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及体会
2011-08-15卢柳青陆雪萍梁桂月
卢柳青 陆雪萍 梁桂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 柳州 545005
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及体会
卢柳青 陆雪萍 梁桂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 柳州 545005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策。方法分析52例青年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52例患者自信心增强,安全、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障碍,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
乳腺肿瘤;青年;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越来越重要,本文总结对52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干预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995-01~2010-12,我院共收治青年乳腺癌患者52例,年龄21~35岁,平均31.8岁。未婚7例,已婚未育10例,其余均为已婚已育。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33例,中专或高中15例,初中4例。4例为双侧病变,其余48例为单侧病变。手术方式:单纯乳腺切除术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8例,保乳手术11例。
2 青年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分析
2.1 患者入院时的心理分析 本组多数患者是由于体检或者偶尔摸到肿块而就诊,但是从就诊到住院及手术却只经历一个很短的时间,患者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而无法接受乳腺长有肿块这一事实,对术后可能的诊断结果表现出期待性焦虑、失眠。年轻患者多数文化程度较高,往往会到处咨询或通过上网等途径查询相关医学知识,由于认识程度有限,一些相对模糊的医学知识反而会加重其心理负担。
2.2 手术前患者的心理分析 入院后1~2 d马上就要接受手术治疗,由于大多数患者在门诊并没有取得乳腺肿块病理学诊断,医生在手术前谈话及签字时,都会告知肿块有可能是良性、也有可能是恶性,术中切除肿块后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若为恶性可能要切除患侧乳腺。乳房不仅是女性保持形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现女性特征的重要器官,未婚或未育女性尤其关心手术是否要切除乳腺,因而往往谈话及签字后会出现意志消沉,神情不安等,影响术前休息及睡眠。青年患者对生活质量、心理要求比其他年龄有更高的要求[1],部分患者会要求保乳手术治疗,但是仅有少数符合保乳手术条件,这样一来,患者可能接受不了要切除乳腺的事实。
2.3 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分析 手术后的患者病理诊断已经明确,尽管部分家属要求手术后头几天不告知患者病情,但是3~5 d后打开伤口换药时患者会发现乳腺缺如,由此产生得知乳房被切除而造成的恐惧感,担心躯体缺陷影响夫妻关系,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则难以接受由于形体改变对今后事业的影响。由于对癌症认识的不足,患者得知确诊为乳腺癌后,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因而产生极大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害怕死亡,导致焦急不安、紧张、失眠等。对于比较年轻的乳腺癌患者来说,由于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忧虑心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2]。1周左右的康复期过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可能要面临的术后放疗或化疗,患者会担心要出现恶心、呕吐、吃不下东西等胃肠道反应及脱发,并产生对放化疗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忧虑。
3 青年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
3.1 患者入院后的心理干预 患者入院后,护士必须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经常深人病房,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与病人交谈,利用视、触、听、问等手段,有目的地观察病人的语言与行为的变化,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以积极乐观、热情的心态出现在患者面前,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稳定患者的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稳定家属情绪,提醒家属妥善照顾的同时,要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和角色的转换。
3.2 手术前的心理干预 这个阶段主要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护士应当以热忱的态度对患者进行肿瘤防治基本方法和术后康复知识的宣教。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麻醉方式等,使其对手术有基本的了解。有目的地给患者介绍已完成手术正处于恢复期的患者,讲述手术中和恢复期的体验,建立起具有明确性、相似性和一致性的刺激框架,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心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部分患者担心万一肿块是恶性,要切除乳房,心理难以承受,术前尽量用轻柔而礼貌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交流,让其明确知道,乳房切除术和术后化疗带来的形象损害与乳腺癌对生命的影响相比,是必须付出的代价,而体表形象的损害以后还可以通过乳房重建术或戴义乳来弥补。
3.3 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干预 由于已经确诊,手术后患者处于强烈的心理应激之中,面对惨不忍睹的伤口,患者更易产生悲观情绪,对未来失去信心。在这个阶段,丈夫及同事的言行可直接影响病人,担心出院回家后难以应对,怀疑丈夫会弃她而去。因此,消除青年患者的忧虑心理首先要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特别是丈夫支持,让其感受到爱的温暖,消除心理阴影。同时鼓励病人,伤残已成为现实,只有敢于面对现实、正视现实,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战胜病魔。术后体型的缺陷,会给青年女性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及社会交往活动障碍,我们向患者介绍该疾病康复的相关知识,提供弥补乳房缺陷方法的信息,如乳房重建、佩带特制乳罩、适当穿着,例举已康复出院参加正常工作的病例,帮助患者克服消极情绪,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可能面临的术后放疗或化疗,告知患者胃肠道反应及脱头发等毒副作用是暂时的,以后会恢复正常,头发会重新长出来的,从而消除病人的顾虑。
4 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日趋年轻化。对青年乳腺癌患者来说,它不仅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痛苦,而且给婚姻、家庭、事业带来巨大影响,这些影响贯穿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与康复及晚期治疗的全过程。本组36例病人通过细心恰当的心理治疗,都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康复出院。随着现代医学治疗水平的提高,“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强调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作用[3]。我们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应给予重视,针对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康复作为早期综合康复的一部分,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以促进乳腺癌患者的整体康复。
[1]马其彬,向敏峰.65例青年乳腺癌诊治分析[J].广西医学,2009,11(31):1643-1644.
[2]唐巧燕.71例青年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5):83-84.
[3]刘振静,吴爱勤,郭乃爽.伴发抑郁、焦虑障碍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3):9-12.
R473.73
B
1007-8991(2011)06-0129-02
(收稿 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