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压力和美好生活期盼让电气技术创新升级
2011-08-15肖吉德
■ 本刊记者 肖吉德
每到年底,国际社会都将围绕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这种“马拉松”式的谈判也让人感受到气候问题的复杂性以及解决的艰巨性。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七次会议(COP17/CMP7)在南非德班举行,决定《京都协议书》第二承诺期是否延续。
《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它为近40个发达国家及欧盟设立了强制性减排温室气体的目标,即2008年到2012年第一承诺期发达国家整体而言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议定书》于2005年2月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从现实情况分析,发达国家不仅无法达到第一承诺期的减排目标,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反而在1990年的基础上增加不少。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Ban Ki-moon)指出,严重的经济困境以及政治分歧意味着新的全球气候条约可能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围。就目前而言,达成全面而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定这一终极目标可能超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
气候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是由技术进步千万的,能源技术就是突出的例证。自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人类在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两个半世纪以来,人类把过去成千上万年太阳在地球上积聚的石化能源的大部分开采出来,应用创新的能源技术大规模转化成人类需要的各种能源。能源的超大规模开采利用造成了严重的温室气体效应,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加剧。
温室气体减排需要政治家们拿出智慧和决心,但要达到目标的最有效手段还是能源技术的进一步创新,更何况人类还有许多未满足的欲望需要更多的能源供给。电能是最清洁的能源应用形式,电能开发和应用技术(电气技术)的创新就成为今天人类最重要的技术创新领域。给人类带来清洁能源的风电技术应用近年在全球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在2011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能应用国,中国风电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就处在全球的最前列,2010年中国风力发电量达494亿度,比1963年中国的发电量还多出4亿kW·h,这样的进步真的让人惊叹。
电气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电气企业在过去一个半世纪里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从今天的情况看来,这种创新的力度和速度需要加快,也正在加快。2002年才成立的北京双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造发明的固体绝缘环网柜能取代传统的六氟化硫环网柜,为减少《京都协议书》所规定的6种温室气体之一的六氟化硫的进一步排放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2011年底,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全新的企业标准《12kV固体绝缘环网柜技术条件》发布,固体绝缘环网柜在经过5年的小范围试用后将进入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期,给人类温室气体的减排带来了新希望。
西门子是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先企业,在2011财年她的27800名研发人员共申请8600项发明,人均发明数量在过去10年中增长了一倍。公司的专利申请数量上升了4300,获得西门子“年度发明家”大奖的12位研发人员共创造了730项发明和636项个人专利。2012财年西门子用于研发的投资将超过前一年39亿欧元的水平,增加约5亿欧元。
创新是全球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导企业ABB的基因,发明的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和轻型高压直流(HVDC light)等突破性技术在市场上产生巨大影响,并且在当今的智能电网建设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最近,FACTS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一同被全球最大的致力于推动技术进步的专业协会之一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评为21世纪最初10年中的11项最重要技术。今天,ABB在中国的研发和设计队伍规模就已经超过2000人。在刚发布的2011-2015年中期目标期间里,ABB有信心保持雄心勃勃的目标,超越全球GDP和所在市场的发展速度,而创新力度的加强将是根本保证。2011-2015年,ABB研发投入的增长速度将超过集团销售额的增长速度,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ABB将继续挖掘颠覆性创新机会,如直流技术,让众多增效节能的自动化和电力解决方案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