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俄及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作用考略

2011-08-15冯飞龙

地方治理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共产国际建党革命

冯飞龙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721007)

苏俄及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作用考略

冯飞龙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721007)

共产国际和苏俄政府的指导和帮助,是加速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条件形成阶段、组织建成阶段、建党工作完成阶段,都蕴涵着共产国际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和帮助,客观上加快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步伐。

共产国际;苏俄;中国共产党;创建;作用

共产国际(又叫第三国际)在列宁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于1919年3月在莫斯科成立。它的成立使世界工人阶级有了团结的中心和革命的战斗司令部,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壮大,加速了各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也正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

一、中国共产党创立条件的形成阶段,苏俄革命、共产国际起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中国人民为了变革这一社会现实进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斗争,结果均遭失败。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革命要胜利,中华民族要解放,就必须建立一个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型政党。同时,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已证明,建立这样一个政党的条件已具备。

1.苏俄及共产国际的巨大影响,促使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辛亥革命以后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工人阶级逐步发展壮大,到1919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已达200万人左右。中国工人阶级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同俄国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早在1908年,哈尔滨铁路工人同俄国工人共同举行了“五一”大罢工,召开了庆祝“五一”的万人大会,显示了中俄工人合作的伟大力量。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深入工人之中,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组织工人运动,喊出“劳工神圣”的口号,促使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2.十月革命促使共产国际及俄国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在中国已经存在几千年的思想禁锢,创造了思想文化领域内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促使一大批中国先进分子在接触、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开始了新的选择,为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共产国际苏维埃式的宣传扫清了道路。

1917年11月(俄历10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1919年7月,苏俄政府发表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对中国人民和南北政府的宣言》,“宣布废除与日本、中国和以前各协约国所缔结的一切秘密条约”。苏维埃政府愿意“把沙皇政府独自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或与日本人、协约国共同掠夺的一切交还中国人民”;“拒绝接受中国因1900年义和团起义所负的赔款”和“废除一切特权”等。《宣言》一发表,立即在中国的文化、工、商等界获得强烈反响,更坚定了中国人民学习俄国的信心。正如毛泽东指出一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客观上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3.五四运动促成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及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正面接触,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政策的失败,激起了爱国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6月5日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的舞台,并且表现了巨大的力量。共产国际东方组织“曾接到海参崴方面的报告,知道中国发生了几百万人罢工、罢课、罢市的大革命运动”[1](P6),于是做出了派人“访问领导五四运动的人物”的决策,开始与中国早期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正面接触。

受五四运动及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的巨大力量,因而,在其革命活动中开始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第一,深入工人群众之中,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学习系统化、经常化,借以提高工人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水平。第二,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组织工人运动,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0年5月1日,上海、北京、广州等地举行了隆重纪念劳动节的活动,并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趋向。《新青年》、《星期评论》、《晨报》等都出了《劳动节纪念专号》。《新青年》的纪念专号篇幅比平时增加一倍多,除纪念文章外,还有多篇关于中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上海陈独秀领导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组织的活动规模较大,他们联合中华工业协会等7个团体召开“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发表了《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北京李大钊、何孟雄等进行的活动更为多样,不仅有纪念集会,还到街上和长辛店工人中散发传单,演讲和游行示威,并通过办平民夜校、工会等形式,建立与工人群众经常性的联系。这些活动开始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形成不仅包括工商界代表,还包括有工人在内的广泛阶层的活动,掀起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尝试,为其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共产党组织建党阶段,共产国际及苏俄政府给予正确指导与大力支持

中国共产党创立的条件虽已具备,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于如何建党、怎样建党、建一个什么样的党尚不明了,更谈不上立即建党。这时,共产国际、苏俄政府给予了正确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帮助中国人民完成了组织建党任务。

1.俄共(布)旅俄华侨党组织搭起了共产国际与中共建党的桥梁。

俄共(布)旅俄华侨党组织是十月革命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20年6月25日,华工联合会在莫斯科成立了俄共(布)中央中国共产主义者中央组织局。7月1日,俄共(布)中央组织局正式确认其为旅俄中国共产主义者组织统一的中央机关,并作为俄共(布)的国际支部之一。旅俄华侨党组织成立以后,在共产国际、苏联的影响之下,一方面加强对旅俄华侨进行宣传鼓励和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支持祖国的革命运动,在国内传播十月革命的思想。他们认为“自己对各国无产阶级所承担的直接义务就是在中国进行革命并把中国工人阶级组织起来”,“一旦国内出现共产主义者及其同情者,就着手建立党的基层组织”。[2]1920年12月6日俄共(布)中央远东局中国共产主义者组织局就如何同上海、天津等地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取得联系和在国内建立党组织等问题作过专门研究,并决定立即派人回国,同国内革命组织建立联系,这些活动为共产国际了解中国和中共建党搭起了桥梁。

2.共产国际及马列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成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思想。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引起了中国对俄国革命及工人运动发展的关注。1919年8月7日,《晨报》在《世界新潮》栏内,连载了《新共产党宣言》(即《共产国际宣言》),这是国内最早翻译介绍共产国际的重要文件。1919年5月1日,李大钊主编出版了《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920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共产党》月刊,介绍共产国际及各国共产党的性质、组织原则、基本信念等,旗帜鲜明地指出:第三国际是“代表国际社会主义的权威”,号召中国人民“望着这个目标前进呵”。1921年4月,《共产党》月刊最早翻译登载了共产国际二大的宣言,以及《加入第三次国际大会的条件》,指出:第三国际的主要精神是大胆实行共产的革命,这是“救济中国沉疴的无上妙药”。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为了改革中国的社会,“我们现在还要急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即是社会主义团体……有第三国际为中枢……与各国C派的朋友相呼应……”。在酝酿建党的讨论中,各地共产主义者都提出“要与万国劳动界携手,筹备共同的计划”,“图巩固的结合为国际的行动,与世界资产阶级的国际行动对抗”。这些研究与宣传加深了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对共产国际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了解,提高了对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迫切性的认识,并为这一政党找到了正确的榜样。

3.维经斯基来华帮助中国各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创造了条件。

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即着手筹建中国共产党。1920年2月,因北洋政府迫害,陈独秀离京前往上海。李大钊护送其到天津途中,两人交换了建立共产党的意见,相约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进行建党活动,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李大钊返京后,与邓中夏、高君宇等人经过多次酝酿讨论,在3月先组织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培养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恰在这时,苏联红军越过乌拉尔山东进,粉碎了盘踞西伯利亚地区的高尔察克匪帮,打通了中苏联系。为了便于同东方各国的革命力量进行联系,并帮助这些国家建立共产党,1920年3月,俄共(布)中央批准建立了“俄共(布)远东局”。随后不久,俄共(布)中央与共产国际磋商,决定由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派出一个代表团前往中国,以“同中国革命组织建立联系”。

1920年4月初,俄共(布)派出的代表团到达北京。这个代表团为首的叫格里高里·纳乌莫维·维经斯基,他的中国名字叫吴廷康。代表团的翻译是一位中国人,叫杨明斋。通过杨明斋的联系,维经斯基见到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李大钊,双方在北京大学红楼图书馆举行多次座谈,讨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之后,经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双方多次举行秘密会谈。1920年8月,在维经斯基的帮助下,陈独秀、杨明斋等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建立起来的组织,陈独秀任书记,这是采用维经斯基推荐的俄共的叫法。其后,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联络、推动和维经斯基等人的帮助下,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日本、法国等八个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宣告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4.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华,帮助完成中国共产党组织建党的任务。

1921年6月,以列宁为首的共产国际,又派马林来华考察中国革命状况,推动共产党的建立。马林来到上海后,立即与上海发起组代理书记李达、李汉俊等人取得联系,了解了一年来中国各地的建党情况,认为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建议“及早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宣告党的成立”[1](P10)。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现为兴业路76号)李汉俊的住宅开幕。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包惠僧、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共13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出席了会议。在马林的帮助下,大会制定了《成立宣言》、《纲领》和《决议》等文件,促使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就是以列宁的建党原则为指导而组织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有严格组织纪律的、布尔什维克式的新型革命政党。《纲领》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第三国际。同时,党纲明确提出,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决议》规定了党在当前实际工作的任务是以工人运动为中心,要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成立产业或工厂工会,把工人组织起来,并派出党员参加工会工作。大会最后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完成了组织上建党的任务。

三、在共产国际和列宁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从而完成了建党工作

1.远东民族会议及列宁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为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作了理论和策略上的准备。

1922年1月21日,在共产国际的发起和指导下,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报告和发言。在这次大会上,中国问题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大会系统地介绍和宣传了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并通过了《宣言》,痛斥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等国家的残暴。指出,“日、美、英、法的强盗们正抢夺着四百兆人民的中国,以中国人民的血和泪来造成他们生活的甜适”。中国和远东各被压迫民族当前的革命任务是:“我们要对英、美、日、法和其它的世界强盗们宣布一个死生以之的战争,我们要对剥削中国的军阀宣战。”大会还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口号。列宁在会见中国代表时,曾就国共能否合作的问题询问中共代表张国焘和国民党代表张秋白,表达了列宁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关怀。

远东民族会议对中国民主革命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对中国共产党有很大的启示。特别是大会所阐明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以及被压迫民族革命的方针,对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在远东民族会议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于1922年6月15日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的对象和革命的动力等问题,提出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为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作了理论和策略上的准备。

2.在共产国际和列宁的指导下,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完成了建党工作。

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是经历一个过程的。在“五四”前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是明确而坚定的;但有不少人对英、美帝国主义存有幻想,没看透它们的侵略本质,在党成立初期也还没有完会摆脱“五四”时期的认识。而共产国际远东大会的召开,使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了重新的认识,从而确定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受共产国际及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的影响,1922年召开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纲领认为:国际资本和国内武人双重压迫,使中国农民与无产阶级贫困和失业日甚一日;正是这种压迫,使中国人起来直接反抗封建帝制以铲除革新障碍。我们无产阶级和农民都应该援助这种革命的斗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部分代表也参加了大会,并向大会作了报告,传达了会议精神。大会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等,选举了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当选为中央委员,邓中夏、向警予当选为候补委员,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会后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党的最低纲领,即目前的任务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的初步结合。正是由于共产国际远东第二次会议的指导和帮助,促使了这种结合的提前到来。如果说党的一大从组织上完成了建党的任务,那么,党的二大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民主革命纲领,把中国革命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基本完成。

总之,共产国际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无论是在理论指导上,还是在具体的实践帮助上,都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做出的重要贡献。当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客观上加快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步伐。

[1]“一大”前后(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喀尔图诺娃.关于俄共(布)中国支部的代表同中共党组织的联系问题[J].远东问题,1988,(2).

责任编辑刘云华

D231

A

1008-6463(2011)02-0030-04

2010-12-25

冯飞龙(1972-),男,陕西延安人,宝鸡文理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共产国际建党革命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中共中央党校创办与共产国际
建党九秩
孙中山创立革命军队中的共产国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