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学合作下的翻译培养模式
2011-08-15姜海红
姜海红
(南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政、企、学合作下的翻译培养模式
姜海红
(南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地方外事工作和对外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涉外活动规模不断扩大,依靠政府外事机构的单一翻译力量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政、企、学三方合作共同培养翻译,能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及文化建设。
政府;企业;学校;翻译培养模式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江苏沿海城市的对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活动规模也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对外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更为迫切。因此,结合本地区对外交流的现状,采取切合实际的外事培养模式,能够培养、造就出一批外语水平和专业素质高的翻译人才,对推动当地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对外贸易增长,带动涉外旅游业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南通市外事活动现状,提出了政企学合作下的翻译培养模式,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一、本地区翻译需求现状
近五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地方外事工作和对外交流活动也日益频繁,涉外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外事活动层次也越来越高。这对翻译和接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我市政府外事办现有力量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
2006年,我市举办了“第16届江苏省运动会“等五项大型活动,与会外宾达300多人次。我市翻译共累计承担文字翻译43000字,会场翻译11场,同声传译2场。2007年,超过116余名翻译和21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第三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等系列活动;2010我市翻译共有30多名翻译与数十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了“长三角友谊日”、“中印贸易合作会议”等大型活动的翻译和接待活动,同时完成了共计15万字的文字翻译工作。
从上述外事活动简述中可以看到,作为全国最早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南通在21世纪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对外事翻译的人员组成,数量和翻译质量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些涉外活动中,来自社会各行业的翻译人员承担了大量的口笔译任务,构成了不可缺少的涉外翻译力量,成为沟通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间的桥梁。为宣传南通、促进南通对外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政府外事活动中外事翻译人员的组成及比例
目前,在政府外事活动中承担翻译任务的人员主要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外事办专职翻译。作为政府公务员,外事机构的专职翻译受编制等因素影响,数额不足;且同时必须承担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对外事机构的专职翻译来说,如何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保持并不断提高翻译水平显得十分重要。
2.高校教师。做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具体表现,在政府专职翻译短缺,无法完成翻译任务的情况下,一些高校教师在学校推荐、政府部门试用考核后作为灵活的储备力量,充实了政府外事翻译力量。
3.企业翻译。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很多企业通过学校培养与企业培训的模式,培养技术骨干担当翻译,充实了自己的翻译力量;这些翻译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专业性较强的翻译场合表现出色;
4.大学生志愿者。近年来南通市政府举办的大型外事活动中,都活跃着一批年轻的志愿者;他们大都是从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从事着联络、会务、接待等工作,保证了诸多外事活动的顺利展开。
(三)外事活动中翻译人员组合的优劣
1.优势:翻译人员组合的行业多样化
充分整合了社会翻译力量,为高效率完成翻译任务提供了保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弹性互补。对地方政府来说,灵活启用企业和高校翻译人员,避免了政府内部因编制短缺造成翻译人员不足的现象,也缓解了专职翻译在承担大量事务性工作的同时进行翻译任务的过大压力,保证了翻译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在政府部门的协调下,能充分调动各行业参与地方事务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人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对高校来说,派遣优秀教师参与当地大型外事活动,是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的举措,同时历练了本校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储备了优秀的教学人才;而参与翻译任务的教师在不断提升自我能力,更新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最新最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素材,可以运用到教学中,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对企业来说,派遣翻译人员参加外事活动,能够直接与外宾沟通,获得第一手信息,同时通过与高校的接触,传递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谋求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可以说,在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协调下,各企业和学校派遣员工参与涉外活动,能最大化地利用社会资源,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
2.劣势:翻译队伍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人员组成的多样性和个人水平的参差不齐,在一个大型翻译活动中可能出现部分翻译表现出色而部分翻译水平差强人意。承担翻译任务的高校教师绝大多数均具有良好的双语表达能力,但相对来说,大部分教师十分欠缺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企业人员也可能因过多关注自己企业,或因翻译领域狭窄而出现翻译效果欠佳等现象。同时,高校教师和企业翻译由于对外事工作的认识不足,也可能出现翻译中违背外事礼仪或外事原则的现象,造成工作中的被动局面,这些都给政府部门协调和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政企学合作下,外事翻译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在政企学合作下培养外事翻译的必要性
随着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政府外事部门的专职翻译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在编制等体制的束缚下,增加专职翻译数量似乎不切实际。而整合弹性翻译力量,完成大型涉外活动中涉及的翻译任务显得十分必要。由政府部门牵头协调,集合社会力量,同心协力完成涉外任务,既能充分调动社会各行业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凝聚力,符合当前社会提倡的和谐主题。而相对于各参与方,在参与的过程中,也能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获取相关信息,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政企学合作培养翻译,有助于学校拓宽视野,对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均有较好的借鉴作用;而企业一方面在与政府和高校的合作中,提供人才需求信息,为高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企业依托政府的支持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培养或借用翻译人才为企业发展服务。
由此可见,在政企学合作下培养外事翻译具有其必要性。
(二)在政企学合作下培养外事翻译的可行性
在政企学合作下培养外事翻译也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1.政府外事部门希望能有一支灵活的翻译队伍作支持。由市外事办为总协调,我市于2004年成立了翻译工作者协会。该协会吸纳了社会各领域翻译专业人才,目前共有289名会员。他们大都是学校和企业从事翻译或与翻译相关的技术人员,既有双语能力出色的高校教师,也有专业知识丰富的企业翻译,可提供英、日、德、韩、俄五种语言翻译服务,基本满足了本市外事活动的翻译需求。在全部翻译协会的成员中,市政府外事办精选、优选了近50位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有高度责任心的翻译骨干,并通过实战演练打造了一支优秀的翻译队伍。通过这一协会,政府外事部门拥有了一支灵活的翻译队伍作为后备力量。
2.学校高度支持。学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建设。通过派遣教师和志愿者学生参与大型涉外活动,能开阔教师和学生的眼界,使老师和学生走出象牙塔这一局限的天地。对于教师来说,能有助于他们及时不断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并通过他们,带动和影响学校的其他教师,使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联系得更为紧密。而相对于学生来说,高层次的涉外活动给他们打开了通向社会的一扇窗,使他们了解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就业兴趣和优缺点。能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笔者有一学生,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市里一外事活动后,主动要求选修多门课程,学习积极性大增。这些志愿者也影响和改变了其他许多学生去关注社会需求,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地寻求个人全面发展。
3.企事业单位通力合作。信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通过派遣企业翻译力量参加政府举办的高层次外事活动,能及时沟通相关信息,为企业提供资讯;在和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接触中,也可以提供相关的人才需求信息,并通过他们建立企业和学校的联络和沟通,有助于双方建立长期的供求合作关系。在近期举办的第19届日欧中韩美船舶峰会期间,25名翻译人员大都来自我市招商部门和外资企业,在保证翻译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下,达到了沟通信息,捕捉商机的目的。
三、政企学合作下,外事翻译培养的具体方法
在政府、企业和学校合作下的翻译培养模式灵活机动,能实现各方资源共享。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以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指导和协调外事翻译工作,为翻译人员提供实践机会
1.依托翻译协会,选拔、储备优秀翻译人才。我市翻译协会成立后,通过自愿报名并通过考核的方式,吸纳了热心翻译事业的会员,并在不断的培训和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组建了一支骨干翻译队伍。
2.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资源优势,开展外事翻译能力培训。外事翻译能力培训可分为语言能力培训和外事技能培训。
(1)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优势,邀请周边省市拥有较高水平的翻译举办翻译讲座,交流研讨会等,指导翻译人员不断提高语言能力和外事礼仪和接待等其他技能;
(2)采取“走出去”的培训方式,组织派遣翻译人员参加国家或省相关部门举办的外事翻译培训。
(3)定期组织翻译协会内部人员研讨会,增进彼此间的交流。
(4)开通翻译协会网上家园,为协会会员探讨、交流翻译技能和职业技能提供平台。
(二)学校根据政府和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1.教师参与外事翻译实践,直接服务地方经济;
2.教师及时向学院反馈社会需求信息,为学院调整外语专业设置提供参考信息。
3.教师通过实践提升自我实践能力,并获得第一手的教学素材,在教学中摆脱纯理论说教式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4.学院聘请政府外事部门人员和企业相关部门人员走进学校,为学生举办涉外知识讲座和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历练自我;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鼓励他们选定方向,自我完善。在条件成熟时,可开设由政府外事部门和企业人员担任主讲教师的课程。
(三)企业向学校提供翻译需求信息,在专业性方面提供培训素材和环境
企业通过派遣翻译人员参与政府组织的大型外事活动,及时掌握商业资讯,为企业发展提供畅通的信息渠道;企业和学校建立合作,可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定岗位的培训或见习机会,并可优先选择录用培训生中的优秀人员完成企业人才储备需要。
[注]本文得到南通市政府外事办的大力支持,所使用的数据由该办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1] 孟令超. 漯河市复合型外语人才现状与需求走向调查与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 刘福生,王谋清,冯蓉,李玉明. 甘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外语翻译人才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3,6.
[3] 周震.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2004,3.
Translator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among Governments,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JIANG Hai-hong
With the further carry-out of the opening-up policy, the local foreign exchanges are developing rapidly both in scale and depth, which demands more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of high quality. The translator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among governments,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s a new tentative vision to integrate the sources of the three parties so as to better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construction.
government; enterprise; university; translator training mode
G646
A
1008-7427(2011)01-0104-02
2010-11-27
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助基金课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南通外事翻译体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9CNT024。
作者系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