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

2011-08-15禹逸群

关键词:语言学英语专业教学模式

禹逸群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417000)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语言学教学

禹逸群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湖南娄底417000)

英语语言学课程;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学任务设计原则

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之一,对构建学生的英语语言学知识、培养其语言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当前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说明了该模式运用于英语语言学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教师在教学任务设计应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理论性与实际性相结合原则,旨在提高语言学课堂教学的含金量,为学生们后续有关语言学课程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英语语言学课程,即2000年批准实施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的“语言学导论”,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潘之欣(2002)曾对全国范围内英语系开设该课程的具体情况做了一个调查,结果表明,“语言学导论”类课程的目的依然停留在以英语语言为对象的语言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学生普遍体会不到学习该课程所带来的乐趣,主要原因归结为理论性太强、内容枯燥以及教学方法不当[1]。面对严峻的形势,这不得不让语言学教师们反思,如何让语言学课也变得生动有趣,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师生互动?如何让语言学知识被学生灵活地运用,并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如何让语言学课的教学与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笔者从2006年以来一直从事本科生的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教学实践,致力于该课程的教学探索,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启发下,设置多种任务让师生一起体验教、学的快乐感和成就感,致力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该课程已成为本校英语专业学生最喜欢的专业课程之一。本文将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出发,分析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可行性以及课堂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原则,希望能对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逐步兴起,成为最近二十年来交际教学思想发展的新势态。任务型教学是建立在多种语言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其哲学心理学的依据是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2]。TBLT理念提倡“做中学(learn by doing)”,认为学习者是在参与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有目的的交互活动掌握语言的;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oriented)”,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重视学习者作为知识构建者的主体地位及其自身经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其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还可以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这种教学模式体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二 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自20世纪末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尤其是语言教学领域,逐渐开始认识并且关注TBLT的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早在80年初,美国著名的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Krashen),在《二语习得和二语教学》(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1981)中就已经提出了TBLT的基本思想;英国学者威廉斯(Willis)则在其专著《任务型学习概论》(A Framework of task -based learning,1996)一书中,向世人介绍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之后学者艾里斯(Ellis)辟专著《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learning andteaching,2003)和Nunan的《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2004)详细研究了TBLT,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给世人以指导。这些研究直接影响并左右着世界范围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活动,TBLT在中国语言学界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3]。尤其是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之后,广大从事语言教学的老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纵观国内外TBLT的研究现状,不难发现,已经建立的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与取得的丰硕实践成果,为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主要目标是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现象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本质:结构和规律,从而运用语言学知识解释各种语言活动。从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未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2000)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师以英语语言为对象,费劲地讲授语言理文化飞散视角论知识,学生却不能将之运用于解释语言现象,相反却认为内容枯燥,无实际价值;另一方面,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旨在背诵术语,记忆单词,对学习目的感到茫然,结果师生都无法体验教、学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因此,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就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理念与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旨不谋而合,因为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文规定:“教学改革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4]可见,将任务型教学模式用于指导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 语言学课程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

语言学首先应定位于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语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秋芳指出,英语专业学生因为长期忙于语言技能的训练,思维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或者很少顾及,因此思维普遍较弱,表现为缺乏广度与深度[5]。“入世与外语专业教育”课题组(2001)批评我国的外语专业长期以来不重视人才的思维能力培养,与其他文科专业相比,外语专业毕业生在逻辑思维和条理性方面表现较差,缺乏较强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显现出令人担忧的“思辨缺席症”和智性不足[6]。语言学学科性质正好可以帮助弥补这一不足。

英语语言学课程性质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要求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

现行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往往偏重语言理论的知识传授,教学方法沿袭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模式,课堂教学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记笔记,学生往往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不满意这种被动教学模式,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对英语语言学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任务型教学模式认为学生是影响语言教学的主要因素,学生是建构知识的主体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7]。因此,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来讲,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其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对学生知识建构起着帮助和促进作用。

然而语言专业的学生可能会对在一定程度上对抽象谈论语言的语言学课程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这毕竟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理论课程,可能会觉得和语言的学习相比,语言理论的学习倒像是多此一举。如果学习者具有这样的想法,语言学课程的开设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首先就应该转变学生的认识偏差,使他们认识到英语语言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疑,逐步把学生引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让学生感受这门学科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比如在引论课上,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讨论:

1)人类语言和其它动物的交际方式有什么本质区别?

2)思维能否独立于语言?语言究竟能否决定思维或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人的思维?不同民族的人其思维存在本质差异吗?

3)我们知道,英语中John is eager to please在意义上不同于John is easy to please,但这两句在形式上或结构上完全相同。那么是什么导致两句意义的差别?我们可以说John is eager但不可以说John is easy。如此说来,John is easy to please中的John原本便不在主语位置,我们可否得出这样的结论:句子结构有表层和深层之分?

对于上述问题或语言现象,老师当然无需做出详细解释或给出终极答案。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旨在告诉学生语言学研究既解决学术上的一些重大的形而上问题,也解决具体的语言实际问题,这是一种科学的探索。语言学习者通过语言理论学习识得语言的“庐山真面目”,通过分解语言了解语言的结构和机理,通过了解语言的本质来拔高语言意识、增进对语言习得基本原理的了解。

(二)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

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是造成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清华大学外语系方琰教授表示,许多教师在教授语言学时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扮演纯粹的语言学理论传授者的角色。教师应该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讲授复杂的理论,并结合具体生动的语言现象和语篇实例,而不应把复杂的理论变得愈加复杂,以至于学生不知所云[8]。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遵循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能化繁为简,深入浅出。

术语教学是语言学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如果只给出书本上的定义,然后再解释一番,其结果学生仍旧感到似懂非懂。相反,如果我们把术语的定义进行必要的“解剖”,学生就能更完整、更彻底地把握术语。比如讲解“音位”的定义时,笔者把它分解成为五个要素,然后分别对这些要素进行举例讲解,这样就实现了化繁为简的目的,学生也能较轻松地理解该术语的内涵。另外在讲解抽象概念时要注意具体化的原则,可以采用英汉趣味性实例的类比分析方式,学生往往对汉语的例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师在讲解语言理论时可采取自上而下的导入法,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实例引入课堂。通过对这些语言实例进行分析研究来说明特定的语言理论。例如讲解词汇学的“中缀”概念时,可创造具体语境引入这样一句话:I’m going to Singabloodypore.Singapore是一个完整的单词,在其中加入bloody表示咒骂和厌恶的语气,意思是“讨厌的或该死的新加坡”,表明说话者的个人态度。像这样举出具体实例后,再讲解构词法概念,学生就易于理解和记忆,从而加深他们对英语语言的认识。

语言表面上看纷繁复杂,而实际上充满了规律性。语言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揭示、解释各种规律。语言学教材中往往都会列出前人已经研究出来的各种规律。如果我们在教学时直接向学生介绍这些规律,就容易使课堂变得索然无味,学生就会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为了避免出现这一情况,可以选择变介绍规律为寻找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己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内在的语言规律。比如,在讲解“会话含义”时,笔者通过大量有趣的实例来说明“会话含义”的特点。“会话含义”的特点之一是它的不确定性,为了说明这一点,笔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A:Would you like sometea?

B:Tea would keep me awake.

让学生分析B的会话含义,他们得出结论B可能会喝也可能不会喝,这取决于会话当时的语境,由此可见,“会话含义”是不确定的,它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样的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下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会话含义”。通过生动的例子,同学们可轻轻松松地记住“会话含义”的这些特点,根本无需死记硬背。

这些教学任务的设计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维持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探索的成就感。

(三)理论性与实际性相结合原则

语言学的理论比较多而且抽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学完英语语言学这门课后,除了一些语言学的常识外,大部分知识相当模糊,而且不知所学内容有何用处,缺乏把语言学知识用于英语语言学习实践的认识,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因材施教,在理论性与实际性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设置多种层次的任务。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英语语言学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使其形成英语语言学学习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为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笔者在讲解特定语言学知识时会有意识地吸引学生关注语言的实际使用。例如,在讲社会语言学中不同性别的语言差异时,让学生搜集日常生活或文学作品中男性和女性的话语,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在词汇、句法、语篇、语用、语音语调等方面的差异。再如,在学了音位学后,学生懂得了语调作为一种超音段特征具有区别意义的功能,不同语调有不同的功能意义,应根据不同语境选用恰当的语调。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课后对听力课上或自己听到的听力材料中出现的语调进行总结,然后可以在课上给出几分钟时间,让其以讨论的形式作个小报告。在学习了转换生成语法后,可以安排学生把英语学习材料中出现的歧义句找出来,然后画出树形图,用TG语法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来解释歧义现象,自己搞清句子有哪几种意思,为何会出现歧义等等。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习者清楚地认识到语言学并不是孤立的、抽象的、“无用的”,相反的是,语言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和研究语言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学的参与和应用意识,变枯燥的语言学理论学习为在应用中学习理论,从而实现语言学的教学目的。

英语语言学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英语语言学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完成知识建构,养成理论思维的习惯,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语言相关课程打好基础,也为他们撰写毕业论文和考研打好基础。将任务型教学模式运用于高等学校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教学课堂中,发挥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优势来改善英语语言学课堂的现状,对于提高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这也给语言学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希望通过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教学探索,来提高学生对语言学课程的兴趣,使英语语言学课程成为一门生动实用,深受欢迎的课程。

[1] 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的调查[J].外语界,2002(1):47-55.

[2] 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8.

[3] 司文会.任务型教学模式启发下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J].黑龙江史志,2009(24):79-80.

[4]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 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76-80.

[6] “入世与外语专业”课题组.关于高校外语专业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写在中国加入WTO之际(二)[J].外语界,2001(6):2-7.

[7] 黄诞平.从多维视角看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设计[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4-28.

[8] 袁秀凤.探索趣味性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模式[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5):62-65.

YU Yi-qun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Hunan 417000,China)

Key woras:english;linguistics task-pased language teaching mode;teaohing design prinsiple

A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ode to English Linguistics Course Teaching

English Linguistics Course,as a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tructing systematic knowledge of linguistics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linguistics quality.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English linguistics and the charateristics of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ode illu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 to the course teaching.Teachers should obey three principles in respect of teaching design:the combination of teachers’leading role and students’central role,the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interest,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They are mean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help the students to lay a sound foundation for the related courses that following.

H319.3

A

1673-2804(2011)06-0172-03

2011-05-08

猜你喜欢

语言学英语专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