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011-08-15张杨
张 杨
(大连教育学院 小学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浅析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张 杨*
(大连教育学院 小学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要深入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信息素养是适应未来社会、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2002年我国中小学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学习和生活中,合理地运用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等技能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态度、方法和能力。从根本上说,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思维、信息道德和习惯。
信息意识就是对信息具有较强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凭直觉能够辨别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何种信息技术。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前提,只有具备信息意识才能在遇到问题时想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信息知识和技能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只有掌握了信息、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常识和术语,具有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搜索、存储、处理、表达和传递信息的基本技能,才能真正形成信息素养。信息知识和技能也是良好计算机使用习惯养成的基础。解决问题能力是指学生在个性化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将信息技能实际运用于解决开放的信息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进行创新的综合能力。信息思维是指能将现实对象与计算机知识信息相联系,能用计算机工作方式处理问题、进行逻辑思辨和判断,以及能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鉴别、分析、评价、抽象概括等处理的能力,也就是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想和创新知识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和习惯建立在信息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强调个体在获取、利用、加工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法律法规,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自觉地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这六个方面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缺少信息意识,即使有信息也发现不了;缺少信息思维,再多有用的信息也不会自动变成解决问题的智慧;缺少道德修养,就可能不负责任地滥用信息;当然,没有相关的知识和信息技能,也无法获取和处理信息。可见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而不断变化发展的综合性概念。
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通过分析日常教学和学生学业质量抽测结果,发现普遍存在搜索信息不准确、操作不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其根源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目前,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时间较少,这更需要教师更加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创设信息情境,激发学生的信息需求,培养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接触各类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今社会的影响,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求知、探索,激发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另外,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理解计算机的用途、把握应用的时机,灵活地将各种技能整合在一起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2.加强技能训练,适当扩展应用,培养信息技能
目前,多数学生键盘鼠标操作不熟练,基础能力的薄弱势必影响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适当设计趣味练习,循序渐进,精讲多练。要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基本技能是日后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能力,绝不能忽视。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扩展技术应用,让学生体验技术在各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况下的应用,鼓励学生创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3.“授之以渔”,指导深入探究,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一方面指总结图形界面及软硬件使用的规律,形成自己学习技术的能力、方法和策略;另一方面指在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及意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应是会学习的人,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适于自身的学习习惯。信息技术课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并掌握图形界面及软硬件使用规律,通过知识迁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技术,并将其融入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知识迁移、合作交流、网络学习、使用帮助系统等学习方法,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策略,为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提高搜索效率,建立程序思想,培养信息思维
影响教学进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上网搜索信息的效率低下,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确定关键词,掌握技巧缩小搜索范围,并学会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鉴别、分析、评价、概括等处理,提取信息、创新信息;还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程序思想,将现实对象与计算机知识信息相联系,能用计算机处理问题、进行逻辑思辨和判断,只有教师具备深厚的计算机原理知识,才能潜移默化的在教学中渗透给学生,用程序思想去解决问题。
5.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信息素养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应创设有意义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让学生思考计算机能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将用到怎样的应用软件、技术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创造力。让学生亲身经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形式也要灵活多样,如开展小组合作和班级交流等。
6.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拒绝网络不健康内容的侵蚀,培养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知识,远离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和低俗的网络游戏,推荐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网站,进行健康的、有益的网上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信息技术素养意识,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等问题,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信息环境,激发学生的信息需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信息素养,从而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过程中去,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On Training of Students’Information Quality
ZHANG Yang
(Center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 Education,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 116021,China)
The teaching aim of information tech no logy class is to train students’information quality.Teachers need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adopt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ormation quality;problem solution;teaching strategy
G623.58
A
1008-388X(2011)02-0038-02
2011-04-20
张杨(1978-),女,辽宁辽阳人,讲师。
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