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两个中译本看儿童文学翻译
2011-08-15涂熙玲
涂熙玲
一 儿童文学
在中国,“‘儿童文学’这一术语于‘五四’时期崭露头角。它是指切合儿童年龄特点、适合儿童阅读欣赏、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陈子典,2003:43)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和译者主要是成人,虽然有极少的作品由儿童创作,但满足不了儿童读者的需求。这就给儿童文学成人创作者和译者提出了挑战,著名的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指出:“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能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陈伯吹,1959)
二 《哈利·波特》中文译本分析
英国女作家J.K罗琳撰写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原著出版以后,全球掀起了一股哈利·波特的狂潮。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哈利·波特从一个自小受到德思礼姨妈一家虐待的腼腆弱小的孩子逐渐成为一位充满自信的伟大英雄的过程。它不断刺激儿童读者的好奇心,令孩子们爱不释手。和其他儿童文学作品一样,这本风靡全球的长篇童话小说的目标读者是儿童,目标读者的特殊性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从身心理解儿童,以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心灵去感受,然后用适合儿童的语言来表达。尽量使语言措词简洁、易懂,语体口语化,翻译过程中恰当地使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具体。笔者以《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两个中译本:马爱农的译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以下简称马译本;霍格茨翻译学院的译本——《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以下简称霍译本为案例从词汇、语体和修辞对原文和译文之间英汉译文进行比较,浅析儿童文学英汉翻译的策略。
1.词汇——措词简洁、易懂。
为儿童读者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应该考虑儿童的理解能力,翻译的文学作品能够被儿童理解,否则会阻碍他们的阅读。尽量避免不常用字或生僻字。例如:
‘But how are they supposed to have“stolen”magic?’said Ron.(Original:172)
“可是他们怎么可能‘盗窃’魔法呢?”罗恩问。(Ma’s version:156)
“可他们怎么能说是‘偷’的魔力呢?”罗恩说。(Hogwarts’version:41)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马译成“盗窃”霍译成‘偷’,对比两个译本不难发现,‘偷’更简洁,易于理解,从而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
又如:
‘Do not pity the dead,Harry,Pity the living,and,above all,those who live without love.(Original:578)
“不要怜悯死者,哈利。怜悯活人,最重要的是,怜悯那些生活中没有爱的人。(Ma’s version:534)
“不要怜悯死者,哈利。要同情那些活着的人,更要同情那些生活中没有爱的人。(Hogwarts’version:213)
“pity”分别被译为“怜悯”和“同情”,比较两个版本,霍译“同情”马译成“怜悯”,前者比后措词更简单易懂,适合儿童的语言特点。
2.语体—— 口语化。
儿童文学的语体对语言口语化有较高要求,要求语言不但要充满意义,而且浅显易懂,琅琅上口。儿童文学翻译要求译者考虑儿童语言的重要特征——口语化,翻译出适合儿童口味的作品。例如:
‘Don’t believe a word of it!’said Doge at once.‘Not a word,Harry!(Original:127)
“一个字儿也别信!”多吉立刻说道,“一个字儿也别信,哈利!”(Ma’s version:115)。
“别信那些无稽之谈,”多戈尔马上说,“一个字也别信,哈利。(Hogwarts’version:30)
又如:
‘And I’ll tell you something else,’Muriel said,hiccoughing slightly as she lowered her goblet.(Original:131)
“我再告诉你一件事吧,”穆丽尔姨婆放下酒杯,轻轻打着嗝儿说。(Ma’s version:119)
“我还可以告诉你更多的东西,”穆丽尔一边打着酒嗝以便对哈利说。(Hogwarts’version:31)
和孩子讲话时“儿”字在北方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如“宝贝儿”,“花儿”,“鸟儿”,“唱着歌儿”,“一会儿”,“一点儿”和“小不点儿”。对比两个译本,马译本“字儿”,“嗝儿”和“绝活儿”,迎合了儿童的口味,体现了儿童的语言特征。霍译本则译为“字”,“酒嗝”和“有一套”。
3.修辞(拟声词和比喻)。
英汉两种语言都习惯采用多种修辞手段以增强文本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这些修辞手段对儿童文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是儿童语言的一大特点。儿童文学中一些最基本的修辞格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拟声等的恰当运用将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拟声词的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形象。拟声词是摹仿自然声音构成的词。准确地使用拟声词,将会使我们说话、习文的生动性、形象性大大增强,特别是在儿童文学翻译中。例如:
There was a small click,and the ball of light from the lamp flew back to the ceiling and illuminated them all once more.(Original:112)
随着轻微的咔哒一声,那盏灯里的灯泡飞到天花板上,一下子把他们都照亮了。(Ma’s version:99)
又是一声轻响,灯光重新飞回了屋顶,再次把他们照亮了。(Hogwarts’version:26)
比较两个译本,马译本比霍译本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拟声词的使用生动的描述了按灯的声响,富有音乐性,从而调动了儿童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儿童读者快乐地阅读。
比喻的使用也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比喻分为明喻和暗喻。明喻(Simile),是常用as或like等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像B。暗喻(Metaphor)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在儿童文学中,比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技巧,如果使用恰当,比喻会使文学作品更加形象生动。例如:
‘One of us?’Jeered Voldemort,and his whole body was taut and his red eyes stared,a snake that was about to strike.(Original:591)
“我们中间的一个人?”伏地魔讥笑道,他整个身体紧绷着,红眼睛瞪着,像一条准备进攻的蛇。(Ma’s Version:545)
“我们中的一个?”伏地魔讥笑着,他身体绷紧,猩红的眼睛射出毒蛇般恶毒的光芒。(Hogwarts’Version:216)
对比两个译本,马译本更好地表达了原文的内容,译文翻译成明喻,把伏地魔的凶狠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迎合了儿童的口味。霍译本“a snake that was about to strike”虽然翻译成“射出毒蛇般恶毒的光芒,”译成暗喻,读者对伏地魔的特点没有直观形象。
总之,儿童文学的翻译,译者不仅要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懂得儿童的语言,而且要恰当地使用翻译策略。
[1]陈子典.新编儿童文学教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M].武昌:长江文艺出版社,1959.
[3]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6).
[4]J.K.Rowling.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M].Bloomsbury.2007.
[5]《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易水网络|小说爱好者论坛.www.esnet.com.cn/bbs
[6]马爱农,译.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