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
2011-08-15吕宪军
吕宪军,刘 东
(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对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
吕宪军,刘 东*
(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课堂有效提问需要考虑提问的目的、提问的水平、提问的技巧、对提问的反思与评价。
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提问
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又常用的教学方法,在众多的教学行为中,提问能够反映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水平。提问的效益即提问的有效性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界,并日益为大家所关注。”[1]提问是否有效,首先要看教师是否真正明确了提问的目标,是否恰当把握了提问的水平,是否灵活掌握了提问的技巧,是否能经常对提问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反思。其次要看学生是否自主自愿地回答问题,是否由于回答问题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如果提问得不到学生的响应和认可,学生不愿或不能回答,教师在自问自答,将只能说明提问是无效的、低效的,甚至是负效的(引起学生的反感)。
一、课堂有效提问的目的
有效提问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方式的改进。加里·D.鲍里奇将提问的目的归为以下几个方面:引起兴趣,吸引注意;诊断和检查;回忆具体知识和信息;课堂管理;激发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对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和重新导向;让学生表露情感。[2]
要使提问有效,教师在提问前就要对提问的目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避免出现不当的提问情景。比如,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知所云时提问,当学生未完成作业时就作业内容提问,当学生有课堂违纪现象时采取刁难式的提问。上述情况下的提问更多的是在惩罚而不是在教学。这样的提问常常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对被提问者来说于事无补,对其他人而言浪费了时间。教师应懂得提问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惩罚手段。
提问目的的多样性也提示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有所选择或侧重。例如,教师需要考虑这样的问题:提问是要学生回忆具体知识和信息,还是要激发学生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水平
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水平,从最不复杂的知识水平到最复杂的评价水平,较高水平的认知目标包含了较低水平的认知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选择复杂性水平不同的问题。
一般而言,复杂性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诸如“是什么”的问题,对应于知识、理解、应用水平,较适宜封闭性问题的提问;而复杂性水平相对较高的问题,诸如“为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对应于分析、综合、评价水平,可采取开放性问题的提问。一方面,低水平提问可以为高水平提问作铺垫,高水平提问能够使学生产生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教师需要提出一定数量的复杂性水平较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就问题本身而言,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问题的水平进行提问设计。教师需要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面对不同的学生,需要设计何种复杂水平的问题呢?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问题更好一些呢?
三、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有效提问的技巧能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能促进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学习进步,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有效提问的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合适的提问对象
教师选择提问对象常见的一些方式诸如:随机选择学生;选择教师认为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选择教师认为不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选择课堂“溜号”的学生;选择课堂做“小动作”的学生;选择未能很好完成作业的学生,等等。这些选择提问对象的方式并不合适,根据有效提问的目的和水平来选择提问对象或许是更适宜的,这样做会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授课效率。
2.把握提问的时机
李秉德先生认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常常是从遇到问题引起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条件,把教学过程组织成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不断提出难易适度、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3]可见,提问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问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把握提问的时机是一门艺术,需要一定的技巧。那么,什么时候提问效果最佳?王德勋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四点: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提问于学生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于教学环节的关键处;提问于学生思维的转折处。[4]
3.设置合理的提问等候时
Rowe(1986)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等候时——第一等候时和第二等候时。第一等候时是指教师提问后至叫答的时间间隔;第二等候时是指学生回答后到教师或学生肯定或否定其答案后,教师再继续下去的时间间隔。姚利民的调查研究表明,国内教师提问后等3~5秒再叫学生回答的有效性平均值为2.96……,不太理想。[5]142
教师提问后在等候学生回答时,普遍存在等候时间不足的现象。等候时间过短,学生来不及思考,并且由此可能造成心理上的恐慌,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设置合理的提问等候时,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学生迅速组织有效信息,提高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当然,等候时间多长为宜,还要视问题的复杂性而定。比如,难度大的问题或高水平的问题,教师可凭借自己的经验或观察学生的表情等确定等候的时间,既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又不浪费时间。
4.扩大提问面
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让所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问是否有效的一个指标就是看是否有足够多的学生对问题做出了反应。有效提问要求教师给学生同等机会回答问题,而不是让学生“能者多劳”,进而忽视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教师应考虑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适合不同学生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尤其对于学困生,应考虑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让他们也可以比较正确地回答出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5.对回答做出反馈
对学生的回答应做出适度的反馈。第一,留下第二等候时;第二,对学生的回答必须作出反馈;第三,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肯定性反馈;第四,对学生的不同回答作出不同的反馈。[5]147
为什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一是满足学生的心理期待。学生回答问题后,期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肯定,这种认可和肯定有助于学生日后愿意尝试回答更多的问题,能够更加主动地回答问题。二是利于学生的能力展示。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可以向师生展示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结果,这种展示一旦受到鼓励,学生会更加积极地调整认知结构,增加回答问题的确定性。三是促进学生的高级学习。一些复杂性的问题,比如探究性问题,对学生而言很具有挑战性。对此类问题的回答做出积极的反馈,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多角度的思考,完成更高级的学习任务。四是对学生的示范效应。教师的反馈技巧应用得当,可以产生示范和激励效应。在示范效应下,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会由被动变为主动,越来越多的学生会被带动起来,积极思考问题,努力回答问题。这时的提问不但能活跃课堂,而且能丰富教学。
四、对课堂有效提问的反思与评价
评价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需要自我反思: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属于哪个水平?哪部分学生能够回答出来?问题提的清晰、明了、简洁吗?何时提问最为恰当?提问经常是面向全体学生吗?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了吗?对学生的回答有没有反馈?对问题的类型有考虑吗?对问题的难度有考虑吗?对问题的顺序有考虑吗?对问题的数量有考虑吗?对问题的提问方式有考虑吗?教师宜经常反思上述问题,不断增加自己的信心指数,从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评价提问的有效性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问是否使学生明确了课程学习目标?提问具有“方向性”和“引导”作用吗?第二,提问是否沟通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问具有“穿针引线”或“桥梁”作用吗?第三,提问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吗?提问兼备“答疑”或“解惑”作用吗?第四,提问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吗?提问具有“启智”或使学生“茅塞顿开”的作用吗?第五,提问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了吗?提问“被期待”吗?
评价提问有效性常用的方法有课堂观察法和调查研究法。比如课堂观察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自我观察的方法或同伴观察的方法进行研究;再如调查研究法,可以设计不同的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可以是教师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同伴评价,还可以是学生评价,等等。另外,访谈法(教师访谈、学生访谈)也不失为一种评价提问有效性的好方法。
[1]江松舟,卢正芝.我国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十余年回顾与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34.
[2]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10-211.
[3]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2.
[4]王德勋.课堂提问时机及提问方式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8(8):50-51.
[5]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G424.1
A
1008-388X(2011)02-0032-03
2010-12-10
吕宪军(1963-),男,辽宁大连人,副教授。
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