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确管理”的特征、效益与举措研究
2011-08-15张从东
张从东
(蚌埠坦克学院,安徽蚌埠233050)
“精确管理”的特征、效益与举措研究
张从东
(蚌埠坦克学院,安徽蚌埠233050)
“精确”二字,在管理中运用得越来越多,这说明,信息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一个全新的“精确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要实现精确管理,就要强化意识,提高素质,更新手段,创新模式。
信息技术;精确管理;特征
精确管理,就是以相关法规为依据,以提升战斗力生产力为目的,运用现代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成果,对管理对象实施更加细致、更加准确、更加快捷的规范与控制的活动过程。眼下,一些场合至少发生了如下变化:大门出现了“识别系统”,它能根据号牌准确辨认出是哪个部门的车辆;图书馆、超市、食堂等出现了“一卡通”,改变了过去单独使用的“借书证”、“就餐卡”;大批“电子眼”昼夜监视着仓库、银行、取款机和交通要口各个角落;人员的身份真伪可以用“电子警卫”来确认;数据资料可以由“信息库”来管理;考试也可以用计算机来判卷,等等。
一、精确管理的特征
精确管理的基本思路是:摒弃传统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把提高管理效能作为管理创新的基本目标;把管理手段的信息化,作为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第一要素”;将网络技术、数理方法和微电子成果引入信息管理系统,推动管理机制的动态发展;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对管理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和量化管理。由此,精确管理的核心是信息化,它是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科学管理发展的必然阶段,必将使管理实效产生质的飞跃。
1.数理方法实现定性定量的精确化。
“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这是马克思的精辟论断。精确管理正是将数理方法全方位地运用到管理工作之中,在注重定性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定量管理。如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改变了经验式的管理套路;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管理的每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作为分析判断的基础,作为考察评估的尺度,使无形的管理变成有形的管理;利用量化的数据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并对管理进程进行引导、调节、控制,从而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矫正问题。
2.电子技术实现管理时空的精确化。
把电子技术和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智能技术、虚拟技术等运用到精确管理之中,让这些技术成为提高管理效益的“倍增器”。例如,通过采用雷达搜寻、卫星导航、信息网络、无线通讯等系统或技术,让管理者实施远程控制与管理,真正成为“千里眼”和“顺风耳”;电子技术能够使管理工作突破人力手工的层面而进入更加细微的时间或空间,尤其是运用虚拟技术,能够使人们从“现实空间”进入“未来空间”,增强了管理工作的预见性与科学性;通过“电子哨兵”和“电子纠察”等智能技术或电子监控系统,对人和物实行全天候的连续性、自动性的监控,保证了管理工作时间上不断档,使管理对象时时事事都在管理之中。
3.网络技术实现管控实时的精确化。
精确管理借助网络技术,是指通过实时的数据采集与网状的信息传递,彻底改变数据的生成方式,改变以往的线性传递模式,缩短决策时间,进一步提高反应速度。具体是利用电子传输工具,对信息“实时传送”或“实况传播”,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信息交流即“无缝链接”,使管理指挥更加快捷;网络能够使时空距离缩短,管理者可以在网上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就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各种情况,并及时地将管理指令下达到管理末端,使管理指挥更加直接;网络可以传送文字材料,又可以传送声像材料,把各个终端采集到的图文或声像资料适时输送到管理者面前,使决策指令具体得多、形象得多。
二、精确管理的正面效益
精确管理是新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使管理效益产生了质的飞跃。实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精确管理,对不断促进以战斗力生产力为龙头的现代化建设,形成符合未来发展要求的先进的战斗力生产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提升管理系统的整合力。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单位在过去五年里,大部分车辆事故是由于驾驶员私自出车或擅自改变行车路线引起的。当类似问题发生后,往往习惯于从规定落实上去找原因,而一位管理者认为:司机出了大门实际上难以准确掌控。假如车上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值班人员对车辆行驶路线、当前位置等能实时掌控,就能有效解决这个多年来令管理者头痛的难题。依靠先进技术手段,弥补行政管理手段的不足,实现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精确管理”的新思路说明,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到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确管理”,我们在观念和实践上都还有待进步,而这正是提升管理系统整合力的关键所在。
2.推动管理问题的解决力。
众所周知,“电子眼”是忠于职守的,不会碍于“人情”而马虎懈怠。人管人,并非完全“靠得住”。因为,管理者是人,人难免有“眨巴眼”之时,对问题难免有监控失察、看问题失准的时候。而将“电子眼”这样的技术手段引入管理,对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一律记录,有助于克服管理的薄弱环节。如院校教学,采用的远程网络教学;院校考试、招生,采用的“计算机阅卷”、“网上录取”等,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效地遏止了舞弊现象。可见,技术进步从来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管理工作要在各个环节上更加精细、准确、到位,无疑也要依靠技术进步的强力推动。
3.保证管理内容的贯彻力。
在进入有保密或纪律要求的场所时,人们往往会被告知:“不准携带手机。”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种“屏蔽”装置被安装在机密重地,能很好地防止违纪和技术泄密方面的问题,远远胜于要求大家遵守一些强制的规定。可见,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更加贴近被管理者的实际。精确管理一向强调的是“严密”二字,这肯定没有错。然而,管理是一门科学,某些规定如果严重脱离实际,往往自找麻烦,执行也非常困难。这也是一些硬性规定的内容为什么很难落实的原因所在。“信息屏蔽”、“网上过滤”等新技术使我们悟出这样的道理,技术防范远胜于过去对被管理者的硬性规定。
三、精确管理的实施措施
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地实施精确管理,这是一项巨大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突出重点,真抓实干。
1.观念要更新,意识要强化。
精确管理,毫无疑问是一个新生事物,但要被人们完全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强化对精确管理思想的宣传就很重要。首先是要准确地把握精确管理内涵。要深刻认清精确管理就是要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这一本质特征,进而正确确立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其次是要把发展先进战斗力生产力的意识作为终极观念。要围绕实现管理要求,即实现管理决策信息化、任务目标明细化、管理手段多样化、物品管理标准化、资源配置合理化这些关乎战斗力生产力生存的意识作为标准,使精确管理的实施有所遵循,确保精确管理落到实处。
2.形势要看清,素质要提高。
实施精确管理的当务之急是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尤其是提高科技素质。实施精确管理依赖大批精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端人才,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人员培训,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大家的科技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时,精确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在提升管理效能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发生,管理者必须养成严谨细致、雷厉风行、精益求精、求真务实等工作作风,解决精确管理“自觉”“贴近”或“深入”的问题。另外,精确管理是创新的产物,这就要求管理者具备很强的创新素质,能够敏锐地把握当今世界管理科学的前沿动态,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管理理念,解决精确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3.投入要优化,手段要更新。
在实施精确管理过程中,管理设施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一个物质条件。为此,要把握好四个问题:一是坚持突出重点。在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要把有限经费真正投入到关键部门、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尤其是网络建设投入上,要集中物力财力。二是发挥群众才智。美国就十分重视这一条,他们利用民间成熟技术,发展很快。我国许多民间技术领域,在开发、引进等方面也走在前面,不妨加以采集和引用。三是积极自主开发。各单位都有雄厚的人才和技术资源,要自主开发研究“姓本”的管理设施和手段,可以组织一些专家进行攻关性研制,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四是挖掘财务潜力。随着技术进步和发展,用于精确管理的经费投入也随之加大,以网络技术和加载必要的软件为例,就可以建立起本单位的精确管理信息系统。
4.方法要跟进,模式要创新。
精确管理在选择管理模式上要努力实现“四个结合”:一是“人管”与“机管”结合。“机管”可以代替“人管”过程中常规的、定式的、无形的管理,用“机管”说话更有说服力。当然,“机管”不是万能的,不要忽视“人管”的作用,要尽量做到二者的结合,并举并重,最大限度地提高精确管理的效益。二是“动态管”与“静态管”结合。静态与动态要交替呈现在被管理者身上,只有实现对动态与静态的全面管控,才能对管理对象的发展变化了如指掌,才能努力使管理标准、方式、手段适应管理对象,进而最大限度地增强管理的成效。三是“定量管”与“定性管”结合。量化机制的运用,弥补了过去的定性方式不准确的弊端和缺陷,提高了管理的精确性和科学性,但也应看到,管理中的许多问题也不是都能用简单的数量关系来表现的,要注意克服重定量、轻定性的倾向,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管理对象的本质。四是“硬性管”与“软性管”结合。精确管理要素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具能动性和影响力的。要提高精确管理的整体效能,就必须在抓好以落实法规为主要内容的“硬管理”的同时,抓好以思想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软管理”,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行为学、美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合理的心理需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激发和调动作为精确管理的客体的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推动精确管理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取得更大实绩。
责任编辑刘绛华
C931.2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1
1008-6463(2011)02-0009-02
2011-03-01
张从东,男,安徽凤阳人,蚌埠坦克学院部队管理训练室副教授,从事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