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加工理论与听力教学

2011-08-15曾夏昀温燕红

地方治理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信息加工听者工作记忆

曾夏昀,温燕红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22)

信息加工理论与听力教学

曾夏昀,温燕红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22)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用信息加工理论分析与理解听力学习过程,探讨大脑中世界知识(图式)的储存加工、激活和提取等一系列过程,提出信息加工理论对听力教学的一些启示,这些帮助教学工作者充分认识听力理解、提高听力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信息加工理论;听力理解;教学启示

一、引言

听力与阅读一样,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取语言信息的重要手段,在交际活动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人们越来越重视听力材料的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习者根据一定情景中的信息提供的线索和已掌握的社会、文化和语言知识,采取多种听力策略以达到理解的目的。听力理解是一个迅速接受、加工和处理信息并与所听材料相互作用的主动的复杂的过程,听者必须辨别语音,理解词义和语法结构,熟悉语音语调,并将这些信息保存,快速将之理解,了解说话者的意思(Larry Vandergrift 1997)。

二、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行为是由有机体内部的信息流程决定的,学习过程是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信息加工学习论关注的是学生如何以认知模式选择和处理信息并作出适当的反应,偏重信息的选择、记忆和操作,重视个人的认知过程。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接受刺激(感觉系统)、刺激编码(工作记忆)、信息的储存与提取(长时记忆)。信息加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加涅(Gagne)、西蒙(Simon)、奈瑟(Neisser)等。

对于听力理解的本质,一些认知心理学家们提出了各种信息加工模型。影响力最大的是Atkinson& Shriffrin提出了包括感觉记录器、短时记忆和长期记忆三个阶段模式。当外部信息进入感觉记录器,信息就将按这三个阶段的顺序进行加工。另外,他们还首次提出“控制过程”的概念,包括计划、策略等。Gagne,Yekovich和Yekovich(1993)完善了Atkinson&Shriffrin的模式,它由一个结构系统(瞬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和一个功能系统(控制过程)构成,控制过程包括选择性感知过程、储存过程、提取过程和反应组织。Anderson(1985)又将听力理解划分成相互关联和循环的三个过程:感觉处理过程(声音被转变成词语特征的过程);切分过程(词语表征被转变成意义表征的过程);使用过程。他们还发现学习者在这三个不同阶段对策略的选择具有倾向性,指出听力理解在理论上应被视作为一个积极的过程,学习者注重选择语音的输入,从文章中建构意义并将听到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

三、语言加工与听力理解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当我们听到一个句子时,声音首先会短暂地存储在听觉储存器中,在那里声音大约会保持2至4秒,以提供足够的时间识别听觉模式,当一个感觉储存器中的信息与从永久记忆中提取的信息吻合时就出现模式识别,为了识别语音,我们必须辨认出当前言语信号的一些声音线索,例如声音的频率。在识别声音后的某一时刻,我们能把它们组织成音节,最终组织成单词。

我们知道工作记忆只能够保存大约7个单位的信息,但很多句子比7个单词要长,这时,我们可以把单词组块成语法成份,例如名词或动词短语,这样可以将存储单位减少到两个或三个组成成份。在听力理解时,应注意意群的把握及理解,这样有助于理解长句以及篇章的理解,减少工作记忆的加工能量。通过提取永久记忆中的语义信息来识别句子意思,同时随着这个过程的继续,我们会为进行中的听力信息建立情景记忆表征。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信息加工模式对听力理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两者各有优劣,在听力理解时应交互使用。对于新信息的理解,一般采用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式,逐个单词逐个句子进行处理,如遇到大量的新信息超出了大脑的认知负荷,我们可运用自上而下的加工方法,如利用题目、体裁和语境的提示作用,帮助听者顺利进行,如听者听到“once upon a time,there was a little girl whose name is….”时,借助已有图式,听者会想到这是一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一篇故事性文章。遇到内容熟悉的材料,自上而下的加工方法占了主导作用,对已知信息进行激活及提取,来理解输入的信息。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言因素包括学习者的语言知识与技能,非语言因素包括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心理因素、文化习俗及逻辑思维等等。

四、信息加工理论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听力理解能力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即词语理解、句子理解和语段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1)提高学生的语音听辨能力。语音听辨能力是听力能力提高的基础,是听力理解的第一步,也是进入下一步加工的基础。因此,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辨析能力,应从语素、词汇的发音入手,注意在母语当中不存在的音,同时也要把握好语调,从而提高英语听力理解水平。

(2)输入的材料难度适中。根据Krashen的i+1输入理论,学习者的听力材料应难度适中。材料太容易,内容经过感觉存储器,工作记忆的时间将会很少,不能在听者头脑中留下太多的痕迹。如果太难,势必影响听者的兴趣,导致焦虑,自信心因此也下降。难度适中的材料,对听者既有挑战性,又能通过他们的努力获得成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及满足感。教师既可通过增加相关信息,设计练习或采取抓要点、舍细节等方法降低听力难度;也可采用精听或听说,甚至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增大听力难度,通过多种手段来巩固所听的知识。

(3)学生短时记忆能力的培养。从生理角度来说,人大脑的短时记忆能力非常有限,只能存储5至9个信息单位,而紧随其后的信息则很快消失。记忆中储存的信息量越多,就越有助于听力理解。李玉升、吕鹏飞和姜双明(2007)针对学生短时记忆能力的提高,提出以下几种策略:第一,采用组块策略,扩大短时记忆;第二,在教学中渗透中西文化,转变思维方式,提高记忆速度;第三,利用笔记策略,抓住关键信息;第四,掌握句法规则,加快信息转换;第五,改善长时记忆,积累丰富图式。

(4)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西方许多认知心理学家把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及社会/情感策略。O’Malley&Chamot认为在这三种策略中元认知策略高于另外两种策略(1990:119-120),因为元认知策略是指为了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管理步骤,如制定计划,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因此,在学习策略的培训当中,除了要注意认知策略及社会/情景策略的培养,更要注意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从学习个体差异出发,帮助学习者认识并有效调控其认知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阅读也是一条提高学习者听力理解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听力的基础,能帮助学习者熟悉掌握句法结构、丰富背景文化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众所周知,阅读的过程是增加词汇量和熟悉掌握句法结构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阅读能增加和丰富背景文化知识。背景文化知识即图式有助于人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有助于掌握说话者要表达的要旨。这样,背景文化知识越充足,语言知识及词汇量越丰富,听力理解也就越容易。

责任编辑王家芬

G426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1

1008-6463(2011)02-0072-02

2010-11-20

曾夏昀(1986-),女,江西吉安人,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温燕红(1982-),江西宁都人,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

猜你喜欢

信息加工听者工作记忆
没事,我永远是你最好的倾听者
道听途说
工作记忆怎样在大脑中存储
信息技术对学习者认知信息加工的协同影响
情绪影响工作记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
试论科学课程教材编写的基本条件——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视角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片谈语言交际中的空位对举
信息冗余物理习题的实验研究
语言研究新视角*——工作记忆的理论模型及启示
工作记忆与教学方式在英语关系从句习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