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视野下的高职教育考试观
2011-08-15王晓萍
王晓萍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视野下的高职教育考试观
王晓萍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高职教育的考试观取决于人才观、质量观与教学观,而人才观、质量观与教学观的本质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的高职教育考试观体现为三个方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导向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向学生的能力发展。
高职教育;考试观;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
考试观是人们对考试活动及其本质特征的总体认识和基本看法。考试观取决于人才、质量和教学观,有怎样的人才、质量和教学观就有怎样的考试观。所以,高职教育的考试观是受高职教育的人才、质量和教学观制约,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与教学观是确立高职教育科学的考试观的前提。下面我们先简要阐述高职教育应该具有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然后讨论在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视野下的高职教育考试观。
一、高职教育的人才观
1.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多元职业能力的学生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和能力偏低的实际,在培养学生掌握和理解职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一些基础能力和综合性能力,包括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钻研能力,决策和行动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合理利用各种资源能力,环保意识及环保能力,培养信息素养和获取,筛选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把握机会的能力,竞争能力等,这些是一个人从事工作和处理个人的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多种相关能力,是“能力群”即综合性职业能力。在1999年中央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中,就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了素质教育的范畴。在2003年2月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1]。《决定》中明确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决策,指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我们要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的基础上发展学生能力”。要“重点培养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这里实际上指出了我国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即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2.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型公民
高职教育要走出传统的教育模式,应从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创新精神和责任心上下功夫,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2]。我国国民素质偏低和学习能力的欠缺极大地制约了我们对知识经济的适应,而高职教育应进入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成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把综合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贯穿、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且还应使学校教育与就业培训、转岗培训与在职培训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连续的整体,在构建整个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特殊的作用,成为培养终身学习型公民的一方天地。构建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时代的要求,而高职教育是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快、更好地满足终身教育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以终身教育的观念开展课程和教学改革。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已接近高校毕业生的一半,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经济形势的推进和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创新社会,为国家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中占有的重要位置。
二、高职教育的质量观
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元的综合概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属性:
1.高职教育质量的本质属性为适应性
20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实施的是精英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高等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观念基本上是只要按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标准和要求,培养的就是合格的人才、优秀的人才。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已经逐渐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其教育质量的概念和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数量和规格“需求和满意”的程度,学生对学校和所实施教育的认可程度等,将成为高职教育质量的新标准。高职教育为适应地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适应性为其教育质量的本质属性。
2.高职教育质量的表现属性为多元性
教育质量的多元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受教育者的角度,一个高质量的高职毕业生应该是接受了良好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人。即不但要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具有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理性智能等。第二,从教育机构的角度,高等职业大学应全面建立具有高职教育个性的教育质量标准和体系,它们包括:树立以满足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为主的教育质量方针、确立以岗位技能的实训和考核为主的教育质量保障和控制体系、建立以企事业用人单位评价为主的教育质量评估的标准体系。
三、高职教育的教学观
明确高职教育教学的定位、目标与特点并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才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出“实用型”技术人才。所以,高职教育教学观念要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要与时俱进。努力使每个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使毕业生能顺利就业,这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高职教育教学观与传统“精英教育”教学观的根本区别。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教学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确立以“学生为本、素质为基”的教育理念
高职教育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本出发点,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人人有才、人人可成材”的教育观念。学校要努力创造必要的育人环境和条件,在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材,这是高职教育最重要的目标。
2.实施“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原则
根据高职教育生源参差不齐、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实际,要求所有学生都按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成才是不实际的,也是不必要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千差万别,学生毕业后都面临择业和就业,高职教育不应苛求每个学生都成全才,应鼓励学生在基本素质合格的基础上量体裁衣,根据个人实际和将来的就业取向设计具体的培养方案,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形成自己的专长和特色。学校要尽可能尊重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学生可以参加各种选修课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去。对部分有偏科倾向的学生要进行综合分析和个别指导,允许部分特长突出的学生扬长避短,按自身特点择优取向发展,成为某方面的专才。
3.坚持“产学结合”的教学特色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跟踪行业企业技术进步的信息,将企业的新技术、新信息、新工艺和新的管理规范引入到教学中,及时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增强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条件的适应性,使高职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技术进步相适应。在实践中,企业遇到的生产技术管理上的难题,是高校教师进行教研教改的首选课题和最好课题;校企合作的开展,能推动产学研合作,既锻炼了教师和学生,又发挥了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此外高校与社会行业企业合作可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最快捷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就业。因此,高职教育坚持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是高职教育扎根行业企业、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出特色的必由之路。
四、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视野下的高职教育考试观
考试观是人们对考试活动及其本质特征的总体认识和基本看法。有什么样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考试观。那么与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相适应的考试观应该是什么?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人才观、质量观与教学观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具体地说,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有利于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提高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毫无疑问,在人才观、质量观与教学观视野下的高职教育考试观,其核心也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考试观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目前,从高职院校生源情况来看,由于职高与普高培养目标的不同,这两部分学生接受的是绝然不同的教育,以至于形成了各自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而采取普通高校评价方式的结果是形成评价不公,对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伤害。所以高职的评价方式要与普通高校不同,要具有高职的个性。高职的考试不能仅仅作为期末学年的终结性学业成就的检测手段,重要的是作为及时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考试要能够检测、诊断不同个性学生的素质发展水平,而不仅仅是学业成就水平。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从专业实际出发,在充分调研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基本标准,积极探索分级教学和分档考核,强调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考核与培养。总之,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是“以学生为本”考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
2.导向学生的自主学习
利用考试把学生导向自主学习,这种考试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寻找学习资料、设计学习策略、评价学习结果,归根到底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南斯拉夫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外联助理总干事纳伊曼指出:“学会学习的概念,意味着受教育的人将会知道从哪里很快地很准确地找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3]。所以,导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考试方式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的考试,是考试的本质。
3.导向学生的能力发展
从现代教育观看,传统考试只是一元评定,就我们高职院校而言,它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一个学生的发展状态。高职教学与考试的重点应导向学生所学知识的“活化”,即能力导向。
传统教育追求科学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课程考试往往以知识的继承为重点,这样只能反映学生学习成绩情况,有其局限性,因为考试不能对所有的内容进行量化。其结果往往将学生导向应试学习和死记硬背。而高职教育把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其教学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与传统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有切实贯彻实施对学生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展示出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
能力导向就是要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归纳和提炼出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其考核标准,形成一个考试与考核的指导性文本即课程考试大纲,并把考试大纲交给学生自己,以此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将学习的目标直接导向其职业能力的形成。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应有效地利用考试的导向、评价、激励、调控和教养等功能,变“要我学”的被动学习行为为“我要学”的自主学习的学习行为,从而形成全面发展的考试观,并以此来指导和激励教育学的全过程,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进行。
[1] http://www.lyast.org.cn/Ast/ymky/detail.asp?articleid=978studa 0714
[2] 肇忠.终生学习型人才培养的高职教育[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职工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Examining Idea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Qualified Students, Quality and Pedagogy Ideas
WANG Xiao-ping
Examining Idea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lies on qualified students, quality and pedagogy ideas.The core of qualified students, quality and pedagogy idea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student oriented.The steudent oriented examining idea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ve three connotations: 1)respects difference of students; 2)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oriented; 3) the ability developing oriente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st concept; talent concept; quality concept; teaching concept
G71
A
1008-7427(2011)04-0018-02
2011-02-13
作者系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外语教研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