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校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2011-08-15王建文马宏绪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专题研讨导师制本科生

王建文,张 辉,马宏绪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自动化专业人才还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①知识面偏窄,且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不够扎实,缺少对实际应用背景和应用领域的了解;②缺乏市场意识,市场需求分析能力不足;③创意与策划能力不足,不具备行业竞争力;④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不足,人文素养差,不善于归纳总结;⑤环境适应能力差,不能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不善于协作。为了积极应对这一问题和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我校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改革教学、开设专题研讨课和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等。上述措施有些已经推广,有些正处于试点阶段。

1 改革教学

1)调整课程和实践教学

我校已调整了自动化专业学生四年在校期间课程教学须修满的学分数,总学分数由165降低为137.5,其中必修课程总学分数由140降低为117。全部课程和必修课程总学分数的减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保证,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与科学研究、完成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活动等,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实践教学环节由原来的31周增加到39周。

2)推行本科双语教学

2008年,我校开始推行本科双语教学要求英语授课课时要达到该课程总学时的50%以上,必须选用英文教材。考试采用英文出题和英文答卷。目前,我院共开设了8门双语课程。

3)施行三小时课堂教学

2010年,我校为了推进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和科学协调教学科研的双重需求,实施了3小时教学单元模式。每天的授课时段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学校在排课时尽可能保证每门课程每周只安排1次课堂教学任务,即按3学时/周进行排课3小时教学单元模式更有利于研究生教育。教师可以利用2个小时进行讲授,1个小时开展课堂讨论。

2 开设专题研讨课

2011年,我校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本科研究型教学工作,决定在本科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专题研讨课。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研究式、项目式和案例式等教学方式,实施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小组研讨和探索学习。授课教师是原则上应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和半年以上出国留学经历,具有丰富的科研经历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并鼓励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专题研讨课教师。专题研讨课的授课内容将围绕某一学术领域内的突出主题展开,并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选题、选择交叉学科问题以及将原有专业课改造成专题研讨课。专题研讨课采取小班教学,每门课程人数一般不超过30人,以交流互动和小组研讨方式为主,也可根据需要安排实验、参观和调查等教学活动,鼓励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考核成绩根据学生的大作业、小组工作、课堂表现、口头或书面报告和出勤等多种情况综合给出。

我院面向自动化专业学生开设了机器人专题研讨课。该研讨课的授课教师由在一线从事科研教学的教师组成。机器人专题研讨课的授课对象是自动化专业三年级学生。机器人专题研讨课的总学时数为20个学时,其中12个学时用于课堂教学,主要讲解机器人的现状、应用和小车的建模与控制问题,另外8个学时用于实践教学,我们让学生在实验室面对具体的机器人对象,分析它里面所包含的各种理论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3 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2010年,我校在本科学生中开展全程导师制[4]。英国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把导师制移植到了大学本科生的培养上[5]。20世纪上半叶,哈佛大学率先在美国推行导师制,其后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等纷纷效仿[6]。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推行时间很晚,效果也不佳。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把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落到实处。

我们在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过程中不断讨论改进,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体会。

1)本科生导师应当经常与学生沟通,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院校生活,顺利进入教育训练、课程学习和其他有益成长进步的课外活动中,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和科技文化等自身素质。导师的职责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等各个方面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导师充当着多个角色,在学习方面是教育者,在生活方面是保姆,在成长方面是家长,平时又是学生的朋友。

2)导师指导的学生不能过多,以1~2名为宜。因为导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将占用大量时间,另外,由于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同,久而久之,导师心里也可能会产生偏见,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3)导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潜力有针对性地提出成长发展建议,从而尽早培养学生成才。

4 结语

我校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但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尚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存在有局限性。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仅局限于考虑系统的功能,而没有更进一步的探究功能的实现方法和原理。例如,学校举办了各种机器人竞赛,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提出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创意,然而遗憾的是他们的创意仅限于思考机器人能够完成哪些功能,而没有再进一步研究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机器人所应具有的机构、控制、感知、规划和决策等问题,从而把问题停留在了表面上。

面对这一情况,我们通常会让学生回答功能如何实现,答案几乎都是不知道。实际上只要不断的问一问如何实现,他就一定能够成功。

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不停地启发学生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养成刨根问底的习惯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今后,我们将通过研讨式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次,学生选课和参加竞赛不够合理。目前,我校学生可以选修喜欢的课程和参加感兴趣的竞赛,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和锻炼模式。然而,有些学生存在乱选课和乱报名现象,造成了时间的浪费。今后,我们将通过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解决这一问题,导师在选课和竞赛指导方面要给学生必要的帮助。

[1] 王海梅,吴晓蓓.全国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 .南京:南京军工高教研究,2005,4:1-4

[2] 孙友,罗义.自动化专业发展前景分析[J] .武汉: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20(5):86-88

[3] 贺廉云.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 .北京:人才培育,2009,85-86

[4] 熊丙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两大误区及调整策略[J] .北京:中国高等教育,2008,5:28-30

[5] 杜智萍.牛津大学现代导师制的发展史及启示[J] .北京: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9:59-62

[6] 孟少英,孙诚,赵瑞华.本科生导师制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 .武汉:武汉理工高教研究,2004,23(3):80-82

猜你喜欢

专题研讨导师制本科生
《伦理学研究》编辑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嘉宾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不忘初心做合格党员”专题研讨交流会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担保法专题研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