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护理研究现状与思考1)

2011-08-15周晓丽

护理研究 2011年23期
关键词:老年病老年人护理人员

周晓丽

目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银色浪潮”的冲击[1],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7%。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就我国老年护理研究现状与思考综述如下。

1 人口老龄化现状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为12.95亿人,60岁及以上人口达总人口的10.23%,65岁及以上人口达总人口的6.96%。据预测,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至3.74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4.15%,进入老龄化高峰期[2]。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21世纪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

2 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护理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老年人问题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现象。老化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慢性病发病率高、生活自理障碍[3]和认知功能减退[4],相当一部分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和自尊低下,社会支持减少[5]。健康问题导致老年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对家庭的依赖性增加,而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随着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和小型化正在削弱,迫切需要得到社会服务事业的支持,以补充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如何全方位地护理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对护理是一个挑战。

3 老年护理研究现状

通过对2003年—2010年10月中国期刊网内以“老年护理”“老年护理研究”“老年护理研究现状”为关键词检索,分别检索出相关文章12 024篇、187篇、9篇。检索以往文献可以看出我国老年护理研究的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缺乏老年护理特色。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老年护理是针对老年人的某种疾病而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大多数疾病对老年人的影响与对其他年龄组人群的影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将老年护理与老年病护理混为一谈,使老年护理仍从属于传统的成人护理。②研究范围较为局限,主要研究集中于几个热点,如老年痴呆症病人及照顾者的特点、老年肿瘤病人的特点及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抑郁症病人的护理、糖尿病病人的护理。③研究偏重疾病,忽视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事实上很多老年人所出现的护理问题不仅与其生理老化有关,还与其心理及社会角色的转变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老年人常出现脑衰弱综合征、焦虑、忧郁症、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楼住宅综合征等心理和精神问题。④忽视影响老年护理发展相关因素的研究。研究中几乎很少涉及老年护理机构的设置、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老年护理人员培训、老年护理教育改革等方面,而这些恰恰是会影响和制约老年护理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4 思考

结合我国国情及老年护理研究的现状,思考今后老年护理的研究应从以下方面加强:

4.1 更新老年护理概念,界定老年护理研究范围 现代老年护理的目标是:延缓衰老及恶化,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支持濒死病人并保持其舒适及尊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传统观念认为老年护理是尽善尽美地服侍老人直至死亡。老年护理是成人护理的一部分,护理措施与对其他年龄组患病人群没有太大的区别。但由于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各种疾病症状在老年人群中的不同表现,以及这些疾病所导致的身体、心理的反应及所产生的后果等因素影响。老年人群的护理应该有别于对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护理。新的老年护理观念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践需要。老年护理应遵循自护护理的原则,重视强化个体自我照顾能力,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作为老年护理的最终和最高目标。随着21世纪护理范围的扩大,老年护理研究的范围走出医院、深入社区和家庭。老年护理研究的对象不只限于老年个人和老年群体,还包括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6]。研究内容应包括所有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制约老年护理事业发展的因素 。老年护理不仅是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要重视其心理健康,为老年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健康体检与咨询及家庭护理服务,使家庭为老年人提供更适当的生理需要、更多的情绪支持与安慰[7]。

4.2 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老年健康的影响,加强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 目前我国家庭结构由主干家庭向核心家庭改变,老年人独居增多,其子女对老年人的照顾减少,并且我国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已逐渐步入老年,居住分离,导致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许多困难。据研究报道:老年病人常感到孤独、寂寞,普遍存在着怕衰老、怕疾病不愈、怕病死的心理,对自身和病情关注多,对外界关注少,但也期望周围的人尊敬和关心他们。这些负性心理因素的存在导致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等精神、神经疾病的发病增多。要提高老年病人的治疗效果,则必须重视他们的心理护理。研究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如普通老人、高级离退休干部、空巢老人、丧偶老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感受不同,产生的心理问题将具有不同的特点。及时发现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个体差异,因人施护,方能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因此,老年护理研究应该探寻在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上,建立比较系统的老年病人的心理档案,为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提供客观依据[8]。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制订科学的护理对策,研究和发现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的心理测量量表,使老年心理护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4.3 研究老年护理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我国老年人医院、老年病房、老年门诊在医疗服务机构中所占比例极低。传统的老年福利机构——敬老院、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数量有限、形式单一。目前全国仅有家庭病床500万张、临终关怀医院病房40余个[9,10]。我国有85%以上老年人都生活在社区,所以老年护理研究的重点在社区[11]。由于社区护理发展,使得老年病人在出院后获得完整的后续照顾,减少家人往返奔波医院之苦,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维持了家庭的完整性,并增强了家属照顾病人的技能。老年护理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在医院、社区、家庭之间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护理。同时应积极发展老年公寓医院[12]、建立一个各级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的老年病人出入院的相应标准,界定老年保健、医疗、康复、护理各项服务之间的界限,合理分流病人,最大效率地利用各级卫生资源。护理研究应从影响老年护理卫生资源发展和利用的因素出发,研究解决其资金来源、老年护理的相关法律的建立、老年护理人员的职业准入制度、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我国老年保险体系[13,14]等问题。

4.4 加强老年护理教育研究,使老年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系统化 早在1967年美国护理协会即规定,从事老年护理的执业者必须具备学士以上学历,目前已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老年护理人才梯队。此外,英国的“老年护理专家计划”,日本于1994年成立的看护福利专门学校,德国的老年护理职业培训[15],使得这些国家拥有了大量的专业老年护理人员,但即使这样仍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我国老年护理教育滞后,1994年才增设社区护理学课程,1998年老年护理学课程才在华西医科大学等几所高等护理学院开设,尚未在全国普及。《老年护理学》本科教材于2000年12月才正式出版。目前,虽然在许多高等院校已调整课程设置,增设了老年护理学以及相关的人文学科,但专科护士的培养仍是一片空白。从事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的护士学历低、人数少,且没有接受过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的系统教育,知识结构老化,他们不能称为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老年护理的专业人才严重短缺,高级专业人才更是奇缺。因此,今后一段时间老年护理教育的研究应有所加强。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计划,相关的教材建设也应跟上,争取尽快改变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的现状。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研究并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规范化的老年护理人员评估体系,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素质的系统化培养[16],使老年专业护理人员在临床技能和基本知识水平上更加精湛和娴熟,并在健康促进、预防疾病方面起到决定性的指导功效,体现专科特点的系统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社会已步入老龄化,发展老年护理势在必行。老年护理研究应突出专业特色,结合国内外老年护理模式发展的趋势,从老年人心理护理、老年护理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老年护理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开拓老年护理的发展空间。

[1]郑翠红,姜小鹰,肖惠敏.人口老龄化问题与老年护理[J].莆田学院学报,2005,12(1):33-35.

[2]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OL].[2001-03-28].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10328/427870./html.

[3]杨玉英,林菊英.湖州市区老年人对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3B):355-356.

[4]Fillit HM,Butler RN,O'Connell AW,et al.Achieving and maintaining cognitive vitality with aging[J].Mayo Clin Proc,2002,77(7):681-696.

[5]黄美清.我国老年人的社区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11A):1312.

[6]Clyburn LD.Predicting caregiver burden and depression in Alzheimer disease[J].Research on Aging,2007,29(1):3-5.

[7]Terry F,Lvo LA.Rethinking geriatric nursing[J].Nursing Sciences of North America,2001,33(3):287-390.

[8]Judith AA,Barbara WS.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concepts and practice[M].New York:Baltimore,2001:23-56.

[9]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56-160.

[10]王益锵,韩世范,程金莲,等.中华护理论文荟萃[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63-66.

[11]Marchegiani F,Marra M,Spazzafumo L,et al.Paraoxonase activity and genotype predispose to successful aging[J].J Gerontol Abiol Sci M ed Sci,2006,61(6):541-546.

[12]Piccoli M,Cavallo F,Dello RC,et al.Aging of nursing workforce:Survey in three hospital of in piedmont region[J].A ssist Sinferm Ric,2008,27(1):5-12.

[13]刘雪琴,李漓,Keela H.美国老年护理的发展经验对中国护理的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50-952.

[14]戴卫东.以色列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及评价[J].西亚非洲,2008,2:46-50.

[15]刘晓敏.德国的老年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59-560.

[16]陈宏,王燕,石秀梅,等.中医院校护理本科老年护理学教学模式初探[J].全科护理,2010,8(4B):1024-1025.

猜你喜欢

老年病老年人护理人员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人体衰老认知与测试量表构建及其在老年病中的应用
精神护理对老年病诱发的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