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翻译生态学及其可持续发展

2011-08-15陈晶辉

关键词:语言学意识生态

陈晶辉

任何人或物在地球上生存,都不得不同其周围的环境发生关系,翻译活动亦是如此。透过世界翻译史,我们看到,人类之间的相互交流的需要产生了翻译,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更离不了翻译。从翻译诞生的那一天起,翻译就同其生态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任何一个时期都随着生态圈中的科技和经济等因素的飞速发展而发展。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就是生态学。那么翻译生态学就是研究翻译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的、心理的)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也就是说,翻译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翻译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翻译的发展规律,揭示翻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翻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以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翻译。把生态意识渗透到翻译的每个环节,研究翻译生态学及其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各级各类的教育与培训中进行生态教育,从而使人们清楚地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生态意识,为控制生态平衡,达到自然协调而采取积极的对策,促使自然,社会和包括翻译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翻译生态学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的研究必然与其他分支学科交叉、联系。因此,翻译生态学及其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研究“人与生物圈”这个全球性的大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态翻译的可持续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 内在要求

1.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生态翻译要求平等地对待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以确保世界语言文化的多样性。生态翻译就是要保持语言地位的平衡,文化交流的平衡。生态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最早提出并使用生态语言学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E.Haugen。他认为,生态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生态问题上所能起到的作用以及它的发展规律对生态问题的影响;生态语言学家使用生态系统语言来比喻性地描述语言世界系统,并借助生物生态学概念来分析语言问题,生态语言学在语言和言语层面对语言使用和使用语言系统中的人类及人类的人为的破坏生态的种种现象加以描绘,提出了语言和生态各自的问题,以及语言与生态的各自发展和相互作用的问题,探讨语言和生物之间的即分又合的关系。从以上的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生态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言系统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直接反映,语言与生态系统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语言与生态的结合不仅仅是新范式的创立,而且是一个双赢互动的过程。语言学可以用来研究翻译,而生态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新的学科,自然应该也可以用来研究生态翻译,因此,生态翻译就是一种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范式,这种范式必然包含着语言的使用者和译者,该译什么,什么时候译,怎么译。然而,由于经济和政治都需要话语的表述,语言翻译之间的不平衡自然而然相伴而生,生态翻译就是要保持语言地位的平衡,文化交流的平衡。然而,由于语言也象生物生态过程一样,有些语言在逐渐走向衰亡,而有些语言则根深叶茂,长势迅猛。这是生态发展的规律,也是历史规律。但是,这一语言衰亡的过程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即人为的结果,那么语言的整个生态就失去了平衡。英语现在是全世界的共同语,世界各国的资料文件,只要参与国际交往,就要将其翻译为英语,而且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普遍规律,无人质疑.而非强势语言的国家民族主体性很少得到彰显。对待这样的语言生态失衡现象,翻译是一个很好的对策,翻译可以引入异化原则,对这种霸权主义进行解构,Venuti认为,异化翻译可以改变民族中心主义对非强势语言的国家民族主体性的篡改,在当今的语言翻译形式下,尤其需要这种策略上的文化干预,以抵制欧美国家文化上的统治地位,反对文化交流中语言所反映出的不平等现象。所以,异化翻译在可以用来抑制语言中的民族中心主义和种族主义以及不平衡的现象,克制文化中的自我欣赏和反对帝国主义的一种形式,以便与维护语言及文化上的平衡。因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生态发展的普遍规律。然而,生物学以及所有学科都不可避免在某种程度上受语言的制约。语言的效力无处不在。翻译必须体现生态性,翻译对物种多样性是有影响的。不仅如此,当国界作为障碍矗立于文化交流的宏伟蓝图上时,翻译必然要承担起消除障碍,促进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弱势文化通过翻译而使世界知道它的存在,然后逐渐吸引其他文化的注意力,从而使文化生态圈保持繁荣昌盛的可持续发展。

2.语言的生态性背景。

语言的生态性,即是指语言的绿色性、清洁性和伦理性。因此,保持本族语的清洁,消除语言的不洁,不纯理所当然是生态翻译的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语言伦理是指语言的使用要符合它们所在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中不得出现污言秽语和语言污染现象。语言伦理是所有种族、民族、社会的共性特征,它是语言使用的理想境界。但是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污染现象。例如,(1)Don’t make a mistake,cover your snake.(2)Encase that torch before you paint her porch.(3)Plug your funnel then enter the tunnel.在这些广告词中都会引发人们对性器官的联想,因此,最好译为“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使用安全套。”这样的翻译虽然没有做到忠实原文,但是从语言生态的角度而言却做到了顾全大局。因为这句的翻译准语言的伦理性,很好地维护了语言的伦理性。全球化的脉动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上,而且也反映在翻译中。在全世界大力提倡环境保护的时代,作为自然生态一部分的语言也理所当然应当重视自身内部的环境保护以及自身地位的保护。保持语言的纯净就是保护语言的生态平衡和道德伦理。在这个过程中,生态翻译是必经之路。全球化背景下的生态翻译在体现着全球保护生态的意识和努力的同时,也能强化语言社区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加强社区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语言与生态的各自以及共同的协调发展。

二 外在要求

1.生态翻译的国内视角。

在国内,要建立生态翻译,首先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要建立一个有利于我国翻译生态以及个体翻译生态发展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翻译业必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以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不但要建立起相关法律制度,使翻译规划、翻译政策、翻译教育、翻译队伍建设、翻译市场管理等等有规可循,违规必治,而且要重视伦理道德发展,对法律无法规范的思想和行为用伦理道德加以规范。树立竞争思想,随时调整我国翻译教育、翻译研究、翻译组织和翻译产业中的不合理成分,积极同世界接轨,竞争协同,使我们的发展走上正规。采取具体措施,提高翻译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相应地提高其各项待遇,以刺激其积极性。养成良好的生态翻译意识。意识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态意识顺应了国际化的大趋势。通过翻译,可以把世界先进的生态意识培养方案引进来,加入到中国传统的生态意识习惯,建立起适应当代中国发展的生态意识。

2.生态翻译的国际化视野。

翻译,在促进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沟通与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只有通过译者耐心的捕捉和展示,才会获得不同国度和语言的人们的青睐和欣赏。只有通过翻译才能实现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以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之间的沟通为例,西方世界对东方文化存在不少误解,这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人们缺乏相互了解和对话有密切关系。人们常常对不了解的东西产生恐惧,并会从自己文化的角度进行猜测。翻译的作用就是打破人们之间的沟通障碍,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桥梁。如果没有翻译,便无法消除文化间的障碍,不能实现文化间的有效交流互通。如果翻译不准确,交流的双方都会因此受到伤害。

三 结语

全球化使得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翻译业的发展是和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辅相成的。翻译圈是一种大翻译系统,包括翻译理论、翻译实践、机器翻译、翻译培训和翻译产业等。对象包括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员,还包括翻译发展所依赖的客观条件与环境,即社会、经济、科技、管理及对人才的需要等。经济发展给翻译圈的演进提供实力,科技发展给翻译圈平衡创造条件。翻译圈内的人才流,能量流,物资流能够有良性循环机制,翻译生态圈中,同行业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在加以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这样,就可以促进翻译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翻译研究离不开国际视野。中国的翻译研究要发展,就得在梳理我国传统译论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各地的翻译理论,取长补短,以建立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翻译学,推动我国生态翻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戴桂珍.翻译与和谐文化的发展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06(5).

[2]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概述[M].外语教育与研究,2005(2).

[3]耿继永.翻译与生态思想——重读斯奈德译寒山寺[J].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

[4]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语言学意识生态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生态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