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1-08-15包红勇向明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3期
关键词:门诊依从性用药

范 娟 包红勇 向明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0n,IDF)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球糖尿病患者约为1亿人,然而,到2007年,该数字已经迅速增长到2.46亿人,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亿人受到糖尿病的困扰[1]。早在1996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已将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列为5项基本治疗之一。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就建立糖尿病普教预防中心,并将健康教育列为医院一项重要工作,学习班就设在病区[2]。据美国疾病中心估计,50% ~80%的糖尿病并发症是可通过适当教育预防的,教育后的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和管理好自己,减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3]。在此,将国内外开展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综述如下。

1 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

1.1 依从性的概念

依从性是描述特定人群中的暴露与解释某些治疗失败或不良事件的基本特征,又可称为遵医性、顺应性、顺从性和一致性。Haynes等[4]于1979年将依从性定义为患者遵从医嘱或治疗建议的程度。该定义认为,患者最起码应该遵守医师的指令,包括遵守医疗约定、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忠告,如进行全面的体检、减少冠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5]。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高低取决于医护人员和患者两个方面。医师和护士的责任是告诉患者处理相关健康问题的目的和意义,教育患者,选择并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对由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作出快速处理。患者的责任包括遵医嘱服药、坚持定期门诊复查、坚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并告诉医师与治疗有关的各种困难,包括费用、不良反应和依从性问题。

1.2 对定期门诊复查的依从性

发生并发症或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一般不需入院治疗,只需定期到门诊诊治即可[6]。但目前糖尿病患者不能定期随诊的现象却很普遍,特别是I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对其危害认识不足。一般情况下随诊间隔时间长,候诊时间长,路程远,患者对门诊的依从性低,对药物的依从性更低。

1.3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低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良好的患者用药依从性是合理用药的一个重要标准[7],患者用药的低依从性降低了治疗方案潜在的效果,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浪费卫生资源,这是医疗界普遍存在的问题[8]。有研究表明,影响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包括:(1)药品不良反应较大。(2)药品费用高。(3)自认为该药物不对症。(4)认为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不信任。(5)说明书或标签不清楚、看不懂。(6)用药方案太复杂、容易忘记。(7)药品使用不方便。(8)不喜欢某种药品的味道。(9)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更信任其他偏方、秘方等[3,9]。另外有一些患者虽然坚持服药,但饮食管理不严格,未按医嘱用药是糖尿病控制不良的又一个主要因素。据统计,美国糖尿病药物治疗依从率仅40%,而我国为37.8%[10],因此,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直接影响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控制。

1.4 生活方式改善的依从性

当今,糖尿病除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显得越来越重要[11]。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12]。国内外曾有研究证明了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降低30% ~58%[13]。一般认为,对健康处方(即改善生活方式的措施)的依从性比对药物和定期门诊的依从性更低,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糖尿病的近期效果不如药物治疗来得明显。(2)生活方式难以改变。(3)未接受过系统的健康教育。(4)缺乏来自社会家庭的支持。(5)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11]。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加速疾病的发生发展[14,15]。

2 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不了解糖尿病基础常识,不按时服药,不能坚持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以控制自身疾病发展,常导致多种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16]。在第16届国际糖尿病大会报告中指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还取决于对糖尿病患者的教育[17]。研究也表明,长期维持患者已取得的良好行为的关键是能够为其提供持续的教育支持[18]。鉴于此,让患者掌握更多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自觉改变行为危险因素,提高依从性,严格按医嘱坚持用药[19],这些对于提高对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显得尤为重要[20]。

2.1 健康教育的方式

无论在医院还是在社区,医护人员对糖尿病患者所采取的健康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使用的宣传手段有:板报、讲座、门诊咨询、电视、健康手册、上门随访等。有些社区对糖尿患者群建立了糖尿病档案,进行长达1~5年的干预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医护人员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注重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21],使医患双方建立了伙伴式的关系,从而形成了糖尿病治疗的良性循环。现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出五驾马车的说法,即教育、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22],其中教育放在首位,从而可以看出教育是落实糖尿病后续治疗的必要手段之一,可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得到严格的血糖控制及系统防治[23]。

2.2 对定期门诊依从性的影响

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早期的治疗都是在门诊进行,因此对门诊糖尿病患者实施教育是落实糖尿病早期教育的有效措施[5]。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对改善糖尿病患者定期门诊依从性的作用是肯定的,通过安排家访,定期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患者对随诊的依从性明显改善[24,25]。

2.3 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一些糖尿病患者不能按医嘱服药或用药剂量不准确,对糖尿病用药不了解,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是导致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之一。许多患者用药不规范,将降糖药当“应急药”,害怕胰岛素成瘾,对保健食品和广告的期望值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26]。因此,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治疗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不规律服药的后果和定期复诊的意义。通过健康教育,可增加患者对疾病诊断治疗的理解、认识,了解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特殊感受,强调药物治疗的必要性,从而使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27]。

2.4 对生活方式改善依从性的影响

对生活方式的改善是指从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为稳定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平衡膳食、情绪稳定、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研究表明,患者的健康价值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14]。因此提高糖尿病患者对健康的认识及健康价值的水平,能促使他们采取有利于糖尿病控制的健康生活方式,从而延缓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28,29]。

2.5 对糖尿病患者知识水平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康信念。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强化健康意识,树立健康信念[30]。研究也表明,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知识水平方面有重要意义[31]。刘建平等[32]在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中指出,患者接受教育后,认识水平显著提高,血糖控制达标及基本达标率大于50%,高于教育前的25.4%。所以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学会自我监测及自我护理,掌握尿糖、血糖的测定方法及控制目标[33],并明确告诉患者目前尚无根治药物,但如果能持之以恒,坚持综合治疗,则可防止、延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34]。

3 展望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观、改善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糖尿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社区,都应在医疗护理活动中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并长期坚持下去,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病的危害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从整体观的角度,探讨如何运用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干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糖尿病康复效果。另外,探讨有效的健康教育手段和途径,有效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依从性,也是今后护理工作者进行研究的方向。

[1] 胡善联,刘国恩,许樟荣,等.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和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8):5 -8.

[2] 张晓平.日本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见闻[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9,18(5):245.

[3] 王 玫,王 丽,刘喜玲.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9):839 -840.

[4] Haynes RB,Sackett DL,Taylor W.Compliance in Health care[M].Baltimore John Hopkins Press,1998:1,18.

[5] 沈爱宗,陈飞虎,张善堂,等.美国慢性疾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研究[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4,21(4):155 -159.

[6] 孟云祥,赵平凡.门诊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0):191.

[7] 张新平,郑明节,袁 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06,17(10):791 -793.

[8] 梁金英,于 辉.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护理对策[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833 -1834.

[9] 张新平,李少丽主编.药物政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361-1364.

[10] 孙慧敏,李增莲.糖尿病的健康教育[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7):670 -673.

[11] Knowler WC,Barrett- Connor E,Fowler SE,et al.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J].N Engl J Med,2002,346(6):393 -403.

[12] Upchurch SL.Lifestyle or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prevent or delay type 2 diabetes in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Evid Based Nurs,2007,10(3):78.

[13] Narayan KM,Imperatore G,Benjamin SM.Targeting people with pre - diabetes[J].BMJ,2002,325(7361):403 - 4.

[14] 朱清云,胡阳春,蔡 棠,等.健康体检人群健康价值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报,2008,15(1):3 -5.

[15] Zimmet P,Shaw J,Alberti KG.Preventing Type 2 diabetes and the dysmetabolic syndrome in the real world:a realistic view[J].Diabet Med,2003,20(9):693 -702.

[16] Joshua A,Beckman,Mark A.Creager,Peter Libby.Diabetes and Atherosclerosis:Epidemiology,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J].JAMA,2002,287:2570 -2581.

[17] 钱荣立.搞好糖尿病教育是提高和巩固疗效的基础[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8,6(1):4 -8.

[18] M M Fannell.Overcoming obstacles:collaboration for change[J].Europe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2004,151(12):19 -22.

[19] 霍培霞,林少珊,姚秀丽,等.Ⅱ型糖尿病病人知识认知程度与用药依从性的关系和对策[J].当代护士,2007,3:37 -39.

[20] A.N.Goudswaard,R.P.Stolk,N.P.A.Zuithoff,et al.Long - term effects of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taking maximal[J].Diabet Med,2004,21(5):491 - 496.

[21] Gouni- Berthold I,Berthold HK,Mantzoros CS.Sex disparities i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8,31(7):1389 -1391.

[22] 王家琪.不同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4(20):1837 -1839.

[23] Misra R,Lager J.Ethnic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psychosocial factors,glycemic control,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adult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J].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9,23(1):54 -64.

[24] 刘 静.糖尿病的健康教育[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2):723-725.

[25] 姚祚星,陈锦秀.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7,4(14):1259 -1261.

[26] 赵 萍.糖尿病的健康教育[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3):143-144.

[27] Trento M,Passera P,Borgo E,et al.A 5 - year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learning,problem solving ability,and quality of life modifications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managed by group care[J].Diabetes Care,2004,27(3):670 -5.

[28] Tuomilehto J,Lindstrm J,Eriksson JG,et al.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changes in lifestyle among subjec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J].N Engl J Med,2001,344(18):1343-1350.

[29] Thoolen B,de Ridder D,Bensing J,et al.Beyond Good Intentions:the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 proactive self-management course for patients recently diagnosed with type 2 diabetes[J].Health Educ Res,2008,23(1):53 -61.

[30] 张 蕊.90例糖尿病患者社区糖尿病教育前后疗效比较[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4,18(1):63-65.

[31] Hiss RG,Armbruster BA,Gillard ML,et al.Nurse care manager collaboration with community-based physicians providing diabetes car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Diabetes Educ,2007,33(3):493-502.

[32] 刘建平,柴秀琴.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患者遵医行为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实践,2007,16(6):458 -459.

[33] 罗淑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护理杂志,2008,6(4):148-149.

[34] Clark CM Jr,Fradkin JE,Hiss RG,et al.The National Diabetes Education Program,changing the way diabetes is treated:comprehensive diabetes care[J].Diabetes Care,2001,24(4):617 - 618.

猜你喜欢

门诊依从性用药
门诊支付之变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