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城乡—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 以永川为例
2011-08-15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党校课题组
□ 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党校课题组
关于统筹城乡—与职业教育的关系研究— 以永川为例
□ 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党校课题组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7年6月,国家正式批准重庆市为我国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7月,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订了 “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为促进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在西部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10年,永川提出到2020年将重庆(永川)职教基地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示范基地的战略目标,为此,永川在统筹城乡与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截止2010年,永川职业院校达26所(高职6所,中职18所,成人高等教育2所),职业院校教师6000余人,在校学生近11万人,约占永川城区总人口的25%;短期职业技能培训机构28个,年培训量2万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25个,涉农服务基地16个,资产总额达23亿元。永川,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重庆职业教育城、初具规模的中国西部职业教育高地和全国闻名的“四大职教”基地之一。
(一)统筹城乡助推职业教育发展
近年来,永川区委、区政府抓住统筹城乡这一有效载体,坚持和完善“四个统筹”,逐渐把永川职教打造成了在全国都叫得响的“永川名片”。
1.统筹规划布局。重庆职业教育城以永川城市建设为依托,以现有职业院校为基础,按照“分区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将永川城市北部新区、东部新区、东北部新区约10平方千米的区域规划为核心区域,并按地域布局为A、B、C三大组团。其中A区面积约3.71平方千米,目前已有重庆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6所入驻;B区面积约6.5平方千米,为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互动区域;C区面积约为1.2平方千米,主要是对现有17所在永川城内的职业院校就地扩建发展。
2.统筹政策措施。一是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对永川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在2008年秋,永川结合国家出台的“普惠制”和重庆市出台的“五类学生”资助政策,在全市首先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真正落实了温家宝总理的“永川讲话”精神: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
3.统筹资源配置。一是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职教师资流动站,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引进专门人才460余人;二是通过校际间教师互聘,促进院校间师资流动500余人;三是通过建立“重庆永川职业院校协会”,增强了各个院校和培训机构的凝聚力、竞争力。
4.统筹服务平台。一是统一搭建对外合作平台,努力实现学校与企业、行业、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目前重庆第二财贸学校、重庆机电工业学校、永川松溉中等职业学校都是中澳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伙伴学校。二是统一搭建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职教管委会,广泛收集国内外与职业教育有关的各类信息,定期向各个职业院校通报。三是统一搭建招生就业平台,主要通过永川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就业服务机制,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保障。
(二)职业教育加快统筹城乡进程
职业教育既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手段和“富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又是促进永川统筹城乡发展的“助推器”、“软实力”、“智囊团”、“源动力”和“人才车间”。
1.实现永川大发展的“助推器”。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0.0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2.1亿元。其中,职业教育拉动GDP增长10.8亿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8.7亿元,直接消费达10亿元,极大地带动了永川经济的发展。
2.加快城市化步伐的“软实力”。永川城校互动模式不仅是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一种城市化发展模式。2010年职教基地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使永川城区面积扩大了8平方公里。职业教育的发展极大地繁荣了永川城市空间,促进了永川城市化发展。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职教文化与茶文化、竹文化、石文化融为一体,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品味。
3.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智囊团”。职业教育不仅是培育新型农民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永川职教充分发挥人才优势,采取校村“结对子”对口帮扶形式,开展“智力扶贫”。先后与卫星湖街道凤龙村、南大街街道黄瓜山中华梨村等8个村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如朱沱晚熟龙眼、陈食梨橙、何埂笼养兔、来苏蚕桑、永川水花等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农业。
4.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源动力”。减少农民,促进农村人口的变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目前永川在校职教学生近11万人,其中80%的学员来自中、西部农村,经过学习后96%的学员都走上了就业、创业之路。近三年,永川镇街、村(社)企业和产业化项目中,职教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数量之比为10∶1;创业人员中,职教学生占30%,高校学生占18%。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在统筹城乡劳动力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培养“永川技工”的“人才车间”。永川职教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6%以上。截至2010年底,“永川技工”人才库总人数达到23999人,涉及机械制造、汽车、电子技术、数控车工、通讯技术、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会计等专业,面向全国就业,成为了各行业的技术骨干。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设置不“适位”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还存在着把职业院校办成普通高校“本科压缩型”的倾向,多理论、少实践,缺少实用技能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定位和用人单位在择人录用过程中陷入尴尬境地。
(二)“双师型”教师偏少
据调查,近五年永川职业院校快速发展,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幅增加,人均接受具有宽广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教育逐渐偏少,保障教学的实践基地也日渐不足。
(三)综合能力培养不够
目前,在永川部分职业院校专注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片面强调适用性、应用性,忽视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除了能适应“上岗”之外,其他方面则很难适应。
(四)职业认证有待规范
“一张文凭、多个证书”已成为今天大学生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职业院校学生更是如此。一方面,就业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与残酷性,使得众多毕业生们开始多方寻找出路,带着职业认证好上路成为重要的选择之一。另一方面,各职业院校纷纷推出了“双证”教育,即毕业时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认证证书,使部分教师、学生难以适应,进而迷失了方向。
三、思考与建议
按照区委、区政府今后五年的规划:在“十二五”末期,实现重庆职教基地规模化、集团化、特色化、品牌化,形成“学技能来永川、选人才来永川、办职教来永川、兴产业来永川”的职教品牌。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实现两个阶段性目标
1.实现“四个提升”。到2012年末,一是规模质量同步提升。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发展到30所,在校生总数12万人以上,在全国率先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普职大体相当。二是品牌优势显著提升。建成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1所、重庆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1所。建成5个省、部级示范专业、1个国家级示范专业。三是基础能力提升。建成制造类专业公共实训基地1个,“双师型”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的40%以上。四是服务能力提升。初步建成软件服务外包职教创业园区,实现产业区、校区和社区良性互动。
2.基本实现“四化”。到2020年,一是规模结构优化。高职院校达到20所、9万人;中职学校整合为12所、3万人。二是职教品牌化。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3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2所,市级示范性高职院校5所。省、部级示范专业15个,国家级示范专业6个。三是设备现代化。建立和完善制造类和服务类两大区域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先进设备达到90%以上。四是服务能力系统化。在加快硬件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快软件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服务系统化、科学化。
(二)实施“四大工程”
1.实施“强基工程”。在建好制造类和服务类区域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的同时,建设一批专业项目公共实训基地,拓展一批公共实训基地辐射点,自建一批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职教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长效机制,每年选派不低于10%的专业骨干教师到合作企业挂(兼)职锻炼;加快重庆水电学院、重庆机电工业学校、重庆经贸校和区属职业学校迁建进程。
2.实施“品牌工程”。成立职教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职业院校重点培育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建筑、水利、电力、机械、服装、旅游等职教品牌,打造一批在西部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专业;组织开发编写以能力为主的校本教材;打造 “永川服装技工”、“永川机械技工”等特色品牌技工。
3.实施“增效工程”。 深入实施“2+1”和“2.5+0.5”等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1+X”型人才;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选修制,实现职业院校间“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建设重庆永川职教创业园区和服务外包产业园区,组建服务外包学院,促进永川工业园、职教创业园、服务外包园与职业院校融合发展。定期举办院校间、地区间、国际间等不同层面的交流与合作研讨会,促进各类职业院校跨区域、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4.深化“三进工程”。一是实施职业教育进企业工程,实施职教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员工定向培训、院校企业合作创新“三大计划”,定期举办“校企合作洽谈”、“校企文化交流”、“优秀毕业生回访”三大活动。二是实施职业教育进社区工程,职业院校与社区共建共享文化硬件设施;组织职教艺术团经常性地深入社区开展活动;成立社区教育服务中心,依托社区培训机构,开展多种培训,促进人人成才的学习型社区建设。三是实施职业教育进农村工程,依托农民工培训集团,整合职业院校、镇街成人教育学校和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建立四大保障机制
1.建立统筹服务机制。建立区级部门职教联席会议,定期或不定期研讨解决职教基地建设发展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并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相关部门的年终考核目标。
2.建立经费投入机制。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将其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继续落实土地成本价供给、基础设施建到校园边缘等15条优惠政策。整合农民工培训专项资金,集中开展农民工培训。积极争取上级职教专项资金,改善职教基地办学条件。
3.建立管理评价机制。严格实行黄红牌预警和退出制度,加强对民办院校的教育督导、招生统筹、教学监管,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
4.创新交流协调机制。大力支持职业院校协会开展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教材开发、文化建设等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其联系院校和政府的“双纽带”作用及自治自律作用,凝聚和引领职业院校又好又快发展。
展望未来,重庆(永川)职教基地将继续发挥“城校互动、校企互动、校村互动”优势,推动统筹城乡与职业教育互促双赢再上新台阶,早日实现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目标。
课题组成员:包玉海 何金强 孔 超 全华相 万艳胡雷马兰
责任编辑:新 华