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框架转换看英汉脑筋急转弯的异同
2011-08-15李俊婕
黄 睿,李俊婕,王 蕾
(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从框架转换看英汉脑筋急转弯的异同
黄 睿,李俊婕,王 蕾
(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脑筋急转弯是一种体现思维跳动的言语幽默。这种思维的跳动体现了典型的语义框架的转换。文章旨在分析框架转换角度下的英语脑筋急转弯的分类,并结合前人研究,探讨英汉脑筋急转弯的表达异同,以期启迪读者更好地理解跨文化幽默。
脑筋急转弯;框架转换;英汉表达差异;幽默
脑筋急转弯是一种思维游戏。它以“问-答”式出现,内容体现思维跳动、开启智慧。其特点在于要求突破常规思维解决问题,题目的答案既属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1]。这种思维游戏常使答题者答不切题,却感到趣味,从而产生幽默。
对于脑筋急转弯的研究虽然历史不算久远,但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Mark Bryant(1990)对谜语(脑筋急转弯是谜语的一种)从古至今的发展做了概括,尤其对古人的口头谜语进行了总结[2]。共时研究包括:人类学角度[3]、语言学角度[4]、认知角度[5]。国内对于脑筋急转弯的研究也可分为:1.语言层面。对比英汉谜语异同点[6]、修辞[7]、语义分析[8],内涵/外延[9],模糊语言[10]。2.认知层面。自主 - 依存理论[11]、理想认知模式[12]、言语行为理论[13]、框架转换[14]、关联理论[15]。从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对脑筋急转弯的语义和认知研究兴起于2000年后。大家从不同角度对“脑筋急转弯”的生成和识解机理进行了研究。笔者将以例说明“脑筋急转弯”的突破常规思维定势是典型的语义框架转移。并通过分析实例,探讨英汉脑筋急转弯表达创新思维方式的异同。
一、框架转换理论
Fillmore(1982)认为很多词语的意义依赖于以场境和社会体制为前提的说话人的经验。比如“Tuesday”的概念依赖于比其更概括的“week”概念范畴。而人们对“week”与“weekend”概念的理解也是由他们一周五个工作日的体验而来。因此,Fillmore将“框架”定义为“植根于一定语境中的范畴体系”,词语的意义反映框架的某个方面,且呈现一个以该框架为基础的范畴。比如“buy”,“sell”和“pay”共同体现了“Commercial Event”框架,但各自突显的方面却不同[16]。Coulson(2001)挑战传统的句子加工的观点,提出意义构建的组合观。人们在话语理解中会不断地变换框架,根据语境的变化会不断地进行语义的重新分析,即框架转换。如:
1.Jaimie came bouncing down the stairs.
2.Paul ran over to kiss her.
3.Paul rushed off to get the doctor.
句1中“bouncing”的意义是不确定的:当后接句2时,意为“蹦蹦跳跳”;当后接句3时,意为“跌倒”。
“框架转换”实际是一种概念修正,它反映了将现存信息在新框架中进行重组的语义重析的操作过程。框架转换产生的关键因素是默认值的介入,而默认值主要是储存在长久记忆中的关于一定典型背景的信息。脑筋急转弯问题设计的突破常规思维定势,同时答案既属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典型的框架转换。
二、框架转换理论下的英语脑筋急转弯
周彦(2009)用“框架迁移”分析汉语脑筋急转弯,并归纳出汉语脑筋急转弯中框架转换的四种模式:百科知识框架→元语言框架、在相同事件链框架、习语框架→字面意义框架、比喻意义框架→字面意义框架。因为框架转换理论体现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句子意义构建组合观,而且英语脑筋急转弯本质上也是一种思维游戏,作者发现英语脑筋急转弯同样可以有所分类:
1.百科知识框架→元语言框架。
如:1a.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ere and there?
-The letter T.
1b.What is the end of the world?
-The letter D.
在上面例子1a和1b中,答案部分是框架转换中的切断器(disjunctor),由此,脑际急转弯停止百科知识框架,开始元语言框架的表述。而问题部分的“here…there”和“world”分别是两个脑筋急转弯中两个框架间的联接器(connector),使得答案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
2.比喻意义框架→字面意义框架
如:2a.What fruit is never found singly?
-A pear.
2b.What letter is a question?
-Y.
在例2a和2b中,答案部分是框架转换中的切断器,由此,脑筋急转弯停止比喻意义框架,开始字面意义框架。值得指出来的是:这两个脑筋急转弯的答案分别利用了单词的发音来表达同音异义词“pair”和“why”,才使得答案部分成为两个框架间的联接器,答案才合情合理。
3.字面意义框架→百科知识框架
如:3a.At what time of day was Adam born?
-A little before Eve.
3b.Why should you never marry a tennis player?
-Because love means nothing to them.
周彦(2009)指出百科知识框架应包括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例3a中答案切断了字面意义框架,开始文化知识框架,问题部分的“Adam”是联接两个框架的联接器。例3b中答案切断了字面意义框架,开始文化知识框架,问题部分的“love”是联接两个框架的联接器(love在网球比赛中意为零分)。
4.在相同事件链框架
如:4a.Where was Solomon’s temple?
-At the side of Solomon’s head.
4b.What colors were the winds and the waves in the last storm?
-The winds blue/blew,and the waves rose.
以上两例都是相同事件链上的框架转换,但,我们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利用了同音异义表达才完成了框架转换。例4a中“temple”为同形异义词,既可指“神庙”,又可指“太阳穴”;4b中“blue”与“blew”为同音异形词。类似例子还有很多。
三、对比英汉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本身是一种思维游戏。在理论上,可反映的语义框架转换也应当是无限多的。限于空间,作者不再列举。通过对比英语脑筋急转弯与汉语脑筋急转弯的框架转换,作者发现:1.“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在英汉脑筋急转弯中反映突出。英语脑筋急转弯利用同音异义(包括一词多义、同形异义、同音异义和谐音异义),甚至相同词语的对称摆放都会通过音的相似/相同和意义的不同形成鲜明反差,突显脑筋急转弯“问”/“答”框架的某个特点,突出语义框架的转换和脑筋急转弯思维的创新。在以上体现各个框架转换的英语脑筋急转弯例子大部分都包含这一层面的突显。再如:
5a.What’s black and white and red/read all over?-A newspaper.
5b.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jeweler and a jailer?- One sells watches and the other watches cells.
5c.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glutton and a hunger?
-One eats long and the other longs to eat.
5d.Teacher:If I laid two eggs on this side of the table and two eggs on that side of the table,how many would I have?
Bobby:I don’t know,teacher,but I bet you couldn’t do it(lay an egg).
5e.Tom:How can I find my dog who is lost in the woods?
Jerry:Put your ear to a tree and listen to the bark.
5f.怎样可以使麻雀安静下来?
-压它一下。因为鸦雀无声。
5g.打什么东西不必花力气?
-打瞌睡。
5h.如何形容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
-日理万机。
汉语脑筋急转弯中对音这一层面的突显也有很多,但相对于其他表达方式,比如下面提到的四字习语,它便稍有逊色。同时,涉及音层面突显的英汉脑筋急转弯,由于英汉语言音和意不是对等对应的,是不可对等翻译的。
2.文化在脑筋急转弯中的反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脑筋急转弯这一体现各民族智慧的思维游戏更是抹不去文化的色彩。然而对于文化因素的体现,英汉脑筋急转弯又是不同的。究其原因,这似乎与英汉语言的表达差异不无关系。从古代汉语流传下来的大量成语、谚语,大多匀称对偶,节奏铿锵,琅琅上口,言简意赅,至今仍为汉语意合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周彦(2009)对汉语脑筋急转弯的语义框架分析包括“习语框架→字面意义框架”的转换。而笔者通过对英语脑筋急转弯的语料调查,却极少发现包含习语的英语脑筋急转弯。体现英语文化的脑筋急转弯与体现文化的汉语脑筋急转弯对比如下:
6a.自讨苦吃的地方?
-药店。
6b.谁最喜欢咬文嚼字?
-蛀书虫。
6c.他整天目中无人,为什么?
-因为他是盲人。
6d.金先生一向心直口快,是什么事让他突然变得吞吞吐吐了?
-金先生在抽烟的时候吞吞吐吐。
6e.Which hand should you stir soup with?
- Neither,you should use a spoon.
7f.At what time of day was Adam born?
-A little before Eve.
8g.Why should you never marry a tennis player?
-Because love means nothing to them.
四、结语
脑筋急转弯作为一种体现思维智慧的话语幽默存在于英汉语言日常交际之中。相对于前人研究,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了英语脑筋急转弯的语义框架转换类型。可看出英汉脑筋急转弯在认知机制上的共同性。同时,作者通过对比英汉脑筋急转弯,发现了二者表达的一些差异点。脑筋急转弯的交际意图是实现幽默效应。通过分析英汉脑筋急转弯的表达差异有利于更好地提升我们对跨文化幽默表达的理解。
[1]赵一君.脑筋急转弯设置和解答的关联理论阐释[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7-60.
[2]Bryant,M.Dictionary of Riddles[M].Rutledge Publishing House,1990.
[3]Taylor,A.Bibliography of Riddles[M].Helsinki,1939.
[4]Pepicello,W.J.,& Thomas,A.G..The language of riddles:New perspective[M].Columbus.OH:Ohio University Press,1984.
[5]Koestler,A.The Action of Creation[M].New York:Macmillan,1964.
[6]汪榕培.智力趣味谜语[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7]于洁.英语双关与谜语研究[J].《云梦学刊》,2000,(1):23.
[8]李媛.英语脑筋急转弯的语义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9]廖巧云.“内涵外延传承”视角下的“脑筋急转弯”[J].外国语文,2009,(5):34.
[10]王新建.从模糊语言谈脑筋急转弯[J].电影评介,2007,(8):41.
[11]常水莲.汉语脑筋急转弯的自主依存框架分析[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12]郭沫.英语脑筋急转弯的理想认知模型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13]王晶.脑筋急转弯:言语交际行为阐释[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14]周彦.从“框架转换”的角度欣赏汉语脑筋急转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15]童蕾.从关联理论看脑筋急转弯[J].语文学刊,2007,(2):24.
[16]Coulson,S.Semantic Leaps: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18 -20.
Contrast of chinese and English brain twis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me shifting
HUANG Rui,LI JUN - jie,WANG Lei
(College of Arts,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Handan 056038,China)
Brain twister is a kind of humor with mental skipping.The mental skipping in it typically reflects the semantic frame shifting.This paper attempts to classify the English brain twisters under frame-shifting theory.And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y,it tries to prob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brain twisters,aiming to enlighten the reader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ross- culture humor.
brain twister;frame shifting;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humor
H085.3
A
1673-9477(2011)03-0125-03
2011-07-11
2010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S2010719)阶段性成果。
黄睿 (1980-),女,河北邢台人,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认知语言学。
[责任编辑:王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