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实行专科分组的管理实践
2011-08-15李春菊
李春菊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和各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的发展,以及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手术室护理专业化已经成为现代化护理实践的策略与方向[1]。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教学医院,涉及除眼科以外的所有手术类目,年完成手术1万多台,日平均手术量70多台,手术大、种类多,且临床先进的医疗技术、护理方法、高科技的仪器设备,以及医疗科研成果和产品早已广泛应用于各科手术,更增加了手术配合的工作量和难度。为了顺应护理学科的发展,高标准地完成手术配合,进一步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我科于2004开始,先以神经外科和心胸外科作为试点,逐步过渡到所有手术科室的专业化分科。于2008年8月启用全新的洁净手术部以来,更进一步完善了手术室专业化分组,实行了科护士长—护士长—专业组组长—组员逐级管理制度。实施至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科共有护士56名,其中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19名,护师和护士共33名。设科护士长1名,护士长2名,收费管理员1名,器械准备人员3名。其余均参加手术配合。根据专科手术特点分普外、心外、胸科、妇儿五官、内镜、骨科、神经外科、机动共8个小组。除内镜设2名组长外,其余每组均设1名组长。
2 方法
2.1 专科组长的设置与职责
(1)组长必须精通专业和技能,最好接受过正规专科培训,业务强、经验丰富、有责任感,通过个人申报、组织考核、民主测评竞争上岗。通过竞聘专科组长,强化了全体护士的管理意识,特别是充分调动了主管护师和高年资护师的积极性[2]。组长主要负责每日专科手术配合,每年度轮转1次。从而了解各科手术的技术动态达到相互弥补、相互促进的作用。(2)制定本专科组手术配合流程,规范操作。配合新手术及疑难手术的顺利开展。组织本专科人员学习理论知识,进行技能培训考核[3]。(3)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能胜任各种高难度手术配合,对新开展手术能积极组织讲课,总结经验,做到术前有准备、术后有小结,培养成一专多能、技术过硬的护士。(4)对本专业具有前瞻性,能知晓专科手术发展特点及思路,不断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不断修订新手术配合护理程序及注意事项,带动组员完成高质量的手术配合。(5)能熟练掌握本专业手术仪器的安装与使用,并负责仪器的管理维护和使用记录,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6)制定落实组员培训目标与考核计划,从基础抓起,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培训方式。每月由各专科轮流进行2次护理查房,交流手术配合体会、经验和教训。(7)经常听取医师评价和回访手术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征求意见,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手术配合技巧,提高手术专科护理质量。
2.2 专业组组员的安排与要求
(1)组员依照专科手术量和专业化难易程度设定,一般为7~8名,每组至少有2名主管护师。各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员由护士长综合评定统一安排,但每组分配必须有主管护师和护师,而且还要注意工作年限及能力的合理搭配。以工作年限长短随机安排,每半年轮转1次以期掌握手术室基本护理技能,在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尖子人才,提高专科配合技能配合组长完成工作,协助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2)护士和低年资护师要虚心学习、记录笔记,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手术室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熟练完成手术配合。每月在组长的指导下完成护理查房1次。(3)高年资主管护师和护师是本专业高级护理人才,要求专业技术过硬,善于发现问题并协助组长参与管理,解决手术护理难题,同时参与本专业教学科研,负责中、低年资护师、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积极撰写专业论文,共同提高专科护理水准。
3 实践体会
3.1 提高了专业技能
实施专业化分组后,全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并在组长的带领下得到系统学习和培训。通过连续性专科手术配合,逐渐掌握了本专科手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精密仪器及特殊器械的使用安装与维护以及手术配合,如体位安放、特殊用物的准备、手术配合注意事项等,使手术配合趋于程序化、规范化,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业务水平,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使低年资护士能很快适应手术室的护理工作。
3.2 提高了工作满意度
实施分组后在系统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与专业组医师持续的手术配合,掌握了手术配合技巧及医师的习惯,增强了护士与医师间的默契,有利于个性化配合的实施,变被动配合为主动配合,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使各项手术顺利完成[4],增强了医师的满意度。同时分组护理后使护理工作做得更细、更精,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大大增强了患者的满意度。
3.3 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专科分组是现代手术室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手术室护理对医院外科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护理发展趋势不仅强调整体护理又强调精细分工专职专护,这是护理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标志。由于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新技术、高科技仪器设备在手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专科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管理,还要掌握其功能特点,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对大量新产品、新药物的使用,专科组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其性能和方法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专科组长的设立使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处于最佳状态,充分发挥其效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社会效益[5]。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还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医院经济效益[6]。
3.4 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取专科分组培养方式使手术室护理人员向更专业化方向发展,掌握专科理论知识,熟练专科手术配合技能,将出现专科分组、定人配合、定病种配合的局面,以达到手术配合规范化、程序化、专业化,推动手术室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7]。
专科相对固定后,护士在手术步骤、物品需要、器械仪器使用与保管及医师习惯上有明显了解,在手术中医护配合更加默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特别在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中得到认可。同时也体现在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上,分组后能使自己在较长一段时间里知识得到系统化、配合得到程序化,并不断总结经验,抓住护理要点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遵循循证护理,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
3.5 有利于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专科组员能在有效时间里得到有计划、有组织培训,及时接受新专科知识,由被动接受变主动学习,知识得到系统化,能力配合得到规范化。同时进行各科手术轮转,在熟练配合本专科手术的同时,也能较好地配合其他专科手术的顺利完成[8],避免了手术室护理技术专科与整体的脱节,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使他们逐渐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手术室合格护士。
3.6 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
专业化分组后各年资护士合理搭配,形成了护士长—专业组长—组员的垂直管理模式。护士长定期组织专业组长开会,了解每个专业组在人员配置、组员操作技能、专业知识、新技术方面和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建议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专业组长逐渐培养管理协调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不仅协助护士长对专业组员管理,制定手术配合流程,还要负责组员的理论与技能培训。高年资护师不仅要承担新、大等高难度手术配合,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或承担科研课题,并负责对低年资护士的带教。低年资护士主要完成中小型手术配合以不断提高基本技能。这种组员的不同分工以及参与具体管理,激发了工作积极性和潜能,稳定了护理队伍,使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护理质量,使护士长把更多的经历放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检查上,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总之,专科化分组护理改变了传统手术室工作模式,手术配合由过去的随意参与型向专科定向参与型转化,实现了专科人员专职化,工作流程科学化,增加了护士直接护理时间,真正做到“把护士的时间还给患者”,提高了手术室服务质量[9]。在人力资源配置上选择按需设岗、按岗定人的用人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个人满意度[10]。实践证明,专科分组管理是现代医院专业化发展的方向。综合性手术室实行专科分组适应了现代化医院科学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加强了人力资源的建设,体现了人力资源的科学和有效利用,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1] 王学浩,李国强,李相成,等.肝移植多模式策略的初步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0):758 -761.
[2] 王亚宁.护士准聘制的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59.
[3] 王 宇,付菊芳,张慧杰,等.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思路及实践[J].护理研究,2006,20(1):82 -83.
[4] 徐菊玲.人力资源相对专业化固定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手术室的应用与实践[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2):51 -52.
[5] 黄 萍.手术室专科护士器械管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4):200 -201.
[6] 王彩云,赵学红.手术室设立专科护士的做法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65 -67.
[7] 高 萍,刘晓霞,王金荣.如何创建医院护理服务文化[J].河北医药,2007,29:1275 -1276.
[8] 陈 琦.合作伦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运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3,9(9):652.
[9] 江启中.对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6(3):59 -61.
[10] 宋 烽.手术室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5):306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