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的研究

2011-08-15丁三姐

关键词:学生党员诚信党员

丁三姐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日趋淡薄、诚信缺失现象日益明显,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和谐和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目前我们高校急需解决的新问题。而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和骨干力量,又是我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的后备军,加强他们的诚信教育意义更为重要[1]。

一 大学生党员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大学生诚信危机主要表现在考试作弊、就业造假违约、恶意欠费、偷盗财物、网络道德缺失以及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弄虚作假等方面。虽为学生党员,但耳濡目染,难免身受影响,他们在诚信方面也不同程度的出现各种问题。第一,政治立场不坚定,入党动机不纯。研究发现,个别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淡薄,对党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不深入,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往往不能坚定政治立场,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学生为了便于就业,考选调生、大学生村官或公务员而入党,入党之前还积极要求上进,认真工作,努力学习,一旦入党,就开始对自己放松要求,不注重党的理论知识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注重提高党性修养,有的甚至忘记党员身份,在同学中不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第二,不能正确履行党员责任和义务。个别学生党员在有关切身利益面前,往往忘记了党员的责任,甚至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调查发现,个别学生干部党员在学校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标兵)、品学兼优毕业生等评比活动中,利用职务之便首推自己。此外,有些学生党员不能很好的履行党员义务,不按时交纳党费,无故不参加党支部活动,这些行为既严重损害了党员形象,又是对党组织的不诚信,也是对社会的一种不诚信。第三,在学习方面的诚信问题。有些学生在入党后,学风变得浮躁,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临时抱佛脚,甚至考试作弊。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9名研究生因考试作弊,受到勒令退学的处分[2]。

究其失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期,政治、经济体制还不完善,法制不健全,维持诚信所需的各种管理、评价、监督和奖惩机制还不健全,致使社会不文明、不道德现象时有发生。现实生活中,虚假广告、假冒伪劣商品、校园枪手等频频出现。虽然大学生党员已具有一定的道德选择、判断和评价能力,但由于涉世不深,社会阅历浅,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在面对具体的价值选择时,偏重于自身的利益和发展,从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诚信问题。

2.家庭因素。

在我国的家庭中,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很多只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对其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失信行为也不加以重视和及时制止。部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一些不诚信的言行举止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的诚信观念。如有的家长功利思想严重,对现实生活中弄虚作假等不诚实行为给以“积极”评议。另外,许多家长也误认为,孩子上大学了,又是党员了,思想已成熟了,对孩子管理放松,较少地进行道德品质的引导。这些对于学生党员诚信观念和意识的培养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3.学校教育管理因素。

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是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管理的思想。在大学生党员发展中,“入口关”把得严,但对于入党后的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却在不同程度上处于弱化状态,缺乏周详的计划和具体的要求,缺乏教育的连续性;尤其是有的大学生入党后,出现了思想修养要求放松,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起模范带头作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党员的形象。二是教育方式、方法缺乏创新,还是以传统的理论灌输的方法为主;教育内容也与现实社会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以科学精神教育为主,缺乏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诚信教育监督评价体系还不健全,对大学生党员的失信行为实施惩罚措施还不多,没有将诚信状况与大学生党员的切身利益挂钩,致使诚信缺失对学生触动不大,影响不深。

4.自身因素。

大学生党员自身修养不足,是其诚信缺失的内因。他们的道德观基本上都是来源于老师课堂传授,一旦走出课堂,面对当前激烈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受不住来自社会各方面不良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受到强烈冲击,社会主义转型期的道德困惑,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使得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就更谈不上把诚信视为自身人格健全的必备素质了。此外,大学生党员诚信意识淡薄、对诚信认识的不足也是其失信的原因。当代大学生党员由于生活在象牙塔里,与社会直接接触少,很难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和价值;同时,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往往只重视自身的学习,而忽视自身的道德建设,从而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党员诚信意识淡薄,对诚信认识不足,进而加剧了其失信行为的发生。

二 加强大学生党员的诚信教育,提升学生党员素质

1.加强诚信教育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文化氛围。

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诚信校园氛围,大力弘扬正气、表扬先进,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站等校园媒体,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发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诚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在教室、图书馆、寝室及其它公共场所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以及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执着求学的诚信理念。此外,通过举行讲座、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利用广播站、校报、网络等方式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和典型事迹,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形成以诚信为荣、不诚信为耻的良好诚信教育舆论环境,引导大学生强化自身的诚信意识,把诚实守信作为大学生的立身之本[3]。

2.加强家庭诚信教育。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诚信是每个人必备的道德品质,所以家长要加强子女诚信品质的培养,这就要求家长有长期坚持的耐心、与时俱进的细心,又深深扎根渗透于日常生活的琐碎点滴中,贯穿家庭生活的全过程。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诚信修养,为子女做诚信的榜样。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来说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其次,针对社会上那些坑蒙拐骗的行为,父母要态度鲜明地进行批判,要让子女坚信,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是必将受到惩罚的。最后,还要营造诚恳、互信的家庭氛围,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信任,为子女创造愉悦的讲诚信的氛围,以感染孩子的心灵。

3.完善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和管理工作。

培养学生党员的诚信意识,须将教育与管理结合起来。理论教育是学生党员再教育体系中的中心环节,应该贯穿学生党员教育的始终。要求学生党员继续深入系统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路线和方针政策,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通过理论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敏锐感和政治鉴别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党员的理论修养,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建立民主评议制度、监督制度和联系人继续培养考察制度,教育督促学生党员按中共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进行党性锻炼,提高党员素质。通过组织谈话、思想汇报、群众评议来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学习、工作和履行党员责任义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并帮助改正。实行党员挂牌制,提高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如在期末考试中采取学生党员佩戴标牌的方式,让学生党员接受师生的监督,在诚信考试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加强制度建设

通过制度建设促进诚信教育的实施,把诚信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具体化,对失信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并渗透到学校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中,让所有的师生都做到有章可循。一是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党员诚信评价机制,制定大多数学生认可的评价标准,如把诚实守信、正直善良等道德品质做为测评因素,通过学生党员自评、班级评议和老师评议,对其进行信用评价。二是建立健全诚信监督机制,一方面是加强对高校教职工的诚信管理,杜绝教学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另一方面,通过诚信评价机制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诚信考核管理。三是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加强对诚信学生党员的褒扬、奖励,如在评奖评优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失信的学生党员给予批评、处分,取消各种评奖评优资格,情节严重的取消党籍,这对营造良好的诚信校园氛围,塑造学生党员良好的诚信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中说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信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需要。而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关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关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和骨干力量,因此,我们更应该充分重视大学生党员的诚信道德建设,并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真正培养出诚实守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1]杨江水.加强大学生党员诚信教育的要义与方略[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5,(1).

[2]谈洁.南京航大九研究生被责令退学[N].北京青年报,2004-2-24(9).

[3]江阳刚.诚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探索,2003(4).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诚信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