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水和谐:水文化教育的时代价值

2011-08-15郑大俊张添烨庄道永

关键词:人水水利水资源

郑大俊,张添烨,庄道永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人水和谐:水文化教育的时代价值

郑大俊,张添烨,庄道永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为了人类的自身利益与水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水和谐是人类必须做出的理性选择。然而,人对水的盲目使用的观念及人为原因致使人与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以科技为主导的单向治理思路突显不足的境况下,用水文化引领水环境治理不可或缺。因此,开展从行业到社会的水文化教育对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人水和谐;水文化教育;时代价值

水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性物质条件,又是生态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决定性要素,具有渗透性,对维持生态环境系统的良性平衡发挥着核心作用。然而,人口的增长、人类掠夺式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人为的污染破坏,已经大大超出水生态环境系统的自净力与承载力,使得人与水的关系日趋紧张。从全球范围来看,水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旱涝灾害频繁、可用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等方面,有时这些问题相互交叉。因此,从人类自身的利益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两个视角来分析,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必须做出的理性选择。

一、造成人水相违的认识误区

人们在反思中已经深深地意识到,水生态环境的恶化给人造成的威胁从本质上来说不仅是科技及工程问题,更主要的是人类在自身实践活动中还没有从应有的文化高度上引导好人类的自身行为,统筹好科技工具的利用,没有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环节。这主要还是人们对水及水环境治理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

1.人们对水的可再生性缺乏科学认识

水无处不在,这就造成人们对水资源及水环境的节约保护意识极其淡薄。水是一种可再生资源,通过自然循环净化自身,反复可用。但是水的可再生与自身净化不是无条件的。只有在水体承载的限度内才趋于平衡,如果一旦人的过度行为破坏了循环与净化条件,水问题与水环境就会呈现恶性态势。目前,一些地区水污染严重,超出水体的承载力,同时,社会循环的人工净化成本较高,有限的可用水体不断受到蚕食,使得人与水的关系更趋紧张。

2.“水利”与“利水”严重割裂

“水利”是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发水、利用水,用水满足人自身的需要与欲望。“利水”是人们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生态观的引导下,自觉维护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促成水体能够处于良性的动态平衡之中。然而在以单纯 G DP发展理念的主导下,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水资源与水环境代价过大,边治理、边污染,边维护、边破坏,甚至治理的进度跟不上破坏的速度,“水利”与“利水”严重割裂。这种倾向有可能使人们断送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因此,“利水”与“水利”两方面应做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进而实现人水和谐。

3.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的长远规划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在治理与保护水环境方面相对被动,治理与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做不到未雨绸缪更谈不上很好地统筹兼顾与综合利用。对所面临的可能出现的水环境危机,如旱涝灾害、水土保持及生活饮用水安全等方面,要做到科学论证,长远规划,因地、因时制宜,将人为造成的水问题与自然带来的水问题区别开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人为性与自然性的问题本质不同,应采取相应的思路与方法。人为性问题立足于引导与管理,而自然性危机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做到统筹兼顾、综合防治,符合人水和谐的长久效应。

4.忽视文化在推进人水和谐中的作用

近、现代以来,科技以其无可匹敌的力量建造水工程、改造水问题、塑造水环境,但是人类所面临的水问题与危机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人的爱水、用水、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在实现人水和谐的构建中,科技固然有它不容置疑的角色,但是,科技这一理性工具却游离于水文化的规范之外,忽略人与水的双向长远利益。作为构建人水和谐的软实力即水文化,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更高的层面上对水再认识,利用水环境规划、水法体制、水资源利用、水管理及水宣传等一系列文化手段引导、规范、解决水需求与水环境问题。

二、水文化教育对构建人水和谐的时代价值

水文化是人们在处理人水关系活动中创造的以精神成果为核心的物质、行为、制度成果的总和。开展水文化教育就是以人与水的共生关系为核心,普及水的保护知识,增强人们的水环境关爱意识、提高从行业到全民的有效参与水资源利用与维护的能力与技能,以解决水资源环境问题和实现人水和谐为目的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从而突显它对构建人水和谐的时代价值。

1.提升治水管水的文化品位,促进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在水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仅以独立的科技手段还是不够的。“加强水文化建设,要在水利系统进一步确立水利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价值取向,确立人水和谐的水利发展理念和思路,进一步统一对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科学内涵的深刻认识,凝聚积极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力量。”[1]因此,卓有成效的水文化教育在行业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引导作用,提升治水管水的文化品位,为行业的发展增强软实力。现代水环境治理和水环境的良性维护,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来把握。切实重视行业水文化教育,可以摆正人与水的关系,引导技术去突破人们面临水资源循环再利用、治污净化等方面的难题,强化管水治水过程中技术运用的长远利益,规避盲目的短视行为,促进人与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确保对水合理开发和利用,人类必须打破单线科技的教条,在尊重现代科技所提供的工具合理性的基础上,更要对人与水的价值合理性作不懈地反思和追求。近些年来,就水环境出现的问题来看,治理战略不断创新,即把资源水、环境水、民生水、和谐水、生态水视为一体,做到统筹兼顾,这就需要现代环境治理,要坚持高端顶层设计。这些都要通过水文化的教育来转变传统的观念,使现有的观念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现代科技为治理水环境提供保障,而水文化又担负着人水双赢方向的指引。因此,要借助文化坐标进行定位,从文化层面去发掘过往的成败得失,从而实现人水和谐。

2.突显生态伦理,增强社会全民的水环境关爱意识

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菲里奥斯·特吉·特瓦特教授在2005年昆明会议上说:“水文化和水环境整治和保护在全球属于新兴课题,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水环境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人的观念与意识问题。”①菲里奥斯·特吉·特瓦特在2005年昆明国际水历史学会会议上的发言。鉴于当前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自身行为所导致的,当前水危机的出现,不是单一主体造成,如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的盲目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水环境危机的摆脱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所以,水文化教育在更新人们的资源观、价值观、自然生态伦理观等方面大有作为,如强化人们水环境责任和意识,引导公民的正确作为,保护水资源的社会价值,正确处理人水关系。水文化以其丰富的内容诠释这种生态伦理,正如古代有一句劝人自律的谚语:“千里井,不反唾。”这就反映着人对水的珍爱,是一种环保意识,又是一种公德观念。对水的珍爱所衍生的生态伦理行为,是把生活中的水及自然的水体视作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的融合,并给予尊重、关爱与亲和,其目标就是维护水体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存在,达到人水和谐的自然境界。实现人与水的和谐应该成为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

3.陶冶人们精神生活,感召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

水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水文化是传统文化和当今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水文化教育既是建设和谐社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充分利用水文化资源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人文精神、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以弘扬主旋律的思想指导下,多样性的水文化教育有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水工程和水工程管区应成为水文化教育的现实载体,在发挥工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成为旅游观光的理想景点、陶冶情操的好去处,为美化人们的生活提供优美的水环境。此外,把水文化教育融入文化娱乐休闲活动,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这些都可以使公众切实感知这种文化的存在与魅力寓文化于活动之中,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感召人们去自觉地美化环境,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实现水文化教育价值的途径

通过水文化的教育,更新人们生态观念,引导人们在利用水的同时又主动关爱水,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水的关系,体现了对构建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所以面向水利行业、各级各类学校及社会大众开展全方位的水文化教育,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1.针对人水和谐的构建找到着力点与重点

水文化内容相对繁杂,因此,实现水文化教育对构建人水和谐的价值,水文化教育要针对人水和谐的构建展开,紧紧围绕人水和谐这一主题,如水的重要性认识,全球性的水危机与本土地区的水资源知识,水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理念,人与水关系的理性定位,爱水、节水意识与习惯养成,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水利用常识等方面。

2.水文化教育需要从行业到社会全面展开

水文化教育要从治理水环境的行业部门及相关部门,学校教育系统,城乡社区等全面展开。对于不同的部门,水文化教育要有所侧重,如水环境治理的行业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加强水文化高层理念的引领教育,处理好水环境与经济社会总体规划、长远利益的综合调控;学校教育要从入学开始培养青少年爱水、节水习惯,从小事做起;城乡社区也要针对不同情况广泛开展教育。

3.水文化研究与水文化教育需要双轮驱动

鉴于水文化的内容庞杂,想要实现水文化及其教育在构建人水和谐环境上的时代价值,必须加强水文化的深入研究与整理。只有将水文化中那些富有积极意义与符合时代价值的内容发掘出来,才能有效地开展水文化教育。目前,关于水文化教育的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教材内容编写,教育普及方式与途径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只有通过水文化研究与教育之间的相互融合,才能增强人们的水文化自觉意识,才是解决水环境污染与恶化的根本出路。”[2]

4.水文化教育价值的实现需要相应的保障

为实现水文化教育价值,尚需要一系列相配套的保障机制。水政部门与环境治理的相关部门要主动与教育部门联合进行水文化教育规划,制订可行性举措,同时要加大人力、财力及物力的投入,构建水文化教育成效反馈与评价机制,并切实运作等。总之,只有在政府推动、行业带动、学校主动、社会互动的全方位共建下,才会收到根本性的效果。

[1]敬正书.加强水文化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C]//中国水利文学艺术协会.水文化文集.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3-8.

[2]郑大俊.水文化研究与水文化教育须双轮驱动[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4):1-3.

G122

A

1671-4970(2011)01-0013-03

2010-02-28

郑大俊(1950—),男,湖北荆门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理论及水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人水水利水资源
人水关系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体系架构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人水关系学的学科体系及发展布局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人水和谐论及其应用研究总结与展望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