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国家视角下的苏联使馆案

2011-08-15刘继安

关键词:安国张作霖使馆

刘继安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230039)

民族国家视角下的苏联使馆案

刘继安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230039)

苏联使馆案;党案;宁案;李大钊

苏联使馆案是民国初期一起重要的外交案例,李大钊就是在这场外交冲突中牺牲的。但是通过这起纷繁复杂的外交纠纷,不仅能反应列强在中国势力的角逐,北洋政府的日薄西山,也能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国外交权益的增强。本文从民族国家的视角试图对苏联使馆案做一次有意义的诠释。

1927年3月24日,北伐军进驻南京,国民革命军江右军分三路在南京城内搜剿张宗昌的直鲁败兵,英美军舰为了保护侨民的安全,开始炮轰南京,随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南京事件。同年4月6日,身处北京的张作霖派军警包围了苏俄大使馆。南京事件与苏联使馆案同为国际外交纠纷,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一 宁案到党案的因果分析

南京事件发生于国共分裂前夕。1927年3月23日,北伐军进逼南京,张宗昌的部队退入南京城内,随即在下关渡江北逃。24日早7时,革命军主力部队顺利占领南京城。但是从早8点开始,南京城内便发生了大规模的暴力排外事件。城内的外国领事馆、侨民住宅、教堂和学校均遭到有组织的侵犯和洗劫,多人被杀戮和强奸。美国金陵大学校长文怀恩和震旦大学意大利籍校长均遇害,此外英国侨民死2人,日本侨民死1人、伤2人,法国侨民亦死1人,美国侨民伤3人。在此次南京事件中,日本和英国领事馆成为最主要的袭击目标,英国领事和正在养病的日本领事均遭到枪击。下午,被围在下关的美国领事戴维斯向停泊在长江上的英、美军舰发出求救信号,英美军舰开始炮轰南京城。革命军司令部一方面下令禁止城内士兵的抢劫行为,一方面联络英美军舰,请求双方停火克制,在持续了一个小时的炮击之后,抢劫风潮始告结束。在这次事件中,“中方死亡人数约为6人左右,伤数十人”。[1]事态平息后,当时的武汉国民政府将排外事件的罪责推脱在北京政府的直鲁联军身上,“屠杀友邦人民,为国际公法及文明各国之通例所严禁,南京之骚扰事件,实为反动派及反革命派之所为,彼等乘北军及收买之白俄兵士被击败未定秩序之际,煽动逆军余孽及地方流氓,对于城市外侨,有袭击及劫掠之行为”[2]对于国民政府的说法,英美诸国拒绝接受。遭到抢劫的外侨也指出,抢劫士兵身穿国民革命军的制服,且都操着一口浓重的南方口音。3月26日,北洋政府张作霖发表声明说:“宁案发生在北军退出以后,因而与北方无关。”张学良也发表声明指责北伐军的失纪行为。英美诸国就南京事件向国民政府发出通牒,认为国民革命军入城后,有正式国民军组织的军队对侨民进行有组织的暴动,是出于有计划的预谋。

占领南京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和第六军,其中有大批共产党员。在南京事件发生不久后,即有人发出“共产党煽动排外论”。认为宁案的发生并非国民军领导人的本意,而是军队内部不良分子和南京共产党支部成员共同策划和蓄意制造的。当时的国民党内,左派与右派之间的争斗日趋白热化。武汉国民政府及苏联顾问鲍罗廷授意国民政府的左派,对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提出了反对意见,迫使蒋介石交出兵权,使之成为一名普通的国民党常委。此外,苏联顾问试图借助发动排外事件,壮大左派的革命力量,用来对抗右派的反扑。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顾问秘密策动冯玉祥、郭松龄反对张作霖,也严重威胁到张在北方的统治。是年4月6日,张作霖派军队搜捕苏联大使馆,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苏联使馆案”,又称党案。在长达9个多小时的搜捕行动中,奉军共逮捕了藏匿在旧俄兵营中的李大钊等60余名中国人和15名苏联人,截获了一大批还没有来的及被苏联人焚毁的秘密文件和宣传印刷品等。在京师警察厅陆续公布的苏联秘密文件中,涉及有关中国时局的绝密文件多份,引发了世界舆论的瞩目:

《极密莫斯科根据国际共产党执行委员会全体大会关于中国问题之议决案致驻华武随员训令》“一、现时应全力注意增长中国革命运动之国民性质为达到此种目的起见,必须以国民党为中国国民独立党而为有利于国民党之宣传,应扩大利用汉口各种事件及英国对于各该事件之态度资为证据,第一可以证明国民党国民工作之进步,第二可以证明欧洲各国对于中国革命战斗力之显然的薄弱。二、必须于张作霖军队所占领之地域内造成排欧之纷乱。三、破坏张作霖之威信,宣传张氏为国际间各资本主义及帝国主义防害中国国民党自由工作之受雇者。四、激动反抗欧洲暴行之风潮及英国计划(以下被焚)五、必须设定一切方法激动国民群众排斥外国人,为达到此种目的起见必须设法获得各国对于国民群众之适用武力战斗,为引起各国之干涉,应贯彻到底,不惜任何方法甚至抢掠及多数惨杀亦可实行,遇有与欧洲军队冲突事件发生时更应利用此种机会实行激动。”[3]

当时的政界与舆论普遍认为苏联顾问和共产国际对南京事件、汉口事件等一系列的排外行为应当附有相当之责任。20世纪90年代陆续出版的有关苏联方面的档案史料,也映证了上述材料的真实性。

二 党案的背景与经过

苏联驻华使馆只是一个普通的外交机构,张作霖的安国军政府却是当时中国事实上的最高统治机关,把持着北京的政权。但是安国军政府为何甘冒侵犯外国领事馆的骂名搜查苏联大使馆呢?

早在1927年3月,安国军密探便发现苏联使馆旧兵营的营房内时常灯火通明,很多中国人出入其间。夜间有人高声讨论各种问题,也引起周围荷兰、法国使馆的警惕。这里俨然已经成为国民党北方支部和共产党主要机关所在地。此处云集了各方反张势力,是北京城内最大的反张据点。而且当时的苏联已经深陷中国内战之中,明显的偏袒国民政府,支持北伐。由于以上主要原因,所以张作霖决定对苏联使馆实施围捕。鉴于东交民巷的特殊位置和治外法权的约束,进入使馆界搜查必须得到《辛丑和约》签约国的首肯。于是,张作霖派遣安国军司令部外交处处长吴晋为特使,与《辛丑和约》签约国大使进行秘密谈判,由外交团签字允许后,便对苏联使馆附近区域进行了搜查。“京师警察厅派奉军300余人进入东交民巷,包围苏俄大使署之中东路局驻京办公处及远东银行、搜出步枪手枪四十、盒子炮十二、炸弹数十、劳农旗及宣传品等多种,李大钊亦在捕说,火焚去平屋数间,传系内部纵火,消防队已为救熄,自午前十一时迄六时,仍在包围搜检中,华军警武装入交民巷,此为第一次。”[4]

搜捕尚未结束,安国军要人便在报纸上一再申明“今日搜索,并未入俄使馆正门,仅搜索附属房屋,不得谓搜使馆”[5]显然是想将事态控制到最小的范围。但随着各种材料的不断揭密,各方态度也渐渐发生了变化。“东方社6日北京电,所抄得之证据物件,亦装入摩托车5辆,送至警厅,内有青天白日旗、国民党吉林、山西、甘肃、直隶各省之执行委员会印鉴甚多”“警察当局者云,拟将宣传赤化嫌疑者一网打尽,凡被捕者一律加上手铐,现正在继续拘捕中。”[6]

同时安国军外交处发表了对于搜查俄馆附近之声明,认为党人在东交民巷的活动,足以扰乱中国治安及使团安宁与外侨之危险,所以安国军采取了紧急手段。搜查结束后警察厅还在苏联使馆附近遍贴标语“打倒鲍罗廷、打倒苏联化之党军、打倒共产主义”等口号。苏联代理公使随即到外交部进行抗议。针对这一外交纠纷顾维钧内阁一方面派外交处官员向各国使馆说明情况,并声明军警于使馆界内将著名共产党首领李大钊与其党员悉行捕获,搜出枪弹若干,宣传品多种,以求得国际外交的支持与同情。另一方面通电全国,将轻微嫌疑犯移送法庭,或者释放。对于苏联的反应,外交部决定也向苏联代理大使提出抗议,同时电令驻莫斯科中国外交使团,向苏联政府提出抗议。抗议理由是“容留中国反政府党,组织宣传赤化机关,并阴谋破坏治安。得到的种种证据,都应由违反《中俄协定》之责任苏联负之”[7]北洋政府一方认为中国军警并未侵入俄使署,而且苏联没有在使馆界驻兵的权力,中国军队只是搜查了旧俄兵营,不应视为侵犯苏联使馆。

北洋政府当时是中国的合法政权,对外代表中国,对内行使主权。苏联早在几年前就与北洋政府正式建交,苏联大使馆驻在北京东交民巷,表面上尊重北洋政府的统治合法性。但是一个主权国家对所驻国外交机构的搜捕,显系有违文明国家之公理、与国际公法相违背,是要受到普遍谴责的。所驻国的外交机构必须遵守所在国法律规定和要求,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交流。但是外交机构凭借治外法权的保护行使推翻现政权的行为,也是有违国际公法的。

在触犯国际公法和保护政权的两难选择面前,张作霖甘冒与苏联断交的风险,搜捕苏联大使馆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 党案各方态度与反应

东交民巷外交使团首席代表、荷兰公使欧登科针对此次外交冲突代表英、美、日、意、荷诸国,发表声明“中国军警入交民巷,事前确未知悉,因俄使不在辛丑和约国之内,且俄与中国订立平等协定者,故使团无法加以阻止,如加之辛丑和约国,则使团绝难承认。”[8]这引发了外交使团对于其在华权益的担忧。在十月革命以后,苏俄自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所以其它国家认为苏联不受《辛丑条约》的保护,即便在中国军警进入使馆界,负责防卫的英美军队也没有进行干涉,在围捕过程中,外国人前来围观者众多,面有喜色,足见苏联与当时西方诸国关系一般。此次外交团与安国军政府在事前达成秘密协议,为将来类似事件的发生开了一个先例。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在11日对下院的报告中陈述“北京英使关于俄使署房屋之报告,谓搜查者之越入的帝俄卫兵营,未免跨出其权力之外,但俄国现已不复许有卫兵,故此兵营不能要求享有外交上不许侵犯之权利,以渠所知,外传被拘华人有被杀者之说,实属不确,渠确信《辛丑和约》国有权声明不许东交民巷保护反对本地当道之叛党云。”[9]英国方面对于张作霖政府的支持是显而易见的。4月7日,公使团同意中国政府继续搜查俄使馆附近区域。4月8日,公使团又将搜捕日期延长一日。同时,天津法租界苏联商会也遭到搜查,北方反苏形势渐趋严重。在上海,苏联领事馆成为租界工部局重点监视对象。

而苏联政府照会驻俄中国代使,决定撤回北京驻华大使,作为中国搜查苏联使馆的抗议,仅留数人于北京。同时要求“撤退使署军警、释放被捕职员、发还文件、并声明撤回驻华大使,但仍维持和平,闻驻俄代办亦接同样抗议。”[10]苏联针对中国境内普遍的仇俄情绪对外宣称英国是搜查苏联大使馆的主要教唆者。当时国共尚未完全分裂,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电致北京苏联代办车尔尼,表示慰问。“北京军警对于贵馆所施空前骇闻之大暴举,显受帝国主义者之间接指挥,彼帝国主义者冀图破坏革命团结、分散革命力量、以遂其苟延残喘之谋。”[11]张作霖与苏联在东北铁路问题的纠纷已经非常激烈,此次苏联断绝与安国军政府的外交关系,中国北方的政局更加紧张。

由于政局的动荡和中苏交恶,东北经济首当其冲,“奉票因而暴跌,5日午后已近千元关,中国商号破产及倒闭者,陆续发生,经济的危机,已到眼前,人心非常动摇,不稳之气,弥漫全市,当局拟于今明宣布戒严,惟人民对张作霖,怨声载道,奉票恐将成废纸云。”[12]苏联方面则因为在南满铁路有重大的利益投资,损失也不小,“东京证券交易所各项证券今晨皆跌,最受影响者为南满铁路公司之新股,计落六元半,午后稍回起。”[13]在京的一百余苏联侨民,因为此次外交冲突也集体从天津坐船归国。

对于党案的处理意见,北洋政府内部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安国军参谋总长杨宇霆、安国军司令部法律顾问赵欣伯一再为李大钊说情,认为可以参照拿破仑流放荒岛的先例,发配到荒凉之地,不必处死、以免将来种下反动与报复的恶果。国务总理顾维钧在内阁会议上表示此案在东交民巷查获,尤为各国关注,事关民国法权前途,主张用正常的司法审理方式,交检察厅检举。“其一谓此次所逮捕者悉为文人,并非军人,虽密谋赤化,原属颠覆国体行为,唯文人与军人究不能相提并论,密谋及宣传亦与以武力对抗不能泯为一谈,再各国破获共产党机关,亦不过依照普通法律程序办法,未闻有以军法从事者,人可感化而使其觉悟,不可高压而迫其走险”[14]但是奉军内部对“赤化”分子恨之入骨,多数主张用军法处置。“奉方所讨伐者赤,则凡赤皆为敌人,况共产党在北方即有扰乱阴谋,则依照军法处分,自属适当”[15]安国军主要将领也纷纷从前线发来电报,主张对待党人以军法处之。“而前晚又得前方某重要将领来电,谓前敌将士因讨赤而死者不知若干,今既获赤党首要人物而不置诸法,何以激励士心?”[16]“东方社 13 日北京电,吴佩孚、张宗昌、孙传芳、阎锡山关于搜查俄大使馆事,各有电致奉张,吴、张、孙请严办,阎则主张宽大。”[17]北洋军内部对于李大钊等人的处理意见显然以军法论处占了上风。“北京国立各大学校长于4月9日在法大开会,分途营救李大钊。”[18]“李大钊历任各大学教授,颇著声望,不能与一般共产党员相提并论,故有特别从宽处置之议”[19]对于北京知识界的营救措施,张作霖则表现出了极大的反感和漠视。

四 党案的最终结果

李大钊是著名的学者,先后在多所国立大学任教,声望卓著。对于李大钊的审判意见又众说纷纭,如何处理便成为了一件摆在张作霖面前非常棘手的问题。

安国军总司令部在党案发生以后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解决之道。首先是如何处置抓获的前国务总理贾德耀、前崇文门监督刘之龙和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根据讨论结果,“对贾德耀、刘之龙,因其非共产党人,然为国民党系之人物,故没收其在官时所私肥之私产,李大钊则或将判决枪毙,但外间因惜李为学者,故方极力营救,昨晚尚在收押,国民党及共产党员名薄,新闻记者与大学教授及学生占多数,现决严密调查,再行检举。”[20]后经查证贾德耀并没有在被捕名单之中。同时被捕华人中可以证明是远东银行或者中东铁路公司的寻常职员也予以释放。

在党案发生后不久,由安国军密探3月在天津英国租界逮捕的15名国民党党员,“经过各界营救,可以不死,近受俄使馆党案及李景林图谋不轨之影响,军事当局训令,着即治罪,定死刑。”[21]这为李大钊的命运蒙上了一层阴霾。

李大钊一案的处理问题上,张作霖一直倾向于判处李大钊死刑。在张看来,安国军才是中国的合法政府,苏联人是北洋政府的敌人,一直帮助南方的国民党训练军队并提供物资帮助,干涉中国内政。那么敌人的朋友肯定也是自己的敌人。李大钊藏身苏联使馆,借助东交民巷进行推翻政府的活动,为南方国民革命军提供安国军的军事情报,策反奉军将领,显然是张作霖难以容忍的。

迫于各方压力,对于李大钊的处理意见经过不断的协商和妥协之后,终于达成最终结果——组成特别法庭审理。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为李大钊案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起码在程序上是合法的。另一方面,又能堵住悠悠众口,让为李大钊说情之人无话可说,因为这一切都是按照法律程序办理的。

至于如何审理的问题上,安国军政府认为此案涉及军事与政治,主张秘密审讯,而法律专家则主张公开审讯,最后还是前者的意见占了上风。组建特别法庭仅70分钟之后,李大钊便被秘密处死。与其一同被捕的苏联人则一直处于被关押的命运之中,“不审不判”的状况直到国民革命军攻入北京才被释放。党案最后不了了之。

五 党案的重新解读

1927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多事之秋,外交冲突此起彼伏,万县惨案、南京事件、汉口事件相继发生。以前受到特殊历史原因的影响,人们习惯性的将这一类外交事件定性为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破坏,很少注意到苏联和北洋政府的态度。而苏联使馆案又在诸多的外交冲突中显得有些“无足轻重”,很少被人提及。此外,苏联使馆案给后人最大的印象就是李大钊是在这次外交冲突中被张作霖杀害的。但是,苏联使馆案和同时期其它外交事件相类似,都有共产国际的影子。从民族国家的视角重新审视就越发的具有意义。

首先,“东交民巷发生极重大事件,为辛丑条约设定保卫界以来,空前未有之事”[22]《辛丑条约》及其一系列的附加条件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耻辱,从1901年以来,列强凭借《辛丑条约》取得了在中国首都北京的驻兵权,中国中央政府的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时刻在列强兵锋的胁迫之下。1927年北洋政府第一次派兵进入东交民巷,打破了《辛丑条约》对中国的限制,无疑具有洗刷国耻的重要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中国的若干外交权利。“此次交民巷破获党案、正可作一先例、凡将来托庇外人旗帜下者、均有戒惧,不问俄国与非俄国,凡庇护反对党处,均可依次搜查,一面将令政府照会使团,将交民巷警察权交还中国,如不能办到,可由中外合办交民巷警察权,如列国并此不同意,则中国军警遇必要时,得依次搜查俄兵营等先例,先行执行,再补通知。”[23]

其次,对于使馆区域的界定,中苏双方存在较大分歧。北洋政府认为苏俄建国以后自动宣布放弃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辛丑和约》必然在内。苏联在中国使馆内驻兵的权利当然无效。中国军警对于苏联旧兵营和远东银行进行搜捕,而没有进入苏联使馆办公区域,不应视为对大使馆的搜查。苏联大使馆与远东银行和旧兵营并非连接一体,而且从旧兵营搜捕出的种种证据足以证明当时中国的主要反对党确实藏匿于其中,苏联政府对于北洋政府的指控显然是缺乏事实和证据的。

道德的判断不能代替判断的道德。历史证明了李大钊及其共产主义的胜利,但是历史的描述应当克服胜利者的主观,着重于事件的真实。1927年张作霖政府发动的党案,迅速淹没在北伐的进军号角与北洋政府的垮台之下,除了对于李大钊牺牲的惋惜,很少会注意到对于中国外交进程所带来的影响。重新回顾这段历史,细细品味,党案对于中国外交权的收复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1] 奉军三百余人六日大搜俄使馆[N].申报,1927-4-6.

[2] 武汉国民政府对南京事件之宣言[N].汉口民国日报,1927-4-1.

[3] 苏联阴谋文证汇编[M],台北:文海出版社,36.

[4] 奉军搜捕俄使馆[N].申报,1927-4-6.

[5] 奉军宪兵巡查包围搜捕俄使馆情况[N].申报,1927-4-6.

[6] 北京奉军搜捕俄使馆情况[N].申报,1927-4-6.

[7] 安国军外交处拟发声明[N].申报,1927-4-7.

[8] 奉军警搜索俄使机关与外交[N].申报,1927-4-7.

[9] 英外相报告中俄纠纷[N].申报,1927-4-11.

[10] 京政府将驳覆俄牒[N].申报,1927-4-11.

[11] 蒋总司令电慰苏俄代使车尔尼[N].申报1927-4-8.

[12] 奉票暴跌[N].申报,1927-4-6.

[13] 驻奉俄领闻将被逐出境[N].申报,1927-4-12.

[14] 劝奉张将被捕者交法庭[N].晨报,1927-4-10.

[15] 俄关系并未断绝[N].申报,1927-4-10.

[16] 晨报[N].1927-4-29.

[17] 吴佩孚,张宗昌,孙传芳,阎锡山.关于搜查俄大使馆事[N].申报,1927-4-13.

[18] 北京高校设法营救李大钊[N].申报,1927-4-10.

[19] 李大钊亦在被捕内[N].申报1927-4-5.

[20] 民国日报[N].1927-4-08.

[21] 津国民党党员被枪毙[N].申报,1927-4-20.

[22] 京军警搜索俄机关与外交[N].申报,1927-4-8.

[23] 李大钊等将交法庭检举[N].申报,1927-4-9.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to See the Soviet Embassy Case

LIU Ji-an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9,China)

Party case;The Soviet embassy case;Nanning case;Li dazhao

The Soviet embassy case in early minguo is together important foreign cases.Not only represent the power in China of the forces of the competitionthe northern warlord government analso from a flank reflects Chinese diplomatic rights enhancement.

K262.9

A

1673-2804(2011)06-0226-04

2011-06-10

安徽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项目Yfc090078

猜你喜欢

安国张作霖使馆
千年药都,健康安国
敢为当先
盼春
张作霖:成大业,靠演技
东北军阀有温情
张作霖竟然这么帅,比张学良颜值更高
ACC Secretary-General H.E. Mme. Yang Xiuping Attended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8th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张作霖巧骗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