多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具体外语教学法中,翻译练习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快速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二、当今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交际,忽略教学中翻译练习的作用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各种新的教学法在英语教育中广泛运用,如听说法,情景法,交际法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教学方法粗略地分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法的代表是翻译法,这种教学法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其特点是利用课文,向学生输入某种语言形式,并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反复操练翻译,以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翻译练习是实施这一教学法的主要手段。现代教学法的代表是交际法,它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同时强调语言技能的应用。
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为英语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但这些方法无一例外的都否定并排斥传统的翻译练习,反对母语在教学中的运用。语言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即:强调交际教学法的运用.摒弃在课堂上使用母语,更不进行传统的翻译练习。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全英教学.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训练.甚至生硬的进行口语练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不重视只有在翻译练习时才能体现出的语言、语法的准确性,只强调“张开嘴说”。
三、翻译练习有利于快速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一)翻译本身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信息的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它的产生和发展蕴涵了历史、文化和信仰等多方面的内容。学习外语的目的是进行交流,起到交流者之间的桥梁作用。翻译的过程实际是翻译者在认识到自己的母语与所翻译的语言之间存在的文化等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信息交流的一个过程。翻译,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个认识母语与译出语之间的文化、语言差别的过程。现代功能语言翻译理论把翻译定义为复杂的交流行为,其目的就在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建立起和最初的交流目标相一致的交流行为,因此,在英语课上通过进行翻译练习,学生一方面可以扩展对汉语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在处于英语的环境当中,尽量忘却自己的母语。换句话讲,学生在进行翻译练习的时候.所要经历的思考过程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抛开自己的母语,第二是把自己所熟悉的汉语文化环境放到英语的语言文化环境中重新进行整理。学生能够准确、合理地进行翻译的时候.实际是学生在充分理解了两种语言的内部差异的前提下,很好地进行相互转化的一种语言层面上的反映。从这种意义上讲,翻译练习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汉语和英语的特点,尤其是那些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上讲能够对两种语言进行区分,并且影响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语言特点。因此翻译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且能够最终扎实地掌握所学语言的表达方式。
(二)翻译练习符合心理学规律,能够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70~1932)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事实上是在建立一个条件反射,他的头脑中不断的对听到的,看到的内容作出反应,形成各种各样的反射现象,这种反射经过不断的刺激,逐渐形成一种常态,由母语向外语的翻译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熟练,最终形成对英语的一种应用能力,可以自然而然的去听、说、读、写,这些技能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这种根本的反射,即在学生头脑深处进行的快速的翻译,所以从心理学角度讲,大量的翻译练习,不仅是使学生识记英语知识的过程,同样是一种心理变化的过程,由不能作出反应,到心理境域快速反应,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并通过人体的输出器官,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其中都包含了复杂的翻译过程,任何一种非母语的学习过程都大量掺杂着这种翻译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由生疏经过练习不断的熟练,最终形成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一种成熟的条件反射——“快速翻译”,这时也就意味着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了。它可以表现在其他几方面的能力当中,如:听的能力,实际上是通过各种感官将听到的母语或外语在大脑中快速转化为自己可以理解的母语后又快速转化为英语,并发生确认的这样一个心理过程;说的能力,事实上是翻译通过发音系统输出的过程;读的能力,是通过人体的视觉器官输入,并在大脑中完成翻译并被大脑理解利用和存储的过程;写的能力,实际上是在大脑中将母语翻译成英语,然后通过手输出的一个过程。这些具体的能力无一不是心理活动中翻译活动快速进行的一个个过程,能力的高低就体现在这个心理过程的快慢和信息的准确程度上。这种心理过程是可以通过训练形成成熟的条件反射实现并完善的,而要达到这样的能力要求,在外语学习中,翻译练习是绝对有着重要作用的。
(三)用翻译练习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符合语言学规律
有很多人包括英语学习者与教育者,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持有这样的看法,认为翻译如同写作一样是不可教的,大凡瞩目的翻译家都是天生的,具有一定翻译天赋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并未十分注重翻译的教学与作用。翻译课上,许多老师只是随便到英文期刊或报纸上找一些文章,复印给学生,大段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草草评讲,并不涉及任何翻译理论与技巧。大学外语的老师在课堂上更是很少用翻译,很少或不敢使用母语,偶尔用了翻译手段也觉得有愧于心。大多数人反对翻译法,无非是怕母语对目的语产生干扰作用,即母语的负迁移(Lado,1957)。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我们的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母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对于中文中的语音系统、词汇构成、句型结构、语法规则等他们已经客观的牢记在心。如果一味地主张让学生抛开母语,这是极不现实的。因为学生在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拿母语和外语作比较,若引导不当,反而会将母语中的语言规则错误的套用到外语中。其实,母语对外语学习有负迁移,另一方面,母语也会对外语的学习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就是所谓的“正迁移”。所以在外语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母语来帮助教学。而用母语进行教学的常用方法就是翻译,通过难字难句的翻译练习,英汉互译,情景写作,语篇翻译等去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拓宽语言外知识等。
(四)高职高专学生素质和教学特点使翻译练习法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其一,学生的英语基础需要语法翻译法。高校的扩招使生源大众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对象主要来自普通高中、职业中学、中专学校、技工学校,与更高层次的学校学生相比,整体素质差距很大。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基础差,部分学生不会拼读单词,词汇量很少;朗读能力差,大部分人不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语法没有掌握,分不清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及词的变形;书面表达差,用汉语格式表达英语,语法概念差。综上所述,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就是从朗读单词、句子、课文,学习基本语法,理清基本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模式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语法翻译法正好可以很好地胜任这样的教学任务,符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
其二,我们的学生是中国学生,多年生活在汉语的背景下,同汉语背景进行人为的割裂只能使其结果造作和不自然,处处留下大量人工雕琢的痕迹,出现众多的差异。比如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之间的差异,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和使用另一种文字进行再创造的差异等。我们虽然应教会学生逐渐地养成使用英语进行思考的习惯,以利于提高学生表达思想的流利度,但是作为在汉语环境中生活了十几年的学生,完全摆脱汉语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巧妙地利用学生这一特征,将此引入两种语言和环境交叠出现和使用的过程中,以达到最佳教育的目的。
作为中国学生,标准的语言运用不仅体现在流利的口头表达上,同样体现在使用准确的汉语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在学生抱怨学完课文后脑中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记时,他们没有意识到,教师同样忽略了,翻译是一条捷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词汇的印象,他们同样会记住并学会它们出现的场合以及它们的具体用法,用准确的汉语表达出原文的思想,以及使用正确的英语表达出汉语原文的思想,这正是锻炼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一个极好机会,因此,对外语的最好理解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把它准确地表达出来。无论多么不同的两种语言,其间总有相同的地方,不能使学生貌似理解原文,却无法准确地使用另一种文字表达出来。
(五)翻译法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稳固的自学能力
翻译法以阅读为主要教学目的和训练手段。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学习者的阅读速度、阅读质量及阅读心理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通过阅读,学习者还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学会了如何亲手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翻译法素来注重语感的培养,这种具有自动化倾向的学习习惯在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翻译法,对班额无特殊要求,有利于大班上课。易于操作;语法翻译法在具体操作中采用母语与目的语对比的方式,大部分内容用母语讲述。该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只要有良好的教学秩序,只要能保证每个学生能听清楚老师的授课,班额大小对教学并无实质性影响。因此有人说它是“一种最低限度可行的教法”。
四、具体课堂运用应当遵循的原则
在使用翻译法进行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在具体课堂运用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每堂课使用汉语的频率应占到一定的比例,不必避嫌,不必因为从英文教师口中讲出了汉语而深感不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生每堂课中集中精力的时间约20分钟,在这有限的20分钟内,交替地,有比例地使用英汉两种语言,不仅可以改变课堂中单调、乏味的学习气氛,而且可以时时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集中精力。在教师有效、准确地使用汉语的同时可以时时提醒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汉语水准的差距,以便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使其汉语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国外的教学方法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教师。因此,课堂活动应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主,给予学生以学习的动机,使其主动求学,而翻译的课堂活动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和尝试,并从中受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语言自身的特点以及在教学实践当中经常能够碰到的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应用翻译练习有着实际的益处,它可以帮助学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提高对英语的认识,克服汉语对英语学习造成的困扰,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翻译练习的重点应该放在汉、英存在差异的地方,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练习,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和效果。当然并不是说翻译练习又成了教学重点,应该放到最重要的地位,只有合理安排课堂上、下交流活动与适当的翻译练习的比重,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翻译用在教学中,并非简单的语法翻译。翻译也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它是语言、文化、思想的传递。包含着理解、推理、表达的综合智慧。在教学中恰当的使用翻译,能增强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文化吸收,达到教与学上双丰收的效果。
[1] 周依萍,李亚舒.英汉语比较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 许崇信.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科技翻译,1997,2.
[3]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5] 柬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 周玉忠.英语语言文化对比法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7] 傅敬民.论译者的个性问题[J].上海科技翻译,1997,4.
G71
A
1008-7427(2011)04-0039-02
201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