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政条件下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探索与经验

2011-08-15蔡文华杨德山

重庆行政 2011年5期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先进性群众

□ 蔡文华 杨德山

执政条件下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探索与经验

□ 蔡文华 杨德山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其生存、发展、壮大的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一个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政权的革命党转变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这个角色的变化对长期处于革命斗争中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是个严峻挑战。党及时适应新的环境,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始终保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在执政条件下对加强先进性建设所进行的不懈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留给我们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执政的共产党不仅认识到只有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并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而且深刻认识到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巩固执政地位之间的关系。1950年5月1日,中共中央特别指出:由于我党已取得全国胜利,党员人数增加较多,其中一些人的思想作风不够纯洁,一些老党员老干部也骄傲自满,采取蛮横态度去完成工作任务,破坏党与人民政府的威信,引起人民不满。这些新情况对党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带来极大的挑战,更是对新生的政权和执政党的地位造成巨大的威胁。中共中央对于这些严峻考验有着高度警惕,为确保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政权后能够严于律己,继续保持先进性。1949年11月,中共中央成立中央及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并任命朱德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以加强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保证党的决议能得到正确实施。1950年4月19日,中央又发出 《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要求在一切公开的场合,在人民群众中,特别在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党的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纵然这些批评和建议并非完全成熟与完全正确,而他们也不会因此受到打击与嘲笑,乃是提高人民群众的觉悟性和积极性,吸引人民群众踊跃参加国家建设事业的严重步骤。”这正好从一个侧面回应了毛泽东当年回答黄炎培关于共产党打破“历史周期率”的问题,即要通过让人民参与国家建设,扩大人民民主,有效对党和干部进行监督,使党在执政条件下不变质,不褪色。在以后的各个阶段,党都从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教育全党时刻保持警惕,共产党的本质和优势,也即是党的先锋队性质永远都要保持住。这成为执政条件下党保持先进性的一条重要经验。

二、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确保指导思想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和党的理论指导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理论成果——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全党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我们共产党人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着的科学真理的统一体。”同时,这些理论成果又不断融入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源泉。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摒弃对苏联的迷信,独立自主地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虽然一度经历过曲折发展,甚至出现指导思想的“左”倾失误,但是党仍能够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纠正错误。在任何时候,党都力图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用适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发展形势的理论来指导全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党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且也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中国共产党正在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下,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成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的指导和武装全党,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没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就更谈不上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没有指导思想的不断创新,也就不可能有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伟大成绩。

三、用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引领先进性的方向

党要保持先进性,首先要解决方向、方针问题,即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可以说,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并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前提。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就,并在八大上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八大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初步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正确的政治路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正轨。不过,八大之后,由于指导思想方面“左”的错误开始滋长,经济建设中开始出现冒进,国民经济发展失衡。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带有浓厚急于求成色彩的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政治方面,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这一结论正式改变了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问题的正确提法,使党的工作中心和主要任务逐渐偏离正确的路线。这次会议后,全国各条战线就迅速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广泛展开。因为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生产关系的变革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出现挫折,这一失误充分证明了正确的政治路线对于党保持先进性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开了中国历史发展进步的思想闸门。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在这之后,党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建设取代辉煌成就。

四、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奠定先进性的制度基础

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实现党先进性,需要把握执政党的基本特点,先进性也必须体现在党的领导过程中,党既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组织制度,又要完善领导体制,实现党对政府以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科学合理的领导。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就已经开始探索完善当的领导体制,1948年9月,在全国革命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同志为中央起草的 《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中指出:“党委制是保证集体领导、防止个人包办的党的重要制度。”“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二者不可偏废。”在领导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党提出要改善党的领导,更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集中,正确对待不同意见。一定要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防止个人专断。党的八大专门提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认为民主集中制不仅是“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也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邓小平又着重讲了党的建设的问题,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制度,也是我们的传统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要在全党恢复和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克服少数人或个人独断专横现象的措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误再次证明,不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违反集体领导原则,搞家长制,个人专断,党的先进性就必然会受到损害。改革开放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更加注意到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制度,并通过探索健全党委会、党内报告、民主生活会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委会的职责范围、议事规则、决策程序,使民主集中制更具有规范指导性。

五、以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确保先进性的政治优势

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保持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和政治优势。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在我们党的工作中,并不是新的问题。不过由于党成了执政的党而使其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1956年,邓小平在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一个党和它的党员,只有认真地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领导群众前进。”如果“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么,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刘少奇在八大的政治报告中也强调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说到:正因为党是整个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群众的领导核心,所以我们必须用最大的努力继续加强党和群众的团结。“我们的全部力量的源泉在于我们能够密切地依靠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中央于1957年开展整风运动,解决一些干部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方面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违反政策、违反纪律的问题。1963年3月,针对一些工作单位中的官僚主义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中央又特别要求各个机关、部门、企业、事业单位都必须通过检查工作和总结经验教训开展自我批评和群众性的批评,克服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和官僚主义。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继续要求全党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990年3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特别指出当前在发展商品经济时,如果党员干部不能正确地运用权力,就会滋长脱离群众的危险。2001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就加强党群联系作出了具体要求和部署。总而言之,从八大以后几十年的实践看,党关于要密切联系与人民群众关系的结论都经受了历史的检验。正是在执政条件下,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和可能产生的危害,都比以前大大增加。因此,党只有在不断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中才会积聚保持先进性的力量,把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优势永远保持下去。

六、以坚决惩治各种腐败行为来铲除侵蚀先进性的毒瘤

坚决预防和惩治各种腐败现象,是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条件。党保持先进性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而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来自腐败。各种贪污腐败现象不仅破坏社主义民主法制,损害党政府威信凝聚力,影响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更是影响到党风与党的形象,使人民群众与执政党离心离德。可以说,腐败和党的先进性格格不入,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是党永葆先进性的必要条件。建国以后,中央对于执政后党内发生的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脱离群众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一直保持高度重视,针对任何损害党的国家利益的贪污腐败现象,中央都及时认真解决,如建国后党领导开展的“三反”、“五反”等运动,对贪污腐化份子进行严肃处理,有力地削弱了腐败的社会基础。中央还对党内腐败分子刘青山、张子善处以极刑,显示了在执政条件下反对腐败的巨大决心,也警示教育了几代人。由于中央对党员干部腐败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坚决及时的处理,在建国以后的几十年里,党内健康力量始终占支配地位,滋生腐败的各种因素被最大限度遏制住了。虽然在一些时期党内也出现少数腐化堕落分子,但也只是极少数,党依靠自身的力量和人民的监督对这些蜕化变质者进行了清理,使党在执政条件下,在最大程度上减轻了腐败对党的先进性的损害,保持了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和形象。党的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党要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做到永不蜕化变质,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和防止腐败,始终把同腐败现象做斗争作为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大课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探索治党良策,在反腐斗争中把党的建设不断推向前进,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葆先进性。

本文是教育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负责人为杨德山,项目编号:10JDJNJD286

作者:蔡文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博士研究生

杨德山,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 波

猜你喜欢

民主集中制先进性群众
陈云民主集中制思想论析
篆刻
把民主集中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多让群众咧嘴笑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高校党员践行先进性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